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梦》第4/102页



玉晴所在的六安县是一个穷县,县城还是地区行署所在地,全县只有三所中学,县城只有一所中学,中学设有初中部和高中部,高中部是全县唯一的高中,初中部也是全县三所中学中最好的中学。
玉晴到县城中学报到后被分到初一、三班,班主任是一个女老师,她姓李,她见到玉晴问的第一句话是:“陈玉晴,我看你怎么也象个女孩子,你虽然是男孩子打扮,但你的走路,动作都是女孩子的,你父母也给你起了个女孩子名字,你怎么会是男孩子呢”。
玉晴一听老师说的话,心想,我已经当了十四年女孩子了,要不是来县城上学,我还是一个女孩子。但我不能对老师实说,就说:“李老师,我是男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是这样,我从小就是这样长大的,我父母给我起了个女孩子名字,可能是好抓养吧”。
李老师又说:“看你文文静静的那里还象个男孩子,你还真象个女孩子呢!这样吧,你担任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吧”。
玉晴说:“我家是农村的,才来城里上学怕当不好,还是换上城里的同学当吧”。
李老师说:“没有关系,你慢慢就会了”,玉晴愉快的接受了学习委员职务。
玉晴在上小学时,他们班共有四十六个同学,只有三个同学考上初中,其中一个在另一所中学上学去了,他同另外一个女同学在县城中学上学。玉晴的其她三个女同学,王小丽、邢桂花、陈丽梅,小学毕业都回家去了,她们的父母不让她们上中学了,玉晴只有在每周回家时才同他的三个女同学有时间在一块玩。
玉晴上了初中后同小学一样,也特别听老师的话,在班里学习成绩又好,从不象别的男孩子俏皮捣蛋,仍然文文静静的象一个女孩子。班主任李老师和其他的任课老师特别喜欢玉晴,他又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老师经常找他布置学习上的工作,他都积极的去完成任务,老师找玉晴安排工作更多了。
玉晴除了学习,尽量将老师布置的工作做好,他也接触老师的机会也就多了,对他的学习提高有了更大的帮助。
玉晴在上初中后,虽然已经是一个男孩子,他仍然不愿同男孩子玩耍,喜欢同女孩子在一起玩,他们班共有四十六个同学,只有十六个女同学,其余都是男同学。
玉晴在小学毕业一起来县城上中学的另一个女同学,她与玉晴不在一个班,她知道玉晴在上中学前是女孩子打扮,也就将玉晴小时候的事给她们班里的女同学说:“陈玉晴从小就是女孩子打扮,在她们村子,玉晴是最漂亮的妹子,上小学时也是女孩子打扮,校长和老师对玉晴都很好,令我们好多女孩子嫉妒”。
她们班的女同学,又将这些话传到玉晴的班里的女同学耳朵,玉晴的同桌也是一个女同学,当初李老师有意让她同玉晴坐同桌,他们班都叫她小玲子,小玲子听说后,就对玉晴说,“陈玉芹,你一来上学我就发现你与别的男同学不一样,你没有一点男同学那种样子,你文文静静的就象是一个女孩子,当时李老师让我与你坐同桌,我还不愿意,但后来发现你不象别的男孩子,你除了身上穿的是男孩子衣服外,你其他地方没有一点象一个男孩子,你长的比我还好看,你既然做了这么多年的女孩子,干脆你在做女孩子,你现在就是我们姐妹,好吗”。
玉晴就答应了小玲子的要求,他对小玲子说,“我在上中学前一直就是女孩子打扮,来县城上中学前才换上男孩子衣服,你不要对别的同学说,我就当你们的姐妹”。
从此,玉晴班里的女同学也就将他当作小姐妹了,一块上学,做作业、玩耍,玉晴又混在一群女孩子堆里了。
1966年动乱的年月开始了,这时玉晴已经是初中二年级,学校也开始闹革命了,但他们学校属于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没有内地大城市闹的凶狠,但也开展了各项活动。
那个年代全国人民都在学习、宣传毛泽东思想,全民在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大城市的红卫兵开始了大串联,省城中学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也到他们县里来串连了。玉晴第一次看到了省城中学教师和同学的打扮,男女同学、老师都穿的是草绿色的军装,戴着军帽,穿着解放鞋,同解放军相比只是没有帽徽和领章,女同学都是剪的短发,除了衣服式样有点区别外,当时的男女同学站在一起,就一个样子。
在省城中学生的带动下,他们县城中学也开始了串联活动,也成立了红卫兵组织,学校让每个同学交八块钱,统一为每个学生做了一套军装,一个军帽,买了一双解放鞋,除了军帽、军鞋是在商店买的外,军装是在县城服装厂订做的,学校让服装厂师傅来学校为每个同学量了尺寸,在为玉晴量尺寸时,当时那位老师傅误认为玉晴是个女生,将他的衣服写成了女式的。在统一发放衣服时,他们班别的男同学都是男式军装,而玉晴领到的是女式军装。当时,男、女军装区别本身不大,裤子是一样的,只是上衣的领口和衣服口袋不一样,男式的领口是可以纪风纪扣,上衣服有四个口袋;女式的领口是小西服式的,上衣只有两个口袋。
玉晴对李老师说,“老师,给我的衣服发错了,我现在领到的衣服是女式的”。
李老师查了查,玉晴的衣服上面写的是玉晴的名字,老师就对玉晴说,“陈玉晴同学,可能是服装厂做错了,但现在改是来不及了,反正衣服都差不多,你就穿上这件衣服吧”。
玉晴看到别的女同学穿上后,比男式的军装还好看,他也就不在坚持换了,玉晴就穿上这套女式军装了。玉晴穿上后,他们班女同学都说好看,男同学也说好看,他自己也比较满意,从此玉晴就穿上女式军装当红卫兵了。
他们中学的女生也向省城来的中学生学习,,都将长发剪短了,有些同学捎为长一点,也就在脑后扎两个小鬏鬏。玉晴在小学时就留着较长的头发,上中学后仍然留着长一点的头发,李老师多次对他说,“陈玉晴同学,我建议你将头发剪的捎短一点,虽然你是少数民族(因他母亲是苗族,他在上小学时父亲将芹儿的民族填成苗族,上中学时的表格中也在民族栏目中填成苗族,父亲说以后说不定有好处),但你做为男孩子,你的头发有点长了”。
玉晴只好到理发店去剪发,将头发剪短了,但仍然留到脖子根,现在同女生剪的短发有点相似。玉晴穿上女生的军装后,虽然戴着军帽,猛然一看,还是有点象女生,玉晴从镜子中看到他的形象,玉晴心中比较满意。
由于玉晴的说话声音本身又尖又细,同女孩子没有多少区别,他在去农村搞宣传时,往往让群众误认他是女同学,玉晴也不在解释自己是男同学,他也乐意群众说他是女同学。





第一卷 女装男少年 陈玉晴 第七章 初中女装演出
狗狗书籍 更新时间:2011-4-21 15:12:05 本章字数:5555

玉晴的中学也同全国一样,在动乱开始时,也开展了各项活动,他们除了大串联,为革命群众演讲革命的成果,还通过文艺学演出活动开展宣传,也就是通过唱歌、跳舞,宣传毛泽东思想,宣传文化革命。
有一次学校组织毛主席语录歌唱比赛,学校要求每个班出十五名男生和十五名女生,组成合唱队进行歌唱比赛。他们班主任李老师为了能保证比赛时男女生人员的数量,就在抽排练人员时,男女生各多抽二个人,一但在比赛时能保证各十五人标准。
玉晴他们班只有十六个女生,因此,全班十六个女生全部参加排练。玉晴也被抽出来作为男生队员进行排练,由于他从小就声音细、桑音高,同学们开玩笑的说,“陈玉晴同学讲话同女生一样,让他去唱女生吧”。
玉晴听了心里特高兴,如果让自己唱女生多好,但终久是学生开玩笑,老师也没有当真,他还继续参加男生排练。
在正式歌唱比赛时真的出现了问题,有两个女同学因事不能参加比赛,虽然女生队伍排练时还多一人,担现在就少了一人。男生有一人请假,但还多一个,临时抽女生来不及,再说,他们班级也没有女生了。这时他们男生队有一个同学说,“我们男生正好多一人,就让陈玉晴扮成女生,不就够了”。
由于时间紧,李老师也感觉到这个同学的建议不错,她也认为玉晴可以扮成女生唱歌,再说玉晴现在的穿的军装同女生一样,从外表看他就是一个女生。
李老师只好去请示校长,见到校长后说明了情况,问少参加一个女生是否可以。如果校长同意少一人,那玉晴就不必扮女生。但校长说,“每个班人员必须是三十个人,男女生各一半,不能少人”。
李老师对校长说“我们班已经没有女生了,在其他班借是不可能的”。接着又说,“我们班的男同学陈玉晴同学扮成女生就够了,陈玉晴同学长的同女生没有区别,甚至比女生还漂亮,他的嗓子也同女生没有区别,我让他扮成女生唱歌行不行”。
李老师又将陈玉晴的具体情况给校长汇报了一下,说,“陈玉晴同学,一来长的非常像女孩子,二来声音也像女孩子,扮成女生唱歌没有问题”。
校长想了一下,对李老师说,“你们班的陈玉晴同学我也见过,他虽然是一个男同学,但他的外表长的的确有点象女生,他的性格也象女生,在你们班学习成绩也是名列前茅,我看可以扮成女生唱歌,但你要征求他的意见,如果陈玉晴同学同意扮成女生,就让他扮成女生唱歌”。
班主任回来后对玉芹说:“陈玉晴同学,校长同意你扮成女同学唱歌,你本人愿意不愿意,如果你同意扮成女生,我们班歌唱队的人员就够了”。
玉晴一听让他扮成女生唱歌,他当时心里就兴奋了,他做梦都想扮成女生,就是没有条件,现在老师主动让他扮女生,真是天大的好事。但他对老师说,“李老师,你让我扮成女生唱歌,我没有意见,但就是不要让同学们笑我男扮女装”。
李老师当场就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为了咱们全班的荣誉,让陈玉晴同学扮成女生唱歌,请同学们在课外不要说闲话,不要笑陈玉晴同学,如果发现那位同学有上列行为,我在全班大会上要批评的”。
李老师说完后,全班同学当时就全声说,“没有意见,我们喜欢陈玉晴同学扮成女生为我们班争光”。
玉晴一听见同学们的呼声,他心里也高兴起来了,终于能在中学扮女生,虽然只是唱歌,但他也知足了。
唱歌比赛的时间终于到了,时间安排在周五晚上,由于晚上就要比赛,下午五点钟老师就给同学们化妆,衣服当时都是同学们身上的草绿色的军服。其他同学都在教室化妆,李老师将玉晴领到她自己的办公室去化妆,由于玉晴的军装本身就是女式的,也不用在换了,李老师给玉晴化好妆后,将前面刘海也剪好,又将他的头发梳成女生的式样,她对玉晴说,“玉晴同学,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女生,在我们班你是最漂亮的一个女生”。
玉晴的头发比较长,又因李老师按女孩子的发型给他进行了修剪,并将前面的头发剪成了女式的刘海,带上军帽就成了一名漂亮的小女生。同学们都说玉晴就是一个女生,他自己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后,也很高兴。
晚上比赛,他们班是第三个上场的歌唱队,由于他们平时排练时认真,他们在后台就将队站好了,因玉晴的个子较高,李老师让他站在中间,他们女生又是第一排,他们班上场后,玉晴就是最中间的位置,全校师生都看见了玉晴的女生形象。因玉晴是第一排,他们上场站好队伍后,就听见校长在同其他校领导说,“初一三班上场的队伍是最整齐的,精神面貌也不错”。
她又问身边的副校长,“你看最中间站的那个女生怎么样”。
副校长说,“中间那个女生是初一三班最漂亮的一个,我怎么看他好象是初一三班的男同学陈玉晴”。
校长说,“你说得对,他就是男同学陈玉晴,前天下午李老师来找我,说她们班少了一个女同学,想让陈玉晴同学扮成女生唱歌,我就同意了,没有想到今晚化妆后是这么漂亮,真是一个文艺天才。以后我们学校排练节目时,我看可以让陈玉晴演女生”。
由于他们班上场时整齐,唱歌时声音宏亮,又因玉晴这个男生扮成的女生是歌唱队最漂亮的女孩子,在今晚的比赛中受到评委们的赞扬,他们班级取得了歌唱第一名。
比赛结束后,班里没有参加比赛的一个男同学对玉晴说,“陈玉晴,今天晚上你是出尽风头了,连校长同其他校领导都对你加以赞赏,说你扮成女生太漂亮了,评委们对你也大加赞赏,我看你以后在班里就扮成女同学,我认为你以女生面貌最好看,也最漂亮,你如果改成男同学,我感到你有点女扮男装的样子”。
这时他们一块参加比赛的女同学对玉晴说:“陈玉晴,你现在的发型比原来好看多了,以后理发时就留现在的发型,我们也认为你以后干脆就这样成为女生算了,不要在穿男生衣服了,我们也喜欢你加入我们女生的队伍”。
玉晴听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评论后,他从心里也想扮成女生,但他不是女生,而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男生,唱歌演出节目扮成女生大家不会说什么,但他一但以女生面貌出现,就会有人说他变态,玉晴虽然喜欢当女生,但在平时他不能这样,他还是男生为好。
从李老师将玉晴的头发修成女生的发型后,他也特别喜欢现在的发型,玉晴就将现在的女生发型留下来了,从此在理发时,就让理发师一直给他留的女孩子发型,玉晴回家穿他的女装,头发就像女孩子,他就喜欢自己是一个女孩子。
由于当时还正处在文化革命的初期,学校以闹革命为主,他们穿衣服也以军装为主,因此,玉晴最喜欢穿上他的女式军装,玉晴又在县服装厂做了一套女式军装,两套军装换着穿,他从心里上得到了满足。
玉晴虽然是汉族,是在少数民族村寨长大的,从小又是女孩子打扮,他也就同村子的苗族女孩子学会了唱歌跳舞,因此在学校就能歌善舞,歌唱的好、舞也跳的好。
玉晴上的学校,是县城唯一的中学,学生也来自不同民族的,但有一半学生是汉族,一半是各少数民族。学校为了应付县革委会的有关革命活动,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县革委会经常要求学校出文艺队演出。当时主要是为了庆祝文化革命的各项活动等。
玉晴他们中学从成立了业余文艺宣传队后,就从各班爱好文艺活动的学生中抽调组成,玉晴也被抽出当业余演员。他们学校的男生较好抽,女生就不好抽,因为当时他们县所在地区较为落后,中学生大部分是男孩,女生很少,少数民族的女生更少。当时大部分女生,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愿参加文艺活动,这样一来女生就相对的少一点。有的节目女生少一点还行,但有的节目女生就不能少,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就让玉晴演节目时扮女生。
有一次,校长让李老师对玉晴说,“玉晴同学,你的女生形象很好看,为了学校的文艺活动,学校决定你就在演出时扮成女生吧”。
玉晴从此以后,从排练到演出都以女生出现,正好随了他的心愿,玉晴也就精心的将自己往女生方面打扮。
玉晴到了初三时,他们学校已经给文艺演出队做了演出服,那时演出的节目都是现代节目,男同学的演出服除了军装外,还有高领中式衣服,也就是扮演农民时的衣服,女同学的演出服也除了军装外,也是中式高领大襟的红绿色或花色衣服,裤子一般多为绿色的,那时演出服没有裙子。
他们演出队的女生因演出节目的需要,基本上都已经留起了长发,因玉晴是男生,他的头发还是较长一点的短发。有一次排练一个歌舞节目,要求女生都要梳一条长辨子,穿上大襟的花衣服,但在安排演员时少了一名女生,导演让玉晴参加。玉晴说,“我的头发太短,我没有长辨子”。
导演说,“这不要紧,我去文工团给你找一个假的长辨子,给你戴在头上,你就有了长辨子”。
导演老师好不容易从县上文工团找来一个假长辨子,就让化妆老师给玉晴戴在头上,化妆老师只好将玉晴的头发先扎起来,然后将假辨子用好多细发卡别在头上,不注意看,还看不出是假的,玉晴也就有了一个长辨子,他开始排练起来。
每次排练结束后,导演不让玉晴将假长辨子取下,因太难往他的头上别了,因此导演老师对他说,“在演出没有结束时,你不要取下假长辨子,就戴在你的头上,等演出结束后,再取下来”。
晴芹说,“老师,我是一个男生,每天还要上课,头上戴着一条假长辨子,怕同学们笑我”。

当前:第4/10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