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来袭,相公请淡定》第107/112页


  “你别忘了,这两位皇子的王妃都是你的妹妹。”
  “我没想让她们为四皇子的登基铺路,而是我在京城才能让圣人放松警惕。他身边如今有三位皇子还在京中,他定然要对他们进行一番考验。”厉出衡说:“麻烦你把阿且送出京,我不保证圣人会想留下的性命来和三位皇子对质。总之,很多事情不是我机关算尽。就能运筹帷幄。”
  纪澜说服不了他,只好一袭银甲闯进杜府,“收拾东西,我带你离开京城。”
  杜且满脸是泪,“母亲刚刚离世,你要我去哪里?”

  ☆、第138章:放手一搏

  贾氏的葬礼低调而又简单,杜战在滇南与交趾国作战,杜且并未让人送信,而这个时候通常而言,若是遇战事吃紧,臣子可以不用守丧,也不用丁忧,且滇南到京城千山万水,等不到杜战回来。
  杜且没有等到为杜如笙收尸,反倒先为母亲办了葬礼。虞大将军府派人过来帮忙。是虞墨的堂嫂杨氏,为人能干而又精明,帮了杜且不少的忙。
  杜且对虞府很是感激,杜如笙对虞家添了不少的麻烦,他投靠高衍之后,虞恒为了避嫌,不得不把兵权交上去,以示自己没有为高衍打算,而是一心忠于圣人。因此,虞家也是一日千丈,个中辛酸,还算有一个晋阳大长公主从中周全,而今晋阳大长公主再嫁荣国公府,虞家也就没有这个倚仗,不过总算还有一个孙子在手。晋阳大长公主不至于让自己的孩子日后太过寒酸。总归,虞家也不太平,虞恒能在这个时候才对她施以援手,也是仁至义尽。
  贾氏草草地下葬后,杜且给虞恒将军去了一封信,表达她的感激之情,因她居丧在身,不能亲自到谢,心中羞愧。然而,虞恒在收到信的当日,亲自去了一趟杜府。
  虞恒的到访让杜且很是意外,贾氏出殡时,也只有徐氏前来。
  “厉侍郎被拘在宫中,夫人可知道此事?”
  杜且并不知晓此事,从贾氏过世之后,她可以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纪澜来过几回,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她想细问,又实在没有精力分神,没想到竟是这样的大事。
  虞恒叹道:“看来夫人并不知晓。烦请夫人相告,厉侍郎所选之人到底是谁?”
  “这……”杜且有点犹豫,虞恒只忠于君上,谁得了天下,他就忠于谁,这是身为武将的本分,可这一世虞恒因为杜如笙而被下了兵权,心中愤懑自是不提,他也想为虞氏族人谋一个远大前程,如今最愁的是站队。杜且心中也是清楚的,但虞恒是否会和厉出衡站在同一阵营,杜且没有把握。
  说话间,京兆尹陶青也来了,他带来的是厉出衡的和离书。“若是夫人不同意和离,这是厉侍郎的休书,从此男婚女嫁各不相干。”
  陶青是他们成亲时的证婚人,而今却又是他们和离的见证人,深感世事无常,可厉出衡被软禁在宫中,这是对杜且最好的安排。
  “原来他早就安排好了。”虞恒摇头,“如此情深义重的男子,委实叫人敬佩。”
  杜且却没有半分欣喜,这就是厉出衡给她最好的安排。让她从此走出他的生命,一个人独活?
  “虞老将军认为,几位皇子之中,谁最有可能问鼎皇位?”杜且把和离书收下,请陶青落座,毫不避嫌地攀谈起来,“陶大人呢?您职司京兆,与诸位皇子多有往来,应该是最为了解诸皇子的人。如今三皇子身死,剩余的皇子都有机会。不知陶大人,又属意哪位皇子呢?”
  陶青只是来送和离书的,没想过要谈论朝政,还是如此敏感的储君之事,拿眼看了看虞恒,老将军脸不红,气不喘,十分地淡定,想来在他来之前,他们谈论的话题与这个相差不远。
  陶青与厉出衡的母亲是青梅竹马,两家又是世交,厉出衡蒙难,他也是上下奔走,可全无头绪,并不知道圣人为何突然发难,但朝臣一致的猜测是与立储有关。
  钦天监的断言不曾散去,袁苑这几日旧事重提,难免叫人猜测厉出衡到底属于哪位皇子。
  照目前留在京城的皇子来看,七皇子的胜算最大。他最得圣人的疼爱,又娶了厉氏女为妃,与厉出衡相互扶持也是情理之中。但十四皇子的情况并不比七皇子差,他在朝臣中的口碑是最好的,为人公正不说,处事严谨,断案如神,在他手中的案子都判得极是漂亮,且他娶的是王氏的嫡女,比起那位厉英然的出身要好上不少。剩下的一位十一皇子也颇被朝臣看中,因为他在诸位皇子中学问是最好的,如今是国子祭酒,乃是三千太学生学习的典范。有这些学子的支持,登位也不是什么难事。
  虞恒沉思许久,“若是在京城的这几位皇子,老夫就此解甲归田,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杜且不解,“虞将军何出此言?”
  “七皇子恃宠而骄,掌着礼部却不知礼法,仗着自己最受宠,一应用度都已越过他亲王的身份。比肩太子,这样的人若是掌了天下,这国库就该被他搬空了。这种只满足于自己私欲之人,不堪大用。”虞恒走到门前张望了一下,把门关上,转身又道:“十四皇子也是如此,平日出行时侍卫宫人无数,又不善与人交际,是一个独断专行之人。这样的人若是心怀仁善是最好的人,若是适得其反,恐会是暴君,殃及苍生。至于十一皇子,他是做学问的好手,却不是君王之才。”
  陶青捋了捋胡子,深有感触,“虞老将军所言不差,这几位皇子都不堪大用。虽说三皇子也非储君人选,但他在太子之位日久,圣人也帮他积了不少的威,他在内宅是荒唐些,但对外还是没有大错。”
  “那依二位大人看,四皇子和十三皇子如何?”杜且这才把话题渐渐引了过去。
  陶青道:“四皇子年少时可谓是储皇子的典范,学识和胆识都是极出挑的,他还领兵出征过,打了不少的胜仗,但凯旋回来之后,就变了个模样。谢妃是后宫是最不受宠的,让四皇子的童年有了不少的阴影,但没有影响到他的成长,又有谢相在朝堂为他奔走。他应当是朝中最有实权的皇子,可他偏偏过着闲云野鹤的生活。”
  “十三皇子性情冲动,好大喜功,有外祖汝南侯的支持,本也该与太子分庭抗礼。可江南的贪墨案牵连到他的户部,他被迫远离京城。不过,汝南侯的风评不好,朝中的清流都不愿意与他结交,十三皇子若是还在京城。也难以与七皇子一较高下。”
  杜且听罢,勾了勾唇,“那么,二位想让谁来当这个储君呢?”
  陶青和虞恒的身形都晃了一下,抬眸向她望过去。
  “这是逼宫……”陶青的声音微抖。“这干系重大……”
  虞恒却早已明白了,“三皇子身死,圣人最为忌惮的就是厉郎君,圣人这一生最恨被人牵着鼻子走,可厉氏择主这件事,让他彻底失去立储的资格,成了笑话。所以,只能是逼宫。”
  但逼宫也要找一个好的主子,才能冒着这个诛九族的大罪来干。
  “那二位不妨作个抉择。”杜且端起微凉的茶盏,“于我,不过是想救出夫君,陶大人是路过,却是京兆尹,担着京城的治安,只要陶大人控制住了京城,逼宫也有顺遂许多。”
  陶青听罢,当即就明白了,“厉贤侄属意的储君人选不在京城。”
  虞恒也回过神,“是四皇子?倘若是他,老夫就放手一搏了。”

  ☆、第139章:

  在高衍发丧的前一日,杜如笙被斩首。圣人为了告慰儿子的在天之灵,特令杜如笙绕城示威,沿着皇城绕了三圈,沿途还让人对杜如笙进行谩骂,把所有的气都撒在他的身上,似乎斩首还不足以抵销圣人对杜如笙的恨意。
  杜如笙是背了黑锅的人,自然是各种喊冤叫屈。哭爹喊娘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可围观的百姓太多,人声鼎沸,根本就没有人在意他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他会被处死,他是害死高衍的凶手,理应有此下场。
  杜且一袭披麻戴孝,在行刑台下淡漠地立着,身后一口上好的柳州棺材,只等杜如笙人头落地,她就上前收尸。上一世杜如笙的下场,杜且没有亲眼看到,心中没有悲伤,而经过今世种种,两世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杜如笙的牵连,心早已是千疮百孔。那些所剩无几的父女之情已被消磨怠尽,她所能做的只是把他的尸首带回好好安葬,不令他身尸异处,成为孤魂野鬼。
  午时三刻。杜如笙没能为自己找到活命的机会,带着满腔的愤懑告别人世。
  一个时辰后,杜且带着棺材跪在正阳门前为父伸冤,圣人震怒。
  “她以为正阳门是她随便就能跪的地方吗?”圣人咳嗽不断,“她能跪一次,是朕法外施恩,她还想跪第二次吗?要不是因为衍儿看上她,杜如笙这个老贼能有机会得手吗?朕要让她给衍儿陪葬,衍儿生前得不到她,做鬼也要让他快活。来人啊……”
  杨皇后当即拦了下来,“圣人此举怕是不妥吧!这个杜且只是尽自己的一份孝道罢了,并无大错,你要是杀了她,如何掩天下悠悠之口。”
  “朕要杀了厉出衡,她是厉家妇,这总归是名正言顺。但她死后不能往厉家祖坟。朕要让她给衍儿陪葬……”
  杨皇后正是想延揽厉出衡的时候,明白杜且之于厉出衡的意义,“他们已经和离了,在江南的时候。杜氏已先行离开江南,去了邯郸,这次厉出衡回京,向京兆尹府提交了和离书,杜且不再是厉家妇。”
  圣人直捶胸口,“他竟然敢……竟然敢……”
  “是以,圣人还是听听她怎么说吧!”杨皇后让人把杜且的陈情书拿了进来,“她要告的是七皇子和十四皇子买凶轼兄。相互包庇之罪。陈情书上说,三皇子被杀,乃是七皇子所为。去岁,出现数名东宫私生子一案,也是七皇子背后所为,他早已对三皇子有诸多的不满,数年来苦心经营,终于在三皇子受到一连串的打击之后,买通他府中的宫人,将他置于死地,并嫁祸给杜如笙。受命侦办此办的十四皇子与七皇子乃是一母同胞,兄弟手足,明知七皇子杀了三皇子,却徇私枉法,把罪名加于杜如笙,而使七皇子能顺利当上储君。”
  杨皇后着重加强最后一句话的语气,成功地让圣人气愤难当,一口鲜血喷薄而出。无论杜且所言是真是假,都对圣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高衍是圣人最疼爱的儿子,也是先皇子留给他的唯一希望,他已经让汝阳离开京城,只想能保下这个儿子,让他成功接掌大梁。其他的皇子,他也没有因此而冷落他们。各自给他们安排了六部的职务,相互制衡。他也有想过,会有手足相残的那一天,但圣人以为自己控制得很好,不会因此夺位而出现流血事情。
  厉出衡听闻圣人昏迷之后,把七皇子和十四皇子分别关押起来,亲自审问。
  一个弱女子的一纸陈情书,就让天家父子之情岌岌可危的亲情,变得荡然无存。
  “七皇子和十四皇子都解决了,十一皇子不足为惧,厉氏择主,也没有别的选择了。”杨皇后走进宫中的地牢,一袭皇后朝服曳地而行,脸上带着一丝胜利者的微笑,“只要你我精诚合作,河东厉氏仍是大梁第一世家,钦天监的断言不也正是如此吗?况且,十五皇子还小,在他能临政听政之前,你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可厉出衡不傻,十五皇子虽小,但母族的势力不容小觑,而他厉氏一族的势力还在河东。
  “皇后的提议……”
  “对了,你那个如花似玉的娘子,眼下被请进了含元殿稍事休息。”
  厉出衡的笑容僵在嘴角,“厉某和杜氏已经和离,她御前告状,为的是她的父亲,与厉某全无关系。”
  “你什么时候不和离,偏偏在这个时候和离,你以为本宫会相信你吗?你步步为营,机关算尽,连自己会获罪也算在内,所以你必须把杜氏从厉家撇开。”
  “娘娘说笑了。娘娘是清远侯是姨母,可知清远侯已经和荣国公府的辛瑶瑶退了亲,正打算迎娶杜氏进门。”厉出衡在赌。
  杨皇后却是不信的,“想让纪澜为你打掩护吗?这是绝不可能的。”
  “娘娘什么都不问,就如此地武断地行事,娘娘可还记得,清远侯是御林军的副统领,而且出身羽林郎官,是京城有名的纨绔,得罪了他,这京城还不知道落在谁的手中。”厉出衡冷笑,“娘娘,厉某也不怕和您直说,明日这个时候,这天下已然易主,而绝非是十五皇子。就算厉某今日能答应您的威胁。扶佐十五皇子登基,可十五皇子不过是个稚童,厉某随时都能发动宫变,他就成了刀下亡魂。但是,若是您谨守皇后的本分,天下易主之后,您还能带着十五皇子去封地,保全性命,一世安宁。”
  事已至此,已经没有必要再和她周旋,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娘娘您也明白承恩公府现下在朝堂的势力,远远不如宁国公府谢家,你又何必争这一时之气,而平白丢了性命。十五皇子还小,有的是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您说是不是?”
  “原来是四皇子!”杨皇后冷笑,“他真的能回京吗?你方才也说了,清远侯与承恩公府同气连枝,他又是个孝子,是不可能做出令母亲伤心的事情来。而你在这个时候告诉本宫,本宫自然不会让纪澜有机会出门,不想因此而有个什么闪失。你是不是很想救杜氏?本宫看出来了,你急着把底牌扔出来,不就是怕你的小娘子有危险吗?”

  ☆、第140章:

当前:第107/112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