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侧美人》第61/62页


  末了魏则亲自出来迎的,倒叫守城将士吓了一跳,谨姝也顾不上寒暄,只稍微谢过,问了句主公如何,魏则顾不上提一下称呼的问题,赶忙回了句,无事,现下已控制住了,只人不大精神,大夫说不能劳累。
  谨姝便急急催着带她进宫。
  入宫的时候,又被拦,魏则掏了令牌,拧着眉说了句,”这是皇后娘娘,以后记清了。“
  谨姝是第一个夜闯城门的,第一个在街上纵马的,第一个骑马入宫的,宫门侍卫想拦,被魏则斥了,内宫侍卫想拦,李偃已迎了出来。听了消息,外袍只来得及披着。
  风雪里,他身形莫名显得单薄,谨姝眼眶倏忽就热了。翻身下马,一下子扑进他怀里。
  李偃抱住她,低着头笑了,“哭什么?”
  谨姝摇摇头,心里难受得很,“你怎如此不爱惜自己。”
  “想着早些安定下来,好去接你。到底事与愿违,是孤错了。”
  说着把外袍抖下来,披在她身上,摸了摸她冻僵的小脸,“是孤对不住你,下着雪,叫你还要快马往孤身边赶。”
  谨姝捂住他的嘴,“不说这些。你这人,我算认清了,从来只是认错快,却从不改。”
  李偃低低笑了声,“你这样了解孤,叫孤很是为难。”
  两个人进了寝殿,谨姝先叫了太医,问了情况,现下并无大碍了,只是不能操劳。
  不,应该说是只能静养。
  否则眼睛恐怕要彻底废了。
  还有许多并发之症,断断续续发热。
  可现下堆了许多事,新朝甫立,百废待兴,各地事项堆叠在一起,实在难以抽身,他方好一些,已开始处理政事了。
  谨姝埋怨地看了他一眼,“这国家离了你就不行还是怎样?”
  李偃讨好地抱了抱她,蹭着她额头,“孤也是没有办法,那些老狐狸,一个个都要拿捏孤,孤若这时候示弱,还不被他们牵着走。”
  谨姝顿了会儿,捧了捧他的脸,“我……帮夫君吧!替你上朝,替你处理些琐碎事项,拿不定主意的事,去问魏则,实在无能为力的,再来问你。你就好好养一养身子成不成?”
  李偃愣了愣,旋即耸着肩,笑了起来。
  谨姝敛着眉,捶打了他一下,“我说认真的。”
  李偃拥着她,“孤可舍不得把你扔进狐狸窝叫他们欺负去。”
  谨姝也笑了,心下一暖,但看着他苍白的脸色,还不是大好的眼睛,看东西都透着几分迷离,心疼得不行,“那夫君你好好养好身子,等你大好了,谁欺负我,你再帮我欺负回去。”
  李偃又笑了起来,两个人躺着,说了些体己话,谨姝去洗了个热水澡,在他怀里沉沉睡去。
  最后他是答应了她的,叫她试试,只说莫要逞强。
  他其实没当回事,但若不让她做些什么,她估计会日日愁苦地守着他,他稍稍操心些什么,都得沐浴在她埋怨的目光里,他是吃不消的。
  第三日,谨姝穿着赶制出来的朝服,恢复了断了数日的早朝,她在天光熹微将醒未醒的混沌状态坐在龙椅后头的珠帘后的临时座位上的时候,以一种摧枯拉朽式的强硬姿态,插足到了政局当中。
  尚书大人先给她来了个下马威,声称历朝历代都无律法允许过后宫干政,她这样不妥。
  谨姝瞧了他一眼,还没来得及回他,身后便传来一个声音,“那就改律法。她连朕都管得了,还有什么管不了的。”
  谨姝猛地回过头,拧着眉低声埋怨他,“夫君好好养病,你再乱跑我真生气了。”
  李偃投降,“遵命夫人!”
  因着闹了这么一出,底下暂时谁也没敢吭声。
  谨姝摄政两个月,其实没管什么大事,下的批示都中规中矩,但看得出来是有些脑子的,下头人出的好的建议,谨姝也都听得进去,一时倒也相安无事。
  两个月后李偃眼疾大好,重新接管朝事的第一天,先是立了允祯为储君,然后以年纪大身体不济为由,拒绝充备后宫的建议,声称永不选秀女。
  四下震动,一片求陛下三思的呼喊,他不为所动。
  双方态度都相当坚决。
  大约以后还有得耗,不过他不信谁能耗得过他。
  当夜,年纪大身体不济的李偃拉着谨姝折腾到后夜,谨姝到最后已是差点躲到床底下了。谨姝困顿着,心里仍旧不太确信,强撑着精神又问他,“夫君真的,不打算扩充后宫?”
  李偃亲着她耳后,不安分地握着她的腰肢,从身后抱着她,“怎么,阿狸很遗憾?”
  谨姝拿手肘捅他腰。
  李偃笑着,“娶你时,孤便许过诺,此生一妻足以。孤说过的话,永远作数。”
  谨姝一愣,旋即笑了,“那时你还不是皇帝,如今是了。从前是君子之诺,现下已是天子之诺。阿狸是小气的人,夫君许了诺,阿狸便当真了,日后你若反悔,我便不认了。”
  “好,咱们打个赌吧!”
  “赌什么?”
  “赌孤守得了诺,若我赢了,下辈子你还嫁给我。”
  总觉得这辈子太短。
  不够好好疼你。
  (正文完)


第53章 番外
  大约谨姝的做过那么几日听政摄政的皇后, 一群大臣对她无比忌惮。
  整天不是有人弹劾她干政,就是有人怀疑她有干政的嫌疑,一个个戏多得不行。
  就连李偃不纳妃, 不扩充后宫, 也把罪名安到她头上,一面说她祸国殃民, 一面说李偃枉顾社稷。
  有一年, 黔中大旱,司天监的人夜观天象, 都能拐弯抹角地怪罪到她头上, 说是天降惩罚, 怨宫里头阳盛阴衰, 阴阳失调, 这才导致风不调雨不顺。
  那意思多明显, 因着她这个□□的皇后, 皇上连个妃子都不敢纳, 导致这么几年,皇家也就允祯和昭宁两个子嗣。
  多磕碜。
  这些年, 那些胡子一大把的老臣们可谓是操碎了心, 孜孜不倦地劝说着李偃, 恨不得给他后宫里塞几个女人, 天下之大, 多少美人, 怎么就不能临幸几个呢?李偃坐拥天下, 却连个妃子都不能纳,可见她这个皇后有多霸道。
  可偏偏,李偃又不是那种好说话的人,说旁的事都好,唯独这件事,气死人不偿命地跟人对着呛。
  有人要他开枝散叶,他就说自己有儿有女,有人说子嗣单薄,他就说自己有儿有女,有人说太子殿下年幼,未来诸事都未可知,万一出了事,连个后备的人选都没有,此乃动摇根本的大事,他便寒着脸,问一句,“你咒我儿?”
  对方诚惶诚恐地否认,明明说的都是严肃认真无比重要的事,每回都被李偃歪到天际去,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项固定的节日戏剧。
  一个拼命劝,一个当耳旁风。
  再后来,那些大臣劝不动李偃,改转头来劝谨姝,谨姝听着那些人义正言辞大义凛然地说着一套一套的辞论,经常被唬得一颤一颤的,莫名觉得自己罪孽深重。
  但她这人,犟,她不乐意的事,谁劝都没用。她就是这么自私的人,自私得坦坦荡荡,惯常撩着眼皮一脸沉痛地听着人劝,那表情丰富得,不知道的以为她洗心革面,马上要着手选秀女了,但末了,只一句,“这事,本宫也做不得主,一切听陛下的。”
  那些子老学究,全是读圣贤书长大的,哪见过这样的皇后,一个个气得吹胡子瞪眼睛,转头骂她祸国妖姬,给皇上灌了**汤了,竟让李偃做出如此荒唐事。
  不开后宫,没子嗣,皇家血脉,焉能如此单薄。
  有时候谨姝自己都佩服自己,原来自己有这么大的能耐呢?
  对此李偃也是无比的烦躁,自己养了一帮什么玩意儿,大旱的时候,不想着去解决旱情,拐弯抹角地骂他老婆。哪里一有风吹草动,都能怪到他不扩充后宫上头去。
  感情他跟人上床还有那么多功效呢?
  他脾气暴躁起来,什么粗俗的话都说。

当前:第61/6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