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次媳》第2/140页


  她反过来安慰楚氏,“娘,您别自责,木已成舟,我也想通了,日子我会好好过的。沧州离中州不远,我会经常跟外祖家联络的。”
  楚氏想,女儿们太懂事了,但凡男人自己厉害点,也不会如此。
  母子三人说完话,楚氏便催促她们道:“外客这会子肯定在你祖母那里,你二人换身衣裳随我过去吧。”
  如荼和如云分别让丫头拿了衣裳来,二人穿着同色的芙蓉色广袖宽身上衣,头上梳着双螺髻,如荼插了一枝丽水紫磨金步摇,如云则戴了一枝菊花纹珐琅彩步摇,姐妹二人对视一眼,见对方形容挑不出错来,才随着楚氏过去。
  祖母诸氏住在东边的延年居,因她上了年纪,喜欢礼佛,进了延年居的大门,便能闻到若有若无的檀香味。
  诸氏虽然五十有六的人,但一头青丝一点白头发都没有,保养的很好,她穿着青色的长袍,手腕上缠着佛珠,颇有一些慈悲像。
  楚氏进来便行礼,“给老太太请安,大姑娘二姑娘原是先准备去拜见姑太太的,但从外头回来,又换了一身衣裳,听翠喜说姑太太在您这儿,儿媳便带着她们过来了。”
  如荼的姑母和前几年看到的样子很不一样了,她前些年脸上滑腻的很,现在毛孔却全部浮出来,妆容被汗浸湿了,她或许还没有意识到,身上穿的料子虽然新,但款式已经不是最时兴的样子,由此可见,她的日子过的不太好。
  大伯母王氏拉过如荼和如云道:“快来拜见你姑母。”
  王氏一向对姐妹俩很是照顾,她又是越家主母,姐妹二人管家都是跟着她学的,见王氏如此说,如荼和姐姐连忙福了一身,姑母越从玉强笑着让她们起身,又让自己的女儿谢挽过来见礼。
  谢挽和她们年龄相仿,个子比她们要高挑很多,鹅蛋脸儿,皮肤似鸡蛋剥壳一样滑白,她穿着一身水蓝色的交领襦裙,下巴微微扬着,行动间和古画上的仕女一般。
  王氏的儿媳妇越辟之妻周氏笑道:“挽姐儿在月份上比我们荼姐儿要大一点,比云姐儿要小一岁。”
  表姐妹三人互相见礼之后,周氏才带着她们在下首坐着。
  越从玉不由得跟老太太感叹:“我上次看到她们姐妹时,见她们稚气未脱,现下就都要出阁了,日子可是过的真快。”从前越从玉日子过的不可谓不好,她如今回家客居,还得看嫂子们的眼色,她在感叹的还是过去的时光罢了。
  楚氏接过话来,“姑太太说的是,我这个做娘的都巴不得多留她们几年,这嫁女儿无非是在心上剜了一块肉去了。”
  她很聪明的没有提起谢挽的婚事,谢挽也及笄了,但是就眼下这个情况嫁给谁都不合适,差点的谢挽瞧不起,毕竟是谢氏女,再略好一点的,谁又会瞧的上她,也是笑话罢了。
  谢家祖籍琅琊,但树大分枝,搬到宸州的谢家虽然也和琅琊本地的族人把关系维持的很好,但是出了事,谁还会理她们,尤其是抄家灭族的事情,谁也救不了,若非越从玉和离归家,越家愿意收留,恐怕留下来一家子只好充军了。
  男人充军尚且有条路,女人充入教坊司,堂堂谢家女如何去教坊司那种地方。
  可就凭谢挽的条件,若是要求降低一些,在越地找一夫婿,也未必不和美。
  越从玉看了看如云和如荼姐妹,二女一明媚一清丽,一如牡丹一如玉兰,各有千秋,却又美不胜收,让她都惊叹于侄女之美貌,便是连平时以貌美著称的女儿谢挽站在她二人身边,犹如萤烛之光,永远无法与日月争辉。
  她想,若是她有这样一双女儿,恐怕也是舍不得的,尤其是在她们说话期间,管事娘子送了几篓荔枝过来,说是从沧州送来的。
  荔枝有多珍贵,越从玉很是清楚,再看看老太太果真面上有光。
  诸老太太笑道:“你去打赏送荔枝过来的人,一人打赏十两银子,就说辛苦他们跑这一趟,老身代替全家谢过陈太守的心意了。”
  管事娘子领命而去,诸氏对如云道:“这荔枝你可要好好尝尝。”
  越如云装作害羞,捏着帕子任人打趣。
  留了一篓荔枝给在场的人吃,王氏收了一篓到冰窖,还有一篓送给前边男人们宴席所用。
  红色的壳儿一剥出来里边是白嫩的肉,清甜可口的汁水进入嘴里,让人沁入心脾,谢挽在北边也没吃过这个,分到面前的几个,不一会儿便吃光了,但她又不想留下贪吃的模样,即便是再好吃,她也不会再要丫头去拿。
  如荼尝了几个,觉得不够味儿,让乳母丁氏又拿了几个过来,看谢挽前面的盘子空了,以为她是客人,不好开口,所以便同丁氏道,“乳娘,你帮谢表姐也拿一点过来吧,你站的近点。”
  谢挽推辞一番,如荼笑道:“表姐来了我们家就跟自己家一样,这荔枝珍贵容易坏,你不吃岂不是糟蹋了。”
  最终谢挽还是尝了几个,脸色也缓和了一点,她母亲越从玉见状心情也舒缓一些了。
  等从诸老太太处出来之后,越从玉就鼓励女儿多和越家姐妹相处,“如云嫁的是沧州陈家,如荼嫁的是燕京,我现下是大归的身份,纵使家财万贯,也不一定能为你找一门好亲事,但若是她们帮帮你,你的日子肯定好过。”
  谢挽却道:“她们不过是一方州牧的孙女,生长在乡野南蛮之地,我怎么可能和她们为伍,再说了,您不是说陈涧并非良配吗?”
  她可是听说陈涧停妻再娶一事,如此行状,越如云的日子怎么会好过,她有什么好羡慕的。
  “兄弟如手足,老婆如衣服,但凡男人有几个是痴情汉子的。”越从玉嘲笑女儿天真。
  宸州谢家也是豪富之家,尽管一路上打点了不少才能到越州来,但留下来的依旧很多好东西,越从玉让女儿陪着她去库房挑东西给二位侄女添妆。
  谢挽不解,“娘,我们不是已经给了坤舆图了吗?怎么还要给?”那张坤舆图可是她爹用性命换回来的,连谢家本家的人都没给。
  “因为我回来了,她们要早嫁,我这个做姑姑的可不能不懂事啊。坤舆图那是咱们卖你祖父的好,其余的是我给她们自己的。”越从玉感叹女儿还是被自己养的太好了,寄人篱下,可不得讨好主人家,还真当是昔年自己归宁一样。
  婚期提前之后,府里便紧锣密鼓的筹备起来,王氏周氏都忙活起来,一抬抬的嫁妆归置在一起,这次是越州最大的喜事,越女所嫁之人又是北边和南边都最有影响力的家族,王氏生怕一个不周到,被人诟病。
  姐妹二人选择同一天出嫁,越鹏从女儿从玉归宁那一刻就打算好了,让两位孙女一起出嫁,接亲之人势必会比较,那时候排场越大,孙女们就越受重视,她们受到重视,谁还敢小觑越州。
  虽然是如荼的婚礼,但是她除了穿上嫁衣之外,其余什么都不用做,越鹏早已为孙女们准备了庞大的陪嫁队伍,针线上的人,茶房的人,专门的管事之人,连厨房的人也陪嫁了的,可以说她除了让自己美美美的嫁过去就行。
  百无聊赖之时,如荼便让侍女采摘了鲜花过来,把花插在瓶子里左看看右看看,此时,越从玉母女过来了,如荼忙放下手中的花过去请安,一把被越从玉拉住。
  “荼姐儿,我和你表姐过来给你送些添妆,也不知道你喜欢不喜欢。”
  如荼笑道:“姑母客气了。”
  越从玉想起儿子所托,又道:“也不是客气,姑母还有一事要求你。”


第3章 不是小白花
  如荼故作讶异:“姑母有事与我说便是了,说什么求字岂不是生分了。”
  见侄女态度如此之好,越从玉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坐下来握着如荼的手,很是亲热,“你宁表哥在你姑父出事前定了一门亲事,定的人是燕京韦工部的三姑娘叫霞光的,我们家如今已成这样,你表哥不愿意拖累旁人,所以自愿解除婚约,只是我家的人不大好出门,正好你嫁去燕京,所以托你带个信。”
  说完,如荼称赞谢宁品行高尚云云,把越从玉听的越发觉得还是小姑娘们好说话,所以她很快就把那封信拿了出来。
  如荼笑道:“姑母就交给我的丫头金藤吧,到时候我去了燕京,再打发人送过去。”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越从玉从椅子上站起来,很是高兴,高兴的同时又有几分落寞:“那位韦姑娘我也是见过的,是个顶好的姑娘,如果不是你姑父出事,恐怕他们今年就结成连理了。”
  听起来好像是真的在感叹这件事情没成一样,如荼笑言安慰了几句,送走了越从玉母女,她才把金藤喊出来,“这封信你赶紧送到祖父那里去吧。”
  她又不傻,谢家的人在越家没办法行动如常,祖父是个铁石心肠之人,他下定决心的事情谁都不能改变,也不能留下任何把柄,比如像送坤舆图这件事情,除了越家嫡系,没人知道这件事情,谢家想借这封信把消息传递出去,以此让越鹏的谋算暴露于人前,同时也抓住越鹏的把柄讲条件,可惜她不蠢。
  越从玉母子想必今日观察了她和姐姐,姐姐个性强硬,对谢挽也就那么回事,没有什么顾忌,看她却觉得更单纯一些,所以想哄骗于她,可惜她并非好哄骗之人。
  丁氏端了一碗秋梨汤过来,心疼道:“二姑娘今日说了那么些话,怕是嗓子疼吧,喝点秋梨汤,润润嗓子。”
  清甜滋润的梨汤下口,如荼觉得爽润多了。
  见越如荼吃的脸蛋红扑扑的,娇艳欲滴的模样,丁氏都看呆了,这真的是她从小奶到大的孩子不成,也实在是太好看了。她这样娇滴滴的小姐,以后去了黄沙遍地的燕京,也不知道怎生是好。
  如荼倒是一无所觉,迎风流泪多愁善感,这并非是她的性格,这么多年,她成长在越家,父母软弱,祖父唯利是图,祖母万事不管,她和姐姐都是自己护着自己,若是不坚强,恐怕早就被吞吃入腹了。
  她从小便生的惹人怜爱,在她十岁时就已经初露锋芒,那时大伯母就想为娘家侄儿说亲,可如荼知道她那位娘家侄儿是个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她知道王家富贵,她爹娘都是在长兄手底下过活,自己尚且没有能力,如何管她的事情,所以她拼命学文识字,在越地有个才女的名号,让越鹏看重,后来帮她们姐妹造势,成了越地二美,这个时候,王氏才悄悄的打退堂鼓。
  “乳母,伺候我休息一会儿吧。”如荼无事就会起来画画写写,忙碌一会儿就会要求休息,她太清楚以后成了人家儿媳妇到底是什么样的,就像王氏现在是当家主母主持中馈,可在诸老太太那里,她还得站规矩。
  俗话说偷得浮生半日闲,能休息的时候就尽量休息,否则日后多思多虑的事情还多着呢。
  从越如荼这里回去之后,越从玉便把儿子喊了过来,“我瞧如荼性子单纯,我按照你说的那样跟她说了,她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还说你品行高洁。”
  谢宁嘴边勾起一抹笑,“这就好。”
  谢家母子可没有想到看起来如小白花一样又单纯的如荼,反手就坏了她们的好事,等她们意识到的时候,谢家带来的不少下人都被王氏发卖出去,越从玉母子三人连院子都出不去了。
  诸老太太跟前基本都看不到姑太太的人影了,索性诸老太太也从不提起,仿佛越从玉母子三人从来没来过一样,大家揣着明白当糊涂罢了,七月份沧州又送来不少奇珍异宝,越如云面色不变的收下,却分出一半给妹妹。
  她说道,“你此去燕京,嫁的是肃家三公子,他们家便没有陈涧家这般重视,所以下人怕是会说小话的多,你也不必放在心上。”
  如荼承情,如云同她姐妹关系亲密,可她们身边的人常常存在比较之心,二人刚许亲的时候,下人们都说二姑娘说亲的人家更好一些,燕京肃家权倾朝野,二姑爷还未婚,可比大姑爷好,大姑爷停妻再娶这一条就让不少人觉得如云前途悲惨。
  可这之后,陈涧不停送东西过来,肃家却只是依礼而送,年节下走动一二也是下人过来,家里人便都说陈家姑爷好,也许之前连停妻再娶都是有内情的。
  可这些事如荼压根不会放在心上,无论是陈家还是肃家娶她们压根就不是为了她们有多美,而是借此拉拢越州罢了。

当前:第2/14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