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悍》第68/288页


  冯淑嘉叩指凝眉,借着人群的遮掩,让其中一盏灯笼引燃,可比让整座花灯彩楼倾倒要容易得多了。
  所以,整件事情,会是李景为了和贞慧郡主搭上关系而设计的吗?
  “你继续说。”证据尚不明显,冯淑嘉吩咐石进道。
  石进垂首继续:“因为扑救及时,损失并不算大,只有十几个人因为人群的惊骇混乱而被推搡在地,遭到踩踏,或是被火舌灼烧,并不算严重。胡老板给了足够的赔偿金,总算是将那些受伤的民众和他们的家人都给安抚了下来。
  至于那两间店面,都是胡老板自己的香料店,虽然不用赔钱,但是许多名贵的香料都被大火烧毁了,损失惨重。
  胡老板这一下子几乎赔光了所有的积蓄,一时元气难以恢复,正准备回乡休整呢。”
  “水龙队那里怎么说?”冯淑嘉叹息一声,又问道。
  也该胡老板倒霉,这么小心谨慎,结果花灯彩楼还是出了问题,一下子赔光了所有的积蓄。
  京城大而贵,不易居,如胡老板这样的,也只能互乡休整,以图东山再起了。
  “小人问了那日正好在场的一个水龙队的小兄弟,他说是他们当时恰好在附近巡逻,看到了人群骚乱,就立刻赶了过去,及时扑灭了火灾,救出了受困的民众。”石进言简意赅。
  在水龙队那里,他确实没有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
  冯淑嘉蹙眉,忧急骤问:“那发生了火灾,水龙队就只顾着扑火,连怎么发生火灾和骚乱的都不查一查吗?官府也不过问吗?”


第九十三章 亲热(二更)
  石进无奈,果然是养在深闺的大小姐,锦衣玉食,婢仆成群的,对于世态人情什么的一点儿都不懂。
  “哪一年的元宵节花灯会都会有火灾发生,人潮涌动,烛花遇纸易燃,这都是在所难免的。所以除非是人为为祸的痕迹太明显,否则只要赔偿了事,官府都不会深究的。”石进解释道。
  冯淑嘉也知道自己方才不过是因为疑心事情和李景有关,所以才气闷难当,脱口质问发泄的,等石进这么解释一通,她也冷静了下来。
  别说是商户的花灯彩楼了,本朝就是官府在鼓楼旁扎设的花灯彩楼也曾经引燃倒塌,发生过严重的踩踏和火灾事故,朝廷还不是一样赔偿慰问了事。
  “那,你就来说一说中山伯世子英雄救美的事情吧。”冯淑嘉喝口茶,压下心中的焦躁,缓缓道。
  石进很好奇不解,冯淑嘉为何对这件事情这么关注。不过转念一想冯淑颖和李景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似乎又明白了。
  冯淑嘉这是痛恨李景始乱终弃,所以才这么见不得李景好吧。
  “这个小人倒是打听到了。”石进回道,“当时恰好有胡老板安排的家丁在附近,看到了这一幕。说是花灯彩楼初初点燃之时,中山伯世子‘恰好’躲避到贞慧郡主身边,见贞慧郡主被惊慌的人群挤得站立不稳,就奋不顾身地挤了进去,将贞慧郡主毫发无伤地带了出来。”
  “既然只是花灯彩楼初初点燃,那火势应该不大才对,贞慧郡主身边又不可能没有人伺候跟着,怎么就需要中山伯世子奋不顾身,英勇相救了?”冯淑嘉这话,说的可一点都不客气。
  石进垂首,这话可不是他能接的。
  好在冯淑嘉不过是气恼且疑心,也没有一定要石进回答。
  从石进的话来看,那花灯彩楼即便不是李景故意点燃的,那救助贞慧郡主,肯定也是他有意为之。
  如果此次花灯彩楼引燃倒塌的事故,不是心机深沉、手段狠辣的李景,为达目的不惜以其他人的安危为代价而设计的话,那他就实在是太好运了。
  没有机会李景都会处心积虑地创造机会,现在机会摆到了眼前,他又宴会错过!
  不过,冯淑嘉可不相信世上有那么“恰好”的事情。
  “能打听这些,也算是你的本事。”冯淑嘉叮嘱道,“这件事情,就暂且到此为止吧。你千万要记得,对谁都不要说起。”
  石进垂首应诺。
  “采薇。”冯淑嘉示意道。
  采薇会意颔首,转身从匣子里拿了两块碎银子给石进,约莫一两的样子。
  石进连忙推辞,不敢接受。
  “给你你就拿着。”冯淑嘉笑道,“让你替我跑腿,难不成还要你往里头贴钱?衙门口门儿朝南,有理无钱莫进来,别的不说,水龙队的消息可没有那么好打听。”
  虽然,石进并没有打听出什么有用的消息来。
  石进搓手赧然道:“水龙队的那个小兄弟,是小人家境败落之前就认识的,打听个小事儿而已,费不了几个钱。”
  那就还是费钱了。
  采薇皱眉:“姑娘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废什么话!”
  石进被采薇一骂,顿时听话了,麻溜地接过银子,连连连连冯淑嘉道谢:“多谢姑娘,多谢姑娘!正好小人和水龙队的小兄弟约了晚上吃酒,这下钱就够了,能多喝二两好酒。”
  给你你不拿着,现在又在这卖乖!
  “姑娘又没问你跟谁喝酒,喝什么酒!废话真多!”采薇继续呛声。
  “是是是,小人说错了。”石进被采薇骂得没脾气。
  冯淑嘉忍俊不禁,等采薇送石进出门了,问采露:“这是怎么了?采薇今日怎么跟吃了炮仗似的?”
  采露掩唇笑道:“还不是给石进上次那句‘采薇姐姐’给闹的,她既觉得被叫老了,又觉得在姑娘面前丢了人。”
  冯淑嘉愕然,旋即喷笑而出,果然是小姑娘啊,这点子事情都能计较这么久。
  “大春和小春那里可有打听到什么有用的消息?”冯淑嘉笑过之后,沉了神色,说起了正事。
  采露也收起笑闹,正色回道:“目前还没有什么特别的消息传回来,只是解了禁足的中山伯世子,最近总是春风满面,重新回到以前的应酬圈子。除夕夜之事,好似对他没有任何的影响。
  除了日常的应酬交往,中山伯世子依旧每日往汾阳王府递次帖子。汾阳王虽然没有接见他,但每次都派王府的大管事亲自出面应酬。”
  中山伯府已经没落,汾阳王府正是崛起势大,从汾阳王的一次区区谢意,就能让中山伯解了李景的禁足,且将除夕夜李景做下的“丑事”一笔抹去不提,就可以看出两家地位家势的天壤之别。
  在这种情况之下,汾阳王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怎么会有功夫接见李景这么个没什么大才大用的后辈?
  平白丢了自己的身份!
  冯淑嘉心底暗自讥讽李景的谄媚钻营,口中又问:“中山伯替中山伯世子寻得那个五城兵马司的职事,中山伯世子做得怎么样?习惯吗?”
  大概是见李景救了汾阳王最为宠爱的幼女贞慧郡主,且得到了汾阳王的亲自派人酬谢,中山伯自以为儿子攀上了大树,前途无量,费尽心思,动用所剩不多的人脉关系,为李景在五城兵马司寻了个差事。
  官职不大,但好歹是个正经差事,也算是正式步入了官途,有了约束,也省得李景整理日游手好闲,不干正事,只会闯祸。
  “刚去两天,做得如何尚未可知。”采露回道,“不过听大春和小春的意思,中山伯世子不管职事做得如何,结交人脉总是一把好手。这才上任两天,就和好几拨人喝上了,酒后称兄道弟的,亲热得不得了。”
  冯淑嘉听见“亲热”一次,顿时想起来清晖园里风姿各异的小厮,只觉得浑身一阵恶寒。
  李景的同僚们若是得知了他的真面目,还会如此亲热地和他称兄道弟吗?
  冯淑嘉冷笑呵呵。


第九十四章 小巷深处有人家(三更)
  当天傍晚,石进早早地和主管外院的陶大管事告了假,到了约定的地方和水龙队的小兄弟吃酒。
  此间小店名为柳绿斋,因其院内有一株百年垂柳而得名,是内城里极为不显眼的一间食肆,价格便宜公道,小菜味道也做得尚可,正适合石进和他小兄弟这样的人来吃酒。
  石进的小兄弟叫刘大头,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过年杀猪时,送了半扇子猪给熟识的水龙队头领,才寻得了如今的这个差事,每月俸禄也没几个钱,不过是勉强糊口罢了。
  两个人叫了一壶烧酒,就着一碟咸豆子,一碟腊肉干,边吃边喝边闲聊,等着厨房里的大菜――黄焖羊肉。
  石进将话头往元宵节的火灾上引:“今儿个从元宵节花灯彩楼烧起来的胡老板那里经过,听说那胡老板准备出让那两间香料铺子,要回乡养老了。啧啧,真是可怜,忙活了大半辈子,到头来被一场火烧得干干净净。”
  刘大头刚喝下一口酒,正在砸吧嘴品滋味儿,听石进这么说,摇头毫不在意地说:“这有什么!有句话怎么说来着?
  对,‘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当前:第68/2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