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PA中学管理》第31/45页



1.领导者素养的基本要求

(1)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在人类社会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制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最集中最具体的体现,就是能否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旗帜的问题最重要"。

(2)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各级领导者应该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严要求,时刻做到掌权不忘责任重,位高不失公仆心,"俯首甘为孺子牛。"

(3)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领导者要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就是要熟悉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本质和规律,指明了事物基本『性』质和方向,其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真理。它是我们搞好领导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4)具有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

首先,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主要是指语文、历史、地理、逻辑学等知识。这些知识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另一方面,又可培养广阔的视野和较高的思维能力,为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领导者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生态学以及电子计算机使用等基础理论知识,特别要掌握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并尽可能把它们运用到领导工作中去。

(5)专业知识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领导者除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外,还应努力学习和掌握各自领导范围内的专业知识,成为有关领域的领导的内行。

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途径与方法

领导者的素质包括相当广的内容。但就素质的培养或修养来说,始终不外是两个基本的途径,即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毫无疑问,亲身参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是素质培养和提高的最基础和最关键的环节,有一定的意义。领导活动不同于抽象的理论研究,它必须实实在在地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领导者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

在充分肯定实践途径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理论学习这条途径的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也在日益突出。这是因为,在现代条件下,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已经高度复杂化了,它极大地突破了人们在传统条件下所习惯的社会活动的规模与水平。要解决复杂的实践活动中所产生的种种矛盾和问题,需要有一整套专门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是不能够在完全的日常经验和意识中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的。

理论学习与亲身实践这两条途径必须辩证结合,二者不可偏废的。

当然在实践与学习两个方面,我们应当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而统一的基础只能是人的社会实践。

途径与方法两个概念,并没有绝对的区分。上述的努力学习和勇于实践这两条基本途径也可以看作是基本方法。由于领导者的素质修养是多方面的综合过程,因此每一个方面都还可以列出一些具体方法。

(1)要善于搜索书籍和快速阅读。领导者既然只能忙里偷闲,以跳跃的方式来读书学习,就必须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有限的时间里读有用的书。

(2)要与有知识的人交朋友。理论知识的积累不一定全靠读书,讨论、交谈也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渠道。这种交流往往可获得开启思路的效果,是增加知识的一种捷径。

(3)要善于"以人为镜",提高自我意识水平。领导者素质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要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短处,或加以纠正,或扬长避短。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培养一种比较高的自我意识能力。

(4)要自觉地做思想总结和工作总结。领导者要时时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从时代的要求来反思自己。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总结是在行为目标和实际行为状态之间的一种信息反馈,缺了这一环,整个过程是不完整的,具体行为也是无法调整的。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总结实践是从感『性』认识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领导者必须要善于总结。

3.案例:"官本位"浸泡的丑剧

一则在《党员特刊》,说广东阳春市副市长杨启周、林启菊,以50万元人民的酬金,外加一辆三菱吉普、一幢别墅和一幢价值5000万元的楼以3000万元处理之许诺,雇请两名杀手暗杀阳春市长曾威斌。幸运的是,曾市长命大福大造化大,在阴谋实施前,因一句杀手涉嫌另案,被广州越秀区公安机关捕获而暴『露』。另一则在《南方周末》上,说福建省环保局副局长杨锦生,出3万地雇请两名劳改释放犯谋害局长杨明突。4月16日这天清早,正在家门口候车出外开会的杨局长,被浓硫酸烧了个满脸焦糊,视力仅为光感。

福建的那年新闻说,那位可怜的老杨局长扪心自问待"本家"不簿,曾一度痛苦万分,百思不得其解。其实老杨属于"当局者『迷』"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这位"本家"副手所梦想的就是他『臀』下的那把"交椅",眼见得他攫还不到杠,身体还可以,一时还挪不出"窝"来,挡了他的路,迫不及待之中,当然也顾不得许多了。

当年,林彪官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仍想谋杀老人家以代之,现在我们必须下大决心动真格,对权力加以有效的民主监督和制约,防止这一类丑剧的发生。

三、领导体制

领导体制是领导者实施领导活动的载体,它规范和制约着领导者个人和领导集体,对领导活动的成败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要实现高效能的领导,不仅要有高素质的领导者和结构合理的领导班子,更需要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领导体制。随着人类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领导体制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显示出来。

1.领导体制的定义及特征

领导体制是个复合概念。体制指的是国家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及其相互关系的制度,即通常说的管理模式。体制既是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重要体现形式,又服务于国家的根本制度,因而,与根本制度相比,它不仅层次低一级,而且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各国都在稳定根本制度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完善各种管理体制。我国不断进行各种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亦在这里。

领导体制是指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领导权限划分为基础所设置的机构和各种领导制度体系的总称。

领导体制作为社会制度的重要体现,它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时代『性』。领导体制是在一定的领导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形成的,因而具有时代『性』的特征。它包括领导体制的内容和形式是时代的产物;领导体制的发展水平和完善程度由具体时代所决定;领导体制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第二,规范『性』。领导体制无论是组织结构、人员配置,还是权限划分都是按照宪法、法律法规和章程制度来进行的,一经建立和形成就具有严密『性』和规范『性』的特征。如果领导体制不够严密和规范,则表明领导体制的完善程度低。

当前:第31/4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