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PA中成长--公务员篇》第10/45页
八、东方特『色』的人事传统
1.识人方法
东方人识人及对人的分类一般是把人的智力、能力、道德、社会评价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后汉的班固的九品量把人分为上上(圣人,如周公、武王)、上中(仁人,如伯夷、叔齐)、上下(智人,如仓颉)、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愚人,如担已,赵高)。
班固的分类看起来比较粗,比较笼统,用现在西方的一些测量科学来看似乎不科学,然而,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对人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便可以了。东方的褒人方法具有重实用、重直觉、重个『性』、重整体印象等特征。东方常用的识人方法有面谈法、观察法、情境测验、笔迹分析相术等。
2.用人方法
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到底主要应该管什么理什么?
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将50%的工作时间用在人事管理上,他认为ge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用人。兴南集团(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寿南先生是一位无为管理学的理想实践家。他过得比较轻松、逍遥,他花了许多时间在看科学哲学、人体特异功能探讨等方面的书。他有时间做经营管理工作之外的事情,看自己感兴趣的一些杂书。一般的人只会把他看成一个大学教授,然而他却是一个在香港、澳门、上海、苏州、张家港等地方17家公司的董事长!中国绝大多数的企业家成天陷人事务堆里忙得团团转,被文山会海搞得筋疲力尽,连看报纸的时间都没有,更没有功夫看哲学书了。我们询问金寿南先生的管理诀窍是什么。金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其实说来是很简单,我的工作主要是决策和用人。任用得力的经营者,放心地让他去干。我不用过问他们的管理细节,『插』手越多越管不好。我们有比较严格的财务制度来约束他,不容易钻财务方面的漏洞;我们有比较好的激励措施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后,我根据各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决定管理者的升迁去留。管理,主要是用人。先用人,然后用制度去对他进行考评。"金先生本人很轻松,他的下属没有因为老板没有随时管着自己便松懈、懒惰、放纵,反而工作勤奋。金先生给总经理们足够的权力和自由;如果经营不善、业绩不佳,总经理的位置便会易人,所以这些经营者们只好勤奋踏实地努力工作。
金寿南先生的管理之道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尤其是重视"用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的经济落后,管理方法落后是重要原因之一。管理的落后,在用人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看不起没有当官的人,任人唯亲、论资排辈、心胸狭窄、难容有才之人、用人多疑、献媚拍马之人易升迁等。中国在用人方面存在着诸多弊端的同时,也有着一些优秀的用人原则与方法,例如:诚心爱才,以人为本;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量能接官,材与政合;扬长避短,用人所长;任人唯贤,不避亲疏;宽宏大量,不计前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良才难令,笼络人心论解冲突,协调发展。这些优秀的用人原则值得我们努力继承,发扬光大。
3.案例:李光耀的人才治国
李光耀当政数十年,使贫穷落后的新加坡一跃而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这是世人皆知之事,李光耀的施政方略自有许多独到之处,而总观其要,不外为二:一是始终不忘新加坡所处之地位和国情,处险境而日奋进,居安而思危;二是知人善用,把人才和人口素质的提高看成是富民强国之本。对李光耀来说,这两者之中,人才问题又是关键。
新加坡国小,资源短缺,人口素质不高。为政者面对如此局面该怎么办?李光耀从一开始就显出了他的谋略才华的过人之识。他认为执政者就是首先要富民,并在此基础上强国,民不富何以强国,也难以强国。民富国强都得靠人治。所以执政伊始,他就打出了他的一面大旗:"人才治国"。
他的决断是独树一帜的。他说:"一个国家的财富与势力是受什么因素所影响呢?第一,天然资源;第二,人才资源;第三,科学和工艺技能。"他认为新加坡不具备第一条件。如果要靠第一个条件来富民强国,那就得到别人的土地上去抢夺,那就会有战争和流血。因此,他否定了这种做法,而把新加坡的发展定在一个基点上:和平发展。他说,没有天然资源,我们就靠人才资源。对此,他满怀信心:"我们应该牢记着,人才资源是可以补救天然资源的缺乏的。我坚信:人定胜天。"
李光耀正是在这方面,在知人善用方面作出了奇迹。他的政策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就是"使每个公民的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家",这就是所谓"居者有其屋"。他的这种先富民的思想的形成和实施,既基于他的治风方略,也来自他所喜用的人才。他的财政部长吴庆瑞是他的左右臂。新加坡独立没有多久,政治局势还不稳定。那时,国家领导人还常常步行于市井之间。有一次,吴庆瑞看到一个男人害怕摩托车放在街上会丢失,竟然扛到楼上去。他感慨万千,回来后就对李光耀说:"一个人为自己的摩托车尚且如此牵肠挂肚,如果给他一座屋又该如何呢?"吴庆瑞的结论是:一个家庭如果在新加坡有座屋,他就会热爱这块土地,就会离不开它。李光耀怦然心动,决心要使新加坡这块土地能留住一切愿意为它效劳的人,随即加快了"居者有其屋"计划的实施。
在MPA中成长--公务员篇 第三课公共经济学
一、概述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政府』经济行为迅速扩展,并建立起庞大的经济部门,由此引出众多的研究课题,在此基础上,发展一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的学科-公共经济学。
我国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政府』应该做什么?该如何做?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不寻常的意义。
本日通过对以往『政府』经济行为进行分析,借鉴部分发达国家经验,其内容包括我国国家外贸、财政和金融等诸多领域,着眼于现今部分前沿理论、热点问题进行研究。希望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的工作人员从中得到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国际贸易管理
外贸政策是指国家一定时期内对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家对外贸易政策。
根据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历史,外贸政策一般可分为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两大类。其中自由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对外贸不加干涉和限制,允许商品的自由出入。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利用各种奖出限入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一个国家采取什么贸易政策,通常是根据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决定。
各国对外贸易管理措施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关税壁垒,二是非关税壁垒。二者合在一起被称为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一个国家为了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障碍,一切贸易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奖出限入,鼓励本国出口,帮助本国商品出口而限制外国商品的进口。
1.关税设置
关税是一个国家对进出该国国境的实物商品,由『政府』设置的关向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种。海关是设在边境上的国家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任务之一是征收关税。海关征收关税的范围叫关境领域。一般说来,关境和国境是一致的。但若设立了经济特区的国家,则关境小于国境;若结成关税同盟的成员国,则关境超出国境。
征收关税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为此而征收的关税称为财政关税(pevel the tariff)。二是保护本国工业或农业,为此而对外国商品进口征收的关税称为保护关税(protective tariff)。这种关税税率很高。
2.非关税贸易
关税是最广泛使用的保护贸易手段,但不是惟一的手段。战后,随着国际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加强,关税作为保护贸易手段的地位日益降低,代之以的是非关税壁垒。所谓非关税壁垒是指除关税以外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非关税壁垒的发展和加强,是与其特点分不开的。在防御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方面,非关税壁垒具有较强的限制作用,对市场竞争『性』结构的破坏超过关税。例如在补配额的情况下,一旦配额使用完毕,外国竞争者就被拒之于市场之外,这就增强了国内厂商的垄断力量,而关税虽造成不利的成本条件,但常常可以被突破。同时关税税率属于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其变更须经法律程序,而非关税壁垒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可随时采用。
3.鼓励出口的措施
发达国家在限制进口的同时,又积极鼓励出口,为此采取各种措施奖励本国产品的出口,其中主要有:
(1)出口信贷(export credit)
这是利用银行贷款扩大出口。在国际贸易中成套设备、船舶等商品通过出口信贷促进出口。这些产品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价值大,为了扩大出口,都设立或指定专门银行办理出口信贷业务。
(2)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export it guarantee)发达国家为了扩大出口,对于本国出口厂商或商业银行向外国进口厂商或银行提供的贷款,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出面担保。当外国债务人拒绝付款时,这个国家机构即按承保的数额给予补偿。这是国家为出口企业提供获利的条件,承担经济和政治风险,以此促进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