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九福晋》第173/174页


胤禟一听,连忙站起来,董鄂妙伊则服侍胤禟换衣服,只是手抖的不行。
胤禟一把抓住董鄂妙伊的手,道:“你放心,爷不会让弘晸有事的。”
他们都猜测,弘晸说不定是听到他们刚才的谈话,入宫拒绝下西洋。
弘晸是个听话的孩子,几乎从小就是,比筠心还省心,可是到底还是年纪小,万一言语上有什么不对,惹怒了圣上,可不是闹着玩的。
董鄂妙伊点点头,道:“我相信爷,爷也千万不要出事。”
胤禟点点头,好像安慰董鄂妙伊好像又安慰自己,道:“弘晸只是个小孩子,皇上不会和他一般见识的。”
只是他们都知道皇上并不是那种心胸宽广的人……
胤禟匆匆走了,只留董鄂妙伊只在屋中来回走动,强迫自己想朝廷上的事,试图想到什么有用的事。
现在皇上喜欢用年纪小的兄弟们,十二十三十五十七……年长就只有老七,五哥或许是因为胤禟的员工,皇上并没用重用。
看十五十六就知道,皇上对待亲兄弟,只会捧一个的。
董鄂妙伊重新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的只是,她希望弘晸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朝廷上的事永远都不是她应该关心的。
当天晚上,胤禟与弘晸都没有回来。
董鄂妙伊一夜没有睡,她的儿子和丈夫都在这吃人的宫里。
直到第二天下午,胤禟与弘昇才回家,董鄂妙伊看到两人平安回来才放心,再不会,怕是她也要入宫了。
董鄂妙伊只着急的问道:“到底是怎么说的?怎么回事?”说着就只看弘晸。
胤禟叹口气,道:“这孩子是入宫求下西洋。”
董鄂妙伊有些惊讶,但是心中也是难受,却只忍着,笑道:“好,好,你能了了自己的心愿,很好。”
弘晸跪下,道:“儿子不孝。”
董鄂妙伊忙拉起弘晸,道:“你想干你自己的事,很多,哪里有什么不孝,快起来吧。”
弘晸却不站起来,道:“儿子希望可以求娶七婶娘家的女儿。”
董鄂妙伊怔了下,道:“好,你喜欢就好。起来吧。”
弘晸仍然直挺挺的跪着,董鄂妙伊无奈,只得看向胤禟。
胤禟叹口气,道:“他是求皇上给他十年的时间,他现在对西洋了解的不多,而且对大清自己的东西了解的也不好,说要好好学习十年,而且他还希望能带着一些匠人下西洋,这样他们可以学习更多的知识。不过,这一点皇上还考虑考虑,我想着十年估计不能,但是七八年还是没有问题的。”
要知道,实际上弘晖现在的岁数也不小了。
董鄂妙伊惊讶的看着弘晸,没想到弘晸想的这么多,只拍着弘晸的肩膀,道:“真是个好孩子,快起来吧,额娘知道你是为了我们。”
弘晸吸了吸鼻子,道:“额娘,我还求皇上,让皇上按照妹妹的意愿指婚,额娘,有的时候,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才最幸福,筠心她……”弘晸时常给筠心写信,知道的事比董鄂妙伊他们知道的还多。
说来,他和筠心更聊的来,或许是因为双胞胎的缘故吧。
董鄂妙伊听了,眼泪流了下来,道:“你放心,我不逼婚,你们我都不逼婚,你想娶谁就娶谁,额娘不是那种没见过世面的人。”
弘晸听了这话,才哭道:“额娘,儿子不孝。”他本来是想拒绝皇上下西洋的,可是,他心中还是放不下,就好像阿玛放不下做生意,知道的越多,就越明白,有些事情总要有人要去做的。
董鄂妙伊只拍了拍弘晸的肩膀,道:“额娘知道,你放心吧。”顿了下,道:“你的婚事……”
弘晸道:“额娘,儿子恐怕没有你和阿玛那般幸运,遇到一见钟情的女子了,但是儿子愿意试试,或许这个便是儿子的命中之人。”
这个时候,董鄂妙伊也只有点头,儿子有儿子的想法,无论对还是错,总要去做做才知道。
雍正二年(1724)七月初六日,雍正下令推行耗羡归公。还实行了“养廉银”制度。
雍正三年,待选秀过去后,皇后便将纳喇氏指给弘晸。
纳喇氏倒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与弘晸在一起虽然没有董鄂妙伊想象的那般相知相爱,但是也还算举案齐眉了。
就像弘晸所说的,或许不是每个女子都像她那般幸运吧。
至于是不是真的等十年,董鄂妙伊并不清楚,她想皇后是等不及的,看皇后的样子只是一天一天的熬日子,也不知道为什么皇后就这样病重起来。
不过,皇上当真不管筠心的婚事了,皇上似乎把注意力放在了养女已经朝廷大事上。
弘晸只耐心的学习各种只是,或许有一天便能用上,便是放不下却也没有什么办法。
倒是纳喇氏很淡然,董鄂妙伊想着便是走,也会带着她走的,不然弘晸以后怎么办?
董鄂妙伊也偷偷的帮着弘晸收拾离开时的东西……

  ☆、200大结局

正如董鄂妙伊他们猜想,弘晸并没有待够十年,在雍正九年的时候,便已经定下弘晸代表大清出使西洋。
算起来,也不过是六年而已。
董鄂妙伊经过六年的时间,心里多少已经接受弘晸离开大清这个事实了。
这六年,弘晸已经二十三四,不再是当年年少轻狂的小年轻了,这几年他也不是每天都在京城,有时会去江南有时回去大漠,他总要将看遍大清的大好河山才能明白自己的国家是多么的胸围,也才能出使西洋。
因为这样,他去广州的时候更多了,只是苦了董鄂妙伊和胤禟了,弘晸可以出京,但是他们却不能踏出半步。
皇上毕竟只是兄弟并非父亲,怎么会对他们放心?
五年前,雍正四年,廉亲王已经病逝,紧跟着八福晋也病逝了,让人唏嘘。
那个时候弘晸媳妇刚有孩子,董鄂妙伊每日照看纳喇氏,没有多注意外面的事,听胤禟说,好像廉亲王意图撺掇皇三子弘时谋反……
这事牵连甚广,连老十都被牵扯,现在被圈在家里。
若非有弘晸,或许也会牵连道胤禟吧。
事实上已经牵连了,胤禟几乎已经不在管朝中事物,便是有那外国使节,胤禟也不再管,只是每天闲了算算账本。
京城这边的铺子,除了琉璃会馆,胤禟名下的铺子都已经交到内务府了,事实上是被罚,好在南方还有几个铺子,也好在其他的铺子的名义都是以筠心的名义开的。
胤禟总笑道,没想到后半辈子成了吃妻子嫁妆的男人了。
其实胤禟也不过是这样说罢了,若是有胤禟的名义,筠心的铺子和琉璃会馆都不会这般容易立足的。
最让董鄂妙伊唏嘘的是,八福晋在临终前,居然想看一样,当年的双凤簪,董鄂妙伊也才知道当年是胤禟拿了八福晋的簪子送给她,胤禟自己也很惊讶,因为当年这簪子是八贝勒给他的,他只以为是在哪淘换的,根本就没有想到是八贝勒拿了八福晋的嫁妆。
想来八福晋也为了八贝勒干了不少事吧。
董鄂妙伊只让人将双凤簪还给八福晋,算是物归原主,只可惜并没有看到八福晋最后一面。
八福晋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病逝”了。
又两年后,雍正六年,隆科多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抓到罪证被逮捕、抄家;当然,这李四儿也逃不掉,最后死在狱中。
董鄂妙伊都忍不住猜测,或许在四爷当年说将李四儿留着的时候,四爷心中就已经想到了今日。
李四儿便是隆科多最大的把柄。
只是好在皇上不过是削弱隆科多的势力,并没有打算要隆科多性命的打算。
在皇上慢慢的根基扎稳后,皇后的身子却更加的不好,这也是弘晸出使西洋的最重要原因。
皇后等不及了,她要亲眼看着弘晸离开大清,知道她的儿子以后会有同伴。
雍正九年三月,弘晸带着三百名亲兵,还有大量的钱财,从广州登船,出使英吉利,当然,这只是他的第一个目的地,他还要去更远……
这些,早在这几年已经和皇上、郎世宁商量过无数遍,他最先要找到弘晖,然后再带着弘晖一起出使诸国,如果可以的话再带弘晖回大清……

当前:第173/174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