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医女》第1955/2010页


  冯公公真有点害怕,这楼梯中间还不间断的,一直五层楼那么高,爬向观星台,他仰头问道:“逸风是在预测雨水吧?不然呆在上面半个月不下来干嘛?”
  他其实是安慰自己,要不是,这楼梯不是白爬了?
  监丞哪里知道,逸风经常一呆在哪里就去半个月,一个月,有时候一季度半年都可能,鬼知道那小子到底干什么。
  他笑道:“要说我们钦天监,就逸风是最有天赋的,我呀,主要学的东西太杂。”
  钦天监不光有天文科,还有别的呢,所以这下不来雨,也不怪他。
  至于逸风到底在干什么,他也不用说清楚,反正逸风最有天赋,让冯公公自己体会去吧。
  冯公公也是宦海浮沉十几年的人,虽然在内宦,这种官腔他听得多了。
  也不恼,逸风就算没有预测到也不要紧,据说逸风养着一只蛤蟆,对云行雨施预测的极准,逸风没有准备,就问蛤蟆,太子殿下需要一场雨,这次说什么都得探听消息回去。
  之后监丞又说了几句废话,冯公公随便答应几句,三人就到了观星台顶了。
  冯公公还以为他要找一找才能找到逸风,但不知这观星台场地极其宽敞,除了防护用的四周围栏,其他地方一马平川。
  抬头望,蔚蓝的天空什么遮挡都没有,是极好的观测点,这如果是晚上,星辰满布,一定十分漂亮,难怪他是观星台。
  逸风就坐在观星台正中间放置的观星器具之前,一个小马扎,他垂头丧气的。
  监丞先走过去了,声音很不解:“逸风,你这是怎么了?”
  逸风抬起头,一张呆呆的脸难得有了表情,委屈的看着监丞。
  这孩子可从来没有呆板之外的表情,有他也没见过。
  监丞真急了:“这到底怎么了?”他还是很关心逸风的,逸风师父死后,是他把逸风照顾到这么大,逸风才没饿死。
  冯公公心里咯噔一下,不是预测到不好的结果了吧?
  他也走过去,问道:“您这是怎么了?“虽然是孩子一样的存在,但是逸风今非昔比,人家有才,皇上太子都高看一眼,他也不能太怠慢了。
  逸风摇摇头。
  监丞站直了摊摊手。
  冯公公蹙眉,他还是不知道逸风到底怎么了。
  恩,监丞也不知道。
  他低头看着逸风道:“如今旱情严重,逸风啊,咱们小事先放在一边,咱家问你,你可预测了天气?到底什么时候下雨?”
  逸风一副要哭出来的样子:“我不会。”
  冯公公声调都变了:“你怎么会不知道呢?你不知道你那只蛤蟆呢?你去看看它,问他什么时候下雨。”
  逸风这时直起腰,冯公公这才发现,他方才一直捂着肚子:“你是不是病了?”
  逸风突然摊开手掌:“婷玉死了。”
  一只长满花纹、有一个手掌那么大绿蛤蟆伸着腿,露着白肚囊呈现在冯公公和监丞眼前。
  监丞倒吸一口凉气。
  冯公公脸色灰白:“婷婷怎么会在这时候死了?”
  所以逸风这么反常,竟然是为了蛤蟆在难过。


第1183章 西北来信
  ♂!
  东宫书房,周遭的气氛沉重如水银,陆宏站在太子的书案前,不自觉哆嗦一下。
  因为方才那个向来和声细语的太子殿下,突然一拍书案,砰的一声,比他惊堂木还响。
  也难怪,陆续的有百姓到大理寺,和个个府衙门前喊冤,替永安公主喊冤,都说这旱天就是上天的警示,太子抓错了人,让太子把永安公主放了。
  国之储君,一言九鼎,岂能说关人就关人,说放人就放人,关人是真的有成书之案,还有御使死谏,放人什么理由?
  就老天给警示就放人了?那还要大理寺这些刑典之所干什么?好人坏人都交给了老天爷得了。
  于公,陆宏是很反对这种声音的,简直就是对他十几年来兢兢业业办案的亵渎,与私,他当然希望永安公主能出狱,那些书他回去看过,言辞激烈了些,要说触动那些酸儒的利益差不多,反书,就有些冤枉。
  可看太子这态度,是不想轻易放人。
  太子发泄一通,心中还是堵堵的,他抬起头看着陆宏:“有没有可疑人物?不是有人在煽动民心?都是自发的吗?”他那个表妹,惯会玩这样的伎俩。
  陆宏道:“越禁百姓越不依不饶,源头查不到。”
  就算是有人煽风点火,到现在这个程度,大家盼着雨已经盼红了眼,只要是有可能下雨的方法,都愿意尝试。
  况且永安公主又不是恶人,现在每天有多少人排着队到永安公主的店铺后面去提水啊,没有永安公主,这旱情会更严重。
  放永安公主出狱,已经是全民的心声了。
  太子也有锦衣卫的情报,他知道,自打金河求雨失败,他就已经处于劣势了。
  他的好表妹再稍微使一点点手段,就能闹的民怨沸腾。
  她不就是想让他屈服,放她出狱吗?
  他可是太子,如果连个女人都赢不了,以后如何赢得天下。
  太子已经暗暗下定决心,就不放林孝珏出来,他不信这旱情真的是为林孝珏鸣不平,要知道林孝珏入狱的时候天就已经是旱的了。
  想及此,他抬起头交代陆宏:“发通告下去,天灾与永安公主无关,既不是永安公主引起的,也不是因为公安公主冤枉,蒙古草原也在闹旱灾,不然怎么会有边境之战?他们鞑靼和蒙古,可不相信永安公主。再有怪力乱神者,刑狱伺候。”
  陆宏领会了太子的意思,就退下去了。
  过了一晚,太子没听说百姓收敛,但也没有扩大失态。
  接连三日亦如此。
  其实百姓就是想要一场雨,只要能下雨,他们才不会管永安公主出不出来。
  太子如是想着,也认为百姓不会闹的太过火。
  怎么说他都在积极抗灾,比父皇在的时候还认真呢。
  又过了五日,旱情还是继续,百姓的抱怨一如往常,不过这时候,太子已经顾不得旱情的事了。
  西北来了信件,皇上到达大同,鞑靼就跑的没影了,于是皇上如之前一样,带领军队深入草原,可是没找到鞑靼部落,皇上自己病了。
  信上说已经接连五日不起,算算信件到答京城的日子,这些天,不知道是不是更严重了。
  太子心沉沉的,如果父皇死在外面,交接的旨意赶不回来,朱高燧趁机谋反怎么办?
  他赶紧叫来冯公公和锦衣卫的心腹,这个消息一定要封锁住,不能传到外面去。
  交代完,太子独留下冯公公,这个太监在他小的时候就跟着他,是比父皇还值得信任的人。
  太子道:“下旨让韩大人从江西回来,他是内阁的人,还管着礼部。”万一父皇真的有好歹,别的内阁大臣他信不住,需要韩大人帮他写诏书,登基的相关流程,也得韩大人回来组织。
  冯公公当然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他听得血热沸腾,说是的时候声音都有些激动。。
  太子用意味深长的目光看着他,他的父皇,还不见得会死呢。
  冯公公也知道这一点,忙收敛了想法。
  想正事,万一皇上驾崩了他们需要做什么。

当前:第1955/20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