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墓之禁地迷城》第166/428页


就在刚才,地宫忽然剧烈摇颤,龙吟震天,那巨鼎轰隆倒地,张野翻滚而出,他早听见神殿的方向异响不断,冲过来一看,却刚好见到大奎扔手雷,他以为大奎又要对我们下手,于是扬手掷出飞刀,谁知却是大奎神智已经恢复,投掷手雷也是为了消灭那几个控制了几人数年的怪虫
但这或许就叫因果报应,大奎神智不清的时候杀了阿生,却在神智刚刚恢复的时候被张野一刀击中胸口,现在眼看他出的气却比进的气还多,估计是不行了。
这几人出生入死,到时候却是毁在自己人手里,陆海空忽然走了过来,低头查看了一下大奎的情况,便对我说:“如果你想救他,现在是唯一的时机。”
我愣了下:“救他?怎么救?”
陆海空深深看了我一眼,说道:“难道你忘了,那个镇魂石的功效?”
我这才忽然想起,镇魂石可以让人在短时间内,回到曾经历过的另一个时间段,如果那样的话,要是让大奎回到中刀之前,那岂不是就
想到这里,我立即跳了起来,抓过镇魂石,好不犹豫的就奔着大奎砸了下去,现在时间紧迫,如果再耽误一会,恐怕就难以救回了。
镇魂石果然不负所望,众目睽睽之下,镇魂石砸在大奎胸口,随即就见大奎身体里腾起一片白光,整个人便渐渐的消失了
我瞪大了眼睛,等待着奇迹出现的一刻,但是时间渐渐过去,大奎却没有再次出现。
我们几人面面相觑,我不由愕然,大奎难道被我这一下子,给砸穿越了?。


第二百三十一章 华夏秘史
我瞪大了眼睛,望着周围,然而仍然没有任何反应,大奎就好像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一样,彻底不见了。
几个人的眼睛都盯在了我的身上,我不由无语,这都看着我干什么,好像是我把大奎弄丢了似的……
不过,好像还真是我给弄丢的,我抓了抓头:“呃,这个,这是……”
我忽然想起来,这镇魂石的作用是能够将时间出现转换,难道是这转换的时间出现问题,把大奎弄到别的地方去了?
我想着想着,忽然就是一身冷汗,如果这样的话,那岂不是两个不同的时间,两个不同的时空?
不过,想想我又迷糊了,从先前的经历来看,比如那青龙之魂消失又重新出现,还有我在那巨鼎里的时候,抬头看见张野和何小晨消失了,但过了片刻就又出现了,这应该可以分析得出,我们还是处于同一个时空的,只不过时间段出了差异。
也就是说,大奎现在可能回到了和那金毛吼搏斗的时候,可能回到了被张野追杀的时候,也可能回到了他杀阿生的时候!
当然,任何一种可能都是存在的,只不过我还无法分析出,这时间差异最长是多久,要万一大奎回到了黑水妖窟,那可就坑爹了……
我只想了一会就头疼不已,这问题似乎连科学家都没弄明白,我就不想那么多了,我转身往神殿外跑去,但那广场上空空荡荡,并没大奎的身影。
众人不知道我是在干嘛,我便对他们解释了一番,众人也都很不解,张野想了想突然说:“按你这个说法,如果大奎回到了杀阿生的时候,要是他没有杀掉阿生,那么,阿生会不会复活?”
我不由震惊,这个问题更是复杂,在同一个时空的人,已经死了,却因为杀他的人回去,放了他,那么这人能够复活吗?
何小晨眼睛一亮:“这个好办,我们回去看看就知道了。”
她说着跳起来就往外走,我忙拉住她说:“你急什么,这里的事还没办完。”
陆海空也道:“没错,这件事说起来的确太过复杂,如果不是亲眼看见,谁也不知道到底会发生什么。”
“可这镇魂石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会有这种神奇的能力?”我疑惑的问,陆海空说道:“这块镇魂石,其实是我在那王者墓地里找到的,来历不详,但应该是万年前的一块神石,若非要详细问,我猜测应该是一块天外陨石吧。”
他说着便抬头看了一眼那通天柱,和上面仍然发出的白光,点头道:“黄帝玉册已经归位,华夏龙魂将重新获得新生,总算不辱使命。”
老潘沉声道:“你的使命,难道就是为了将这玉册归位,让那龙魂复活,可是现在那龙魂又在哪里?”
陆海空淡淡一笑:“说起来,这是一段历史,也是一个秘密,现在既然已经成功,告诉你们也是应该。”
他转身看着我说:“你不是一直都想知道,你那古玉里面的魂魄,对你所说的秘密是什么么?我这就来告诉你,其实在千年前,武则天女皇在封禅时发现的秘密,就是那黄帝玉册……”
随着陆海空的讲述,时光再次回到了千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神秘历史之中……
那是在武则天第一次随唐高宗泰山封禅之后,心细如发的她,发现整座泰山似乎都隐藏着一种巨大的能量,在封禅之时,更是发现天道感应,地有异象,便相信果然有神明在泰山。
但那位国师袁天罡,后来有一次却秘密对武则天说,封禅祭祀的祷文,虽然古往今来都是大同小异,但实际上,另外还有一篇祷文,是秘密进行的,那祷文晦涩难解,甚至少有人认识那种文字。
武则天便问缘故,袁天罡便说,那种祷文乃是历代皇帝为了与华夏先祖沟通,期望华夏兴起,祖龙腾飞,并解开泰山封印的一种方式。
只是,自三皇五帝,秦皇汉武以来,少有人得知这件事情,很多帝王去祭泰山,都是为了一种形式,象征四海升平,国泰民安,为帝王夸功所用。
但真正了解泰山秘密的帝王,却不仅仅是为了如此,因为只有能够解开泰山封印的帝王,才能真正成为一代圣君,令华夏基业万载不变,永世不倒。
这其中的关键之处,便是那华夏祖龙。
说到这里,时间要再追溯到万年以前,那时华夏大地的始祖,并不是轩辕黄帝,而是另一个被称做蛮荒异族的―九黎族的首领,蚩尤大帝。
当然,确切的说,万年前华夏大地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至于史书,那更是不能相信,因为就连几百年的历史,都已经完全被当权者篡改,万年前的历史,又有什么根据可以相信呢?
但这位蚩尤大帝,以及炎黄部落的争战,却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这中间的过程被扭曲了而已,袁天罡当时对武则天说,当时的黄帝其实才是异族,他们本是西部的游牧民族,进入到中原地区时,和当时河南山东一带的九黎族发生争战。
那九黎族在当时是非常发达的,无论冶金还是工业农业,都并不是现在人所认为的石器时代那么简单,史书有记载,当时的蚩尤统治阶段,族人早已炼金为兵,也就是普遍认为的青铜器。
可以说,那时的蚩尤九黎族,比黄帝部落要强大许多,但在那个蛮荒时代,天下并非只有人类一族在作战,种种异兽也都被列为战争武器,这里面,就包括了做为华夏象征的龙。
龙的来历和起源,其实一种被认为是一种传说,但所有的传说总是有根据的,就像华夏的龙,在上古之时便是一种异兽,但它们是天之骄子,是华夏大地的象征,最初的起源,其实便是在昆仑山。
那时黄帝入侵中原,便有这种传说中的异兽相随,后来九黎族虽然奋勇死战,甚至斩杀了许多龙族,但还是被打的节节败退,一直退守到泰山脚下,这里,其实也就是九黎族的一处禁地。
因为九黎族历代王者,就埋葬在这里。
在最后的一场大战中,蚩尤率九黎族中的巨人族,擒拿下了华夏祖龙,也就是黄帝带领的龙族中的首领,将其困杀在泰山地宫之中,以镇龙木困之。
但后来九黎族也宣告失败,蚩尤被侵杀,九黎族纷纷沦为奴隶,为了区分九黎族与华夏族,便称九黎族人为黎民,而华夏族中的有功者,便封赐姓氏,称为百姓。
这也便是俗语中,黎民百姓的由来,在当时其实是一种阶级区分,有姓氏的是贵族,而奴隶是没有姓氏的,只不过后来同化严重,区别越来越小,从此便混为一谈了。
只不过,那被九黎族困杀的华夏祖龙,却无法脱困,即便征服了九黎族的黄帝,也不能做到,于是便只能在这地宫之内,修建龙楼,将祖龙化作的镇龙木保护起来,并留下玉册一封,里面正是能够解除祖龙封印的九黎族咒语。
但这件事,当时却无法做到,因为九黎族人魂念强大,所设封印华夏族无人能解,于是只能寄希望于后世,怎奈华夏族之后,华夏大地虽然数次统一,但自商代起,便只奉蚩尤为始祖,并不认黄帝,因此,这个为祖龙解除封印的事,竟然就从此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淡忘了。
只不过,也并非完全被忘记,历史上有记载的那十二位封禅的帝王,其中便有为解开祖龙封印,而付出很大努力的人。
第一个,就是秦始皇。


第二百三十二章 一定要交给国家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公元前219前,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秦始皇,带着群臣,雄心勃勃的向屹立在东方的泰山进发。
那时秦始皇已经统一了天下,但他却对曾经的那一段历史非常清楚,他知道,无论当年成败如何,那华夏祖龙其实就是中华大地的气脉所聚集而成,如果祖龙被困,无法脱身,那么华夏终究将无法获得永世的安平。
于是他便自称祖龙,并称始皇帝,他数次东巡,并派人到全国各地寻求仙迹,表面看是为追求长生,实际一是为了在各地找寻潜在的龙脉,并将其控制在手中,二是为了寻找破解祖龙封印的方法。
只因,天下龙脉虽多,祖龙却只一个,他若得祖龙相助,天下群龙得首,自然便可保大秦帝国万载江山。
后来秦始皇终于登上泰山,但很可惜,他的功德虽然赫赫,却因残酷暴政失德,无法解开那封印,最终失败而回。
但在暗中,秦始皇也想过许多方法,比如利用赶山鞭,驱策群山江河之龙,想用华夏大地各大龙脉力量集合,来解开当年九黎族的封印,唤醒祖龙。只可惜这方法他刚刚开始施展,便遭了天谴,暴病而亡,大秦帝国也只传了两世,便匆匆甄灭在历史长河之中。
其后,又有一位帝王,便是汉武帝,这位几乎与秦始皇齐名的堂堂大皇帝,竟先后8次举行了泰山封禅,可以说他也是在泰山封禅次数最多的一个皇帝。只是很可惜,这位也想解开祖龙封印,让大汉永世君临天下的伟大帝王,也没能实现他的愿望和理想。
后来,又有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也曾到泰山封禅,但是这些位帝王封禅的目的,却已是不尽相同,有的是为夸耀功绩,有的是为江山稳固,有的是粉饰太平,但最初的真相,却已越来越不为人知,那泰山下面的地宫之中,就封镇着华夏祖龙的事情,也已成为了永世之谜。
但是这一切,却在武则天随唐高宗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秘密,当然这里面也有袁天罡的原因,说起来袁天罡当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能够和李淳风共同创出推背图这种惊世之作,预言到了两千余年后的世界,那么对于上古之世的一些事,他能知道也就不足为奇。
只是武则天却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去,只因她心中另有想法,那祖龙乃是象征了华夏正统,如果祖龙出世,这天下必然翻天覆地,换了人间,到时不知谁人称帝,谁人称王,哪里还会有李唐天下了呢?
这秘密竟就这么一直深藏在她的心底,后来她建立武周,也想要仿照泰山封禅,只是却怕不慎解开封印,放出华夏祖龙,因此,她便选择了嵩山封禅!
一直到了她的晚年,武则天自知有罪于天,便制成三道金简,祈求三官恕罪,却仍是投于嵩山。实际上,这三道金简的作用到底有没有,已是无人能够知晓,但通过这件事,便可以知道,武则天的确是把这个秘密深藏,只是晚年自责却深,便将此事告知了上官婉儿。
那时武则天已经退位,宫闱之中危机四伏,没有人敢把这个秘密说出去,只是唐玄宗李隆基政变后,上官婉儿本想将这秘密告知李隆基,以求免死,但却没能如愿,便将这秘密封存在锦盒内,交给侍女嫣儿

当前:第166/42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