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第25/29页
德国宝马集团与华晨汽车合作的消息一经传出,华晨汽车股价大幅飙升,在短短3天内,股份上涨25%。
“中华”轿车已在2001年7月份上市,第四季度开始批量生产,市场售价在15~25万元之间,价格比同档合资车型便宜30%以上。
“中华”轿车成了国产汽车的新贵,仰融用品牌创新造就了中国人自己的汽车,激励了中国人的志气。
左宗申:创新市场,差异营销
今天的市场竞争极为激烈,在市场欲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走创新之路。
1995年我国摩托车全国产量达到了783万台,市场开始出现供大于求,摩托车市场由此进入买方市场。在这个时候进军摩托车行业而且将来要闯出一条新路,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宗申集团创立的1996年,摩托车行业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价格大战,价格呈10%、20%、30%阶梯式下降,全行业利润下滑,就连许多老牌企业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宗申集团老总左宗申很清楚地面对这一残酷的现实,无论如何,宗申都应该“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用他们自己的话就是:
“把容易的死留给别人,把艰难的活留给自己”。宗申集团向市场推出的“宗申”牌系列摩托车如何能撑起一片新天地,左宗申对市场作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产销失衡就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才能打开市场之门,而且在提高品牌知名度和感召力方面寻找突破点。同时,建立和扩大自己的销售网点,彻底改变以往传统的营销方式,成为宗申的创新之路。“只有建立长期稳固的厂商联合体,把销售商的利益放在首位,摆正位置,实行‘一地一车一时一商一策’的战术和差异化销售,才能增强产品竞争的灵活『性』。”左宗申说。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宗申集团也积极调整市场开发战略,集中精力开辟和巩固农村市场,并把眼光瞄向海外,对全球市场进行分析,重点开辟发展中国市场,加大产品出口力度。
这些措施很快就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据了解,宗申集团从1996年起步,连续3年产销量以倍速递增,到1999年,集团全年产销量是1996年的20倍,实现产值20余亿元,一跃跨入全国摩托车行业5强,用3年的时间走完了摩托车企业8年的路程。在2000年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排名中,宗申位居第11位。
杨澜:名人效应+网络概念=创新经营
知道管理而不知道经营,是雇员与老板的区别。知道经营而不知道创新,是老板与企业家的区别。
阳光文化的创始人杨澜搞网络也许是一种必然,早在1997年11月杨澜参加联合国全球电视论坛时,当时她的发言题目就是《互联网时代的电视从业者》。而今她的确成了不折不扣的“互联网时代的电视淘金者”。
名人“触网”按说不算稀罕事儿,姜昆、陈逸飞早就办起了自己的网站,并且这一热『潮』还方兴未艾,可他们的网站“网”不着钱,还要往里搭钱。但杨澜不一样,先是有雄厚的资金支撑,一出手就是3000多万港币收购了不太景气的“良记”,改头换面后的“阳光文化网络公司”成功地炒作了“杨澜+网络”的概念,一推出就“圈”了10个亿,也算创造了网络经济的一个不小的神话,不仅给“触网”的名人们上了一课,连网络界的“精英”们也都瞠目结舌。
“阳光文化”是一个制作、出售电视节目的公司,主要是人物专访、人物传记等专题片,与网络根本就没有多大相干,最多不过是把节目在网上播放一下(还得是在“售卖期”结束后,片子已经基本成了“旧货”的情况下,否则先播后卖肯定卖不出去)。
至于为何“名人效应十网络概念”可以套钱则是一个更复杂的心理游戏。诸如“由于人们对杨澜普遍看好,股民极力追捧”的分析隐含着如下逻辑,即股民们是因为相信“杨澜做的电视节目”加上网络的传播能够卖到足够多的钱,才来捧杨澜的。但真实的逻辑显然并非如此,而是――所有投资者都是因相信“别人会相信杨澜做的电视节目加上网络传播能卖到足够多的钱”,才来追捧杨澜的。所有人的回报预期都来自后来跟进的投资者而非真正的消费者。
因为名人有太多的不光彩,有人才怀疑其头上的光环。因为网络有太多的泡沫,有人才指责其为“烧钱产业”。杨澜果真与众不同,一个大胆的创意加上一个创新的理念,使这一切都有了奇迹般的改变。
如何成为高效能人才 习惯七
像猎豹一样锁定目标,立即行动――先定目标,后有行动先定目标,后有行动的良好习惯是成大事者必备的素质,印度尼西亚的“木材大王”黄双安就是凭借着这种好习惯,让自己不断超越自我,自己决定自己未来的人。拥有了这种好习惯,你就拥有了人生的“导航图”,让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沿着正确的方向,最终一定能成为像黄双安一样的成功者。
先定目标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你伟大的事业。
目标是你前进的“导航图”,行动则是你用这“导航图”不断奋进:目标+行动=成功。
人材范本:黄双安――目标+行动=成功先定目标,后有行动就是先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点上,并要一直坚持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个欲望的方法,而后成功地将之付诸于实际行动。你可能还意识不到先定目标,后有行动的力量,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印尼的“木材大王”黄双安正是由于学会了先定目标,后有行动的良好习惯而取得了成功。
黄双安从小家里很穷,没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迫于生计,他16岁那年就跟随他人离开家乡,到印度尼西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到了印尼后,开始找不到活干,靠卖苦力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小摊贩,先后换了10多种行业,但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这或许是命运对他的捉弄,或许是成功之神有意磨练他的意志。一些认识他的人看到他的情况,都暗地说他命中注定永远是失败者。而黄双安却对种种痛苦的失败泰然置之。他在认真总结了自己10多种行业的选择之后,最后对准了一个目标,就是木材业。他这次确立的创业目标,基于他曾在伐木场工作过,对该业务熟悉。另外,他了解到印尼林业资源极为丰富,且尚未大量地开发。
从此黄双安专注于木材业。他首先从事林木开发,后来又取得了伐木专营权,紧接着他发展木材下游工业,成立加工厂及夹板厂。
经过40年的经营,黄双安的材源帝集团已成为印尼第二大木材集团,拥有伐木专营区总面积达400万公顷。黄双安在木材业务壮大发展时,为了扩展生意和分散风险,他也投资发展渔业和开展鱼产品加工业,同样获得了成功。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资料,他拥有的财富约为20亿美元。
人材精点:谋划好人生导航图,获得成功
黄双安换了10多种行业,都以失败而告终,他没有盲目前进,而是停下来静静地思考,而后对准了一个目标――木材业,最终获得了成功,跻身于富豪之列。
人材启示:设立目标,孜孜追求
在决定投入某一项工作之前,先对这项工作做一个全面的了解,对自己如何在这项工作中施展才华,预先有一个整体的目标,然后为自己的选择孜孜不倦地努力,必会有所回报。
高效能人材计划行事导航
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你伟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