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荣华》第126/153页


  “辛姐姐!”曲兰拉了一把弟弟,两人也跟着行礼。
  辛韵清脆地应了一声,也一本正经地再次还礼:“兰妹妹,兴弟!”
  “吱吱……”小猴子见她们都拜来拜去的,眼珠子一转,也跳到曲兴的肩上,像模像样地对着辛韵行礼。
  辛韵哈哈一笑,手臂一伸,吱吱就欢快地跳了上来。
  咚咚咚!正欢乐间,忽听三声响亮的声响,却是一旁的徐娘子早已热泪盈眶地双膝跪地。向辛韵重重地磕了三个响头。
  “辛姑娘大人大量,愿意助我季苗国复国,曲青灵感激不尽,愿意以死谢罪!”
  “别动不动就死不死的。”古岳曦冷冷地道,“也莫要动什么以退为进的心思,我们愿意助季苗国一臂之力是一回事,你所犯下的恶行又是另一回事,不是磕几个响头就能一笔勾销的。”
  徐娘子毕竟也是玲珑人。立刻改口:“曲青灵愿意将功赎罪!”
  “你虽是季苗国之人,可若无辛妹妹善心,早已是死尸一具,将功赎罪自是应该。”古岳曦的眸中泛起寒剑般的锐意,“我要你从此余生只奉辛韵一人为主,尽心辅助于她,任何时候都决不许有二心,你可做得到?”
  “只要不让我曲青灵叛变季苗国,刀山火海,愿听指令。绝不违誓。”
  “可以,发誓吧!”
  毫不犹豫地咬破手指,将鲜血点在额头正中:“我,曲青灵,今发血誓,此生此世,只要不教我危害季苗国,我愿意任凭辛韵主人的差遣,绝不推诿,若违誓言。死无全尸。”
  古岳曦冷酷地道:“人死如灯灭,若是必死,有没有全尸又有何关系?我也要你以他们姐弟三人的性命重新发誓。”
  曲青灵咬着唇看了一眼曲家姐弟,重新发了一遍誓言。不过这一回她的鲜血并没有渗进皮肤,只是顺着往下流到鼻梁上,但看曲家姐弟和古岳曦的反应并不为奇,辛韵这才知道原来不是所有的血誓都有神奇的现象的。
  主仆名分已定,辛韵便亲自将徐娘子搀扶了起来。
  徐娘子,不。从此就应该称她为曲青灵了,曲青灵抬起红红的眼眶,恭恭敬敬地称了她一声“主子”,便垂着头自觉地退到她的身后。
  ……
  “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离开厢房之后,辛韵忍不住问古岳曦。
  “还是先回京城。”古岳曦道,“我们也需要亲自见见那位莲香公主,看看多年的为妾生涯是否已经消磨了她的复国之心,才能制定下一步的计划。在此之前,你尽可同他们姐弟随意相处。”
  “好。”
  这么乖?居然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古岳曦嘴角轻扬:“对了,刚才我来找你,其实是为了另一件事。”
  辛韵疑惑地眨眨眼:“什么?”
  古岳曦卖关子:“等你看到了就知道了。”
  片刻后,他们就来到了马厩,辛韵一眼就见到了灯光下的白色身影,不由惊喜地欢呼着扑了过去:“踏雪!踏雪!原来你还活着,真是太好了!”
  瞧见主子,白马也欢快地长嘶了一声,用大头亲昵地蹭着她的脸。
  “姐姐不喜欢我了……”爱吃醋的姣姣又在空间里哼哼,逗得辛韵不禁越发莞尔,少不得一边抚摸着白马,一边又暗中说了几句甜言蜜语地哄它,才有暇回头来问古岳曦,“你是怎么找到踏雪的?”
  古岳曦笑道:“倒不是我找的,而是有人还算识趣,知道偷偷溜走没有好日子过,才带着它一起回来。”
  辛韵眉梢一扬:“兰大夫也回来了?”
  古岳曦点点头。
  “太好了,这下子你的伤就不用担心了!”辛韵不禁呼了口气,要知道她的医术其实顶多也只能算是半吊子中的半吊子而已,这一路来,为了安全,古岳曦又不肯找有名气的大夫,害得她暗中担心了好几次,怕他的脸真的就此毁了。现在兰鬼生回来了,他连人的容貌都能改变,区区烧伤总不在话下吧?
  古岳曦笑着摸了摸脸:“其实,这一伤,倒也不完全是坏事,至少,我的亲事还能再拖上两年,到那时……”
  他笑望着辛韵,语中之意不言而喻。
  辛韵脸上发烫,赶紧别开眼,假装没有看到也没有听到:“对了,时间不早了,你还是快去吃饭吧,我去瞧瞧兰大夫……踏雪乖,我晚点再来看你哦!”
  说着,就一溜烟地就先跑了。
  古岳曦站在原地,笑着摇了摇头,这丫头,谈起感情的事,她还是这么喜欢当小乌龟。也罢,就慢慢来吧,总有一日,她会习惯的。
  “大侄女……”董二早就在翘首期盼,看见她立时飞快地迎了过来,又硬生生地在她面前一步处停下,惴惴不安地望着她,显然还记得她不喜欢自己太过接近,而不敢随意触碰她。
  多年的苦工生涯熬坏了董二的身子,尽管跟着辛韵之后养了许多回来,可现在数天不见,他就又变得瘦骨嶙峋,若非一因为消瘦而越发显得黑亮的眼睛里仍只有纯净的渴望,几乎看不出有多少生气。
  辛韵心中酸楚,主动地张开了手臂。
  董二立时单膝跪地地,抱住她的腰,像个孩子似得依偎着着她,任由她温柔地抚摸着自己的头顶,滔滔的泪水把所有的委屈都流了出来。
  “大侄女,我好想你……”
  “乖董叔,我也想你,你没事就好了!”除了姣姣,能如此纯粹地依赖着她的也只有眼前这个孩子般的董二了,辛韵的心不由地倍加柔软,“才几天不见,你怎么就变得这么瘦?是不是吃了好多苦?”
  董二拨浪鼓似的摇头:“董二就是想大侄女了……”
  “自从那一夜找不到你之后,他就一根筋地死脑筋,非要见到你才肯吃饭,我只好硬给他灌了几次水喂他吃了几颗药。”兰鬼生心虚地在一边陪着笑。
  “谢谢兰大夫了。”辛韵淡淡地道谢。
  虽然那一夜的夜袭让这个鬼手暴露了贪生怕死的一面,可是他本来也没有护卫之责,所谓大难临头各自飞,苛求不了人家在那样的环境下非要和大伙同生共死什么的,现在他把董二和踏雪送回来,也算是有心了。
  兰鬼生讪讪地连道不敢,又见随后跟来的古岳曦脸上蒙着白布,猜知他是受了伤,就赶紧主动地去问诊了。
  为了给董二压惊,辛韵亲手给董二熬了养胃的营养粥,喝的容易知足的董二直泪汪汪的,让辛韵越发地感慨,面对他时又更多了一些耐心。尽管她很明白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董二这个智力受损的男人几乎完全没有存在的价值,但她却不想什么事都要追求所谓的价值,人生在世,已经很不容易,有时候,能彼此抚慰彼此带来温暖,已经足矣。
  
  
第一百四十四章 抵达京都
  安顿好众人之后,辛韵在跟古岳曦商量之后,还是给严颖写了一封仔细斟酌过言辞和内容的信。
  季苗国当年主要是被燕国皇后所灭,如今想要复国,少不得还有借到严颖之力的地方,将来等复国成功了,更是免不了还要和康朝和燕国都和平相处,若能得严颖的支持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而且就算她现在不说,严颖也迟早都会知道,还不如她自己主动点。
  至于兰鬼生,他既已回来,自然就要重新担负起大夫的职责,董二和曲家三姐弟四个严重缺乏营养的人,更是需要他的专业调理。
  次日出发,一路同行,辛韵这才得知应太子当年金蝉脱壳的真相。
  当年城破之日,季苗国的国王和王后以死殉国,应太子和太子妃在手下的护送下,虽然逃出了数十里路,却始终摆脱不了身后的追兵,身边的护卫却是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主子,最后一名侍卫和侍女主动提出当替身,假扮了他们,引开敌人,并且当着追兵的面跳下了悬崖。应太子和太子妃忍痛继续逃跑,却因自幼养尊处优而迷失在了广袤的山林之中。
  也就是在这时,他们遇到了吱吱。
  在小猴子吱吱的帮助下,夫妻俩靠着野果度日,总算没有饿死,成功地逃离了故土。只是,当夫妻俩辗转来到了一座偏远的小山城,郁结着满腹仇恨和挫败自责的应太子终于不支地病倒了。
  丈夫一病,出身大家的太子妃不得不以一介柔弱女子的身份扛起了重任,凭着一点制脂膏的手艺,暂时给自己和丈夫谋得一个栖身之所。
  病好之后,夫妻俩本欲再次漂泊。却发现太子妃已有了身孕,且因前期逃亡损耗太大,胎像十分不稳,再也经不起奔波,只好在山城安定了下来。
  为了养活妻女,应太子也不得不暂且放下仇恨,放下架子。学着当一个普通的百姓。等到风波平静了一些,靠着做生意略有了点积蓄,应太子便每年都出数月远门。想找臣子重整旗鼓。只可惜灭国之后,忠于王族的臣子都被分割地四散五落,加上天高地远交通不便,还得暗中行事。哪有这般容易能重聚。
  这样一年年过去,夫妻俩陆续地又有了曲兰和曲兴。可应太子因每次出远门时都免不了经常风餐露宿,更被又一次次地被打击,导致正当壮年身子就垮了下来,令得一身壮志更如浮云。无奈之下,夫妻二人唯有尽心教育两女一子,将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
  就在去岁五月。应太子终于得到了几个旧臣的消息,本来打算自此出门。却不料一场瘟疫席卷而来,夫妻二人竟双双染病,令得一代太子空含满腔复国大志,终究只能含恨而逝。
  父母双亡,山城又成为一个凶地,曲敏不得不带着弟弟妹妹冒险踏上了福祸未知的前程,一路上也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头,才终于遇见辛韵,由于不敢回故土,倒是对季苗国如今的现状几乎一无所知。
  至于曲青灵这边,却是始终都在关注亡国的情况,对国内的情况再清楚不过。
  复国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综合大工程,历史上复国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成功的却鲜有几个,可想而知,这是条可以想见又无法想见的艰难之路,不然历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不同的朝代。这一路之上,会遇到多少难题多少艰辛多少波折多少愤怒遗憾无能为力,谁也无法确定,但是,有一件事情是可以肯定的,所有的大事都不可能单独的凭空地出现,而是必将是由无数个细节所联系结合起来的,若是能尽可能地分析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地做好每一个细节,也许就能一步步地接近成功。
  说句通俗的,复国这个目标就好比是高高台阶上的一座庙宇,你想要登上山跨进庙门,就必须一步步地走上去,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步骤就是这个台阶。
  这些台阶,也许有的是低矮的简简单单一抬腿就能跨越;有的却比人还要高,要考验伸长了手臂去够;还有的,可能足足有数楼高,单凭自身臂力根本无法触及顶端,必须得求助于工具,那么得是什么样的工具才能帮助人上了这一台阶,便需要好好地研究。
  辛韵自认自己不是足智多谋运筹帷幄的伟人和智者,无法只凭脑子想想就能组合出庞大琐碎到无法想象的具体复国步骤,她只能勤勤恳恳地记录下所有觉得有价值的细节,尽量地分门别类地做成各种表格,然后试着把能完成的细节逐一地完成。
  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的时候她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一点,虽然古代书写不便,记录起来工程量很浩大,不过好在她有云涧石,可以为这些文档单独设置一个书房,分门别类的,寻找起来还是相当方便的。

当前:第126/15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