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妃当道》第127/194页
在走进大厅的柳含烟眼中也只有李皓轩一个人,此时突然间出现一个陌生男子着实吓了她一跳。站住身子的她定睛一看,是一个四十多岁左右的男子,双鬓已有些花白,那山羊胡看着让她联想到了她那个名义上的父亲,想来已经有一些时间没有见到了,此时想起竟一点想念之意都没有。
这并不是她冷血无情,只是本就不亲近的父女俩完全不会因为她的到来关系就有所改善,她本就不是喜欢主动和人走近的人。突然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下定决心去讨好某一个人来保全自己的时候,她的世界就已经被李皓轩这个霸道的男人全部主导了起来。
柳含烟看了一眼刘谦,对于她的出现显然有些吃惊。回过神来的她平淡地说了一句:“起身吧,不必那么多礼。”
她走到李皓轩的身边,低声询问:“你昨晚一夜未睡?”
一路上,她本想问他怎么突然间就快马加鞭赶到苏州,可是当她真正的见到本人的时候,一开嘴就直接转了个弯,问起他昨晚为何没有休息。此时的她才发现,她最担心的还是他的身子。一个人健康都没有了,又谈何一起生活呢?
李皓轩抬眸,正好看到站在柳含烟身后的刘夫人。只见刘夫人微微欠身,“臣妾见过王爷。”
“不必多礼。”他说完这话,把注意力转移到柳含烟身上,“昨晚你累坏了,不想累着你,就不在你那个房间睡着。怎么?没有为夫的怀抱,你还真的睡不着了?”
李皓轩的声音很小,柳含烟勉强能够听清,可是听清的结果就是她又脸红了一番。她伸手在他腰间狠狠地掐了一下,不悦地低声训斥道:“你说什么呢!再说这样的话,小心我也处罚你!”
刘谦看到李皓轩和柳含烟有事情要说的样子,拱手作揖说道:“王爷,这段时间就委屈您和王妃暂且住在这里,院子虽小,希望不要嫌弃。如果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下人,下官自当全力去做。”
李皓轩听到他的话,转过头看向刘谦,拉开距离却又不失礼数地说:“今天还真的是麻烦刘大人你了,本王只是小住几日,刘大人你不在太多在意,且说了,本王只是和爱妃一起出来游玩,不喜欢拘谨,你平日里该做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没有什么事情就且退下吧。”
刘谦听到李皓轩都这么说了,也不好再多逗留,用眼神示意了一下站在他身边的夫人,一同退下了。
柳含烟看到多余的两人已经离去,转过头看向李皓轩,刚想开口却被李皓轩抢了先。
“烟儿你既然醒了,一同到外面走走。此时谁是春节,但是苏州不比京城,温和不少,适合游玩。”
从年前就一直念念不忘的苏州此时已经来到,又且有不去游玩一说。本还想要质问他为何连夜赶路,心中对苏州的向往还是生活心中的不悦。
处于处罚李皓轩瞒着她的事情,她嘟着嘴巴,看着他说:“你背着我出去。”
“烟儿,无理取闹可是有个度的。”他虽不介意背着他的烟儿,但这是在外面,给人看了去可不好。
柳含烟直接无视他的话,站在原地不动,“我就是无理取闹又怎么的,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背我,二是我允许你背我!”
李皓轩不禁失笑,宠溺地看着她问:“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不一样,一个是你开头一个是我开头,所以你赶紧选一个。”
李皓轩无奈,这样的烟儿和他初时见到的完全不一样,不过倒是这样的她更加惹人爱。此时的他只觉得自己养了一个调皮鬼,虽调戏却又让他心情愉悦。
他走到柳含烟面前,委屈膝盖蹲下身,回过头看着柳含烟说:“来吧,为夫此时就为你做牛做马,带你一起游玩苏州。”
柳含烟一听,身子一震,随即裂开嘴灿烂一笑,跑到李皓轩身后,趴在他的背上,大悦地喊道:“苏州,我来了。”
除了小院,柳含烟就从李皓轩的背上下来,和他手牵着手漫步在苏州的街道当中。
此时在柳含烟的严重,苏州就是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西依太湖,北枕长江,气候温和湿润。建筑更是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它更是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杜荀鹤的这首诗不正是正确地描述了苏州景象吗?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从前世就已经对苏州憧憬着,此时真真正正的身处苏州,柳含烟的心中早已经按捺不住。
粉墙黑瓦的民居、纵横流淌的河水、古朴动人的石桥,一切的一切都让柳含烟感慨不已。
“霅溪殊冷僻,茂苑大繁雄,唯此钱塘郡,闲忙恰得中。”
柳含烟站在石桥上,看着桥下潺潺流动的河水,水中的倒影因为河水的流动不是晃动着。她看着水中自己的影子,抬头看了一眼岸边忙碌的行人,脑海中想到了白居易的一首诗,不禁朗朗上口。
心情愉悦的她转过身伸手搂住李皓轩的脖子,在他脸上落下一吻,说:“感谢你带我来这里,看到这次美妙的景物。”
☆、116 京城急讯
京城皇宫御书房内。
宽敞的大殿里,在最尽头处摆着一张明黄色的桌子,桌子上除了做工精致的台灯,已经干掉的砚台,挂满了毛笔的笔架,以及那堆积成山的折子,剩下的是那一杯早已经冷掉的茶。
李緘祁抬起头看了不远处用来计时的漏刻,原来已经是戌时了,不过他之前派人前去请齐靖王柳修明怎么到了此刻还没有来?
他正想着是不是有事耽搁了,御书房的门口却被推开了,贴身侍卫走了进来,站在离李緘祁还有十步之远便停了下来,微欠着身说:“禀皇上,齐靖王已到,此时就在门外候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