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鹊台的往事》第2/16页


红卫衣服湿透了,没有感到凉,心里热乎乎的,脸上流着汗,他用身体温暖着金凤,红卫喘了口气说“金凤,农村需要我们,我们更需要农村,你怎么想轻生呢?小刚为了爱来到农村,为了农村的建设他走了,他走的光荣,我们要沿着苏小刚的路走下去,为了农村为了社会主义建设,我们要坚强的活下去,要用我们的手,我们的热血,去建设农村,要珍爱生命,要创造新生活,生活中有爱情,道路上有伴侣,金凤我们牵着手一起走!”红卫安慰着金凤。
金凤在红卫怀里,红卫的体温温暖着她,有说不出的幸福。在绝望中有了希望,要活下去,要沿着小刚的路走下去,金凤吐尽腹中水,心里舒服多了,她说:“红卫哥,放下我,我们一起走,红卫说:“我一定送你到医疗室!”
红卫今生中第一次抱美丽的女人,心里点燃了激情的火花,不觉累,有使不完的劲,红卫抱着金凤向喜鹊台的卫生室跑去。





正文 第三章
更新时间:2011-12-30 17:12:51 本章字数:3531

喜鹊台的下乡青年大院,在村中间,县知识青年办公室拨款新建的,松木房架蓝砖红瓦,古香古色,标准农家院。
红卫抱着金凤来到喜鹊台医疗室,经过赤脚医生郭淑英的检查,没有问题,好好补补身体,休息几天就好。金凤回到大院,在房间换上父母给她做的衣裳,蓝色红花,别致漂亮,虽然头痛,胸中不适,心情很好,是红卫给她生命,给她希望,看到光明。她一定沿着苏小刚的道路走下去,把青春献给农村,做第一代新农民。
金凤落水的消息传遍生产队,青年伙房赵大娘送来鸡汤,让她暖身子,像母亲一样抚摸金凤安慰说:“金凤我的好闺女,你咋想那傻事,你是我的好闺女,是我的命根子,妈妈和你一起走社会主义。”金凤点着头依在大娘的怀里。社员都来看她。送些鸡蛋、瓜果,让他好好养着,好好补补身子。社员们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这一天,公社、大队都来看望她,鼓励她。
苏小刚和金凤,在天津长大的,高中毕业,响应毛主席的号召,第一批来农村的,他俩离开养育他们的父母,离开了繁华的天津市,带着知识、带着满怀的热情,踏上建设农村的征途。
五月,早晨下了一场小雨,蓝蓝的天空。空气格外新鲜,娇嫩的麦苗,像绿色海洋,万物都换上新装,人民公社去迎接毛主席派来的新农民。
喜鹊台生产队,队长高永厚一夜未睡,天明他们去接盼望已久下乡青年,王红卫、刘志芳、孙把式连夜把马车打扮的很壮观,高高的凉棚插满鲜花,马脖子挂上铃铛,马头上紮上红头绳,车篷上插着彩旗,热烈欢迎知识青年的彩旗迎风招展。孙把式赶着马车,迎着鲜红的太阳去接新青年,车上做着高队长、王红卫、刘志芳、路上喜鹊喳喳的叫,马铃叮咚响,唱着歌声向着县城驶去。
县招待所广场,人声沸腾,歌声嘹亮,迎接知识青年的队伍聚集在广场上,有工人、农民、学生,排着整齐的队伍,不时的举起手中个红旗,喊着口号,一起一伏,像红色海洋。广场周围挂满巨幅标语,农村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插满彩旗,锣鼓齐鸣,广场喇叭播放《大海航行靠舵手》、《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等歌曲。
高队长、王红卫、刘志芳到县知青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他们,知识青年们早已到县,等你们来接,服务人员去领喜鹊台青年,一会,服务人员带领八名青年,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矫健的步伐,手捧着毛主席语录,穿着绿色军装,袖子上带着红色袖标,上绣着下乡光荣,在阳光下格外精神,女青年军帽下伸着俩条黑色的辫子,胸有凌云志,赶上九重天的气派。
刘志芳迎了上去,敬了一个军礼说:“我是喜鹊台的刘志芳,这是我们队长高永厚,这是青年团书记王红卫,我们代表喜鹊台大队欢迎你们,祝贺你们。”下乡青年队里站出两个人也行了军礼说:“我叫苏小刚。”“我叫金凤。”分别介绍六名青年的姓名,大家互相握手,都说些祝福的话,高队长说:“咱们回生产队,那是你们的第二个家。”大家上了车,通过夹道欢迎的人群,下乡光荣的口号声、锣鼓声、歌声、响彻云霄。县领导挥着手。高队长挥着手大声说:“请领导放心吧,他们都是我的孩子,我的家就是他的家。”
回家的路上,笑声不断,歌声不停。高队长乐得合不上嘴,旱烟袋在嘴上不停的冒着白烟。孙把式也有了兴趣,为青年们唱了皮影戏:
知识青年下乡来,公社社员乐开怀。
学习文化有老师,农业机器有人开。
科学技术大发展,广阔天地出奇才。
孙把式的大鞭子啪啪的响着,像鞭炮一样的响,祝贺这开天辟地的大喜事。
喜鹊台的村里,到处都翻了天,像过年一样热闹,村口上用苇席搭了欢迎门,横连写:欢迎知识青年的大字,上联是:山欢河舞喜逢春;下联是:毛主席派来新农民。街道两旁彩旗飘舞,标语行行,更增加欢乐地色彩。
新建的青年大院,收拾的干干净净,花被窝花枕头花窗帘,花的世界,毛主席的书、革命英雄的书、农业知识的书、书的海洋。
迎接知识青年联欢晚会在生产队大院举行,办公室门前放上几张桌子,正中墙上挂着毛主席的像,会场简单但很隆重,生产队放假一天,全队社员浸泡在欢乐之中。社员早早来到会场,几盏保险灯亮亮的,照亮了人们的笑脸,盼望着晚会开始。
山欢河舞喜逢春,毛主席派来新农民,山笑水笑人也笑,农村旧颜换新貌。大会由刘志芳主持,他满怀激情的朗诵着,刘志芳宣布:迎接新农民,天津知识青年联欢晚会现在开始。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欢笑声。第一项:天津知识青年和社员见面;红卫带领着八名青年走上会场,社员们纷纷的站起来,工农一家人,下乡光荣的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下乡青年向社员打招呼,齐声高呼:社员们、乡亲们好!王红卫在欢乐声中宣布:给青年献花!高队长、刘志芳、王红卫、赵大娘分别给青年带上光荣花,高队长握着苏小钢的手热泪流了出来,工人老大哥惦记我们,把孩子送到农村,孩子我们是一家人,会场没有声音,眼看着青年热泪滚滚。
大会进行第二项:请高队长讲话!刘志芳宣布着,高队长说:“工人、农民一家人,是亲兄弟,把孩子送到农村,带着知识,建设农村。我们感谢你们,孩子们农村是你第二个家,我们就是你们的第二个父母,青年们是你们亲兄弟,同甘苦共患难,跟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高队长的话语重心长,社员们的掌声响遍会场。
最后,大家齐唱:《我们走走大路上》、《朝着胜利的方向》、《向前进》。
大会进行第三项:文艺晚会开始!我刘志芳唱《知识青年欢迎你》:
麦苗绿有嫩,柳枝青又青,庄稼人家来了新农民,社员见了格外亲。
星星数不清,花儿红又红,春风带来万家春,红花开遍小山村。知识青年苏小刚淸唱《农村就是我的家》:
农村就是我的家,我在农村把根扎,乡亲有我爹和妈,广阔天地开红花;
流汗流血我不怕,太阳底下把花画,只要农村面貌改,幸福之花遍天下。
在一遍掌声中走进群众中,亲人相见分外亲,含泪坐在社员中。晚会在一曲《生产队的金风凰》的歌曲中结束。





正文 第四章
更新时间:2011-12-30 17:12:52 本章字数:2592

赵大娘和下乡青年一起熟悉环境,熟悉生活,到村里村外去走一走,看生产队的饲养室:牛、马、猪、羊,槽头兴旺。李大爷正给小马驹紮头绳,小马驹看见了青年,跑到青年面前吻着青年的手。苏小刚说:“农村的动物园,太美了!”他们来到鲍秋河边,鲍秋河河水静静地流,鱼儿畅游;他们来到田间,地里麦苗绿如地毯,散发着禾苗的芳香。他们第一次来农村,亲眼看见城里见不到美景,他们很开心,每到一处,他们都问常问短,赵大娘都一一作答,像母亲一样的关心他们。青年们来到一片荒凉的地方,湖水清清、湖边开满野花。大家要去采花,赵大娘摇着头:“那个地方不能去。”大娘说,“回家我给你们说关于这片荒地故事。”
回到青年大院,苏小刚还没有忘记赵大娘在湖边说的话,他说赵大娘给我们讲荒地的故事,赵大娘说:“说来话长,咋们的赵队长的情人叫小翠,埋在湖边,从那时起,闹起鬼来。好多人都听到女人的哭声,说小翠鬼魂不散,人们到田里都毛骨悚然,都不敢去,因此那片二十亩好瓜田荒芜了,喜鹊台特产香瓜也就绝了种。赵队长从那时起惦念着她的情人小翠,至今不娶。那是解放前,赵队长小名叫铁牛,家里穷,十六岁在村里王大麻窑厂,学会扣坯子,烧砖的手艺,日日夜夜,只挣的几斗红高粱养家糊口,咱村有个姑娘叫小翠,浓眉大眼,高高的个子,长长的辫子盘在头上,深深的两个酒窝,一对笑眼,是咱村人见人爱的漂亮姑娘。父母给人家当长工,小翠看家做饭。那时候常年闹水没吃没喝没柴烧,小翠到地里捡柴火挖野菜,小翠在王大麻的窑场旁捡了一背柴火。乌云从天边而来,风急云快,像黑锅底一样扑天盖地,刹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小翠在大树底下避风雨,身子压住柴草,风把小翠和柴草像球一样的翻滚着,高队长看在眼里,跑过去背上柴草拉住小翠说:“快走,树底下危险!”到了工棚,一声霹雳打下来,把大树劈成两半,大雨像水一样由天上到下来。小翠投进铁牛的怀抱,泪水流在铁牛的身上,小翠感动的说;“铁牛哥,是你救了我”跪在地上,铁牛拉起小翠说:“别这样。”铁牛拉着小翠的手,心里爱上姑娘,小翠也爱上了铁牛。
小翠回到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父母,父母很感谢。从此后小翠经常去找高队长,高队长帮小翠捡柴挖野菜,二人有了感情。高队长用洋钱在集上给小翠打了戒指,亲自给小翠带在手上说:“翠,我爱你,我一辈子只有你,非你不娶,我爱你一辈子。”小翠的父母也看上了铁牛。也有心把小翠嫁给高队长,好景不常,小翠母亲病了,在那年月,穷人难那,有点病就治不起,小翠的父亲没有办法,不得不去找东家借款,老东家说:“我家的铁蛋比你家小翠大几岁,我看挺合适,就嫁给铁蛋吧!儿女亲家借钱没问题。”说着拿出五快洋钱,塞给小翠的父亲。“不够再来拿!”小翠的父亲哭了,他把钱放在桌子上,泪水一直流到家。他抚摸着老伴哭诉着借钱的经过,小翠哭着说:爸爸我爱铁牛,我要嫁给鉄牛哥。”小翠的父亲叹了一口气说:“小翠啊,你要妈妈还是要铁牛哥?”小翠的母亲说:“小翠他爹,咱要鉄牛,让小翠欢喜一辈子,我死了以后,你不要说人了,省的小翠到后妈手受罪,小翠他爹行吗?”小翠的父亲哭出声来。小翠心里难受看见父母恩爱得分不开,他不能没有父母,她抱着病重的妈妈说:“爸爸妈妈我同意嫁给鉄蛋,只要把妈妈的病治好,我下油锅,跳大海都行,爸爸快去找医生。”她拉起爸爸,催着父亲去找医生。一个月后,小翠的母亲病好了,小翠想到铁蛋,大脑袋,瘸着腿,是个傻子,我死也不嫁给他。父亲的东家几次来家要人,小翠在夜间跳了湖。人们打捞上来的时候,都看见小翠她带着高队长给她的戒指。高队长抱着小翠哭了一天一夜,亲手把小翠埋在湖边。小翠的父母想小翠得了重病,高队长经心照料,向父母一样伺候,前几年才去世。高队长心里只有小翠,至今不娶,一个人好难啊。苏小刚、金凤等青年静静听着,心里沉重,又敬佩小翠的真挚的爱情,有的还落下泪。苏小刚又问:“那后来。”大娘说:“高队长请来了半仙,偷偷地去抓鬼,香也烧了,头也磕了。可是还是有人听见女人的哭声,人们都说,小翠死的冤,离不开赵队长。年复一年又一年。没人敢去那块地,土地荒芜,人们叫那块地冤家坟。”
金凤看着赵大娘说:“把您的全家向我们介绍啊!”这一句伤了赵大娘的心,含着泪水说:“没有毛主席我哪有今天,解放前,父亲给人家做长工养家糊口,咱这地方常年闹水,吃不上穿不上,春天挖野菜,夏天打些鱼,冬天没有指望,父母把我十三岁就嫁给本村的赵大良,赵大良是的好庄稼汉子,人好心也聪明,他不忍心在家饿死。那时节人们都穿用棉花纺的粗布。大良说:“你纺线我织布到口外换些马驴来。”我说:“没有本钱买机器和洋线?”大良说:“我找杨小鬼去借高利贷去。”借了十块洋钱,买了机器和洋线。我拼命纺,大良拼命织,几家合在一起雇车去北口换驴马回来,去一次得二十多天,二年后,高利贷还了一半,我又怀了身孕,大良经常买些东西让我补身子,他又去了口外,谁那知这一走,大良再也没有回来。”赵大娘留下了眼泪,她拉住金风的手,接着说:“大良回到口外铁门关那个地方遇上土匪,他叫丁瑞先走。凭着自己三么五初的和土匪斗,能狼哪能敌众犬吗?把大良大打死在山上。丁瑞回来了。把大良驴马和攒下的钱捎了回来,还捎一包北山上的酸枣给我,丁瑞说,大良为救我们而死,他跪在我面前哭个不停,那时我真想死,可是我怀了身孕,是大良的根,我生下儿子继良,天啊,大良你有了儿子,我要讨饭也养活我的儿子。财东杨小鬼来讨债,我哪有钱还他,杨小鬼没有后代,叫我做小,给他生儿子,乡亲们都劝我,为了大良的孩子去吧,年年闹水颗粒不收,我们也没办法,进了杨家,杨家大老婆想打就打,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后来生个儿子,叫天良,刚满三岁杨小鬼死了,杨小鬼的大老婆把我们赶出家门,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天啊地啊,让我们娘俩活下去吧,我们住进破庙,毛主席来了。我们娘俩出了火坑,有了房有了地,有了快乐生活,继良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我有奔头,毛主席把你们派到农村来,我有了儿女,赵大娘笑了,她那微笑感动着青年们。





正文 第五章
更新时间:2011-12-30 17:12:52 本章字数:4189

第二天,吃过早饭,青年们来到生产队,好大的院子,干干净净,农具摆放整齐,几挂马车摆在院子中间,高高的槐树上有一口大钟,树上几十只麻雀在不停地叫,苏小刚带领着全体青年在院子里,看到什么都稀奇,忽然,几只喜鹊落在大车上,喳喳地叫了起来,惊动了看院子的一位六十多岁白胡子的老人,忙走出屋子来到苏小刚面前说:“小刚,你们来的早了,高队长还没有来,一会时间就到,只要钟一响,高级军事化,社员五分钟就到。高队长提前来,稍等一会吧,”小刚说:“老大爷时间到了我替您敲钟好吧,”看院子的老人干脆地说:“好好,你们敲得钟更响,社会主义来得更快。”时间到了,苏小刚的钟声敲响了,铛铛的响声传遍了喜鹊台,第一个来的是高队长。看见了苏小刚在敲钟,哈哈的笑了,“小刚啊!这钟要你们来敲,社会主义就会早来到啊!”小刚笑着说:“高队长,苏小刚和青年们向您报告:“我们跟毛主席来的,这是第一次参加劳动,是建设农村的开始,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经风雨见世面,在广阔的天地中成长。”在早晨的太阳下,青年的异口同声的说:“请高队长分配工作!”高队长满意的笑了,对青年说。:“让高大妈领你们去县城玩一玩,农活有的是,够你们干的!再休息几天,回去吧!”苏小刚和金凤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一定要参加劳动,高队长没有办法说:“那你们去种高粱,愿你们像高粱一样高,像大梁一样挑起生产队的重担。”
高队长带领青年来到皇宫洼。那黒黒的土地,蓝蓝的天,大雁高飞在云间,清清的河水花争艳,黄牛遍地喜耕田的美景,让人陶醉。苏小刚抓起黑土紧紧的握在手中,从今天起他要生活在黑土地上。
老黄牛前面走,高队长扶着犁,一条深沟出在老队长身后,老农手挎竹篮在沟里撒高粱种子,一步三甩,均匀的撒在沟里,苏小刚和金凤用覆盖器把土盖上,让种子在土里生根发芽,覆盖器是用木头做的,农民叫拨子,人拉着走,古老的工具,已传千年,苏小刚一看像个飞机说:“我就叫它飞机吧,我和金凤一起开飞机。”高队长告诉他怎么用,像教学生一样告诉他们,旧农具拨子换上新名词,高队长前面犁沟,老农撒种,苏小刚和金凤开着飞机,一个来回,苏小刚和金凤满头大汗,衣服被汗水湿透,像开锅的水,冒着热气,高队长看见心疼的说:“咋出那么多的汗,他看看拨子,开飞机要抬起飞机头,这样会累坏的,飞机头犁地人那能受的了。”高队长告诉怎样让飞机抬头,自己做了示范,苏小刚高兴得欢蹦乱跳的说,“我学会了第一件农活。我会开飞机了!”他在地里翻着跟头,大嚷着:“我会开飞机了!”像小老虎一样的在田间奔跑着,高队长看到眼里乐在心上。他吐了一口旱烟,那烟直上天空。他看着天,看着苏小刚、金凤,伸起双拳高喊:“天高任鸟飞,海阔凭渔跃,在广阔的天地中青年们一定像飞机那样高高的飞翔。”
休息时,苏小刚问,这块地为啥叫皇宫洼呢?高队长讲起地名的来源,“很早以前,常年闹水,人们都去闯关东,青年李清在东北吉林进了寺院,他看到穷人都求助于天,香火不断。他想家乡百姓,他想救济穷人,决心在家乡修建普济大寺,让老天施恩于民,他和众僧在关外四处化缘,他们的说,拆皇宫,拆破殿,再修五里长桥。二十年的辛辛苦苦、风风雨雨。大寺建成,李清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一座大寺在县城,叫普济寺。雄伟壮观,百姓寄托于神,香火极旺,关外寺院主持来查看,李清站在那三孔桥上说,大道这边是皇宫,大道那边是破殿,五里长桥刚修三孔,大殿皇宫都已拆除,造田千亩归附于农,主持很满意,回关外去了。从那时起这块地叫皇宫洼,路那边是破殿洼,那座桥叫五里桥,沿用至今。人们为纪念年轻人李清,立牌位在寺中,享受人间香火。”
高队长又说,“那是封建的旧社会,人们信服于天,求助于神灵,李清为了百姓千辛万苦修了大寺,有什么用?百姓苦海无边那,今天青年人有文化,破除迷信,讲科学,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小刚、金凤咱们走在一起,咱们就来个天翻地覆,好日子一定会来。”高队长扶犁前面走,小刚盖着种子,这种子一定生根、开花、结果。
小雨三天两头的下,麦苗喝足了水,像小葱一样,长势喜人,像绿色海洋,在微风中起伏荡漾。社员都高兴的说,这是下乡青年带来的福,带来了风调雨顺,今年一定大丰收!过了芒种节,火辣的太阳,干热的风,小麦熟了,在阳光下闪着金光。可是瀑雨频多,时常电闪雷鸣,社员们就怕暴雨加冰雹,千亩小麦就泡了汤。社员们全力以赴,必须用最短的时间,用最快的速度把小麦抢收上场,种上晚玉米。抢收抢种是农村最忙,最累的日子,盼望老天多给几天好天气,一场割麦子种玉米开始了,社员们早出晚归,吃在田间,小学生放假在地里拾麦穗,苏小刚、金凤、王红卫、刘志芳等都参加割麦子,手磨破了咬着牙干,累的人们腰酸腿疼,休息期间,社员们都躺在田间,用麦个子垫在身子底下,缓解疼痛,缓解疲劳,苏小刚金凤他们不怕累,为社员跳起天津大秧歌边唱边跳:
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小妹和你一起走,踏遍天涯路,走到天尽头,小妹是你的心头肉,亲亲热热永远不分手
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小妹和你一起走,不怕高山陡,不怕万道沟,小妹是你的好歌手,心心相印为你解优愁
哥哥拉着妹妹的手,小妹和你一起走,汗水撒田头,热血写春秋,小妹是你的热炕头,恩恩爱爱我们亲个够。
一首首歌曲,振奋人心,一阵阵笑声,鼓舞斗志,增加人们的克服困难的决心。高队长看到青年们拼死拼活的干,心痛的说:你们在家干吧?累坏了我怎向天津父母交待,孩子们到场里铡麦子,去吧!高队长劝说着,苏小刚说:“人是累不死的,越累身体越健康。放心吧高队长!”让高队长实无办法。在割麦场上,你追我赶,一个个麦个子向长龙一样甩在身后边,汗流满面顾不上擦,滴答在土壤里,睁不开眼睛,就用手摸一把,唱黑脸都不用打扮,苏小刚身体魁伟,有一把力气,在割麦子有用不完的劲,他腾出空来帮金凤割,虽然帮的不多,金凤轻松不少。社员都帮她,她心里总是热呼呼的。夜以继日,整整五天,小麦全部割完,社员们心里松了口气。
在麦场上,火热的太阳天上挂,社员们铡麦子,晒麦子,用马拉碌碡轧麦子,马不停的转圆圈,大鞭子巴巴的响着,马在奔跑着,人们在马后边不停翻着麦穗。天热地热人也热,天忙地忙人也忙,好一个丰收景象。苏小刚、金凤深深地体验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场面。他们感动的流下热泪,农民太辛苦了,身上的重担更重了,改造农村的落后面貌在脑海里翻腾着。
月亮高高挂在天上,星星布满天空,一垛垛麦子垛在场上,美丽的月色多沉静,麦场上传出愉快的歌声笑声。
夜深了,人们都在睡梦中。一声巨雷震惊社员,滚滚乌云铺天盖地由东到西滚滚而来,闪电把天空撕成碎片。高队长在生产队部使劲打着钟,高喊着:“瀑天来了!快到麦场,别让暴风吹跑麦垛!”高队长使劲打几下钟,向麦场跑去。

当前:第2/1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