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英烈传》第2/427页


四名锦衣卫脸色齐变,就要发作。本来是,禁宫大内都任他们出入,这座小小茅屋是什么所在,竞把他们四人屏诸门外。

就在这时候,那已进竹篱的太监,抬了抬手,道:“你们四个就在外头等着吧。”

四名锦衣卫敛去怒态,欠身答应。

庄稼汉淡然―声:“得罪了。”转身走入竹篱关上两扇柴扉。

这,使得四名“锦衣卫”脸色又是一变!

庄稼汉进了茅屋,那名太监已然坐下。

主座上坐着个灰衣老人,看上去约莫有六十多岁,须发已灰,人挺清瘦,长眉凤目,隐隐有一种慑人之威。他,手里拿着一封信,正在看。

庄稼汉把锄头往门后一放,摘下笠帽往灰衣老人身侧一站,现在可以看清楚他了。

好俊的人品,一双剑眉浓浓的,斜飞入鬓,一双凤目黑白分明,隐隐遁着一种令人难以描述的光彩。他有点黑,但更显得刚毅,也象征着在劳苦中长成。

一身庄稼汉衣裳难掩他的英挺脱拔,要是换上一身读书人的儒服,那将是临风玉树般翩翩美书生。

他看上去不过廿多岁,但却有着中年人的成熟、经验与历练。嘴闭得紧紧的,显得他有着一份超人的冷静。那双微挑的眉梢,也带点令人心折的傲气。

他站在灰衣老人身边,没看那坐在客座上的太监一眼,生似这屋里只有他跟灰衣老人在一样,而坐在客座上的太监,却不时向他投过一瞥。

灰衣老人把信看完了,垂下手,含笑望向那名太监:“我知道了,公公请回吧。”

那太监怔了一怔,道:“您老是……”

灰衣老人淡然―笑道:“看看我这把年纪,还能干什么,公公请回吧,黑儿,代我送客。”

庄稼汉冲灰衣老人微一欠身,转身摆手:“请。”

那太监只得站了起来,皱眉说:“您老……”

灰衣老人道:“公公走好,恕我不送了。”转身背手进入了右边那间屋。

那太监跟了一步,庄稼汉抬手一拦,那太监没奈何,转身出门而去。庄稼汉跟着他,直把他送出了柴扉。软轿过了桥,庄稼汉掩上柴扉转过了身。

灰衣老人站在茅屋门口,右手拿着一样东西,似乎要递给那庄稼汉,那是一面玲珑小巧的银牌,上面镌刻着一条龙。

庄稼汉没敢过去接,站在那儿两眼发直,愣愣地――

口口口

“长安城”!“长安”的城廓规模,街市建筑,虽千百年而后,仍留着帝都的气氛,除“北京”城外,“长安”要比中国六大古都都雄伟。

秦之统一六国,汉唐之开疆拓土,都发号施令于此,它不但是个兵家所必争的要地,而且是个颇具文风与风流绮丽的地方。

地广三百余里,隔离天日的“阿房宫”在此。

“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今后世有以加也。”说这句话的萧何,他建的“未央宫”在此。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华清池”也在此。

正午时候,一辆马车经由骊山之麓驰进了“长安城”!

这辆马车相当华贵,高篷,四套,那套马车的配备清一色是银的,四匹套车马一色泼墨般,没有一根杂毛。

车辕上那赶车的,是个身穿华服的中年汉子,看他那长相,看他那穿着,他绝不像个赶车的,然而他竟高坐在车辕之上,控缰挥鞭,赶着那辆高篷四套华贵的马车。

车旁,一边儿各立了四匹健骑,一色雪白,蒙古种。

鞍上,四名华服中年壮汉,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顾盼生威,一看就知道是些身手不弱的练家子。

这四个华服壮汉,每人腰间佩着一口腰刀,鞍旁都挂着一具革囊,革囊里插着铁背弓跟十几支雕翎箭。

不用说,这是护车。看看那高坐车辕赶车的,再看看这四名护车,车里人来头之大可想而知。

马车驰进“长安城”,旁若无人,耀武扬威向前飞驰,直奔东关“长乐坊”,停在一座朱门巨宅之前。

当前:第2/42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