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医》第173/211页


  “未必,夏州成废墟影响的是西夏的未来,对于元昊现在的大军并无影响,元昊撤兵肯定是不愿和我大宋继续对抗下去,但他已经称帝,没有底牌和我大宋谈判,如何才能取得我大宋朝廷的谅解呢?”苏洵驳回王德基的说法之后,依然疑惑的自语说道。
  苏洵的话让赵磊头疼起来,元昊的突然撤退让延安路几十万大军摸不着头脑,西夏屯兵西平府,赵磊麾下的几十万大军也不敢离开永兴军路,但是几十万人马每月耗费军资百万,如果元昊这么拖下去,纵然西夏会因此民不聊生,就是大宋也会影响到一国的经济。
  难道元昊准备靠此拖垮大宋的经济,不过元昊有那么聪明的头脑吗?他知道什么叫经济吗?赵磊心中暗笑想到。
  元昊究竟为什么撤退呢?又为什么屯兵西平府按兵不动呢?又为什么不派人过来谈判?无数问号让赵磊想的脑袋都大了。
  “大人!西夏那边有消息传过来了,元昊以战败、无功为罪名,斩杀了以如定多多为首的一大批军中将领,那些将领都和西夏内部反战派有些藕断丝连的关系。”萧若若掀帘而入,拿着一封密函对赵磊沉声说道。
  “借刀杀人、排除异己、稳定政权!”苏洵第一个反映过来,马上猜到元昊在战死数万西夏士卒后突然撤兵的原因。
  原来如此!果然是一代枭雄,就是战败,居然也能利用机会巩固国内的统治,元昊不愧一代开国之君啊!赵磊也终于明白元昊的想法,心中感叹着想到。
  第十一卷 三国议和
  第三章 辽国动,大军集大同
  是三月好风景,暖阳春风的好天气,汴京城外踏春郊来不绝。
  “叮叮叮”
  汴京北面的官道之上,清脆的铃当声伴随着轻快的马蹄从远至近而来,官道上老汴京行人纷纷拉着其他行人远离官道,就在他们离开官道不久,一匹快马疾风闪电一般疾驰而过,荡起漫天的尘土。
  “什么人?这么嚣张的骑马,也不怕撞到行人?”让道的外来客十分不解加愤恨的对身边一位汴京老人问道。
  “莫多话,这人我们可惹不起,这是八百里加急驿使,马上挂的紫金铃当看到没有,那是边使的标志,撞死人不用负责的,就是五品以下官员,阻挡一下就是丢官的罪啊!”老人急忙阻止了外来客的话,谆谆教诲说道。
  北方来得边使,西夏还是辽国的事情啊?看来北方有要乱一阵子了,这段时间还是留在汴京好了。外来客看着骑使的背影,心中暗自想到。
  ……………………………………
  “八百里加急,闲人避让!”
  信使快马加鞭,一路高喊,经封丘门一路疾驰进入皇城。
  皇议殿今天非常热闹,三天一次的大朝正热热闹闹的举行,上百位朝廷五品以上大员杵在殿中,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吵的一塌糊涂,而官家赵祯依然和以前一样,高坐龙椅之上,低着头闭目养神的同时,倾听着朝臣们的纷乱话语,不时传出的口误让赵祯时不时莞尔一笑。
  “八百里加急告急公文!”
  随着内侍一声高喝,皇议殿本来纷乱的殿堂顿时清静无声,一百多位大臣规矩地各自寻找位置站成数排。一脸愕然的等候着八百里加急消息。
  当听到八百里加急消息的官家赵祯,马上昂头挺胸,环目而视,看到贴身内侍甘龄接过公文,赵祯直接简单明了的说道:“念!”
  “康定二年三月中,辽国集步骑二十万于大同,三月末,辽国委派宜徽使萧特末、翰林学士刘六符出使……”内侍甘龄声音越来越小,神情越来越谨慎的念道,一遍念一遍小心的查看官家赵祯的脸色。
  “混蛋!又一次来趁火打劫了。”官家赵祯龙颜大怒。习惯性的开始摔奏折说道。
  “官家息怒,辽国集重兵却没有动,看来还是想和我大宋谈判,只是臣不清楚辽国为何突然集结重兵、派出使者,请容臣调查辽国动向。”张士逊心中很别扭,辽国突然集结重兵的事情,他这个宰相居然不知道,要知道今天可是他负责掌执宰卯,却对辽国事情一无所知,究竟是枢密使宋痒得到情报没有说呢!还是辽国集重兵太过机密无人知晓呢!想到这里。张士逊站出来小小的诽谤一下宋痒说道。
  “宋痒!”官家赵祯脸色发黑怒视宋痒说道,不但张士逊不清楚辽国突然集结重兵地事情。就是官家赵祯同样也不清楚,如果不是八百里加急消息,恐怕辽国打上门朝廷还蒙在鼓中呢!对辽刺探消息的事情一向是枢密院负责的,所以官家赵祯马上想到宋痒身上了。
  “臣四日前已经将辽国集结重兵的消息通知宰相李若谷大人了。”宋痒这时不慌不忙的出列沉声说道。
  “启禀官家,臣是得到宋大人通知,辽国集结重兵是因为真定、河间二府在边疆挖掘战壕、设置关隘,引起辽皇不满,以为我大宋意图谋辽,所以才集结重兵,估计辽使就为此而来。不过臣已经让真定、河间二府停止在边疆的活动,想必辽兵很快就会散去。”李若谷紧跟着站出来解释说道。
  李若谷的话让官家赵祯很不爽,沉思一会的他,转头朝新任宗正卿濮安王赵允让看去。
  濮安王赵允让是赵家宗室中才能仅次于孟王的实权王爷。自从孟王赵元俨病重离开政治中心修养之后,濮安王赵允让就接替孟王赵元俨宗正卿的官职,负责维护赵家宗室在大宋地利益。
  大宋最秘密的秘卫。一直由忠心皇家地宗室弟子掌握,而孟王这个掌权人病重之后,掌控秘卫的权利,就交到了濮安王的手中,如果说大宋有间谍组织比官方枢密院的谍报更强大的,无疑只有秘卫一家,所以当官家想询问辽国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朝濮安王赵允让看去。
  濮安王赵允让年约三旬,长得酷似官家赵祯,身材匀称,神情坚毅,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年帅哥,“天资浑厚,外庄内宽,喜愠不见于色”,这是孟王对濮安王这个后辈的高度评价。
  濮安王对于官家的询问早有准备,出列之后就不假思索沉声回答说道:“启禀
  辽国此番动作大有含义,并非真定、河间二府建设防单,月前永兴军路节度使赵磊在丰州官道大败西夏元昊,元昊受挫退兵之后,立刻派遣使者秘密出使辽国,不知和辽国达成何种协议,不几日辽国就开始聚集兵马驻扎大同,期间辽皇耶律宗真多次秘密召见南北二院大王萧孝穆和萧贯宁以及宰相张佥议事,之后辽国特使萧特末和刘六符带着国书前来汴京,国书的内容还有辽国地意图,臣至今没有头绪。”
  濮安王一番话刚刚说完,官家赵祯就瞥了宰相李若谷一眼,吓得李若谷冷汗直流,心中暗自骂娘。
  “诸位爱卿都听到濮安王的话了,不知诸位爱卿都有何高见啊?”官家赵祯听到辽国集兵出使关系到赵磊大胜西夏之后,脑海中隐约想到什么,却没有什么根据,于是开始对群臣仔细求证起来。
  先前犯错的李若谷第一个站出来挽回官家印象说道:“启禀官家!臣以为辽国此番秘会西夏特使,很明显是和西夏联合起来,准备于我朝谈判,官家根本无须为此担心,只要朝廷做好万全准备,谈判之事,定然不让辽国得了好去。”
  ―
  “李大人说的不错,不知李大人是否知道辽国谈判地条件、谈判的底线以及谈判的原因呢?为什么不准备插手我朝事物,已经在西夏边境集结兵马地辽国,突然将矛头对准我朝了呢?”和李若谷并列而站,老当益壮的张士逊这时突然站出来质问李若谷说道。
  “这些事情早晚会清楚,现在最重要的是让礼部准备接待辽国特使,并套出他们的意图。”李若谷不慌不忙的回答说道。
  “辽国特使的来意还用套吗!西夏元昊是战败之后才和辽国联系,而辽国本来集结在西夏边境的兵马马上转移到大同,现在情况已经十分清楚,辽国已经将目标放在我朝身上,原因就是赵磊在丰州大败西夏兵马使用的武器了。”晏殊这时在张士逊身边帮腔沉声说道,晏殊不愧是天才儿童入仕的绝顶天才,转念就将辽国的意图猜个八九不离十。
  晏殊的话让殿中群臣齐齐一愣,官家赵祯马上反映过来愕然说道:“晏参政的意思是,辽国在打手雷、地雷和火箭车的主意吗?”
  “不错!西夏元昊在丰州已经吃过三种武器的苦头,几万大军都战死在丰州,就因为三种武器的出现,我大宋以少胜多,将西夏人彻底打怕了,他们恐怕已经清楚拥有三种武器的大宋,已经不是以前的大宋,所以西夏和辽国才联合起来,准备对我朝施加压力,最后的目标肯定是三种武器的制作流程。”晏殊十分自信的侃侃说道。
  “痴心妄想!手雷、地雷和火箭车是我朝军中利器,是震慑西夏、辽国的重要武器,岂能交给夏辽之敌。”枢密副使王德用这时怒目大喝说道。
  “交不交不在我们,在于辽国和西夏能够出什么样的价格?”晏殊眼神清明,一脸睿智的沉声说道。
  “无论什么价格都不能将三种武器交给夏辽!”官家赵祯一锤定音坚定说道。
  “如果辽国以燕云十六州为价格呢?如果西夏以十万匹上等未阉割战马为价格呢?”晏殊也不反驳,直接对官家赵祯询问说道。
  燕云十六州、十万未阉割战马?官家赵祯听到晏殊的话,心脏怦怦直跳。
  燕云十六州是赵家几代君王念念不忘收回的中原之地,而十万未阉割战马更能让大宋军事力量直接上升几个台阶,这种诱惑实在太大,大到赵祯、张士逊、李若谷、王德用还有赵允让等大宋君臣都难以拒绝的地步。
  “夏辽真的会出那种价格吗?”官家赵祯语气已经开始柔弱,看来对晏殊的说法颇为动心。
  “不能肯定!这要看新式武器对辽国的吸引力,至于西夏,已经被赵磊打残,没有谈判的筹码,如果辽国对新式武器志在必得,肯定会抛出燕云十六州这个筹码,毕竟新式武器值这个价钱,到时如果不答应,辽国肯定会重兵压境,如果辽国出的价格太低,说明他们根本没有将新式武器放在心上,根本不重视,这样一来,两国交恶的可能性就会大减,朝廷随意推搪几次就可以了。”晏殊沉吟一会将他的想法告知官家赵祯说道。
  听完晏殊的话,官家赵祯若有所思的笑笑,随即继续闭目养神,而朝堂之上分配了接待辽国特使的任务之后,再次为了三省六部的琐事争吵起来。
  第十一卷 三国议和
  第四章 夏辽联,狄青赴真定
  安府西靠洛水上游,奔流不息的洛水不但供应着延安民所需,而且灌溉着河道两岸万顷良田,是延安百姓当之无愧的母亲河。
  赵磊策马洛水河岸,虽是晴午,抬头看去,天色一片昏黄,宛如黄昏风光。
  萧若若身披大氅英姿飒爽的跟在赵磊的身后,而跟随韩绮返回延安府的河北豪杰,被赵磊借调过来,负责赵磊在延安府的安危,而众多护卫之中,愁眉苦色的苏洵正迷茫的看向洛水之中。
  “洛水水位下降很多,看来传言是真的,大旱即将到来。”赵磊停在洛水宽阔的河岸之上,下马近望河道的他,皱眉对身后的苏洵说道。
  “开春小雨之后,快两个月没有下过雨了,如今延安府上空黄土飞扬,遮天盖日,田里刚刚春播的粮苗干枯伏地,奄奄一息,只有靠近河渠的田地好一些,现在延安府兵马三十多万,全靠关中支持,听说关中旱情也初见端倪,如果真的大旱来临,波及甚广啊!”苏洵看着洛水的河道,神色忧虑的对赵磊说道。
  “明允兄为何如此着急,旱情之事,应是范大人的责任,范大人都没有着急呢!”今天随着赵磊出行的都是自己人,萧若若一改往日低调作风,咯咯笑着对苏洵说道。
  “范仲淹不急,他比我还急,永兴军路大旱预兆的事情他早已经报上去了,不过就算报上去又能怎么样,朝廷也管不着老天下雨啊!如果永兴军路真的大旱来临,朝廷势必调集其他府州的粮食,劳民伤财不说。恐怕会有其他严重后果啊!”苏洵摇头苦涩说道。
  “其他严重后果?”赵磊心中迷惑的看着苏洵问道。
  “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大人到时候就知道了。”苏洵看着赵磊眼神有些古怪的低声说道。
  这个苏明允,搞什么鬼啊!赵磊摸摸已经蓄起地短须,心中纳闷的想道。
  “如果永兴军路大旱,朝廷如何抗旱呢?”赵磊还没有见识过大旱的场面,也没有处理大旱的经验,想起大旱后马上忘记刚才的事情对苏洵仔细询问道。
  “用粮食赈灾!如果永兴军路大旱,除了渭水、洛水、黄河三条大河外,其他小河都会断流。灾民要么乞食他乡,要么聚集三河沿岸的城市,朝廷到时会在三河沿岸城市赈灾,至于抗旱,又不是水灾,看老天脸色行事了。”苏洵抖抖身上的黄土,无可奈何的对赵磊说道。
  “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这些事情还是留着回去再说吧!反正距离大旱还远着呢!我们沿河去上游看看吧?”萧若若好不容易和一群自己人外出游玩,不想赵磊继续谈论政事,于是摇着赵磊的胳膊撒娇说道。
  赵磊这时才想起来。今天是陪萧若若来郊游的,不是专门看旱情地。想到这里赵磊撇开脑中政事,谈笑风生朝洛水的上游漫步而去。
  ………………………………
  黄昏时分,游玩的赵磊一行人返回延安府,刚刚来到城门,就碰到几个焦急等候在城门口的军中小校。

当前:第173/2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