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第204/232页


  李向南还真有些紧张,听那农民说的条条道道,心里放心,等仔细看清楚农民眉目,这不是林晓吗?李向南乐了,林晓怎么跑到这里割稻子呢?早听说他回来了,可一直找不到人,居然在这里,嘿,这小子。
  上前认不认这小子呢?李向南忽然犯了难,认了是不是给人事先准备好的感觉?不认嘛日后有人说出来还是会认为自己事先做了准备工作,这个林晓啊,真是的。
  想了一下,李向南迈出人群,说道:“岳老,他不是本地的农民。”
  “哦?”副总理回头望李向南,眼前这个皮肤黝黑,体格健壮的小伙子不是农民,难道是自己看走了眼。
  林晓看李向南出来说话,知道他的心思,笑道:“副总理,我的确不是本地农民,这是我堂哥的田,我帮帮忙。”
  副总理见被人认出,对随从说道:“看看,你们的化装不过关啊。”
  李向南走过来给副总理介绍道:“他叫林晓,是中国腾龙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老总。”
  听到这,副总理心里警惕起来,难不成李向南这小子有意安排这个企业家和自己见面?副总理马上想到自己下车没任何人提醒,完全是临时起意,撞见的成分更大一些。
  李向南没察觉到这些,说道:“林总是我们横山人,很早就出现,先是南方打工,十年创业,成就了现在的事业,现在林总是几十亿的身家了。”
  李向南这么一介绍,副总理好奇起来,仔细打量眼前的林晓,见他双目澄净,以副总理阅人之术,知这人大约是正直,秉性纯良,再看他眼角眉梢,这是一个果敢坚毅之人。
  副总理旁边一官员走过来在副总理耳边轻语了几句,副总理眼睛一亮,说道:“哦,原来是你啊,我说听到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就是那个号称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企业家,怎么样,把你心头的想法说说。”
  林晓眼睛一亮,知是个好机会,不急不慢的说道:“我认为,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力,文化为核心,农民为主体。”
  “哦,怎么讲?”副总理来了兴致,旁边工作人员过来搬来一个小凳,副总理一摆手,说道:“不用,我们就在田埂头坐。”
|书友smile2441手打,转载请注明|
  副总理坐下了,其他人都只好坐下,只是有的西装太贵,坐着有些心神不定。
  林晓说道:“政府为主导不用多说,统筹多方面力量。新农村建设包括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的则包括农民的新住所,以及一些公共设施的建筑建设,这个需要企业进入,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来运行,其速度与成效一定会比行政来得快。文化是核心,就是整个新农村建设心里要数,新农村建设是不是就是农村的城市化?这个问题需要长期与农村农民打交道又生活在城市中的专家学者来给出建议。最后,农民为主体,就是一个村镇的开发建设一定和当地农民的意愿结合起来,他们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主人,他们有足够的发言权,要善于总结他们的意见,而不是搞那种自上而下的标准新农村建设。”
  副总理听完点点头说道:“你所说的基本包括新农村建设所有方面,党中央提出这个口号也是顺应时代发展,农民不可能都到城市来,农民应该有他们的新生活,更健康,更科学,更文明,更有效率。”
  副总理和林晓聊得甚欢,其他领导同志心中称奇,一个私企老板竟有如此高远的见地。
  当林晓被问到不在公司应付生意场的事而是在这田里干农活时,李向南替他回答道:“副总理,您不知道,这个林晓两年前突然离开公司,重新参加高考到楚天大学经济系读书去了,他这个人,经常做一些别人奇怪的事来。”
  “哦?是吗?”
  林晓点点头,略有些不好意思的又把自己如何再上楚天大学的事说了一遍。
  “好啊,年纪轻轻就知道进退。”副总理赞扬道。
  林晓说道:“这一次到横山市乡镇走走也算是考察,前者韩国大方集团在横山开发研究中草药,打算以此为基地开始他们的战略步骤,正好腾龙想跨行业,副总理,你也知道,现在房地产越来越难做了。”
  “是啊!”副总理哈哈笑道:“你们这些商人,哪有利润哪就是你们的天下,不过,没你们,还真搞不活。”
  林晓点头道:“我们腾龙初步也有进军中草药领域,所以我下来看看,不想碰到副总理,希望副总理以后大力支持我们企业。”林晓说到最后露出商人习惯性的面孔。
  “好,那你说说这一次考察的结果。”
  “大有可为!”
  “哦?”
  林晓接着把在葛村遇到葛翁的事简单说了一遍,副总理主管农业与卫生,所以对这个也听得格外用心。
  林晓说完,副总理说道:“这个葛老先生我是知道的,医术高超,这样的人是国宝啊,一定得重视起来,你们横山了不起啊,人杰地灵!”
  说完这些,副总理上车挥手与林晓告别。
  上得车,副总理就问坐在后面李向南道:“李向南同志,这个林晓是不是你特意安排在这的啊?”
  李向南吓了一跳,惶恐的说道:“没有,真的没有。”
  副总理从反光镜看到李向南如小学生的急状,说道:“我相信你没有,这个林晓,我猜的不错的话,横山有今天的大好发展局面,这个人贡献不少。”
  李向南点点头:“副总理说的是,没有林晓在经济方面唱戏,我是独力难为。林晓这个人有很浓重的家乡情节。”
  副总理微微颔首,说道:“这个人不忘本,这是中国人的优良品德,现在很多人没有这个品质了,难得啊,有谁会相信一个亿万富翁还愿意在农田里干一个泥腿子的活?”副总理停顿了一会,又说道:“要不怕你们拦着,我也想下田去干一会,手痒啊……”
|书友smile2441手打,转载请注明|
  
  第三十三章 校长离职
  十一月八日是立冬的日子,这一天的天气像是一个宣告,宣告人们金秋季节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刺骨寒冷的冬天。
  风刮起来了,冷得要命,冷得人心凉,这一天,是校长丁振兴在秀雅学院所呆的最后一天。
  校长办公室。
  丁振兴透过玻璃望向窗外的校园,一场大乱之后的寂静,寂静得让人忘却十多天发生的事,纷乱、躁动、呼喊、不屈、对抗……
  在这一呆就呆十年,从一片废墟中开始,现在建筑林立,期间兴奋过,激动过,也沮丧过,失望过,而现在,推开门、上车,然后走人,再不回顾,用不了半年,人们就会忘却这里曾经有一个叫丁振兴的校长吧。
  丁振兴倒不是要一定留下什么名声,他只是感到遗憾。
  “校长,该走了!”
  进来的是跟随丁振兴这么多年还算忠心耿耿的办公室主任,他身后是校两个保卫,他们来帮丁校长搬运整理好的行囊。
  丁振兴再望了一眼窗外的校园,大步走了校长办公室,却发现过道两旁站满了教师,有白发苍苍的教授,也有刚刚分进来的年轻的研究生。
  丁振兴发现许多人眼中含着泪花,丁振兴激动了,到底还是有人记得他。
  一位教授激动的过来就拉丁振兴的手说道:“要是我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我们就不会向学校追什么债的!”
  丁振兴连连说道:“别这么说,学校欠大家的,我又责任。”
  事实上,丁振兴的离任不仅仅是因为学校欠职工集资款的事。
  在林晓朋友帮忙下,卷走的钱追回了一半。然后学校找政府、银行,通过各种关系又补上了另一半,这事完了之后,他和书记一人吃了一个行政处分,可以说是各打五百大板了,可没想到,接下来又发生成人教育学院学生堵在学校闹事的事。
  真是祸不单行啊,原来成人教育学院违规大量招收所谓的预科生,等到他们读得差不多,突然告诉这些学生只能发本学院的结业证书。而不能发国家承认的文凭,这一下就捅了马蜂窝了,有两天,学院内部陷入疯狂。而疯狂导致连锁反应,一些原本就对学校教学和管理各方面有意见的本科专业学生也起来了,局面差点失控。
  事情总算平息,可接二连三发生的事情影响恶劣,于是,书记被体面的通知提前退休,丁校长则就地免职,调回省里另作他用。
  继任者为原书记那方阵的人,换汤不换药。
  丁振兴心中凄苦。却对学校未来无能为力,自己高校教育之路也算是画上一个记号。
  两败俱伤,新任者内中欣喜,若不是这接二连三的事,新任者要想得到眼下位置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一切都待新任者重整河山!
  是啊,学校虽然伤了元气,可趁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学校前景依然是不错的。教师学生在一场纷纷扬扬之后又会各自安定下来,该教书的教书,该读书的读书,一切重归原来的秩序,新校长很是乐观的想,可是。他很快就乐观不起来了。
  几个四十来岁刚刚评到教授的教师递交上来请调申请,态度坚定,批不批准都要先走人。
  接着是几个老教授的提前退休申请报告;
  最后,学校的学术泰斗曹奇教授一份辞职报告摆在面前,新校长立时坐不住了,本想着一上任就抓紧以曹奇教授为核心力量申请博士点的,不想他也要走,那么学校的学术力量就彻底中空了。
  新校长一个个去做说服工作,却没想到这些平时老实可欺的教师这会子上了倔脾气,一个个都不给他面子,曹奇更是说出“宁愿回去种田也不愿意在这呆下去”的话。
  曹奇说到做到,扔了辞职报告之后第二天就回老家了。
  三天后,新校长好不容易打进电话请曹教授回家,曹奇丢下一句话:丁校长回来我也就回来。
  又过两天,新校长亲自来请曹教授,请不动就说:“曹教授你为学校也做了这么多贡献,我们可以同意你提前退休的。”
  曹奇笑着拿出一份申明,说道:“这是本人的申明,校长好好过目。”
  曹奇就一句话:
  自即日起本人与秀雅学院无任何关系,特此申明!

当前:第204/23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