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里搞扶贫》第661/682页


  长缨刷牙的动作一滞,“出国吗?”
  “不是。”
  发生在西南的战事让他找到了和长缨结婚的契机,但如今再度前往那边,却又不一样,“一直在那边练新兵,我这次过去算是轮值监督。”
  各大军区先后派遣部队到那边作战,就是为了提高战士们的作战素养。
  自己作为指战员,也应该到前线去。
  长缨沉默了下,拧开水龙头冲走嘴里的泡沫。
  刷了牙之后嘴里头带着微微的清凉,“什么时候?”
  “后天一大早。”娄越也没想到会再派他过去,然而军委的命令不能抵抗,“明天下午部队集结,我跟钟婶说这段时间让她辛苦点,晚上的时候带着孩子来家里给你做饭。”
  “不用。”长缨扭过头去,“我在食堂吃饭就行,就别让她来回跑了,回头周末休息的时候过来给我做个家乡小炒就行。”
  长缨看着近在咫尺的人,“我手指甲该剪了,你帮我剪指甲好不好?”
  她的指甲一贯修剪的圆润,出自娄越之手。
  男人不止能把菜切得整齐划一,修指甲也不例外。
  “你这次去多长时间?”
  娄越说不好,“看那边情况,有的在那边待了两个月,有的待了四个月。”
  长缨手指细长,常年执笔的缘故不免会长出一些茧。
  早些时候娄越不知道从哪听来的土法子,弄来了蛤蜊油,晚上的时候细细涂抹后抱上,养得倒是比她本人还要上心。
  “最长的呢?”
  长缨一句话问住了这男人。
  从七九年战争开始,四年过去了,西南军区的人几乎一直都在第一线。
  军区很重视这次机会,尤其是他早前又在两伊战场当观察员,对现代化战争接触更多。
  刘军长丝毫不加掩饰,军队需要年轻的指战员,年轻且富有军事素养更适应现代社会的指战员。
  前程重要,但心里头总还有放不下的牵挂――
  “娄团长你这一走,往后谁来帮我修剪指甲,谁给我养手?”


第356章 犯错
  娄越带着长缨的牵挂离开。
  而忙于工作的人连送机的时间都没有。
  陈凤来听说这事后特意到长缨办公室一趟, 没曾想看到领导正在那里跟欧阳部长下围棋。
  没事人似的。
  “你看大家都在关心你。”
  欧阳兰跟长缨熟悉的很,说话时都带着几分打趣,“有时候吧这男人你就得晾着他, 远香近臭,这样让他看不见摸不着, 才能更培养夫妻感情,到时候等你们家娄越回来,那就是小别胜新婚, 你说啥他不都得依你?”
  长缨抬起眼皮,“现在他也对我百依百顺。”
  欧阳兰:“……”大意了,娄越这是个老婆奴。
  “那这不也是为了他前程好嘛,回头等他提了军衔, 到时候工资待遇高了,能给你买吃的穿的。”
  陈凤来:“……”为什么欧阳部长你说的我们领导眼皮子特别浅似的?
  “这倒是。”
  陈秘书这下是真的目瞪口呆了。
  领导您的工资也不少, 一个月花不完的那种,不至于眼馋这点待遇吧?
  何况您有不缺钱。
  她没开口, 但办公室里的人似乎都听到了她的心声,欧阳兰笑着挥了挥手,“行了去忙你们的吧, 你们领导没事, 都习惯了。”
  陈凤来:“……”您这话说的可真够刺人的。
  只不过也是大实话。
  之前就出差将近一年,这次归期未定, 可不就是一回生两回熟。
  回头如果领导再调任,只怕就要两地分居只能鸿雁传书了。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落子的动静。
  欧阳兰看着在那里琢磨的人, “省里头让跟那边合作, 你还真打算就这么答应呀?”
  “不然呢?更省里头对抗也没啥意思。”长缨笑了笑,“广结善缘嘛, 你可别忘了代书记是中央亲自指派过来的。”
  当时着重处理梁秋明,派了他曾经的老同事代建平过来。
  只不过代建平年纪大了,这把年纪再进中央也没什么戏,甚至第二个任期也不见得能走完。
  但这位领导没怎么给她施压,某种意义上来说长缨还挺喜欢的。
  欧阳兰翻了个白眼,“哪个省里一把手不是中央指派,还能地方指派不成?就是现在忽然间跟外省结对子,咱们省里其他地市怎么看?”
  自家还没折腾好呢,就去跟外面眉来眼去,他怕回头下面地市再闹腾起来。
  关键是这么一折腾,最后受影响的还是他们省城呀。
  毕竟作为一省首府,老大哥带头做贡献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这也没什么,对了你我之前不是让你去跟其他地市联系,联系上了吗?”
  “联系好了,不过目前还没给我反馈。”
  长缨跟欧阳兰说的事情其实跟头两年外地群众来金城找工作有关。
  如何安排工作是件麻烦事,一般来说就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车间的技术工人、工地的建筑工人这些岗位。
  技术工人需要掌握技术,相对来说有些门槛。
  而最没门槛的就是建筑工人。
  长缨倒是有全部的安排,先从事建筑工人工作,等着工厂建设完毕再进行技术培训,留在工厂那边做工。
  因为工人输送地是余杭县,那边钱有财跟她打包票确定完全没有问题,长缨这才敢这么做。
  另外余杭也的确有大力发展服装厂的意思,这就需要大批的女工。
  这么一来还能够直接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可谓一步到位。
  如果有孩子也不要紧,那边也不是没学校,把孩子带过去也一样。
  但这就相当于拖家带口的去外地生活。
  但欧阳兰觉得这可能有点麻烦,主要是国人很有乡土情结,这么举家搬迁多少有点不符合大部分人的生活习惯。
  能行得通吗?
  如今迟迟没得到其他地市的反馈,欧阳兰觉得这事有点玄乎。

当前:第661/68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