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处方》第29/37页


  (3)当儿子在某方面表现优秀或取得一点成绩时,让他给父亲打电话,以此激发父亲的责任感,并增加对妻子的正面评价。
  婚姻处方
  夫妻俩本来是要咨询孩子的教育问题,但最后却发现,原来是夫妻关系出了问题,导致妻子满腹怨愤无处发泄,只好将孩子当了“替罪羊”。
  夫妻关系是整个家庭关系的基础。夫妻和睦,一切事情得心应手;反之,则会难题重重。
  在现代社会,“牛郎织女”的家庭模式比较普遍。夫妻俩天各一方遥相望,如何达到心心相印、亲密融洽的境界呢?
  1.定期交流
  比如,约定每天晚上10点打电话或每星期一封书信。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在时间上保证夫妻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每个人每天都很忙,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一忙起来,往往就会将夫妻交流省略掉了。将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安排到日程中,就有了时间上的保证。目的之二让是那个固定的交流时间成为一种神圣的仪式。期待并为仪式做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感情的积累过程。恋人约会的美好不正是在于其感情经过了多日或多时的精心酝酿吗?第三,因为交流的时间是事先约定好的,就不会出现一方突然来电打乱另一方的工作或生活计划,造成双方都尴尬、不愉快的局面。
  2.互相信任和尊重
  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结合,信任和尊重是夫妻相处的基本原则,对于“牛郎织女”来说,这更是感情的氧气;有,则感情鲜;无,则感情枯。正如本个案中丈夫所说的那样:“你信任我,我就会觉得肩上的责任大了,我会主动加强自我约束;你如果老是怀疑我,我说不定就会想着法儿逃离、反叛你的监管。”
  当然,也不排斥某些人“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自由就放纵”的行为。对于此类人,你监管不监管,效果是一样的。对于大多数为人夫、为人妻者,配偶的信任和尊重都能激发他们更多的家庭责任感。
  3.共同商讨家事
  虽然天各一方,但夫妻仍然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于各种家庭关系中。所以,在处理家事时,也要有整体的视角,维护整体的形象,而不是像个局外人一样,当考官或审判官。
  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赡养、姻亲的来往、经济收支、大件物品的购买等等,都需要由俩人共同商讨决定;即使由于客观原因,暂时由一方做了决定,另一方也要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他(她)永远和我在一起”――这种信念是夫妻感情最有力的黏合剂。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1)
诊疗档案
  姓名:熊母 年龄:40岁 职业:公路局收费员
  姓名:熊父 年龄:42岁 职业:企业工程师
  姓名:熊璇 年龄:15岁 职业:学生
  自述:女儿任性、娇气,曾有自杀行为。父亲怨怪母亲对孩子太娇惯,母亲痛恨父亲不称职。
  诊断:女儿其实是感情不和的父母手中的傀儡,她是在代父母的婚姻“生病”!父母的矛盾应由自己解决,要给女儿释放成长的空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人父母者对家庭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是,我们也看到了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孩子的问题好像越来越多:任性叛逆、懦弱胆小、自立能力差、心理承受力弱,有的甚至还出现精神障碍,如厌食症、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将原因完全归结到独生子女固有的特性、社会文化糟粕的侵害、学校教育的重智轻德、学习压力大等等好像有失偏颇。我们常说,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最具影响的老师。那么,家庭环境和父母是如何影响孩子成长的呢?孩子的问题和父母有关系吗?
  下面的这个家庭故事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示――
  15岁的少女要自杀
  “这孩子行为有些不正常,我们怀疑她精神上有问题。”一家三口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妈妈焦灼不安地说。接着,她开始絮絮叨叨地讲述女儿的“不正常行为”。
  我看了看来访者登记簿:熊璇,女,15岁,初三学生,任性、娇气、脾气古怪,动不动就在家里摔东西,不想上学,1个月前,割脉自杀……
  “她以前很乖、很懂事,可现在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已经有2个月没去学校了,也不肯吃东西,身体越来越差。我们很担心她。”妈妈忧心忡忡地说。
  “你能不能少说两句?听你唠叨,我耳朵都快生茧了。我们今天不是来听你唠叨的!”爸爸不耐烦地打断妈妈的话。
  “我不将情况说清楚,老师怎么帮我们?你这人就这样,别人做事你看不顺眼,你自己又什么也不做。那行,我不唠叨了,你说吧,我知道你水平高,会说话。”
  “我看璇璇的问题就是你唠叨出来的。”
  “呵,怎么又怪罪到我头上了?我辛辛苦苦地将她抚养大,省吃俭用送她进重点中学,我全部心思都花在她身上,现在反倒成了罪证?”妈妈气咻咻地说。
  “我早就说过,孩子要让她自由成长,你偏偏要将她送进重点中学,你看她现在都急成这样了。”
  “我们家璇璇不比别人笨,别的孩子为什么都能在那个学校好好的?我看问题就在于,别人家的爸爸关心孩子、辅导孩子,你却是甩手掌柜!”
  爸爸立即反唇相讥:“我这是‘放飞教育’,你的‘鸟笼教育’现在算是初见‘成效’了吧――璇璇害怕走出去,离不开家了……”
  夫妻俩你一言我一语地打起了嘴仗。
  熊璇突然“呜呜”地哭起来。女儿这一哭,爸爸妈妈的争吵立即戛然而止。妈妈搂住女儿的肩,轻轻拍着她的背,爸爸忙着给女儿倒水、递纸巾。
  妈妈低声嗔怒爸爸:“医生说过,自杀的孩子心理上很脆弱,不能受刺激,你的嗓门怎么那么大?”
  “我天生就是这样的大嗓门!是你火气大,嘴一张就火星四溅。”
  “我干吗火气大?是你处处和我作对!一个大男人总是斤斤计较,挑剔别人,可自己又什么也不做,出了问题将错都推给别人。”
  “我‘无为’总比你‘乱为’好吧。你的苦劳不仅算不上功劳,而且还害了璇璇。”
  ……
  夫妻俩的嗓门越来越大。熊璇突然站起身,捂着脸,边哭边向门外跑。夫妻俩愣住了,很快,妈妈就大喊起来:“抓住她l抓住她!别让她又干傻事!”爸爸很快醒悟过来,“腾”的起身向门外冲去,妈妈也跟上去。夫妻二人又是拖又是哄,终于将女儿“擒拿”归位。璇璇在妈妈的怀抱里嘤嘤地哭。妈妈哄劝了女儿一番后,抬起头,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爸爸则一个劲地叹气、摇头。
  这真是一幕有趣的游戏。夫妻吵,女儿闹;女儿闹,夫妻停;夫妻为女儿的事而吵,女儿被夫妻的情绪所牵制。这是一个孝心、懂事的女儿,她用自己的行为来分散父母的注意力,维持父母表面的和睦。
  企盼父母幸福和睦是每一个儿女的心愿,这是人之常情。可是,熊璇为什么会成为一个脾气古怪、逃学、厌食、要自杀的“问题少女”呢?
  书包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孩子不是夫妻关系的平衡木(2)
诊疗手记
  1.孩子是在代父母“生病”
  我问熊璇:“爸爸妈妈争吵,你为什么这样伤心呢?”
  熊璇摇摇头:“我不知道,反正心里很难过。”
  妈妈忙说:“她就是这样莫名其妙,一会儿哭、一会儿闹、一会儿笑,要不,怎么说她心理上有问题呢……”
  我示意妈妈打住,让女儿说。
  熊璇慢慢止住了哭声,低声说:“我恨自己。”
  我问她:“为什么要恨自己呢?”
  “我知道爸爸妈妈都是因为我而争吵,如果我非常优秀、听话,他们就不会这样了。我觉得是我让一家人过得很不幸福。”
  “那你们家以前一定很幸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觉得不幸福了呢?”
  妈妈抢着说:“璇璇很小的时候,我和她爸就有很多矛盾。我们两人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都有很大差别,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吵起来。后来,他索性不理我了,也不顾家,家务都是我一个人操持,回过头来,他又怨我这没做好那没做好。当然,这也不是我的一面之词,璇璇虽然是孩子,但是她也看得清楚,是吧,璇璇?”
  女儿马上回应:“就是,我爸是大男子主义,很少做家务。我妈又要上班,又要管我,还要做那些没完没了的家务,太累了。”
  “我在公路收费站上班,是三班倒,经常半夜回家或者半夜起床去上班,他从来没有接过我、送过我,我出门进门他连问都不问一句。”妈妈说着,竟然哭起来。熊璇去拉妈妈的手,也嘤嘤地哭。
  爸爸无助地摇头:“两个女人一台戏。家里这一闹一哭,我就什么办法也没有了,惹不起我就躲呗。”
  显然,这对夫妻有很深的矛盾,他们无法解决,却将女儿拉进来。女儿支持母亲,和母亲相依相怜,爸爸却像没事儿似的。爸爸解脱了,妈妈得到了安慰,可是,女儿呢?她瘦弱的肩膀能承受妈妈的精神重托吗?她单纯的心灵能明辨两个成年人的情感是非吗?
  我问熊璇:“爸爸妈妈都好像非常担心你,可是你到底有什么问题呢?我觉得你很正常,也很降啊。”我故意将问题正常化,引导来访者以理智的心态思考和说话。
  “就是,我也没觉得我有什么大的问题,我的同学都这样嘛,喜欢睡懒觉,喜欢上网,不敢多吃饭,害怕长胖,爱玩不愿意上学,这不很正常吗?可我爸妈却喜欢小题大做,整天揪着我这些问题不放,他们越唠叨,我越要这样做,反正我怎么做,他们都不满意,要批评……”
  “这得怪你妈!”爸爸抢过话头,“她老是抱怨你呆在家里,太闷气,要你多出去交朋友,可是你刚一出门,她又会给你打电话,催你早点回家……”
  “我这是关心她!一个女孩子,当然不能玩得太晚!”妈妈立即辩解。
  我看了看璇璇,她低下头,很顺从的样子。
  妈妈舍不得女儿走出去,女儿也放心不下孤单的妈妈,妈妈是矛盾的,女儿也是矛盾的,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妈妈“胜利”:女儿不肯出门了。

当前:第29/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