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处方》第35/37页


  我的工作比较有规律,每天下班后我就回家,晚上和休息日都坐在书房看书。刘立达每天奔波于各个采访点,晚上还要到台里剪辑节目。他比较爱热闹,有时工作不忙,也要和朋友们出去喝酒、聊天至深夜。我希望他时不时地给我打个电话,让我知道他在哪儿、干什么,这样我才能放心。他口头上答应的好,可是事实上根本做不到。到了晚上10点,如果他还没回来,或者是没和我联系,我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再也无法专心看书了,于是不停地拨他的电话,不停地开窗眺望或者竖起耳朵听楼梯口的脚步声。可是,当他终于回来时,要么是醉成一摊泥,要么是“瘫”在沙发上直嚷:“骨头都快散架了!”看他这状态,我哪里还敢发什么怨气,只好赶紧给他放洗澡水。
  刘立达说他不习惯吃外面油腻腻的早餐,吃了就拉肚子,于是我每天早上都要给他做好早餐了再去上班。
  刘立达工作忙,自理能力差,我多照顾他,这我没意见,我对他最大的不满是他的不负责任。
  家里的抽水马桶坏了,我让他去检查一下,他连连摆手,说:“我又不是学抽水马桶专业的。你还是找人来修吧。”我说,咱买什么牌子的空调呢?他说:“实践出真知,用了才知道好不好。你随便买一个吧。”既然他当甩手掌柜,那只好我来当“管家婆”了。可问题是,我不仅要管家里的事,还要管他在外面惹的麻烦事。
  上个月的一个周末下午,两个陌生男人来敲门,说刘立达在他们酒店喝酒,打碎了玻璃,还对服务员出言不逊。晚上,刘立达回来,我问他这事,他满不在乎地说:“我自己知道怎样处理。”过了3天,酒店的人员又找上门来,说如果刘立达拒不道歉和赔偿的话,他们会将这事捅到他单位。我一听,非常紧张,因为刘立达是电视台的聘用记者,弄不好就有被解聘的危险。于是,我主动去酒店找服务员道歉,并加倍赔偿了玻璃钱。第二天,刘立达知道了这事,对我大发雷霆。
  接下来的几天,我赌气不理他,对他起居饮食不闻不问。结果,没出两天,刘立达又是感冒发烧,又是拉肚子,人一下子瘦了五六斤。毕竟是夫妻,我不忍心看他这样子,于是,又当起了他的“管家婆”。
  其实,我也不想在家里操那么多心,可是如果我不操心,那就没人操心了,那家还像家吗?夫妻还像夫妻吗?
  刘立达的烦恼:她把生活弄得太复杂了
  我和戴芳对生活的态度有很大区别:她总是将事情弄得很复杂,一定要严谨有序、一丝不苟;而我觉得生活就应该轻松一点、快乐一点。
  我的朋友很多,大家经常在一起聊天、喝茶、聚餐。可戴芳总是不放心我,时不时地打电话“查岗”,朋友都笑话我是“妻管严”。
  书包 网 bookbao.com 想看书来书包网

这对夫妻像“母子”(2)
我也是30岁的人了,为人处世有自己的原则。可戴芳却像个唠叨的老妈子,经常嘱咐我要低调为人,谦虚处事,多找自己的问题,少挑别人的刺。在酒店打破玻璃那事,的确不是我的错,那家酒店的服务员用涩情语言和行为挑逗客人,让人忍无可忍。我本来是准备做一期新闻调查给他们曝光的,可戴芳却多管闲事,将责任都揽到我这边,让我很被动。
  我最幸福的日子就是戴芳出差的日子。那段时间,没人追问我的行踪,没人唠叨我的坏习惯,没人管束我的衣领是否洁净、吃饭是否文雅。我的身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当然,我要求她出差不能超过3天,否则我的生活会完全乱套:天天在外吃油腻食物的肠胃准会闹毛病;脏衣服堆在洗衣机,散发出刺鼻的气味;采访图片、重要材料混在报纸堆里,总是找不到。戴芳每次回家,都像救火似的,得马不停蹄地收拾一整天。
  对于我的依赖性,戴芳既得意又怨言重重。我觉得这没什么好抱怨的,各取所长嘛,她喜欢料理家务就多料理一些,我爱好交朋友那就广结人缘吧。
  诊疗手记
  1.为什么是“母子”模式
  这对夫妻很有意思。妻子一边在喊累:“我凭什么要当管家婆?”一边却在不断地付出、付出;丈夫一边在摆手、拒绝:“不要把事情搞得那么复杂”,可一边又在贪婪地享受那些“复杂”所带来的舒适,这就好像母亲嘱咐儿子“天气变冷了,多穿衣服”,儿子马上就叫:“不要你管那么多,我不怕冷!”可是,开门出去时,他仍会捎上母亲为他准备的绒衣,因为天气真的很冷,穿上绒衣,挺温暖的。母亲不会介意儿子孩子气的抗议,儿子也不会担心母亲从此不再关心自己。母亲与孩子之间可以永远是一个付出、一个获取的状态,但是,作为夫妻,这种“母子模式”会破坏感情的平衡,是需要做出调整的。
  表面上,他们好像也非常不满现状,但一旦这种状态被打破,妻子不当“管家婆”了,丈夫按自己的意愿简单化生活了,他们又非常不适应,很快又回到以前的状态。
  他们之间为什么会达成默契的模式呢?他们各自对爱的理解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让他们分别用“人、树、屋”这三种事物构造一幅图画。
  妻子画了很大的一个正方形,代表房子;房子右下角坐着两个人,手拉手;外面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将整个房子都罩住了;树是歪斜的;画面上有雨珠。妻子这样解释:屋外狂风暴雨,我和爱人坐在屋里很安全、很温馨。
  丈夫的画是这样的:一棵大树,树下有石凳,凳上睡着一个男子,树后面是一所房子。他说:我在树下睡觉、乘凉,妈妈在屋里做饭,做好了就叫我。
  我试着解析他们的图画。大风、大雨、树被吹歪,妻子的画笼罩着一股悲壮的气氛;正方形的房子,大树将房子整个罩住,这显得很压抑。我猜想,妻子的内心可能有创伤。
  提起“创伤”,戴芳泪流满面,她说:“我的前夫因为车祸离开了我。那是5年前,我怀孕了,想吃新鲜的草莓,马路对面有菜市场,他没有绕道去走斑马线,而是直接横穿马路,结果被车撞了,鲜血染了一地,悲痛欲绝的我流产了……”
  了解了她这个心结,似乎就能很好理解她为什么对刘立达深夜未归如此紧张和担忧,也可以理解她做事为什么秉持严谨有序、一丝不苟的原则。
  突然间失去丈夫和孩子,她内心是很空的,虽然此事已过去5年,但是这种创伤是很难抚平的。这就是她为什么要画一个很大的房子,而人却是占了一点点空间的原因。她对安全和温暖的渴望特别强烈,所以她故意将树画得很大,罩住了房子,而且还渲染刮风下雨的气氛,人为地营造一种安全感和温暖感。在现实生活中,她用不停地付出、过分关照丈夫的起居饮食来填充内心的空虚,来营造“这就是家”、“我是被人需要的”的感觉。所以说,她的付出其实是一种假象,她并没有足够的爱给别人,她恰恰是非常需要别人来给予的。
  丈夫的画面洋溢着一种轻松的气氛。房子和树带给他的分别是有关爱和清凉的享受,而且他也非常习惯于这种享受,但这种享受也带给他一些慵懒。所以说,他画的人在树下睡觉。这本不该是他一个正处盛年年轻气壮的男子所画的,而且他画的也只是一个人,另外一个人隐形,是妈妈,在屋子里做饭,这说明他还没有进入婚姻的状态。
  

这对夫妻像“母子”(3)
要调整他们目前这种“母子式”的相处模式,那就必须让他们明白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妻子并没有足够的能量给予人,她需要的是关怀和温暖;而丈夫也不能再一味地索取和享受,从平衡的角度讲,他适当地给予会让他更能感觉到婚姻的幸福。
  2.平衡才能和谐
  我问刘立达:“你有没有想过为妻子做些什么?”
  刘立达马上叫起来:“我给她送花,她说我浪费钱;我邀她去看美国大片,她又说浪费时间。”
  “你能不能来点实在的,我不需要这些花哨的小资情调!”
  “那你需要什么?”
  戴芳沉默了。她可能是不习惯于坦诚自己的需求,也可能是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需要什么。
  我提示刘立达:“你深夜未归,妻子坐立不安,担心你,而她出差在外,你有没有对她牵肠挂肚?她为了让你有个好口味,每天早上煞费苦心给你做早餐,你有没有留心过她有什么口味?……”
  戴芳突然有些激动,接过话茬:“是的,你从来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总是我在关心你!因为我比你大,我是二婚,长得不好看,我配不上你,我欠你的,所以活该我……”
  “不!不!不是这样的!”刘立达连连摆手,“你知道,我这人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了粗心、马虎、懒惰的坏毛病,请你多谅解!”
  我说:“在父母面前,你可以纵容自己的懒散、挑剔和贪婪,你可以永远只当接受者,但是在婚姻中,你就不能只能接受,你还需要学会给予。”
  “可是,在家里,很多事情我还没开始想,她就已经想好了甚至做好了,有的事情我即使做了,她也会说我做得不好,推翻了重来。”
  “难道我是心甘情愿的吗?难道不是因为你做不好或者你根本不去做,我才不得不去做吗?”戴芳很委屈。
  我说:“不必追究以前谁做了什么,谁没做什么。现在,丈夫问问妻子,以最诚恳的态度问她:她需要什么?”
  刘立达侧身,看着戴芳的脸,说:“老婆,我实在是一个粗心的人,不知道你需要什么,你告诉我吧,我尽量会做到。”
  戴芳突然将头埋进臂弯。良久,才抬起头,眼睛有些湿润,她说:“我突然觉得心里特别轻松,我觉得你长大了,开始关心人了。”
  刘立达有些不知所措,只好又重复了一遍刚才的话:“我是一个粗心的人,你告诉我,你需要我做什么,我会尽量做到。”
  戴芳摇摇头:“我并不需要你为我做什么,我只是希望你能关注一下我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你自己。”
  我提示戴芳尽量说得详细一点。
  “你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给你做的粤式风味的饭菜时,你能说一句:‘老婆,辛苦了!’或者问我喜欢吃什么口味;你半夜归家时,对我说一句:‘我这么晚回家,让你担心了。’或者说:‘你也累了,早点歇着吧!’你关心一下我的感受,我就会觉得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戴芳像有很多话要说。
  刘立达沉默了,然后点点头,说:“是的,我以前更多的只是关心自己,我觉得你什么都比我强,不需要我来给你做什么。”
  我说:“夫妻之间的爱是要讲求平衡的,这个平衡并不是行动上的一对一,我给你做了饭,你就一定要给我洗衣;而是情感流动上的平衡,比如,我给你做了饭,这是我向你奉献爱,那么你可以用很多方式来回报这份爱,可以是一句感激的话,可以是一个拥抱,也可以是一个礼物,或者帮忙做一件家务。戴芳刚才也说了,她并非一定要求你为她做什么,她需要的只是你的关注,用语言来表达就够了。”
  刘立达不住点头:“明白了,明白了,我以前有三个误区,一是只关心自己,不太关心别人;第二,我认为自己不能给你做什么,所以就干脆甩手,什么也不做;还有,我有时想给你说几句好听的话,又担心你骂我油嘴滑舌,所以索性什么也不说。这些坏毛病以后都得改,我以后要学会关心人,用力所能及的行动来关心你,万一没有行动,那至少得说几句暖人心的话吧。”
  “又耍贫嘴!”戴芳嗔怨道。她的额头发亮,眼睛神采风扬。显然,她对丈夫的这番表白是满意的。情感一直处于入不敷出的失衡状态的她太需要丈夫的关爱了。
  我分别给他们布置了家庭作业。
  丈夫的作业:
  (1)晚归时,每隔一个小时给妻子打一个电话。不要将此理解为向妻子报告行踪,而是向妻子传递这样的信息:我虽然人在外面,但我的心一直在家里、在你这儿。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书包网

这对夫妻像“母子”(4)
(2)当妻子给你做了什么时,请一定说一句:“谢谢你的爱,我能给你做点什么吗?”就这一句话,对爱的平衡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妻子的作业:
  (1)当你无法心甘情愿地为丈夫做某件事时,那就坚决不做,或者明确告诉他:“我不想做。”而不是违心地做了之后,再满腹委屈,大倒苦水。当爱的天平失衡时,千万不要在那已经超重的一端再加砝码。
  (2)如果你对丈夫有什么期望,请明确告诉他,即使他无法满足时,但这总比你闷在心里要好。这就好比当爱的天平失衡时,你主动抛出一些重量,对方如果能接受那更好。如果不能接受,你的减重也有利于你们向平衡状态推进。
  婚姻处方
  “母子式夫妻”、“父女式夫妻”在我们的生活并不少见。这些夫妻看似融洽,谁也离不开谁(一方全心全意地付出,另一方贪婪地接受、享受),而实际上,两颗心会离得越来越远(付出方越来越不敢将自己内心的枯竭展示给对方,而接受方也越来越不懂如何给予对方关爱)。婚姻是两个成年男女间的爱的契约,权利和义务、爱和被爱都是互相的,要礼尚往来,讲求平衡。
  1.对于习惯于付出的一方,你需要――
  (1)给予要适度。我们倡导夫妻之间应该全心全意、无怨无悔地奉献,不要老是盯着是否有回报、是否值得。这其实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必须有足够的爱给予,你并不觉得给予会让你枯竭。当一个人感觉到给予让他(她)难受时,那就应该把握给予的“度”了。把握“度”的原则并不是要求对方做出一对一的回报,而是审视自己在某件事上的付出是否心甘情愿,如果发现自己是违心的,那就停止付出行为。这就好比当天平失衡时,应该停止继续往超重的一方加砝码。

当前:第35/3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