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要看20几岁可以改变女人的一生》第3/5页


  倩文也认同晓瑜的看法,此后两个人还一直保持联系。
  六年后的今天,倩文成为绝对不亚于电台制作人的特聘作家,甚至经常受电台制作组之邀参加节目。前不久,倩文和晓瑜不期而遇。和倩文的生活完全不同,晓瑜已经结婚,成为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放弃电台工作后,晓瑜当过学院的讲师,也在房地产中介所和中小企业中待过,但是没有工作多久就放弃了。倩文无法理解晓瑜为什么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认为这是运气不好的缘故,同时也很同情朋友的遭遇。但晓瑜依然没有放弃对社会生活的向往,而她的丈夫也答应帮她找工作。
  当倩文问晓瑜今后的打算时,晓瑜犹豫不决地回答:
  “还不清楚啦!只能慢慢地找工作。虽然我老公叫我先去学习我想学的东西,但我还不知道该学什么好。以前想过当主播,但是……如果能成为主播,还能得到很多赞助商提供的衣服,那该有多好啊!”
  “你还想慢慢找?这段时间你都干什么啦?谁说过主播能拿走赞助厂商的衣服啊?”
  最后,倩文终于明白晓瑜始终没有找到工作的原因了。
  晓瑜没有实现愿望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她根本就没有愿望。无论在电台还是在房地产中介所工作,她一直都在受环境的支配,并没有去仔细思考自己期望的职业是什么。
  她甚至没有搜集过有关电台主播的信息,可想而知她并不喜欢这份工作。她想找工作并不是源于对某件事的执着,而是只想摆脱没有工作的困境。如果这就算是她的愿望,那么她一直都在实现这个愿望,因此只要随便找到任何一份工作,她就会心满意足。
  如果想实现某种愿望,那么首先要确定“愿望是什么”。如果想让命运驶向幸福的终点站,就应该找到幸福的坐标。在没有明确的愿望的前提下,想要实现愿望,就像没有买彩券就想中大奖一样,荒唐而可笑。

就像准备高考一样 “学习”自己吧!(
  为了确定自己的愿望,首先要全面地了解自己,而了解自己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像晓瑜一样,机械地应付眼前的状况,就很容易迷失方向。对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并不是考取各种资格证书,也不是学习英语,而是了解自己。只要知道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习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就像参加高考一样,先好好地学习“自己”,做一次寻找自我的旅行吧!
  了解自己并不容易,必须抛弃主观臆断的行为与思想才行,在了解自己的同时,一定要随时检视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一般人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努力,才能够真正了解自己的本性。二十几岁的你,必须比别人更早一步行动,这样才能够更早一点了解自己,并且给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找到自己想要实现的愿望。
  和晓瑜比起来,倩文始终是一个了解自己而且目标明确的人。
  从现在开始,你应该归纳出自己喜欢吃的东西、能容忍的事情,以及喜欢的人等……
  另外,自己心中的“自我形象”和实际上的“自我形象”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把自己置身于各种不同的环境之下,仔细地观察自己的反应是什么,为何会产生这种反应等。说不定还能发现连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优点呢!如果长期坚持,就可以彻底地了解自己,轻松又坦然地面对任何事情。
  二十几岁的女人应该随时做好说出三个愿望的准备,换句话说,二十几岁并不是实现愿望的时期,而是一个准备的过程。我们的愿望不能像为了暂时的幸福而忙于寻找男朋友一样肤浅,而是应该考虑能够让自己获得终生幸福的决定。只要找到能让自己幸福的愿望,即使无法立即实现,但在追逐成功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幸福的温暖。

害人不浅的“惯性”病(1)
  束缚自己的囹圄
  一次意外事故,佩菁妈妈的腿被撞伤了。由于伤情严重,大家把她送进了离事发地点较近的综合医院,但住院不到两天,佩菁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太对劲。
  在这家医院里,主治医生基本上不来会诊。厕所连张卫生纸都没有,更别说卫生状况了。医院的套餐里还有头发。不仅如此,粗心的护士们经常发错药,打一次点滴要扎六、七次针,病人的手臂都快变成蜂窝了。
  同病房的病人们也在抱怨医院的服务太差。虽然先进医院的病友们帮佩菁出了很多主意,但最终她还是放弃了转院的念头,因为医院的医生们绝对不会答应转院。只要医生不开证明,母亲就不能转到其他医院。不出所料,当佩菁提出转院要求时,医生们坚决反对,因此佩菁的妈妈也只好在医院继续住了三天。在这段时间里,佩菁承受着身心上的巨大压力,简直就像蹲监狱一样难受。
  第五天晚上,母亲的血管严重红肿,但护士还是无法准确地扎针。佩菁决定再次提出转院,而且也做好了向公家机关投诉的准备。看到佩菁的态度如此坚决,医院只好答应她的请求。当拿到医生同意转院的通知时,她差点晕了过去。
  其实,医院里并没有谁在挽留她们,真正束缚她们的不是医生,而是她们自己。
  佩菁和她的家人为什么要在那种医院里痛苦地待上一周呢?佩菁很清楚这家医院的服务很差,完全没有治疗病人的能力。其实,那家医院早就因为诓骗交通事故患者的医疗费而声名狼藉。但佩菁明明知道这些情况,却为什么犹豫不决呢?
  现在用“惯性原理”来分析佩菁的情况。
  在任何突发情况面前,所有人都会感受到压力;但很多人在必须做选择的情况下,依然会寻找各种借口拒绝改变现状。当佩菁的妈妈住院时,也遇到过很多阻碍,比如,医生找了很多借口:“只有在这里及时地接受治疗,才能保证病人的安全”“由于患者的状况不好,所以不允许转院”等。但是,只要抓住最重要的环节,即医院应该尊重患者的决定,并坚持自己的看法,就可以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物理学上所说的惯性可以把乘客甩到驾驶汽车的司机旁,但心理的惯性所带来的后果更为严重,会让人无法摆脱目前的处境,阻止你选择更好的方案。
  如果坚持和恶劣的现状做斗争,那么大部分人都会克服心理惯性,摆脱不利的境遇。然而,有些女人扭转劣势却需要很长的时间。比如:东方人一直强调“忍”是女人的美德,因此很多女人都是忍受伤痛,直到伤痕累累时才去试图改变。由此可见,心理惯性也是一种内心疾病。
  在不幸中生活却又不试图改变的女人,都是这种“惯性病”的患者。习惯打破惯性的女人,即使没有得到幸福,但至少也不会被不幸所拖累。
  一定要分清停留和离开的时机
  陷入心理惯性时,很多女人分不清楚何时该当机立断地摆脱现状,何时该耐心地等待时机,因此经常做出轻易放弃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或盲目地跟另一半离婚等荒唐的事情。不能把等待时机的慎重性误认为是心理惯性,而草率地选择决定。
  只有认真地分析时局,才能分清楚停留的时机和离开的时机。当你为男友风流成性而黯然神伤时,如果不想就此分手,就应该为改变男朋友的性格而努力。如果在男友没有改变的前提下继续维持现状,那么就是陷入了心理惯性,就像不经过深思熟虑就轻易地放弃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机会一样,这不是在打破心理惯性,而是缺乏耐性。
  其实,任何人都具有辨别心理惯性的能力。当你产生“我要的不是这种结果”这种想法时,就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了现状的不如意。此时,如果维持现状无异于画地为牢,就应该要努力摆脱当前的境遇。患有心理惯性病的女人,其实也想早点解脱,但她们始终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且没有足够的信心面对打破惯性后的结果。打破惯性后的处境不一定比现在好,因此很多人都会停滞不前,抱持观望态度。她们认为,维持现状至少不会导致事态恶化,而且说不定能有转机。但故步自封所得到的结果往往更加糟糕。如果不付出努力,没有坚定的意志,就永远无法打破思维惯性。
  如果无法承受当前的压力,就应该自我调整,并适时改变现状。比如:改善和同事之间的关系,改变对工作的轻浮态度。如果付出努力后依然收效甚微,就应该鼓足勇气打破现状。记住,绝对不能向同病相怜的朋友请教、求援。

害人不浅的“惯性”病(2)
  当佩菁的妈妈住院时,同病房里的病友也提了很多荒唐的建议。虽然她们都抱怨医院的服务差,但他们又觉得转院很困难,所以让佩菁放弃出院的打算。甚至,当佩菁积极办理出院手续时,这些人突然改变态度,反而开始帮医院说好话。
  心理惯性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维持现状。患有心理惯性病的女人都清楚现状对自己不利,总是忐忑不安;而处在相同环境下的人,大多瞻前顾后,不敢放手一搏,而且会本能地挽留和自己境遇相同的人。向同病相怜的人求助,就等于向保险销售员询问是不是该买保险。当然,医院里的病友并非都是坏心眼,建议佩菁的妈妈继续住院,是因为她们患有惯性病,担心改变现状只会带来更坏的恶果。
  在购买衣服时,你是不是不好意思拒绝商店老板的热情,而买下自己不满意的衣服呢?你是不是不好意思拒绝不喜欢的男人,所以依然答应和他约会呢?你是不是碍于朋友的情面,让自己承受所有的后果呢?
  如果是这样,那么你就是患有轻微的心理惯性病。我们不能把宝贵的二十几岁青春都浪费在毫无意义的事情当中。一旦这种浪费成为习惯,那幸福只会离我们愈来愈遥远而已。
  如果觉得人生不如意,就应该寻找改变的地方。俗话说:“前任的官才是清官。”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虽然前任的官员有可能是清官,但一个清官并非只有通过卸任才能证明自己的清廉。清官和卸任没有直接的关联,清廉与否取决于官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人生当中,我们应该大胆地换掉那些“不称职的官员”。

腐蚀人生的“忧虑症”(1)
  首先要改变“忧心忡忡的命运”
  俗话说:“忧心忡忡也是一种命。”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夫特别担心别人的事情。在晴天,他担心大儿子雨伞卖不出去;下雨天,又担心卖草鞋的二儿子没生意。小时候听到这段故事时,我就想:“为什么他不在晴天为卖草鞋的儿子高兴,在下雨天为卖雨伞的儿子高兴呢?”但是,我们身边总是有这样忧心忡忡的女人。
  琇珍一直认为自己的人生态度非常积极。她算得上是一个无忧无虑、充满自信的女人,但是只要遭遇到困难,就完全变了一个人。
  有一次,琇珍和三位同事一起负责某个节目,但当她知道这三位同事中有一个工作不认真后,就开始表现出严重的“忧虑症”症状。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对其他两位同事谈论即将发生的不幸。
  “怡蓁人是不错,但总是让我放不下心。这次的节目关系到大家的生死,如果怡蓁像之前那样,在关键时刻又不认真工作,那我们怎么跟部长交代啊?说不定,我们会因此失去升迁的机会呢!”
  其实,怡蓁只有一次没有认真工作。那天,她装病早退,然后跟男朋友一起去洗三温暖,结果刚好被到附近吃饭的同事们撞见,因此给人留下了不良印象。 一听到琇珍的担忧,其他同事也开始惴惴不安,没心思好好地工作。有一天,怡蓁无缘无故地没来上班,而那天恰好需要怡蓁手上的重要数据。在公司的早会上,琇珍看到怡蓁空荡荡的座位,就开始大发议论。
  “大家都看到了,我说的没错吧?我早就知道会发生这种事情,我们是不是该准备写辞职信了啊?这段时间,我们不分昼夜地拼命工作,结果都成了泡影……”
  听到琇珍的这番话,其他职员也心事重重,会议室的气氛一下子变得凝重起来。但琇珍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不过一会儿,怡蓁就走进了会议室。原来,她为了找一些重要的数据去了数据室,而且和一个同事事先打过招呼,而这个同事却忘了转告大家。此后,怡蓁再也没有惹出任何麻烦,而那次的节目也顺利制作完毕。
  有一天,曾经被琇珍的“忧虑症”吓坏的同事,小心翼翼地说:
  “琇珍,你是不是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啊?结果不是都很好吗?”
  琇珍很不高兴地反驳道:
  “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出意外,我们不能过于乐观地看待问题。为了避免出现意外而做好最坏的打算,有什么不对吗?我……我可不是小题大做的人啊!”
  像琇珍一样的忧虑症患者通常都不会承认自己的毛病,因此总是将担忧说成是有先见性的思考,误认为这是对某件事情表示关心。但几乎所有的忧虑症患者都对眼下棘手的问题束手无策,因为事事担忧的人根本无法想出有创意的方法。 像琇珍一样,有些看上去很理智的女人却经常说:“其实我不想担心,但又忍不住要担心,有时真讨厌自己这种德性。”这说明忧虑症已经病入膏肓,非要下定决心医治不可。
  无论你处于何种状态,都应该及时地治疗忧虑症。当遇到风浪时,患有忧虑症的女人不仅会担心乘坐的船会沉没,而且还为自己的性命担忧。风浪过去后,她们非常害怕海浪,甚至不敢去海边散步。不知是谁曾经说过:“停靠在港口的船,不算是真正的船。”
  你可以烦恼,但千万别忧虑
  我三番两次用恳求的语气对患有忧虑症的朋友说:
  “求求你,别再忧心忡忡了,你担心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如果你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那么以后能不能听我的话呢?只要这次一帆风顺,那么一定要改掉忧虑的毛病哦!你能不能向我保证?”
  最后这位朋友无奈地答应了我,但当她担忧的事情顺利解决后,却忘记了和我的约定,反而振振有词地说:
  “唉!这次算我走运啦!可是,人活着怎么会没有烦恼呢?世上哪有一帆风顺的事啊?虽然这次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谁能保证今后不发生意外呢?”
  当然,她说得也没错。人生在世,时时刻刻都有可能遇到意外的情况。比如:半夜在大街上遛达,任何人都可能遇到强盗,如果要避免遇到危险,我们就尽量不要夜行,或者在手机上安装防身用的报警器。为了预防意外,考虑周密是可行的,但如果老是担心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就没有必要了。要知道担忧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所以赶紧抛弃那些毫无意义又无聊的忧虑情怀吧!
  很多忧虑症患者认为,担忧可以提前承受即将遇到的痛苦,但是有90%的担忧被证实是多余的,即使发生了意外,也没必要提前承受不幸啊!多余的忧虑只会腐蚀当下的幸福,一个总是忧心忡忡的人很可能会变成悲观主义者,终生和幸福无缘,对未来只有失望而已。

腐蚀人生的“忧虑症”(2)
  很多重感情的女人总有替朋友分忧的习惯,但有时替别人担忧还不如选择沉默。因为担忧并不能解决问题,如果朋友真的遭遇了不幸,你要做的不是和她一起哭泣,而是想办法将她拖出痛苦的泥淖。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都应该改掉忧虑的毛病。即使烦恼再多,也不要为了毫无意义的事情担忧。其实,只要明白忧虑没有任何好处,就很容易改掉这个坏毛病。

当前:第3/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