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侯》第99/288页


这个羡煞旁人的爵位却在李从年看来,还不如给他一个辽东参将干干,因为这样他才能正大光明掌握更多的军队,才能为以后的变局做准备。

散朝之后,崇祯在皇宫里举办御膳,邀请满朝文武都留下来吃饭,一时间,李从年算是见识大明朝皇家御膳的品味了。

因为摆在他前面的东西,除了些蔬菜和豆腐,还有点红烧肉,其他的东西和平常百姓家吃得都差不多。

这就是皇家的御膳?望着满桌的饭菜,李从年和吴三桂从对方眼中看到吃惊的摸样,而看在首位上的崇祯拿着筷子津津有味吃着饭的时候,李从年差点以为自己看花了眼。

这哪里还是一国之君,就是老百姓家里的吃食也比这强,怪不得刚才那些大臣,听到崇祯要留下来他们吃饭的时候,他们嘴里虽然不说什么,但是嘴角的抽搐却是让李从看了正着。

☆、第六十六章 封侯(3)

"看来鞑子后来搞的文字狱,真是太厉害,抹杀篡改历史的本领真是古人望尘莫及的。"望着崇祯那张疲惫的脸庞,李从年心里突然升起一丝惆怅,对于后世鞑子的所作所为也有了个更清晰的认识。

从目前崇祯的一举一动,李从年突然发现崇祯皇帝,根本不是鞑子篡改明史说得那样,性格刚愎自大,听不进去半点忠言,还是说崇祯十分贪财,喜好奢侈,就是国家没有军费,他却连内帑一分钱都不拿出来。

鞑子真他妈的扯淡,要是崇祯有钱,那加税干什么,直接拿出上千万两来,组建二十万的军队,搞他几百门大炮,鞑子不早就没屠灭个干净了。

历史不过是胜利者书写的,更何况后世的那本明史却是鞑子篡写的,炮制出文字狱的鞑子,写的书竟然会有人相信,不要搞笑了。

"来,李老弟,你怎么不吃饭啊!!这豆腐很不错啊!"旁边的吴三桂,挤眉弄眼夹起一块豆腐放在李从年碗里道。

"豆腐?唉!我想吃肉啊!"李从年望着吴三桂夹过来的豆腐块,眼角一阵抽搐,这家伙一定是故意的,因为吴三桂早就知道早就每次吃饭没有肉食是吃不下饭的。

"哪里,吴大哥也辛苦了,来这颗青菜,是小弟孝敬你的,吃啊!"李从年脸上也不示弱,夹起一根白水煮青菜,放在吴三桂的碗里,然后□□似的夹起那块豆腐放在嘴,咀嚼起来。

入城这么久,李从年也饿了,那管什么,抓起碗筷就大吃起来,旁边的吴襄和张春也是吃得兴起。人呐!只要肚子饿了那还顾得这么多。

只有吴三桂面上愁眉苦脸的夹起那颗青菜,脸上看了半天,心里挣扎了好一会,最后还是忍不住肚子空腹如雷,也跟着吃了起来,而且在这皇家御膳上,要是不吃那可是会给崇祯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的。

很快身为内阁成员的六部尚书,还有首辅周延儒纷纷放下了碗筷,这个御膳还没有他们家下人吃的饭菜好,真不知道崇祯竟然吃了四五年。

"臣等还有国事要办,请陛下慢用。"周延儒望着自己阁员个个皱着眉头的脸,也知道他们都被这顿清淡的御膳,寡得肚子都都快冒烟,不由得站起身来朝崇祯禀告道。

"行了,朕知道你们忙,也不留你们了,你们都退下去吧!"对于这些臣子心里的打算,崇祯又怎么会不知道呢!不就是吃不惯吗?恐怕他们家里下人吃的东西,也比自己吃得东西还好吧!

"臣等告退。"听见崇祯的话,周延儒心里轻松了口气,他知道崇祯已经看穿众人的心思,但是却没有追究。

这不过是给他这个首辅一些面子而已,想到这里周延儒心里暗自叹息,带着那些六部尚书纷纷退了出去,而张春和吴襄也站起身来准备起身告退,却被崇祯拦了下来:"张爱卿和李从年留下,其余人等都下去休息吧"

听见他的话,吴三桂脸上顿时有些欣喜,想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李从年制止了。

"臣等告退。"吴襄和吴三桂听见崇祯的话,就知道崇祯想了解大凌城血战的全过程,看来李从年这下真的腰飞黄腾踏了。

吴襄带着吴三桂离去的时候,吴三桂在李从年的身边低声述说了几句,让李从年面圣之后去吴府一趟。

☆、第六十七章 真心话(1)

第六十七章真心话

等他们的身影消失之后,崇祯挥手让王承恩把宴席撤了,支退那些宫里太监,只留下王承恩一人陪伴在崇祯左右。

"张爱卿能和朕说说大凌血战的全过程吗?"当那些宫女太监都离开之后,崇祯迫不及待的看着张春道。

"对于大凌血战,臣也道听途说,具体情形臣的学生李从年知道。"对于让他们两人留下来,张春知道崇祯是想了解大战的全部过程。

在率领大军平叛之前,张春已经朝崇祯请辞了,而崇祯也已经批准了。

作为李从年的老师,张春觉得自己有义务为这刚刚认识不久的学生,在朝廷上某一个位子,因为他看出来李从年是一难得将才,如果不用对大明朝那是莫大的损失。

然后张春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都给崇祯详细道了出来,忠义军的威武,李从年半夜登门造访的话语,一字不差的都告诉了崇祯。

当听到李从年为了大明,竟然壮着胆子朝张春索要大军统领之权的时候,崇祯面上一叹,望向李从年道:"你这样做,不怕张爱卿当时杀了你吗?"

毕竟军中大权怎么能随人索取,李从年的这番举动可以说是大逆不道,如果当时张春把李从年斩杀当场,在大明的律法上却是不负任何责任的。

"怕!微臣当时怕得要死,可是大军来援,成分复杂缺乏一起作战的默契,如果不进行整编的话,不仅救援不了大凌城,恐怕就是援军也会在鞑子的铁骑下溃败而去。"

听见崇祯的话,坐在板凳上的李从年双手抱拳,朝崇祯辩解道:"而且杀敌报国是微臣的本分,也是作为一军人的义务,就算臣死了,也是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当前:第99/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