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医女》第2000/2010页
小孩眼睛怯怯的,但是嘴边很甜:“外祖父。”
“哎!”
周光辉眉开眼笑,这大外孙子要是我的就好了。
这样想,他把孩子抱在怀里,扯下腰中的印章送给孩子当见面礼。
他最喜欢攀附风雅,印章是鸡血石的,十分贵重。
林孝珏也没拒绝,就让孩子接了。
他都带头给了,周光祖不高兴,也不能说不认自家的孩子,把小孩叫过来,往怀里一抱,软软的小东西嘴巴甜甜的叫着外祖父,心情顿时就不一样了。
笑着拿出见面礼,后又让张氏给。
张氏一想那李固信年纪也够大了,有孩子就有孩子吧,反正他们家的脸,早在五年前就已经丢没了,不差这一次。
心里也就接受这个孩子了。
唯有刘氏愤愤不平,这个侄女可以未婚生子,还能得到家人谅解,那她小女儿呢?
到现在都没定下亲事,凭什么啊?
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
她碍于面子,给了孩子见面礼。
但是没有抱孩子。
而后对周光祖道:“大哥,是不是大侄女这事就过去了?那我可得说道说道,我家清池也不小了,这亲事,您到底管不管?不管我帮她定了。”
周清池坏了名声,婚事高不成低不就。
但是年龄也确实大了,周光祖当然都希望自家孩子好。
他回头对张氏道:“孝期都过了,也该张罗了,明日你请官媒过来,帮着小九想看想看。”
张氏也早有打算,总不能让周清池嫁不出去,点着头;“我明日就请。”
见这夫妻对女儿还算上心,刘氏不满的情绪稍有缓解,算他们还有人性。
可是第二日,媒人还没上门,宫里就来了诏书。
林孝珏未婚生子的事不知道为什么一夜之间就传开了,有御使上折子弹劾她,让她致仕。
虽然她的官衔都是虚的,但是小皇上听她的话,这就是实权,本来就很多人都看不惯。
周光祖和张氏也不知道说什么好,就是担心,明明就是不能被人接受的事,侄女偏偏做了,你说怎么办吧?
林孝珏换上一品公主朝服,安慰着周光祖:“放心,我看谁要弹劾我?大半年不上朝,又给他们脸了。”
按照道理,被弹劾的人,都是要回避的,然后等调查结果出来了,再有皇上定夺该如何处理。
林孝珏这种事,最好是以进为退,主动要求致仕,然后文武大臣一挽留,就完了。
可是她不想退步。
到了宫里,让小皇帝把弹劾她的御使都叫来,还叫上内阁大臣。
人都到齐了,她直接问那五位御使:“本宫是未婚生子,可是是偷了有妇之夫?还是强迫了谁?我与我未婚夫生的孩子,与你们何干?要你们来嚼舌根。”
其实这几个人林孝珏都认识,他们虽是御使,但是不怎么听内阁的话,是比较年老的,怎么也升不上去,以刚正出名的那几个。
之前说她写反书的也有这五个人。
尤其是头发有些花白的那个,姓龙,这个人叫的最欢实,处处都要和她作对。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1146章 剩下的女儿
龙御使几个见林孝珏将未婚生子说的这般理直气壮,脸都气黑了,怒气冲冲的看着小皇帝,还有这么不要脸的吗?
可是这事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大家可能会扼腕痛惜,觉得这女子不检点。
但是发生在公主身上,怎么这么理所当然呢?
小皇帝看向内阁大臣。
内阁大臣都是见怪不怪的平静样子。
小皇帝刻意咳嗽一声,皇姑姑其实也不小了,有孩子好像也没什么。
御使们不干了,明显这些人都在维护这个恬不知耻的女子。
龙御使道:“公主读过那么多书,难道没读过什么叫自重吗?随便将未婚生子挂在口中,好像是极小的事,可是你是公主,天下妇人的表率,你这么不检点,还大言不惭,真是有辱风化,你也不觉得对不起天下百姓吗?”
林孝珏看着他道:“我与我未婚夫生的孩子,我为什么不检点了,我为什么是大言不惭了?是,大人您是从来不说男女之事,可您家孩子有十二个,妾室也有四房,怎么的,允许你做,不能我光明正大的说?”后冷冷一笑:“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话,您是空谈怕误国,实干兴邦呢?”
殿内有瞬间静下来。
随后众人听出不对劲,户部的韩大人没忍住笑出来。
小皇帝也憋不住了。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哈哈哈……”皇姑姑是怎么想出来的。
韩刚大人低着头肩膀直抖,公主总是喜欢说俏皮话的。
那龙御使听着公主不知道反省,还用俏皮话侮辱他,想骂人,可他真的有那么多妾室孩子?公主都知道,说明什么?他的老底,早被她查了。
完了,被她盯上了。
那龙御使有羞又急又怕,惊慌中,突然一翻白眼,晕过去了。
殿里一片混乱,接下来是林孝珏不计前嫌抢救他,救回来了。
事情发展成这样,就不好再弹劾谁了,五位御使发起的对公主的攻击,三句话不到,就偃旗息鼓了,他们更像一个笑话。
等他们散了之后,林孝珏却没完,她把内阁大臣叫过来,不是为了让他们看她跟人打嘴仗的。
之所以她要亲自进宫面对这件事,一是为了出气,更重要的她是要为那些未婚先孕的女子发声,凭什么男人在没娶正气之前就可以和通房生孩子,她没结婚生子就十恶不赦了?“
能正常和爱人生下孩子当然是好事了,可是还有那么多万一呢。
女人只要和男人同房,就有可能怀孕,这并不是丑事。
所以她要做个宣传,并对那些侮辱未婚有孕女子的行为做一些律法规定,若是伤害这样的孤儿寡母,罪加一等。
内阁大臣不是不同意她的观点,是她说做宣传,如何宣传?满街道敲锣打鼓吗?
林孝珏又引出了第三个目的。
当经济崛起的时候,势必要对文化业造成影响,母亲说,他们王朝对舆论控制的不好,所以后期东林党人才能站在道德的最高点,获得天下人们的支持。
而其实,那些人多数也是空谈误国的腐朽儒生,头皮痒,水太冷,什么大名仕,指望这些人,最后国家亡了。
所以与其之后舆论会被私人控制,他们现在就应该办报纸,宣传朝中的各种精神。
这点子是之前谁都没想过的。
小皇帝和内阁大臣都不是草包,知道这东西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让百姓很快了解朝廷政策,引导舆论。
既然公主已经想出这种东西,他们要是不支持,她肯定自己要偷偷办,那时候他们反而没有控制权。
此时大家谁还关注公主未婚生子的事,商量着这个报纸,应该怎么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