《北侯》第117/288页


只要他认为这个是能被信任的,他往往就一直相信到底,特别是两个年纪差不多的人,他们都有着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打败一切敌人,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一个让他们互相残杀的机会。"说道这里,李从年嘴角闪过一丝冷笑,让旁边的崇祯顿时来了兴趣,只要能拯救大明,不管什么计划和手段他都不会考虑后果的。

"万岁,臣想请万岁重新推举首辅。"李从年面上淡然的望着崇祯道。

"什么?推举首辅?"李从年的这个提议,让崇祯顿时感到了有些意外,这时候重新推举首辅,不是让那些人还有兴风作浪的机会吗?

崇祯面上沉吟下了,脸上顿时笑了起来:"原来爱卿用得是鱼饵计啊!"

推选首辅,就是抛出一个鱼饵,看平日兴风作浪的那些小人就会跳出来互相攻伐,当局面闹得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是崇祯出手的时候了。

"没想到李爱卿还蛮聪明的嘛!"对于李从年的这个主意,崇祯面上满是赞成,只要能尽快的实行计划过程和手段一点都不重要。

"皇上英明,君以国士待我,国忠必国士报之。能为圣上和天下百姓做些实事,这是臣一生最高的追求。"

李从年突然朝崇祯皇帝跪拜施礼道:"臣虽然只是一个粗人,没读过什么书,可是精忠报国的道理,臣还是知道的。臣只想求万岁,他日天下人都要杀臣的时候,求皇上保全我李家一门血脉。"

李从年说得这番话,让崇祯恍若间,仿佛看到了昔日那个在平台对答的袁崇焕,当日的袁崇焕意气风发,豪气万千,而且李从年的这番话,当时崇祯也说过。

当时为了袁崇焕的心,崇祯还赐予了袁崇焕尚方宝剑和一块免死金牌,可是时隔不久,被鞑子围城的崇祯却是被满城要杀袁崇焕的请命书吓呆了。

这是他作为一个刚登基的帝王,所没有遇见过的事情,而且这才一次,他真正见识到了文官势力的可怕。也是在这一次之后,崇祯开始恢复了宦官理政的传统。

崇祯心里知道,袁崇焕是冤死的,可是他却不得不令处死袁崇焕,有人说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权利□□,可谁知道当时的崇祯只不过是文官集团一个手里的傀儡,特别是遇见那些为了权利可以胡作非为的小人威胁的时候,崇祯却发现自己身边毫无依靠。

☆、第七十八章 崇祯的决断(1)

第七十八章 崇祯的决断

"国忠,你的心思朕明白了。曾经朕已经错过了一次机会,为此朕常常半夜惊醒,后悔了当初的不坚强。"崇祯面上一副叹息,望着跪在地上的李从年,转身咬破自己的手指,在一张白色的宣纸上,写了一句让李从年动容的话语。

"特赦李从年免死。"只见宣纸上几个血淋淋的大字,让李从年眼角顿时有些湿润起来,虽然这一切都是李从年设计的。

可是当他真的看到崇祯那坚决态度的时候,李从年知道崇祯是真得对当初那受到压力下做得决定所后悔了。

"万岁,臣有罪啊!"李从年连忙起身,用身上的手巾包扎着崇祯流血的手指,面上有些愧疚的道:"请治臣死罪。"

崇祯却不管不顾,用御桌上的玉玺,在这张宣纸之上盖上了一个印玺,然后把这封特赦令递给你从年:"朕希望你能辅佐朕,为天下百姓,为大明寻找一条活路。"

"臣一定为天下百姓和大明闯出一条血路来,哪怕前面是刀山血海,臣也在所不惜。"拿着这封用鲜血写成得特赦令,李从年发着自己的誓言道。

从今日之后,他李从年就算真的不幸身死在这个苦难的时代,也已经足够了。因为他曾经努力过,无悔过这就足够了。

窗外白雪皑皑,寒风吹得人不想外出,只想守着温暖的火炉。面对窗外的白色景致,身在房间里的温体仁却是满心火热。

温体仁,浙江乌程人,在崇祯三年的时候,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的官职,进入大明的权利中心内阁辅政,原本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人互相勾结,诬陷当时呼声最高的钱谦益,夺得了大明首辅的位置。

可是当周延儒真的当上首辅位置之后,两人的关系去是陷入了内斗的边缘,温体仁望着近在咫尺的位置,心里暗自愤恨起来,于是昔日两个为利益结合的野心家,在分配利益的时候,反目成仇。

"你们说说前几日皇上宣布,要重新进行首辅徒会推的旨意,有什么他不同?"温体仁望着身边的几个心腹还有问道。

作为一个野心家,温体仁不愧是个权术和阴谋的高手,当崇祯在朝堂上稍微透露一下口风之后,他立马知道崇祯有了换首辅的意思,原本有些稍微冷淡的心顿时活络起来。

根据他对崇祯的了解,崇祯从来不会无缘无故透露这些意思的,联想到前些时间的边镇的大胜,温体仁却自以为是的以为他洞悉自己崇祯的想法。

"本馆以为,皇上是想让周延儒下台了。"望着心腹们那脸上茫然的摸样,作为礼部尚书的温体仁面上十分得意道。

这种成就感,让温体仁心里泛起一阵阵的快意,仿佛首辅的位置就非他莫属一般,政治上从来没有永远的敌人,当初他和周延儒为了入阁,抓住钱谦益多年前的缺点,抢到了入阁的名额,今日为了首辅的位置他们就能翻脸无情,这就是野心家的真面目。

☆、第七十八章 崇祯的决断(2)

"是不是,那个镇北侯的主意?这段时间他可是出人皇宫十分频繁啊!"望着温体仁脸上那得意的摸样,他的一心腹忍不住提醒道。

"镇北侯不过是一介武夫,能有什么本事?这只不过是万岁对他的恩宠罢了。"对此,温体仁却是满不在意,李从年虽然一跃荣登高位,成为大明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侯爷之一,可是皇亲国戚不能干政的习惯,崇祯不会不知道,而且李从年还是一个外姓侯爷。

"可是........"那个心腹嘴里还想说着什么,可是望着温体仁那自得的摸样,话到嘴边却又咽了回去,现在正是温体仁最得意的时候,他如果再说下去,恐怕最后遭殃的却是他自己。

温体仁根本没有发现,为什么定南侯吴三桂去南方平叛,而镇北侯李从年却是被崇祯留在了京师,这表示在崇祯看来,李从年的作用比吴三桂大,而且和镇北侯留下来的,还有五千忠义军,这些人马可都是进驻在南城的,可是被首辅位置迷住眼前的温体仁却是没有看到这些。

当前:第117/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