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神医》第178/211页


  “十石上好的白米,不要用那些糙米糊弄本官。”赵磊带着陈冲走到粮铺里面,抓起一把粮缸里面大米,仔细看过之后,对陈冲恐吓说道。
  看到赵磊好像真是来买粮食的,陈冲终于放下心来,殷勤的招呼着赵磊等人喝茶,然后让十几个伙计去巷子里的粮仓去提粮食。
  北宋时候卖粮食的斗和石,都不是重量单位,而是一种容积单位,每个朝代的斗石重量都不同,而北宋一斗约重6.25克,十斗一石,一石也就六十公斤,赵磊要得十石粮食,说起来不多。但重六百多公斤的粮食,堆在一起也能堆出一个米山来。
  在粮铺中喝茶休息一会,赵磊终于等到十石大米被装好运到粮铺。
  “赵大人住那里,让小的给大人送府上去。”陈家店铺掌柜陈冲一脸巴结的对赵磊低声下气说道。
  “不用了,我们这么多人马,一人带一袋就回去了,对了,这些米多少钱一斗啊?”赵磊很随意的对陈冲摆手问道。
  陈冲不敢肯定赵磊是过来找事还是专程买米地,那里敢说出现在的价格,只好一脸恭维的对赵磊说道:“小的那里敢要赵大人的钱。大人替大宋百姓赶走凶恶的西夏人,京兆府百姓受益不浅,这些米,就全当小的孝敬大人的了。”
  “说那里的话,不给钱不就成强盗了,你小子想让御使台谏的官员参我啊!说个便宜价格,可不要哄骗本官。”赵磊一瞪眼,对陈冲厉声说道。
  “这个……”陈冲讪讪一笑,他刚才还真有送给赵磊粮食之后让后找人参赵磊地心思,如今被点破之后。只能屈膝笑着说道:“大人不愧爱民如子的清廉之官啊!简直是官员中的典范……”
  看着陈冲连绵不觉的拍着马屁,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赵磊眼睛一瞪怒视说道:“说重点,到底多少钱?”
  “大人既然一定要给,就给个成本价好了,三十文!”陈冲被赵磊一惊,结结巴巴的连忙说道。
  “三十文一斗,比汴京米价还便宜,你们不会赔本想变相贿赂本官吧!”赵磊一脸疑惑的斜视陈冲问道。
  “那里,这些都是江南的米粮,每斗进价只有二十文,加上沿途运费和消耗。三十文本店还能赚一文呢!”陈冲想将赵磊快点打发走,情急之下连商业秘密都对赵磊说了出来。
  “原来如此,三十文一斗你们还能赚钱,那好吧!明允兄。取三千文来付帐。”听到粮铺机密之后,赵磊心中更加恼怒,转头对身边的苏洵说道。
  苏洵装模做样的在身上摸了一圈。最后无奈地对赵磊说道:“大人,前段时间朝廷闹钱荒,大人将所有散碎银子和钱陌都兑换朝廷的黄金了,现在我们身上都装地这种金元宝,没有碎银钱陌了。”
  赵磊看着苏洵拿出一个拳头大的金元宝,转头对陈冲说道:“不好意思啊!掌柜,本官身上没有零钱,就只有这种东西了,你能找开吗?”
  苏洵手中是一个十两重的金元宝,换成银子价值一百两,如果换成钱陌,就是七万七千陌,这么一个金元宝,一个小小的粮铺那里能换开啊!
  “找不开!”陈冲只能郁闷的回答说道。
  “得!别找了,其他的钱全部买了米粮,反正便宜,等回到汴京慢慢吃。”赵磊一脸戏谑笑意的看着陈冲说道。
  陈冲不傻,他这时也开始明白赵磊这时来找茬的了,马上拒绝了赵磊的话,推脱店铺中没有那么多的粮食。
  “掌柜地这就不够厚道了,谁不知道陈家粮铺在京兆府是粮商中的领头人物,南大街粮仓里面,至少二十万石的粮食,都属于陈家粮铺,本官不过卖几百
  怎么能说没有呢!”赵磊品着陈家粮铺的茶水,慢条自语说道。
  “京兆府蝗灾,现在所有粮铺都缺粮,不光我们,知府大人可以证明。”陈冲冷汗直流的对着赵磊低声说道,同时将他身后的靠山搬出来威胁赵磊。
  “知府!是大人吗?”赵磊一脸无视地对苏洵问道。
  ―
  “大人现在是平北将军,三品紫袍,而京兆府的知府才是从四品,见到大人也要施礼,对于大人来说,知府是小人。”苏洵对京兆府知府印象十分恶劣的说道。
  “如果本官买东西,商人有东西而不卖会怎么样?”赵磊继续一脸随意的对苏洵问道。
  “宋律有解,官员买而商人不卖,藐视朝廷之罪,视重轻判抄家流放或罚银。”苏洵流利的回答赵磊说道。
  “掌柜的想好了,本官买的可是军粮,不卖的话,后果可是很严重的。”赵磊轻描淡写的威胁陈冲说道。
  看着陈冲脸色发青,酷夏一头冷汗的样子,赵磊心中十分快意。
  就在这时,粮铺外突然争吵起来,而一种奸诈的声音传了过来。
  “宋律还有解,官员强买财物,视重轻流放或离职贬官,况且赵大人只是平北将军,虽然是三品官,却无权无职,见到大人施礼是礼貌尊重,不是因为大人权势声威,对于赵大人来说,知府绝对不是小人。”一个四旬清瘦,脸色微黑,三角眼,薄嘴唇,怎么看怎么阴险的官员带着几位州府衙役走了过来,冷笑对赵磊说道。
  “你是?”赵磊一脸云淡风清的表情,让来的人看的直想抽他。
  “本官京兆知府闻义龙,听说这里来了三百多士卒,特来一观,宋律有解,将军入城,亲兵不得上百,大人此番带着三百多人前来,难道图谋京兆府。”闻义龙一个大帽子压过去对赵磊问道。
  赵磊当然知道来人是谁,四天时间已经让他对京兆府上下官员十分熟悉,眼前这个闻义龙是前宰相李若谷的女婿,文采不错,但人品德行就让人讨厌了,贪财好色、飞横跋扈,所以李若谷才将他放到京兆府,说什么都不带他入京,李若谷前腿罢相,他小子后腿就犯错,这不是逼着赵磊对付李若谷一家人吗!
  “闻大人,图谋京兆府说不上,不过本官返京途中粮食短缺,所以想买点粮食,难道这么做也犯禁。”赵磊看着闻义龙轻声笑着说道。
  “粮铺掌柜已经说没有粮食,赵大人纠缠不放,岂不是强买,小心本官上奏天听,参你强占之罪。”闻义龙寸步不让的对赵磊厉声说道。
  “参吧!参吧!离开汴京两年多了,连参本官的人也少了很多,原来在汴京五天一大参,三天一小参,御使台谏官员从来没有放过参倒本官的机会,好多时日没有官员参本官了,真是怀念啊!”赵磊一副怀念表情的喃喃说道,气的闻义龙脸色发白却无话可说。
  “来人,将陈家粮铺给本官封了,另外派人将南大街粮仓直接封了,敢冲撞的直接格杀无论,等一会清点粮食,三十文一斗本官全买了,本官最喜欢的就是强买,最喜欢被人参本官,闻大人,赶快去写奏折啊!”赵磊嚣张的对闻义龙说道,而一旁的随行亲卫已经分成几队,准备将南大街粮仓封死。
  “赵磊,你这是蓄意谋反,本官马上知会京兆府防御使大人,让他带兵来和你理论。”闻义龙看着嚣张的赵磊,脑袋上青筋崩裂,看上去快要气死的对赵磊咆哮说道。
  “挂牌子,三十文价格出售这些粮食,按照户籍限量出售,记住,别让人趁乱钻空子。”赵磊没有理会闻义龙的咆哮,对苏洵仔细吩咐说道。
  闻义龙看着无视他的赵磊,在看看身边十几个衙役和几十个铁甲兵戈的精锐士卒,不用衡量就灰溜溜的跑了,准备去京兆府防御使那里搬兵去了。
  就在闻义龙刚刚转身准备离开,以为京兆府官吏突然急匆匆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大喊说道:“闻大人,大事不好,临州虎翼卒王伦造反了,带领灾民冲进临州粮仓和官仓,抢了粮食和一些武器盔甲,向南进山去了。”
  王伦造反!闻义龙听到官吏的话,想到身后赵磊虎视眈眈的神情,一脸死灰的瘫倒在地上。
  第十一卷 三国议和
  第十六章 返汴京家人团聚
  雨欲来,阴云密布,黄昏时分的京兆府昏暗而压抑。
  风雨前的燥热让赵磊心情郁闷,而王伦造反的消息更让赵磊心中忧虑,这不是一个好兆头,大宋开国百年,从引进占城稻,开发江南一来,从来没有为粮食发愁过,纵然历经灾荒,但各地官仓足够应付局部的粮食缺口,所以从来没有发生过灾民因为粮食的事情而造反,如今这个先例被打破,榜样一开,肯定有野心之辈照样学样,历史上的北宋,就是因为康定年间的灾民起义而慢慢的衰弱下去,最后被金国攻下汴京而灭亡。
  “大人!我们现在怎么办?”苏洵听到王伦造反的消息,也一脸忧虑的对赵磊问道。
  赵磊抬头看看外面的天色,苦笑对苏洵回答说道:“还能怎么办!等风雨过后,会汴京去吧!”
  “就这么走了!”苏洵十分不甘的继续问道。
  “不走留在这里干什么,我既不是京兆知府,又不是京兆府防御使,有什么资格管这里的事情,当年梧州之事让无数台谏官员参我越权之罪,吃亏一次还不够吗!这次再管京兆府的事情,就是官家恐怕也容不下一个越权的臣子。”赵磊苦涩笑笑,对苏洵有气无力的解释说道。
  “是啊!大人已经做了他已经做的,京兆府南大街粮仓里面几十万石粮食,足够京兆府百姓食用到明年了,三十文的价格,基本上都买的起,只要京兆府不乱,王伦纵然占领了临州也成不了大势。况且王伦不是南行了吗!估计是去南面山中当山贼去了,毫无大志的家伙,等京兆府大军一到,马上烟消云散,不足为患啊!”庞柏使劲摇着折扇,胖脸满是汗水的对苏洵宽慰说道。
  “例不能开啊!现在唯一能够做地,就是补救了,大人马上上奏官家,一定要从重惩办王伦等人,主恶诛三族。从者全部诛杀,家人也决不能放过,男的全部刺配矿场,女的全部罪充官妓。”苏洵一脸杀气的对赵磊提议说道。
  “会不会太重一点?”看着一脸杀机的苏洵,旁边的区希范弱弱的抗议问道。
  “防范于未然啊!北方几路大灾,朝廷的救济粮食都送到了,绝对不会饿死人,就算有贪官污吏,朝廷自会查处,这种情况下王伦造反。都有无数百姓追随,可见那些百姓无君无父之心。不杀不足以震天下啊!”苏洵苦口婆心的对区希范解释说道。
  “好了,你们不用争了,这件事情朝廷自有定论,上折子也没有什么用,还是等等再说吧!向平复王伦的造反,没有几个月时间休想做到。”赵磊摆手打断苏洵和区希范地争论说道。
  哗!
  就在这时,瓢泼大雨从天而降,整个时间马上变成嘈杂起来,雨滴落在地上的各种声音,让赵磊感觉到站在瀑布的旁边。
  终于下雨了。风雨后才能见彩虹啊!不知明天能不能看着彩虹赶路呢!赵磊看着窗外狂风骤雨,心已经在回程的路上了。
  八月初,经过十几日跋涉的赵磊一行人,终于赶回了汴京这座大宋的政治中心。
  “我们终于回来。汴京,还是那么热闹。”赵磊策马眺望,望着远方隐约可见的汴京。看着官道上往来不觉的行人,开怀笑着说道。
  “大人,我们从那个门进城?”苏洵这时对赵磊仔细问道。
  苏洵这问题问的很尖锐,平常百姓从那个门进汴京基本上都一样,但是朝廷官员却有讲究,比如说出使的使节,回来后必须过南熏门,经过御街返回皇城,而复任地官员要走封丘门,而出征和凯旋的将军,一般要走万胜门,但是到赵磊这里,却有些不同,赵磊返京之前是永兴军路兵马节度兼知延安府,一路军政一把抓地实权官员在大宋赵磊还是头一个,是走万胜门还是返京叙职官员走的东水门,苏洵还真有些糊涂。
  不光苏洵糊涂,赵磊也有些糊涂,这次他接到的旨意是回京叙职,而夏随等人接到的旨意才是凯旋返京,但赵磊是永兴军路兵马节度使,后来才兼知的延安知府,主客不分的圣旨,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走南熏门,去惠官局报备,然后回赵府,等候官家的诏见。”赵磊沉思一会,仿佛抓到主客不分圣旨的深意,细想却毫无所得,最后下定决心对苏洵说道。
  南熏门的惠官局和东水门的定力院性质相同,都是接待官员下榻地招待所,是外地官员返京无处可居时候的便利官驿。
  赵磊和萧若若、苏洵、庞柏还有一百多护卫经过南熏门进入惠官局,区希范被赵磊留在京兆府负
  事情,而两百护卫也被留下震慑当地的粮商了。
  ―

当前:第178/21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