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侯》第88/288页


"你跑什么?"望着手下人的发疯,那个城门官顿时也像高深声呐喊,却被那个信使拉住手。"你想去哪?快带我去见监军大人。"

听见他的话,那城门官顿时回过神来,面上有些不好意思的带着他朝锦州衙门跑去。

锦州知府衙门里,监军张春在大厅里正喝着茶,突然听见整个锦州城都沸腾了起来。他不由得面露惊异道:"怎么回事?"

正在这时候,锦州知府和辽东总兵吴襄联袂而来,还没有进门就听见吴襄激动的声音:"大捷啊!大凌城大捷啊!"

"什么?消息准确吗?什么时候事情?"听闻消息的张春,在也坐不住了,连忙站起身来抓住吴襄的手问道。

"消息准确,信使就在门外。"同样脸上满是激动的宋伟,连忙朝张春说道。

只见在他们说话的这段时间,门外一个信使已经风尘仆仆跑进大堂跪拜道:"禀告监军大人,李都督在大凌城和祖大寿力败鞑子满蒙八旗,鞑子不敌,已经狼狈而逃。"

信使说完举着一封书信,里面列举着这次大战的全部经过和结果:"这是李都督让小人交给您得捷报。"

张春迫不及待的接过他手里的捷报,挥手让这个信使下去休息:"你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第六十章 大胜(1)

第六十章 大胜

张春抖了抖手里的捷报,只见上面详细列举了大凌城血战的全部过程,还有李从年对大凌城防务的建议。

"好啊!鞑子真的败了。"旁边凑过来头的宋伟和吴襄看完张春手里的捷报,个个面色激动,李从年立下如此大功,他们这些在身边辅佐之人,这举荐之功那可是少不了的。

而且自从关宁大捷之后,大明朝野在也没有听见过胜利的号角声了,李从年立下如此大功,日后的前程,那是挡也挡不住的。

"来人!"放下捷报的张春朝门外的喊道。

听到张春的声音,门外的守卫的刘建生立马跑进大堂里:"大人!"

"马上让人传令下去,派遣信使我往京师报捷,圣上恐怕已经等不及了。"

张春拿起手里的信封,抓起旁边的印信又写了一封捷报,然后伙同李从年的捷书,交给刘建生:"你马上安排信使出发,不得有误。"

"是!"旁边的刘建生双手抱拳,脸上满是兴奋的出堂而去,然后庄春潮身边的吴襄和宋伟道:"这次大战虽然胜利了,但是将士们的死伤惨重,马上交代下去,让锦州城里的大夫和伤药烈酒,尽量让这些大明的忠诚卫士能活下来。"

"是!"听见张春的话,吴襄和宋伟连忙回过神,还是张春想得长远,他们得令转身下去准备了。

"大明后继有人了。"张春望着他们两人离开时的背影,脸上似乎年轻了二十多岁,他为大明能有新的军神出现而感到欣慰。

当初李从年说出他计划的时候,张春心里还是有些不安,因为擅自调动军队,那可是犯了很大的忌讳啊!

可是李从年的那个计划,必须要有关宁铁骑在手,才能进行下去,现在鞑子终于败了。和如此大的功勋相比,擅自跳动兵马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而张春把李从年报捷的文书一起交给崇祯,就是希望能崇祯眼中里,为李从年留下一个十分深刻的印象。

大凌河畔,进过半天的打扫,战场上的尸体已经被清理一空,那些战死的战马成为了明军庆祝胜利的美食,大块的马肉被丢进滚烫的热水里,经过一天血战的明军,嚼着马肉夹着面饼吃着他们的战后的第一顿热饭。

在战场的另一边,数千投降的俘虏,被明军牢牢的看守在一处,凭借这么多年的经验,那些俘虏们投降的心安理得。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只要他们投降了,这些明军就不会杀他们,而且还会给他们路费回家。

只是这些忘恩负义的狗汉奸们,却没想到这一次却是他们最后投降了。

"这些投降的人怎么办?"在另一边,李从年对吴三桂问道。

经过千里奔袭,吴三桂成为压倒战场上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对李从年这些战术的安排,心里那可是佩服不已。

要不是有李从年的统筹规划,这次大战的结果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啊!

☆、第六十章 大胜(2)

听见李从年的话,吴三桂眉头一皱,这些投降的俘虏的确是一个问题,

"舅父,你觉得呢!"吴三桂不由望着旁边的祖大寿,作为投身军旅多年的老军,对于这种情况,祖大寿一定有自己的看法。

祖大寿望着那些俘虏,里面的真鞑子已经都被他们抓起来杀了,人头准备进京送去报功的,剩下这些人都是投降鞑子的汉奸。

当前:第88/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