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第541/682页


  这么个数据很奇怪,陈凤来特意问了财政局的宋伟民局长,但宋局长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宋局长说这是工厂交上来的财务报表,我在想这些工厂如果再这么下去的话,那再过几年又会怎么样?国企原本是咱们国内生产力的代表,如果这个生产力不再那么先进,那到时候有外国企业涌入的话,咱们的国企还有竞争力,还能存活下去吗?”
  “外国企业?”杨秘书奇怪了下,“暂时没什么外国企业吧?”
  金城地处西北,哪有什么外国企业来这里搞投资呢。
  “我只是打个比方而已,没有外国人来咱们这投资建厂,那沿海的城市呢?再说投资商的事情,刘明跟我说过只要有利可图,资本家连绞死自己的绳子都会生产,他们说不定哪天就来咱们这投产了呢。”
  杨秘书反应过来,他刚才倒是钻牛角尖了,不过他有点明白领导为什么钦点陈凤来当秘书了。
  这是天生的经济头脑,和她那个同姓的本家陈彪简直如出一辙,他们老陈家的人都这么擅长搞经济吗?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嘛,公社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嘛,集体生产经营如果找对路子就能发挥原本该起到的作用。所以国营工厂想要永葆青春活力,给他们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就是了。”
  合适的发展道路。
  长缨笑了下,“你有什么想法吗?”
  陈凤来摇头苦笑,“我现在就停留在能发现问题这个环节上,怎么解决还真没思路。”
  只提出问题却没办法解决问题,这多少有点尴尬,但她真没这么大的能耐。
  要是能解决,她也不会藏着掖着。
  “经济学理论中有一个说法叫做鲶鱼效应,说的是渔夫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鲶鱼,沙丁鱼喜好安静,长途的运输很容易让它死去,死鱼哪比得上活鱼价钱高呢?不过放了一条鲶鱼就不一样了,鲶鱼好动又是以鱼类为食,沙丁鱼就只能四处躲窜逃生,这么一来运输旅途漫长,却也能保证沙丁鱼的活力。”
  “现在的国营工厂就是这些沙丁鱼,那咱们找谁来做这个鲶鱼呢?”
  杨秘书想了想,难不成引入外资?
  之前那个林老板倒是蛮想着在这里投资的,他那是香港来的资本,如果在金城投资的话其实也正合适。
  一来领导和那位林老板关系很好,二则能带来一些新鲜的东西。
  然而长缨却不这么认为,“鲶鱼不一定非要是企业,我觉得我来当这条鲶鱼就挺合适的。”
  杨秘书:“……”到底是领导,总会出人意表,然而这好像还挺合理?
  “您的意思是通过市立工厂来倒逼这些国企吗?”
  对啊。
  杨秘书觉得自己这脑子今天可真不好使。
  为什么非要亲自下场呢?
  这些领导一手抓起来的几个市属国营企业,不就是最合适的鲶鱼吗?
  几个工厂在市委的牢牢控制下,厂长们又都很配合市里的政策措施,让他们来搅乱这一池子水简直再合适不过。
  “现在都有哪些工厂要当咱们的小白鼠?”
  陈凤来笑着报名字,会议当天就决定推行双休制的就好几家,无一例外都是市属企业。
  这两天陆续又有几家工厂想着试试看,不过对比全市的工业企业来说,这个数量到底是少的,堪堪百分之一二。
  绝大部分工厂都还在观望。
  反正后天才是截止日期,在那之前做出选择就行。
  对于目前这个结果,长缨一点都不意外。
  “那就先这样,你们先去忙吧。”
  陈凤来还真要忙活不少事,听到这吩咐立马离开,倒是杨秘书停了一下,“首都那边章秋实又来电话了,问您什么时候有时间,他想过来一趟提前拜个年。”
  “拜年?我看他是想来打我才是,行了等会儿我知道了,回头再催你你就说已经跟我说了。”
  杨秘书这些天被那边电话轰炸,是真不知道这到底怎么了。
  不过领导处理事情自有她的分寸,不需要自己多管多问。
  长缨没着急跟章秋实联系,她知道这人在着急什么。
  急什么呢,不着急,章春华那边工厂还没落实呢。
  ……
  冶炼厂是金城市的大型国营工厂,一大早就开始组织工人们投票。
  一开始选票上还写着双休、涨工资的字样,后来发现这票实在太多了些,这么写下去手腕都受不了。
  末了用1和2来替代。
  厂区门口工会的同志拿着大喇叭在那里一遍遍的喊着,“一代表双休,二代表涨工资,千万别搞错了。”
  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偶尔有工人抬杠调侃一句,工会的同志瞪一眼继续喊着。
  投票规则十分简单,实际上单是看工人到底从哪个箱子里抓选票就知道他们的选择是什么。
  这个年代不需要被房价所绑架,医疗、教育几乎都有工厂托底,工人们自然更希望能有假期。
  涨工资能涨多少?
  但是一个月多四天假期就不一样了,走亲戚访友,哪怕是在家里休息休息呢?
  郭厂长瞧着投票的工人们,笑着跟长缨说,“您是对的。”
  再一次的,这位领导抓住了人心。
  这次投票实际意义没那么大,就是做给领导看的。
  毕竟只要有一个工厂选择双休,其他工厂的工人们就会要求与那个工厂看齐,到时候骑虎难下的还是他们。
  只不过表面工作该做的还是得做,不然回头真要是产能大幅度下滑,自己找谁说理去呢。
  “辛苦你们了。”
  长缨还要去别地看看,就没再在这边久留。
  管委员的人瞧着离开的车子,忍不住的嘀咕了一句,“她倒是什么都敢弄,这要是全市的工厂都这样,那你说机关那边……”
  “谁知道呢。”郭厂长随口说了句。
  不过机关情况不一样,只怕并不会执行双休制度。
  因为还有上级部门啊。
  省城上面可还有省委省政府,这些部门要是星期六派了活,市委这边不搞能成吗?
  长缨也的确考虑到这个问题,暂时是把双休推向全市的中小学以及工厂企业,机关暂时没有推行。
  饶是如此,已经被省里头喊过去开会。
  小规模的常委会,又名批评会议。
  主要批评对象――
  傅长缨。
  “长缨同志你这是什么意思?你们省城搞这个,消息沸沸扬扬的传到了我们那边,我们市的工人都闹情绪,说也要双休,你这让我们怎么办。”
  昌平市的秦书记压不住的怒气,“你要搞什么起码也先跟省里请示汇报一下吧?这么瞎折腾不是在坑我们吗?”
  长缨听到这话笑了起来,“国昌同志您这话我就不乐意听了,我怎么就坑你们了?你要这么说的话,你们昌平市的那些知青不回自己家乡,滞留在省城还得我来安排,我是不是也要怀疑下是你故意指使的想要坑我?”

当前:第541/6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