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第576/682页
“老师们的自行车可以,周围群众的不行。那边特意打扫出来,方便停放自行车。”
长缨看着校门外的一片空地,的确是打扫的很干净,“她这细则制定的还挺详细。”
周昌平闻言也笑了起来,“我上次过来的时候也被拦在了门外,咱们这位程校长倒是有几分周亚夫的气势。”
他算是熟门熟路,引着长缨去里面看。
儿童节的缘故,学校里正在组织孩子们在校园里玩耍。
还特意组织了文艺汇演。
长缨看着台上正在唱歌的小朋友,想起了林宝珠。
那孩子过去大概也没有欢度儿童节的机会,不知道这次过节林生带她怎么玩。
她正出神,校长程秋霜过了来。
程秋霜十分瘦小,不过脸上笑容和善的很。
细细的跟长缨介绍着今天的安排。
“难得今天天气好,就组织他们一起出来玩。一个学校共同读书,也是一种情分。”程秋霜看着正在那边玩游戏的小朋友,“要不傅书记您也一块过去玩?”
周昌平觉得这好像有点为难人,正想着要不帮忙拒绝下,谁知道长缨答应的比谁都快。
“好啊。”
她一个大人,扎到一群孩子里面玩起了丢手绢。
在市委一班人马中长缨算是身材娇小,但跟孩子们比着实有些藏不住。
好在这位领导很照顾小朋友,拿起手绢追赶的时候刻意放慢了脚步。
原本带着孩子们玩游戏的老师凑过来说话,“没想到傅书记倒挺会带孩子,她如果有孩子的话,一定是个好妈妈。”
周昌平听到这话哭笑不得,跟孩子们玩三五分钟和家里有孩子又不一样。
不过他们这位领导什么都能做得出色,真要是做母亲想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正说着拿着手绢的小女孩走到长缨身后,她没有放下手绢反倒是走到长缨面前,“你能给我当妈妈吗?”
长缨:“……”
最近找她当妈的似乎有点多。
看着满脸期待的小姑娘,长缨贴了贴她的小脸蛋,“你们都是我的孩子呀。”
作者有话要说:
从此以后,嘉陵路小学的小朋友们写作文全都《我的书记妈妈》hhh
第315章 教育
长缨离开嘉陵路小学是心情还挺不错。
学校食堂的午饭还算可以, 老师们和校长程秋霜与学生们一起吃饭,对年纪稍小的学生们也照顾颇多。
“回头是得去看看其他学校才行,市里的学校条件稍微好些, 公社那边的学校也得多上心才行。”
周昌平笑了起来,“其实公社小学倒不用太担心。”
他这笑容让长缨愣怔了下很快就反应过来, 可不是嘛。
公社小学里的学生多来自周边村子,出了点什么事还没等教育部门介入,家长们就已经闹腾起来。
说好听点叫乡下地方重视脸面, 一旦闹起来脸上过不去,撕破脸皮后丢的是集体的人,公社那边不敢冒这个风险的。
“也对,不过也该时不时去看看, 尤其要注意教师队伍的建设,越是基础的教育越要重视。”
这件事周昌平也有安排, “我们每学期都会组织两次考核,具体的考核指标是结合各县教育局的情况来安排的, 回头我把上学期的考核结果送到您办公室。”
“辛苦你考虑这么周到。”
“应该的。”周昌平笑了下,“好歹现在市里头给拨的款项足够,不然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教育想要进一步发展, 还不是得靠市里财政拨款吗?
之前指望不上, 所以多少有些破罐子破摔,爱咋咋地。
这两年市里财政情况好了些, 每年的教育预算也大幅度增加,他做起事情来也没之前那样畏手畏脚。
“说起来我倒是想起了一件事。”
从嘉陵路小学到儿童福利院还有段距离, 周昌平顺带着说起了公派留学生的事情。
“我在想咱们市要不要也公派一些学生出国深造下?”
作为教育口的领导, 周昌平倒不是妄自菲薄,只是比起发达国家, 国内的教育要提升的还有很多。
公派留学生出国深造,那也是为了日后着想。
“倒也行,那你问问省里还有教育部那边什么意思,如果可行的话咱们也安排一些出去,让咱们的学生见见世面也是可以的。”
金城大学并不入流,真要是等国家安排那还真不知道要等多久呢。
还不如自己谋一条出路。
“如果美国的学校不好进的话,咱们可以跟欧洲那边联系下,佛罗伦萨要跟咱们建立友好城市关系,到时候可以安排下,我回头再联系几个人,看能不能在欧洲那边做一下安排。”
也不一定非要去美国嘛,欧洲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周昌平:“行,那我明天问问省里还有教育部那边的意思,回头再去趟金城大学问问看。”
这种事情有个退路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那个邱教授就是留学归来的,回头可以问问他。”周昌平想法还挺多,“另外咱们跟西工那边一直合作挺好,邱淑梅教授和您私交也不错,我觉得回头要不顺带也问问西工那边,都在西北,咱们几个学校最后能形成地缘性的帮扶关系,这样发展起来也快一些。”
周昌平显然不是一时兴起,他早有计划,甚至计划还挺周详。
“行,有什么需要你跟我说就行,有利于咱们金城教育发展的事情你大胆去做便是。”
有这么一个能做事的人,长缨就不用再多操心市教育口方面的事情,倒是应了领导的要求――放权。
学会放权,让底下人去做,自己也能轻快些。
提到公派留学生的事情,周昌平不免话多。
等到了儿童福利院那边,杨秘书特意提醒了一声,周副市长这才意犹未尽,“等回头我整理出书面材料,咱们再仔细研究。”
金城市的儿童福利院建设于建国后,这点从福利院那咯吱作响的大门就能看得出来。
福利院的院长是位老革命,一辈子没结婚没孩子,把福利院的孩子当自家孩子照看。
“那几年闹饥荒,福利院这边收了不少的孩子。”周昌平叹了口气,“家里大人吃不饱孩子也养不活,送到福利院这边兴许还有个活路,不然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袁院长找部队借了粮食,好不容易才挨过去。后来这福利院的孩子们长大后,市里头也照顾一二给他们安排工作,离开这的孩子也回馈福利院,再加上市里头的拨款,儿童福利院勉强维持下来。”
只不过在这里就是有口吃的饿不死,你说条件多好,又能多好呢?
周昌平每年都会过来几趟,尤其是这两年来的次数多,解决了部分孩子读书的问题。
杨秘书和司机跟在后面,抱着从后备箱里拿出来的文具和糖果零食跟在后面。
儿童福利院正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