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潜规则》第2/61页


事后,我兴奋的把我的经历讲给室友们听,谁想他们大惊失色:原来那层法医专业的教学楼里,曾经死过一个女生,据说当初这个女生因走错了教室而认识了一个男生,那个男生对她一见钟情,他请她做自己的摄影MODEL,并每天讲一个故事给她听。后来这个女生怀了他的孩子,而且不同意把孩子打掉。于是有一天,那个男生拿了一瓶打胎药水,逼女孩喝了下去。结果,女孩因失血过多死在了那个714教室……
7…1…4…?!我大吃一惊。因为我那天夜里就是在714教室画画的呀!……
#
就这样,冷艳慢慢喜欢上了胡昆讲的这些故事。
历来医学院的鬼故事总是特别多。胡昆不仅喜欢绘声绘色地讲,还喜欢带着冷艳一一指认、考证事发现场。为了强调故事的真实性,制造故事的恐怖氛围,胡昆还非常讲究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也就是说,他喜欢在事发现场,对着真实的布景和道具,讲出他认为的那种最佳效果。
不得不承认,胡昆不仅有着讲故事的“爱好”,而且有着讲故事的才能。
同学们见他们接触多了,便拿他们开玩笑。每次冷艳都很认真地对女友(主要是室友)们解释说:我们在一起没别的,就是听他讲故事。有时冷艳按捺不住,夜里回到宿舍,在熄灯后的一小时“卧谈会”上,也会将刚听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后来渐渐的,便形成了某种惯例。大家都离不开这些故事了。如果有一天因特殊情况冷艳没有讲,大家就觉得这天没有过完似的。





第一条婚规: 爱的名义 在“爱”的名义下
久久电子书 更新时间:2011-12-19 16:15:37 本章字数:6877

3成瘾性人格
冷艳没想到的是: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乐趣,居然让自己同时体会到了。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冷艳就上了瘾。等她觉察到事情有些“邪乎”的时候,已经晚了。就是说,听故事的瘾,和讲故事的瘾,对她来说,生活中已经不可忽缺,而且缺一不可。
医学心理学上有一个理论叫“成瘾性人格”,冷艳于是惶惶不安地对号入座:自己是不是患上了这个毛病?
人是很脆弱的东西。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可以让人上瘾,也就是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最日常的比如吃、喝、玩、乐、嫖、赌、抽,花、鸟、鱼、猫、狗,股票、古董、集邮、收藏,哪样不会让人上瘾?大人看电视会看成电视迷,孩子玩电脑会玩成游戏迷,女人逛街会逛成购物狂,看书会变成书呆子,听音乐会变成发烧友……吸毒就更不用说了,那是最极端、也是最典型的例子。
――难道听故事也会上瘾?也会形成“成瘾性人格”?冷艳对此颇感怀疑,也颇感好笑。所以,开始,她并没有将它当回事儿。后来她渐渐发现:想离开它、克服它,确实很痛苦,很难,很难。
平时,冷艳很不理解那些“烟君子”和“酒鬼”,他们离开了烟、酒好像就没法儿活了,就算活着,也没意思了,说还不如死了干净。她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有的还是她很尊重的人,比如她的父亲,她的老师。他们自己也深知烟酒的危害,常常发誓要戒烟,戒酒,可结果是不戒还好,越戒瘾越大,量也越大了。比如父亲吧,在她高考期间发誓再一次戒烟,结果等她高考完了,父亲的烟也戒出成果了:由原先的三天两包,变成了现在的两天三包。
后来,成为一名医科大学学生的冷艳想:抽烟,就相当于是慢性吸毒吧?虽然每包烟的烟盒上都写着“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但毕竟抽烟不犯法。相当于打擦边球。国家也从八亿烟民身上抽取了占利润总额10%的税收。也算打擦边球。虽然毒品的利润要高于烟草几十倍,但所有的国家还是要严禁啊!所以说,大家只允许打擦边球。允许你慢性吸毒,允许你慢性自杀……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过程。冷艳越想越感到悲哀。
那些故事,那些据说是发生在医大、发生在你身边的惊险、刺激、真实的――故事,难道也是烟草?也是毒品?――什么叫“精神鸦片”呢?这就是啊!……
当冷艳意识到自己可能“中毒”时,已经晚了。她也抗拒过,挣扎过,试图戒“毒”。对那些故事,对胡昆,有点儿怕,有点儿恨,但更多的是渴想,是依赖,是没了它们这后的空虚、无聊、郁闷、孤独和痛苦……这和她以后做了“援交女郎”对性的感觉是一样的。
――还是算了吧!她对自己说,何必一定跟自己过不去呢?再说那东西又不是真的毒品,“精神鸦片”,不过是个比喻而已,再说,慢性自杀,总比急性自杀要好些吧?就像医院里,对急性病总要实施抢救,对许多慢性病不也是只好让它拖着吗?……
冷艳是个自省能力很强的姑娘,这是她理智成熟的一种表现。“中毒”以后的她方方面面想得很多,但就是没有想过,她会不会中了别人故意设下的“圈套”?
4越勒越紧
胡昆“圈套计划”的第一步实施得非常顺利――他成功地让冷艳对那些故事上了瘾,下一步,就是怎样让她对讲故事的人上瘾了。
这中间必须有个过渡。好比两条直线,要用一段圆弧作光滑的连接。胡昆的这段“过渡圆弧”,是由一系列的“智力型恐怖故事”组成的:
#
有一年,医大登山队远征西藏,队中有一对学生情侣。
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在山环建立了营地。正准备攻峰时,天气突然转坏了,但是他们还是执意要按原计划上山。
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劝说那个女生留下,看守营地。
可是,一连过了三天,登山的男生们都没有一点儿消息。
那个女生有点担心了,心想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的原因吧。于是她决心再等一天再说。
果然,等到第四天,她终于看见男生们回来了!可是唯独没有看见她的男友。
大家沉痛地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她的男友就不幸遇难了!
女生听了这个噩耗,当场昏了过去。经过大家的一阵急救,女生才苏醒过来。
夜里,男生们在帐蓬里围成一个圈睡着,让女生睡在他们中间。临近十二点钟时,她的男友突然出现了,一把抓住她就往外跑。这个女生吓得哇哇大叫,极力挣扎!……
这时她的男友告诉她:在攻峰的第一天,发生了山难,所有的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还活着!
……
告诉我,你相信谁?
#
胡昆知道,这样的故事,会深得冷艳的喜爱。
但他更清楚,冷艳还需要更深刻、更惊险的刺激。就像吸毒者,需要逐渐加大吸入的剂量。
于是胡昆就一步步地,将故事的内容、环境往她的身上引。
比如有一次,胡昆在开讲之前,说了这样一句话:“以后你去女浴室洗澡,不要太晚了,最好由我陪着你。”
冷艳问为什么?因为像洗澡这样的私密事,由他陪着,岂不是等于对所有人宣布,他们之间已到了无秘密的程度么?
胡昆于是就讲了一个女浴室闹鬼的故事。
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到了9点钟,浴室关门的时间,女浴室的管理员阿姨最后检查一遍浴室时,听见浴室里有哗哗的水声,她就催促她说,哪位同学还在洗澡?快点儿,马上我要停水、关门了!可没人应声,水仍旧哗哗地响着。阿姨心想哪个女生这样没礼貌?就跑进去看,结果里面什么人也没有,只见其中一个莲蓬头在哗哗地淌着热水。阿姨心想一定是哪个女生偷懒,没关水龙头就走了。她只好进去把水关掉。可是她刚出浴室门,又听见里面响起了哗哗的水声,她想,是哪个女生调皮捣蛋,在跟她捉迷藏?刚才她一定是躲进洗手间,我才没看见她。于是她再次进了浴室,找遍了每个角落,确实没发现任何人!阿姨想大概是水龙头坏了,失灵了吧?于是她再次小心地将那个水龙头拧紧。同时她发现,附近的水怎么是红色的?她满心疑惑的刚走开,那个莲蓬头又哗哗出热水了!她转身一看――你猜,她看见了什么?……
胡昆的故事常常就是这样突然结束的。
他故意留了个悬念,就像是在鱼嘴里留了一只鱼钩,就像是在牛鼻子上留了一根缰绳。
到了第二天,见鱼儿又上钩了,他再将一只更大的钩子置入它的嘴里。
――你猜,她看见了什么?……
她看见一个没有头的女人,拿着她的头,正在那只莲蓬头下面冲洗!
……
故事讲到这里,胡昆预想的最好效果是:冷艳惊叫一声,扑进他的怀里,他当然要尽量伸展双臂,将他那瘦骨伶仃的并不宽大的胸怀全面对外开放……
冷艳确实惊叫了一声,但只是双手抱住自己的肩膀,怕冷似地缩了缩身体。
胡昆于是伸手很随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说,没事,知道了就没事了,就可以预防了。
胡昆并不着急。他虽然还没有成功地泡过一个妞,但挺沉得住气。是啊,面对一条已经上钩的鱼,他着什么急呢?
胡昆乘机走近点,伸手想揽住冷艳的肩膀,但她灵巧地闪开了。他依然不着急,笑嘻嘻地说:“刚才这个事算什么,比这更厉害的事多着呢,我怕你害怕,都没敢告诉你。”
“啊?还有比,比这个更厉害的?”
“比如说你们女生宿舍吧,你有没有看见几个女小贩常在你们宿舍楼门口叫卖小商品?”
“是啊,不过,我很少理她们的……”
“以前,她们买通了管理员,跑进去,到每个女生寝室上门推销,后来为什么不许她们进去了?”
“为什么?”
“因为发生过一件怪事。出事的那段时间,一个穿红衣服的女子天天深夜上门推销,一间间的敲门,如果有人开门她就问:‘要不要红衣服?’一连十几天都是这样。女生们被吵得非常生气,有一天晚上,那个女子又来叫卖了,咚咚地敲门,这时从里面冲出来一个女生对她大吼:‘什么红衣服?我全要了,拿来!’那女子却笑了笑,转身走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这个宿舍里的人全都起来了,只有那个冲红衣女子大吼的女生还没有起床,她的同学把她的被子掀开――你猜,她看见了什么?……”
“――到了第二天早上,这个宿舍里的人全都起来了,只有那个冲红衣女子大吼的女生还没有起床,她的同学把她的被子掀开一看,只见她赤身裸体,浑身都是红色的――她上身的皮被剥开了,看起来就像是穿了一件红衣服!……”
听到这里,冷艳惊叫了一声,缩着身体欲往胡昆怀里躲,半途又醒悟似的缩了回来。
胡昆对此效果还是感到很满意。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就看到了希望。也就是说,包围圈越缩越小,绳套越勒越紧,他还有什么可发愁的呢?

当前:第2/61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