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悍》第62/288页


  寿阳公主不甚在意地摇摇头,说:“我最近都窝在公主府里临摹荔山居士的画作,哪里有功夫打听这些街谈巷议!”
  “三月三还早着呢,你这就用上工夫了?”杨皇后诧异。
  “早什么呀皇嫂,李婉宁这会儿都应该把荔山居士的诗文都重新背过一遍了!我要再不奋起直追,就只管等着三月三荔山诗社集会时被她挤兑,将这社长之位拱手想让好了!”寿阳公主懒懒地靠在大迎枕上,语带嘲讽。
  说罢,还不忘记吩咐正给她捶肩捏背的小宫女,“肩膀再好好地捏一捏,这两天都在忙着临摹荔山居士的画作,浑身酸痛,都快累死了!”
  小宫女轻声应诺,手下愈发地仔细了,按摩得寿阳公主舒服地眯起了眼睛,似要睡过去一般。
  杨皇后看着懒洋洋的寿阳公主,无奈地笑道:“你就是再不喜欢她,也不能这样直呼其名啊!她好歹是陛下钦封的贞慧郡主,你称呼她一句嘉号,也没什么损失嘛!”
  寿阳公主哼哼两声,半真半假地抱怨道:“这还不要都怪皇兄!他恩封李奉贤为汾阳王就算了,那是按军功犒赏,可他为什么还要赐封李婉宁为贞慧郡主?贞慧?哼,就她那样嚣张跋扈,心眼却被比针尖儿还小的人,哪里配得上这两个字!”
  寿阳公主原本就因为荔山诗社的社长之争,和汾阳王李奉贤的嫡幼女李婉宁生了罅隙,彼此相逢时也往往是针尖对麦芒,各不相让。
  原本李婉宁因为寿阳公主的身份,还知道克制收敛一些,可是自打李奉贤被恩封为国朝第一位异姓王候汾阳王,她自己也被赐封为贞慧郡主之后,李婉宁自觉自家身份今非昔比,再面对寿阳公主的时候,气焰更盛,连面子上的暂时相让也不肯了。
  用李婉宁私下里的话来说,整个大梁的江山现在都要靠着她的父亲来稳固,寿阳公主一个吃白饭的寡妇,有什么资格和她相争。


第八十四章 人生自是有情痴(一更)
  这话传到了寿阳公主的耳朵里,气得寿阳公主差点直接带人打上了汾阳王府。
  志趣相投、恩爱情深的驸马林樨不幸早逝,这是寿阳公主心中最隐秘而深刻的伤痛。李婉宁这样当众撕开她的伤口,还讥讽恶毒地往她伤口上撒盐,寿阳公主怎么会不愤怒滔天呢。
  要不是寿阳公主身边老嬷嬷及时劝住她,又赶紧派人通知了坤宁宫的杨皇后来劝阻,只怕两人得闹成满京城的笑话呢!
  这样一来,寿阳公主就将李婉宁给彻底地恨上了,连提起对方的名字,都觉得是对自己的侮辱。
  坤宁宫里都是杨皇后的心腹,大家早就习惯了寿阳公主对贞慧郡主李婉宁的不满,因此个个面色如常,就跟没有听到这些话似的。
  这也是寿阳公主喜欢往坤宁宫来的原因。
  杨皇后和她与其说是姑嫂,倒不如说是姐妹,而在先太后去世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杨皇后甚至还充当起母亲的角色,安慰她,陪伴她,教养她。
  坤宁宫对于寿阳公主来说,就如寻常妇人的娘家一般,在这里她有杨皇后的保护和宠爱,完全可以收起国朝最尊贵最受宠的公主的端庄与优雅,随心所欲,怎么舒服就怎么来。
  杨皇后无奈地摇摇头,知道寿阳公主一向不待见李婉宁,也不再多劝,免得火上浇油,转而又提起了先前的话题:“中山伯世子除夕夜不顾祭祀祖先的典仪,强睡父亲房中的小丫鬟,以致小丫鬟投缳自尽以明志的事情,满京城都闹得沸沸扬扬的,这宫里头都得知了,你竟然没有听闻过?”
  寿阳公主微阖的眼睛立刻瞪得浑圆,整个人也立刻坐直了,神情诧异,难以置信:“怎么会?李景那孩子,不是听说挺懂事儿的吗?
  人长得好,脾性文采也不错,十五岁了,身边却干干净净,连个贴身伺候的丫鬟都没有,就冲这最后一点,听说许多闺中少女都默默地思慕着她呢!
  这样的人,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一句话里两个“这样”,杨皇后却不糊涂,叹息道:“谁说不是呢!我就是因为不相信李景这样知礼出众的孩子,会做出这等失德毁礼的事情来,所以才想要问一问你的。怎么,看样子,李三姑娘并没有登门向你求救啊?”
  寿阳公主摇摇头,不解地问道:“不过是死了一个小丫鬟的事情,用得着李魏紫向我求救吗?”
  即便是闹出来了,只管找个借口遮掩过去就行了。
  世上最易也是最多人无缘无故“消失”的地方就是后宫,寿阳公主自小见得多了,并不觉这有什么难处理的。
  杨皇后一看寿阳公主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便将听来的事情都告诉了她:“听说这次闹腾得很厉害,中山伯夫人崔氏觉得李景如此不敬祖先,欺凌弱女,致人大年下的自尽以明志,实在是失德败坏,难以胜任世子之位,正请求中山伯上书剥夺李景的世子封号呢。”
  寿阳公主蹙眉道:“竟然已经闹到这个地步了吗……那个崔氏,还真是迫不及待呢!”
  杨皇后听寿阳公主这么说,诧异扬眉:“怎么,听你这话的意思,你对他们家的情况有所了解啊。”
  “也算不上是了解,不过是听李魏紫随口提过两句,我又根据常理猜度的罢了。”寿阳公主不甚在意地摇摇头,说,“继室嫌弃先头夫人留下的孩子阻了她和子女的路,于是就设法搬来这绊脚石,这不是世态人情嘛!”
  杨皇后笑笑,说:“那看来,这次崔氏可没怎么给你留面呢!”
  李魏紫怎么说也在寿阳公主面前伺候过几年,且当时还很得寿阳公主的喜欢,眼下归家还不足一年,崔氏就如此迫不及待,大年下的就发作,可见对于寿阳公主并没有多少顾忌。
  寿阳公主毫不在意地摆摆手,说:“她给不给我留面子,我在乎吗?李魏紫不来求我更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事情闹得这么大,我就是有心帮他们姐弟俩一把,也要顾忌着名声。”
  所以说,李魏紫是个聪慧的可人儿,知道在这种情势下,她即便是以公主之尊,也不好轻易替李景抹平这件事情,便缄默不言。
  博得了她的好感,多留一分情面,才能在事无可解的时候,成功地求得她出手帮忙。
  寿阳公主并不觉得李魏紫这样的“心计”有什么不好,反而她很欣赏李魏紫的隐忍坚强和知进退。
  寿阳公主很快将这件事情抛之脑后,看分茶的宫女动作纤巧熟练,如行云流水一般,清泠山泉遇上雨前龙井,茶汤清亮,香味清雅宜人,不由地眯起眼睛,细嗅茶香,轻吟道:“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醒酒病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对面正要举杯轻啜的杨皇后,闻言动作一顿,哀怜地苦笑一声。
  已故的驸马林樨,最爱的便是这雨前龙井,还曾经手书唐昭宗时户部侍郎陆希声这首《茗坡》以明志趣喜好。
  寿阳公主原本不爱味道清芬宜人的绿茶,嫌其味道寡淡,成亲之前,她一直爱喝的都是味道醇厚浓郁的普洱茶。
  大概是爱屋及乌,和林驸马成亲之后,寿阳公主在喜好和口味上都慢慢地向林驸马靠拢。到了现在,雨前龙井已经成了寿阳公主唯一仅饮的茶品。
  杨皇后觉得,寿阳公主与其说是喜欢这雨前龙井的清淡绵长,倒不如说是在借此怀念已故的驸马林樨。
  杨皇后默了默,小心开口劝道:“林驸马也走了许久了,你还年轻,难道就没有想过再……”
  杨皇后还没有说完,就被寿阳公主给抢断了:“还是皇嫂宫里的雨前龙井最好喝,比我公主府的都要好!可见是皇兄待您极好,将最好的茶,最好的茶博士都给了您!”
  说罢,端起茶盏,仰头一饮而尽。
  喝工夫茶要小口慢品,哪里有如此牛饮的!
  杨皇后明知寿阳公主有意避开这个话题,只得无奈就此打住。
  她这个小姑子啊,性子可不是一般的执拗,只要是她认准的事情,任谁劝都没有用。


第八十五章 拳头硬才是硬道理!(二更)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天气融和。
  按照惯例,京城每年都会举办灯会,各式各样的花灯挂满街市,站在高楼上俯视,如一条条彩灯汇聚的河流,在夜色下流淌浮动,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种如梦似幻的丽景当中,与星光璀璨的夜空遥相辉映。
  今年自然也如此。
  白氏如今虽然不在呕吐,然而嗜睡的症状却一直都没有缓解,身子又日渐沉重,便不想去凑这个热闹。
  冯淑嘉重生一世,一心想要改变前世阖家覆亡的悲剧,揣着沉甸甸的心事,对于这些过眼繁华,也着实没有什么兴趣。
  可冯援却很激动,从几天前就一直喊着“花灯”,很想要去街上看一看。
  白氏的意思是,让张护院亲自带着冯援去看就好了。
  冯淑嘉却不忍心,想着汾阳王如今得势时日尚浅,很多私下里的小动作还没有来得及做,而她又人手不足,有心早早地防备也不好下手,便收拾好心情,主动请缨,正月十五那天带冯援一起去街上看花灯。
  “只是要留母亲一个人在家,怪孤单的,我总觉得心中内疚。”冯淑嘉拉着白氏的手,不忍地说道。
  老天给她幸运重新陪伴母亲左右,她一刻也不想浪费。
  白氏心底暖暖的,笑道:“母亲又不是小孩子,需要你们一直陪在身边。倒是母亲很歉疚,不能亲自带你们出去玩了呢!”
  像武安侯府这样的人家,在东直大街上观灯彩棚里都有提前预留好的位子,除了自家的护卫,还有官府派人维持秩序,并不需要担心安全问题。
  但是想到一双儿女身边有个长辈照料总是好的,白氏便写了一封信给李达的夫人,让她十五那天帮忙照看一点两个孩子。
  李夫人当即便爽快地写信应了下来。
  等到正月十五这天,冯援从下晌开始便闹着要去上街观灯,天一刚擦黑,饭还没来得及吃两口呢,他就抓着冯淑嘉的手,一个劲儿地外头拽。
  白氏见状,轻轻地摇摇头,道:“这孩子,还真是欺软怕硬,蹬鼻子上脸了!以前怎么不见他有胆子在你面前撒泼耍混?”

当前:第62/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