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第53/749页


  “可是如今黄河周边修建河堤取土越加困难,开封地势本来就远低于黄河河堤,不能再从开封下辖县镇过多取土石加高河堤。而再往远处取土、取石,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必然会比去年又有所增加。”罗公明知道眼前加高河堤已成必然,他具体负责此事钱财所用,所以先将困难大体摆出。
  “对啊!开封……的地势本来就比黄河河床还低。”叶尘心中暗忖,脑海中不由得有一段后世看过的历史记载,有些模糊的想了起来。
  “我记得历史记载中,在北宋初期,黄河在开封白马县决堤,且规模强度是数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开封、郑州地域附近二十多个县受灾,开封城城墙都差点被冲毁,也是自那件事情之后,赵匡胤便一直想将京都迁到洛阳。结果此事还没完成,便稀里糊涂的死去。只是这到底是哪一年发生的事情呢?”叶尘皱眉沉思。赵匡胤等人商议如何加高河堤之事,他都没有听见。
  “啊……”叶尘突然想起一段历史记载,开宝二年(公元969年)十月,黄河在开封下辖的白马县决口,水淹开封、郑州、滑州等诸州,近两百万人受灾,一百多万人被困开封城二十多天,因几个月前大宋攻伐北汉。开封城内储粮不够,开封城内饿死百姓无数,且发生瘟疫,病死无数。这场洪灾也被认为是数百年以来黄河爆发的最大一次。
  想到这里,叶尘才不由自主的惊叫出声。
  正在商量黄河河堤加高,所出动劳役和钱财之事的赵匡胤等人被惊动,向叶尘看来。赵普更是眉头一皱,有些不满的呵斥道:“朝堂之上,天子面前,怎么大呼小叫,这成何体统。”
  包括罗公明在内,其他三名大臣也是带着责备看着叶尘。反倒是赵匡胤本来也准备呵斥,可是紧接着看见叶尘脸上的恐慌之色,心中咯噔一声,突然感到有些不妙。


第79章 预知未来
  “叶尘!你想起了何事?为何如此惊叫失态?”赵匡胤沉声问道。
  叶尘现在很纠结,万一历史记载出现错误,一个妖言惑众的帽子就会扣下来。
  若不理睬,这当然是最稳妥的办法,除了叶尘自己没有人会知道,也就不会有麻烦。可是一想到记忆中历史记载的那场洪灾,开封附近二三十个县遭灾,淹死数万人,百万灾民流离失所,其中饿死无数,又爆发瘟疫,病死无数,那易子而食之人间悲剧,叶尘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这彻底是一个死结啊!”叶尘心中纠结无比。
  “陛下!若是我师傅说今年十月份,黄河要在开封白马县决堤,要发一场数百年来最大的一场洪水,您信不信?”叶尘小心的看着赵匡胤,弱弱地说道。
  “你说什么?”赵匡胤一怔之后,瞳孔一缩,死死的看着叶尘问道。其他人一愣之后,反应过来,无不脸色一变,都死死的看着叶尘。
  被一位开国皇帝和几位开国功臣以这样的眼光看着,光是气势气场就让叶尘感到呼吸都有些困难起来,心中不由自主的感到有些紧张。
  叶尘长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紧张,说道:“回禀陛下!臣的师傅在去年夏天,有一次无意中夜观天象,看过之后,他老人家一脸哀伤,臣就问他老人家是怎么了,他就说明年十月,中原黄河开封白马县黄河决堤,近百万百姓家园被毁,流离失所,还会引发大瘟疫。”
  叶尘一口气说完,自己反而渐渐平静下来,只是大殿中已经寂静一片。所有人都看着叶尘,但却半天没有人说话。
  叶尘所说之事当然太过匪夷所思,什么人能预知后事?
  虽然,叶尘身上发生的事情,和他自己的表现,不少方面都貌似与神仙搭边,甚至在凡夫俗子看来与神仙已经没有多少差别,可在场的大宋君臣还是很怀疑叶尘这句话的真实性。
  “你是说还有三个月,黄河就会在开封决堤,酿成特大洪灾?”赵普率先反应过来,一脸质疑且有些愤怒的喝道。实事上,其他人同样一脸质疑。
  叶尘既然已经说出,便就要坚持到底。
  “家师乃是神仙般一样的人物,他老人家既然说十月份有特大洪灾,那很有可能真有特大洪灾。”叶尘尽可能让自己很平静地说道。
  赵匡胤此时反而比叶尘想像的要平静得多,只是敛去了笑容,神色阴沉无比。这个时候,他比其他人更信叶尘,在他看来叶尘不会信口开河。因为即使这件事真的发生,对叶尘也不会有任何好处,只会带来灾难,他不信以叶尘智慧,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另外,天下间,不管哪儿发了水患旱灾,赤地千里、水泽洋国,都没有都城百姓尽皆饿毙的事儿,若出了那般景象,简直就是亡国之兆了。赵匡胤自认为乃是真命天子,绝对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楚卿!现在开封城内有多少粮食?”赵匡胤深深的看了一眼叶尘,没有再进一步确认什么,而是转头问三司正使楚昭辅。
  楚昭辅愣了一下,支支吾吾说不出来,赵匡胤脸色一沉,转头问罗公明,说道:“罗卿!你说?”
  罗公明心中苦笑一声,面上却已经一片肃然凝重,说道:“陛下!本来开封作为我大宋京都,存粮至少应该够三年食用才成。可是,近两个月前,北伐之战中我军粮草被劫,当时为尽快筹集粮草送到晋阳,动用了开封城内大半存粮,这些日子虽然从各地以粮船开始补充,但也只是补充十分之一左右,就眼下开封城内这些人最多也只能吃一个月而已,平时正常有粮船不断给开封运来粮食,自然无事,可若是真如祥符伯所说,十月白马县决堤,水路和陆路被洪水一时冲毁,粮食难以得到补充。周围十多个县的人口大半拥进开封城内,到时候粮仓中的粮食坚持不到十天,便会被吃完。”
  赵匡胤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若真如叶尘所说,十月份白马县大决堤,且又没有叶尘此时的提醒,到时候会是怎么样一种场景,作为一国之主,以赵匡胤的稳重和城府,都感觉头皮发麻。尽管在心底深处,他还在怀疑叶尘所说的消息。
  但这件事却是典型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那种。不说是叶尘那传说中神仙一般的师傅所预测,即使是世俗中某个道观、寺庙中所谓的一些高僧、大师做出这样的预测,赵匡胤同样会高度重视。
  可是除了叶尘这样的从后世穿越而来的异类之外,这样的预测又有谁敢说出来,又有谁有这个能力说出来。
  “来人,传开封府尹、枢密院正副使进宫议事!朕不相信区区洪灾,能够困我开封城,使我大宋没有应对之策。”赵匡胤深吸一口气,说道。
  ……
  ……
  最后的结果是,除了大宋天子和几位重臣之外,有关三个月后白马县黄河大决堤的消息坚决不能被公开,朝廷务必要封锁此消息。
  这是统治者贯用的伎俩。叶尘对此也早有预料。
  皇帝陛下带着一众大佬商量的结果,也不出叶尘的预料之外。自然是加高河堤和筹集粮食两手准备。
  一边让于越泽全力征调劳役全力加高黄河河堤,且因为时间紧急,所有厢军和部分禁军,总共抽出五万军士加入到其中。
  另外,由罗公明负责,全力从各地快运粮食到开封城内。但具体方案还正在制定之中。
  运粮?岂是说一句就可以办得到的事,要在短短三个月内,筹集运送一百多万人口一个多月的用粮,少数也要六百万石。
  这么多粮食,陆运根本不可能做到此事。开封就在糟运河道要害处,附近县邑平时都是依赖开封的粮食的,如今开封急需囤积大量粮食。这期间附近的县邑也不能不管,陆路运来的那点粮食,恐怕都不够附近县邑耗用的。
  水运比陆运自然要快得多,并且大宋第一粮仓江淮两路与开封之间刚好有运何漕运。可是一时间要筹措如此多粮食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突然抢购……引起地方粮价突然暴涨怎么办?
  就算江淮地区地方州县筹集到了如此多粮食,除去筹集粮食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能够在剩余的一个多月时间中将六百石的粮食运到开封?
  运输的损耗和船只倾覆的损失这都可以忽略不提,可是各段运河的河道水位高低不同却是难以忽视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遇到这种问题,都是粮食运过一段河道就要停靠码头,将粮食尽皆搬上岸去,再用骡车运至下一河道码头,装船起运,这样不停地搬卸,一个多月之内真的能够将足够的粮食用到开封?
  此事随着罗公明、赵普、赵光义等人不断分析推断,都认为难度极大。甚至赵普认为此事困难重重,根本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崇政殿内,于越泽和曹彬等几名负责加高河堤的大臣已经提前离开,开始如火如荼的展开。
  而剩下的大臣无不双眉紧锁,将各种运粮之策的得失、利弊、成效,七嘴八舌的逐一向赵匡胤阐明。可是无论哪一种方法,都没有把握在两个多月内给开封城内筹集到一百多万人一个月所食用的粮食。
  至于提前将开封附近二三十个县的人口疏散到其它州县,此事除了叶尘心中想了一下之外,其他人压根想都没想。做最坏的打算,做出两手准备这没错,可是要让大宋天子和重臣完全相信叶尘所说预测,彻底的按照这个结果去疏散人员,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且下面百姓也没有几个人会愿意就此背井离乡。
  赵普心中叹了口气,他也没想到此事难度如此之大,他已经不再想如何完成此事,而是想着如何将这个烫手的芋头推出去,不要最后落到自己手上。
  “官家!两个多月内要筹集运送如此多的粮食,操纵起来极为繁琐,这需要一个掌控做事能力极强,且在各州县筹集粮食过程中,威望地位足以压制各州县之人,且手底下还需要足够多的能吏去具体操作此事。纵观朝堂,臣以为唯有开封府尹大人拥有这个能力和条件。”赵普看了一眼,另一边正脸色变幻不定,不知再想什么事情的赵光义,郑重说道。
  赵光义闻言,心叫不好,暗骂一声老匹夫,连忙上前一步道:“官家,开封府本来便有诸多公务事宜要处理,现在又要配合于大人征调劳役,臣弟自己脱不开身,手下干吏同样要各司其职。而宰相大人近日在朝中没有什么大事,又是我大宋百官之首,手下谋士如云,当此关乎我大宋京师安危之际,应该挺身而出,担此大任。”
  赵普马上道:“官家,臣认为府尹大人所言不妥,越是在这关键时刻,臣越是要坐镇中枢,主控大局。更何况臣身为宰相,那能轻易离开京师重地。臣还是认为府尹大人是完此重任最佳人选。”


第80章 画皮
  赵光义立即反驳道:“官家!赵相公此乃推托之言,先不说中枢有除宰相之外还有两名参知政事,赵相公离开两个月完全不影响正常运行,更何况事有大小、轻重之分,宰相身为百官之长,此事赵相公当仁不让。”
  “府尹大人此言差矣。臣以为……”
  “都给朕住口!”
  “陛下!”一见赵匡胤震怒,唇枪舌剑的二赵和几个看热闹的大臣齐刷刷地弯下腰去,称呼也改了最正式的“陛下”敬谓,而不是“官家”。
  “你们……”
  赵匡胤怒不可遏地指着众臣怒斥道:“这么都是我大宋朝廷重臣,竟然想不出一个可行的办法出来。遇到大事,也只会互相推诿扯皮吗?”
  “陛下息怒,臣等知罪!”
  “筹集粮食一事,乃是三司使所负责之事,当由三司使负责!”
  赵匡胤此言一出,赵光义和赵普立即松了口气,楚昭辅也顾不得会触怒赵匡胤了,“卟嗵”一声就跪下了,扯开喉咙刚要诉苦,赵匡胤又道:“事关开封百万民众,开封府南衙亦当鼎力支持。”
  赵光义张口欲言,但不等他说什么,赵匡胤继续说道:“赵普是朕的宰相,百官之首,此等大事赵普也要全力配合。所有衙门都要通力合作,务必要渡过难关!”
  众人心中感叹,这一下一个都跑不了了。
  赵匡胤训斥完,神色渐渐恢复平静,一声冷哼,喝道:“赵普、开封府南衙、三司使……嗯!还有叶尘!朕给你们一天时间,你们四方各拿出一个解决此事的方案出来,现在先退下!明日一早再议此事!你们记着,此事干系重大,万万不得泄露出去。”
  “臣!遵旨!”众人躬身应答,然后向殿外退去。

当前:第53/74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