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悍》第218/288页


  几位绣娘则同乘一辆宽阔敞亮的马车,由公主府的仆妇负责照料安排。
  路上,寿阳公主仔细地和冯淑嘉说着宫里的规矩:“……行卧坐止,施礼问安,这些规矩严嬷嬷早就教导过你了……今日我亲自送这些绣娘去针织局,她们必不敢为难你们……等送了她们过去,你和我一起去坤宁宫拜见皇嫂。你尽管放心,皇嫂是个很好的人,必不会为难你的……”
  寿阳公主絮絮叨叨,除了提点她宫里的禁忌礼仪,说的多是些宽慰人的话,显然是担心她太过于紧张了。
  冯淑嘉心下感动,唯有认真聆听默记以答谢寿阳公主的这番心意。
  前世作为中山伯府的世子夫人,冯淑嘉每年也有机会进宫请安,只不过那个时候中山伯夫人崔氏正在和继子李景别苗头,自然不会给她这个继长媳出风头的机会,是以每每进宫,都必然要派身边得力的嬷嬷将她看紧了,只教缩在偏僻的角落里,不许到贵人们面前争锋露脸,替李景筹谋。
  虽是如此,对于这皇宫,冯淑嘉却也有几分熟悉,不至于全然陌生,至于宫规,更是所知甚详――免得一不小心被崔氏借故给算计了去。
  再加上这几日严嬷嬷的亲自教导,冯淑嘉自觉对于宫中的礼仪禁忌都十分熟悉,因此并不觉得惴惴不安。
  倒是采露头一回进宫,紧张得面色发白,双手紧握在一起,紧抿着唇,勾着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生怕自己出了错,自己受罪不说,再连累了冯淑嘉。
  冯淑嘉见状趁人不备,悄悄地拍了拍采露的手,无声地安慰。
  采露怕冯淑嘉为她忧心,便抬起头挤出一丝笑来。
  她想得明白,到时候只管跟着严嬷嬷行事就好了,且万事少说少做少打听,务必将自己装成一只会走路听吩咐的木桩子。
  不久,马车便停了下来。
  外头响起内侍尖细恭顺的声音:“奴婢给给公主请安。”
  寿阳公主听见这声音,便笑了起来,对冯淑嘉道:“这是坤宁宫的小刘公公,想来是皇嫂打发他来接咱们的。”
  “皇后娘娘真是慈善。”冯淑嘉笑赞道,说罢,先一步下马车,又亲自扶着寿阳公主下了马凳。
  顺声一看,果然,宫门口早就备好了两顶轿子,一个面白圆润的小太监正立在一旁,见她们下来忙上前来躬身行礼问安。
  寿阳公主笑道:“不过是送几个绣娘去针织局罢了,我们自去就行,皇嫂还打发了你来接,也太兴师动众了一些。”
  小刘公公便满脸堆笑地回道:“皇后娘娘的意思是,让奴婢领着这几个绣娘去针织局报到,也省得公主和冯大姑娘还要亲自跑这一趟。”
  寿阳公主闻言笑了笑,看向冯淑嘉征询。
  赛事是冯淑嘉一力举办的,人也是冯淑嘉举荐带进宫的,该怎么做,自然得征询一下她的意见。
  对于冯淑嘉,寿阳公主一向喜爱且放纵。
  冯淑嘉便笑道:“多谢皇后娘娘慈爱关心,如此,就有劳刘公公了。”
  说着,以眼神示意采露。
  采露会意,忙上前递了个荷包过去,笑道:“劳烦公公跑这一趟。”
  送入选的绣娘进针织局供职,本就是寿阳公主特地给她求来的恩典,此次杨皇后又特意派小刘公公帮忙带人去针织局报到,冯淑嘉怎好让人家白白地帮忙跑腿一趟。
  小刘公公连忙推辞,道:“不敢不敢。”
  寿阳公主在一旁见状,笑道:“既然是冯大姑娘的一片心意,你就收下吧!”
  小刘公公这才收下荷包,又客气地向冯淑嘉躬身道谢。
  寿阳公主便吩咐严嬷嬷和小刘公公一起将人送去针织局报到,她则和冯淑嘉各乘一顶轿子,直接去了坤宁宫拜见杨皇后。
  一路行来,宫墙寂寂。
  等到轿子在坤宁宫宫门口停下来,冯淑嘉便扶着采露下了轿,跟在寿阳公主身后,直接去正殿拜见杨皇后。
  一路行来,有宫女见了寿阳公主纷纷屈膝问安,脸上却都带着笑,显然是熟悉得很――可见寿阳公主是坤宁宫的常客,且与杨皇后的姑嫂关系十分和洽。
  未到正殿门口,杨嬷嬷便笑着迎了上来。
  杨嬷嬷是杨皇后的乳母,总管着坤宁宫的一应琐事,颇得杨皇后的信任和倚重。
  冯淑嘉不敢怠慢,待杨嬷嬷给她见礼时,便侧身避开,笑道:“不敢有劳嬷嬷相迎。”
  杨嬷嬷便爽然一笑,道:“公主在坤宁宫就跟在自家府里似的,冯大姑娘既然得公主的眼缘,那也不是外人,在这坤宁宫里不必拘束。”
  这样的话杨嬷嬷一个乳母可不敢随便对人言说,可见是杨皇后的意思,不过是借着杨嬷嬷的嘴说出来罢了。
  冯淑嘉便又笑着谢过了,一路跟随在寿阳公主身后,进了正殿。
  镂空雕花的大窗,朱红高大的楹柱,帷幔重重,威严贵重,无一不彰显着一朝凤后的尊荣。
  然而大殿里的气氛却十分轻松融洽,宫女们脸上都带着笑,行为举止自在随意又不逾矩,可见其主人性情的温厚随和。
  未曾见得杨皇后,冯淑嘉心里便先有了几分好感。
  看来,前世人人传颂的这位德才兼备、雍容华贵、温良娴舒的杨皇后,果然是不负盛誉。
  所以后来潘玉儿入宫之后,一路晋升,最后取而代之,才被那么多的文人口诛笔伐。
  而且后来因为潘玉儿这位众人眼中以美色媚主、弄权祸国的继后的出现,对比之下,朝臣民众对于嘉言懿行的杨皇后更是敬慕追思,不论是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唱,都评价其为国朝之贤后。


第三百一十八章 秋猎
  让冯淑嘉意外的是,杨皇后这会儿人并不在坤宁宫中。
  杨嬷嬷笑着解释道:“九月秋猎,圣上的意思是今年要大行操办,还要延请番邦国主,向那些蠢蠢欲动的番邦展示我大梁的国威,让他们趁早歇了和大梁一争的心思,所以一切就不能按照旧例,得重新操办起来。
  “娘娘作为后宫之主,要安排秋猎时圣上生活琐事和随行的妃嫔公主命妇之事,所以一早就去御书房,等候圣上散朝后再与他商议此事了。
  “临行之前,娘娘特地吩咐奴婢留守宫中,迎候公主和冯大姑娘。”
  冯淑嘉忙屈膝道:“多谢皇后娘娘抬爱。”
  杨皇后乃国朝之母,如此恩宠,怎么能不让一个小小的侯府之女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杨嬷嬷对于冯淑嘉的反应毫不意外,微微一笑。
  倒是寿阳公主神色如常,就如同在自己的公主府里一般自在,径自去临窗美人榻上坐下,又招呼冯淑嘉在一旁铺着软垫的椅子上坐下来,和杨嬷嬷笑道:“嬷嬷自去忙吧,不用理会我们,留个烧水看茶的就行。”
  杨嬷嬷自知寿阳公主随意的性子,也知道这姑嫂两人感情深厚,日常并不注重这些虚礼,是以闻言并不坚持,屈膝笑着退了出去,只留下一个日常伺候茶水的宫女看茶。
  “你不必太过拘束。”寿阳公主见冯淑嘉正襟危坐,便笑着劝说她道,“皇嫂性子温厚,她宫里的人也都是和顺无争的,寻常不会挑礼仪上的小错处。”
  更何况冯淑嘉带进来的,杨皇后总会看在她的面子上,自动忽略冯淑嘉偶尔礼仪上的一点小瑕疵。
  冯淑嘉却微微一笑,委婉辞谢道:“皇后娘娘宽厚温和、大度贤良,体谅臣女乍来宫中心中怯懦,战战兢兢,那臣女也该谨守本分,恪尽礼仪,以回报娘娘的体贴才是。”
  寿阳公主见冯淑嘉坚持,也不再劝说,笑道:“随你吧。”
  这种事情本就是自己怎么舒服就怎么来,她做不了冯淑嘉的谨守礼训,自然也不能强求冯淑嘉在坤宁宫中如她一般随性自在。
  两个人边闲坐边喝茶边闲话,不觉时光渐渐流逝。
  等到半壶茶了,小刘公公和严嬷嬷回来复命。
  “公主和冯大姑娘尽管放心,针织局已经收下了人,登记了名册,着人安排下去了。说是等她们熟悉针织局的环境和事务之后,根据各人长处,再行分配差事。”小刘公公笑着回禀道。
  “辛苦你了。”寿阳公主笑道,又吩咐严嬷嬷看赏。
  小刘公公本就是奉杨皇后的命令自去送那些绣娘去针织局报到的,又哪里敢收寿阳公主的谢意,见状连忙推辞道:“公主,这真是折煞奴婢了,实在是愧不敢当,愧不敢当呐!”
  寿阳公主笑道:“那几人可都是本公主举荐进来的,回头少不得请刘公公多加照拂,你莫要再推辞了。”
  刘公公是小刘公公的干爹,正是如今的内务府大总管,自潜邸时就跟着隆庆帝,虽然比不上如今的御前大总管苏志高得意,却也在宫中十分得脸,深受帝后的信任,所以才会将宫里的衣食住行都交给他负责料理。
  小刘公公这才收下打赏,又忙躬身谢过寿阳公主,满脸堆笑道:“公主尽管放心,针织局的人不会亏待了那几位绣娘的。”
  就是不看在他干爹刘公公的面子上,针织局的人必然也不敢为难那几位绣娘,毕竟他可是代表杨皇后出面安置几人的。

当前:第218/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