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且慢》第149/188页
宋良卓牵着小七的手直接去了府衙后花园,那里有一处风景楼。他携她回汝州时就想着带她来看一看这拥有江北第一楼美誉的望嵩楼,这里有他成长的足迹。
他随家人刚到这里时,望嵩楼还只是一座楼,周围不过一湖一石林一竹林而已。这里虽不让人随意进出,他作为知府的大少爷,还是享受了一定的特权。
那四年里,这里就是他的天堂。后来宋青云升迁,一家人又迁到了别处,不想过了几年又回了这里。这么多年过来,当时的小竹林已经成了一片竹海,还有了楸林、石桥和水榭。
他见证了这后花园的丰腴,也想让她看一看这陪着他度过多年的地方。
“嗯。”小七抽抽手,轻声问道:“去哪儿啊?”
“去看一处好景色,比家里的院子要美。若是春日来,就更好了。”
小七看看天色,皱巴着脸道:“天都要黑了。”
宋良卓扭头定定的看着小七,抬手抚抚她脸颊上因皱脸出现的小窝儿,勾勾嘴角道:“可是饿了?我让人在楼上备了点心。”
哦,那是非得去咯,不去还不成咯,也不问人家愿不愿意和你一起去。小七垂了头腹诽。
宋良卓牵着小七的手继续往前走,经过石桥走进竹林小径。
“小七,这条河就是城外那条小河,穿过府衙流往城外。水很清,春天后水位会涨。岸边落英入水,还能看到游鱼顶着花瓣来回的游。我大概十岁时,偶尔会偷偷的跑过来,用一个粗口深瓷瓶,塞进去几块馒头捉鱼玩。”
小七站住脚,回头看看那条小河,忍不住问道:“怎么捉?瓷瓶也能捉鱼吗?”
宋良卓看看小七亮晶晶的眼睛,牵着她的手又走回来,坐在小河边被高高的竹子斜斜掩住的木椅上,揽着她在怀里柔声道:“是瓷瓶。但要够大,里面的瓷最好不是白色的。我当初用的是绿釉瓷瓶。把馒头块儿放进去,捂着瓶口,站在浅水里将瓷瓶口朝外支在河底,要小心别让馒头跑出来,不然那些小鱼吃饱了就不愿意进去找东西吃了。”
宋良卓顿了顿,小七窝在他怀里扭头道:“然后呢?”
宋良卓愉悦的紧紧手臂,“然后我就出来躲在一边,看着一群群的小鱼在瓷瓶外转啊转,等有些贪吃的钻进去,我就突然跑过去捂着瓶口把瓶掀出来。”
宋良卓“突然”两个字似是咬着小七的耳朵说的,小七被热热的气流暖的轻“呀”了一声,摸摸耳朵呵呵的笑着问:“你跑过去它们不会跑吗?小鱼也很精的呀!”
“它们往后跑,就顶着瓶底出不去了。有胆子大的,直接冲着河岸的方向从瓶口溜出去了,但是多多少少都能捉到几条。”
宋良卓轻吻了下小七的脸颊,贴着她的脸笑了声道:“我那时候,最喜欢捉小鱼让奶娘给炸小鱼吃。呵呵,真是奇怪,要是想吃鱼什么样的鱼都能买得到,可偏偏喜欢吃自己捉的一寸来长的小鱼苗。一点肉都没有,炸的酥了就像带着腥味的麻花一样。”
小七吸吸口水,“麻花儿也很好吃。”
宋良卓轻笑。
“我也有奶娘,对我可好了。”小七眨眨眼,“我想奶娘了。”
“过了这段儿咱们回家一趟。”
小七看着面前的小河愣了一会儿,扭头道:“你奶娘呢?我怎么没见?”
“后来我们迁走,奶娘说舍不得家里就回老家了。本来离汝州不远,可等我们再回来,奶娘却不知迁往何处了。听她乡邻说,跟着开始经商的儿子去了外省。”
小七点点头,闭上眼吸了口气,再睁开就看见了宋良卓描述的画面。一个小版的宋宋卷着裤腿跑到河边支瓶子,然后一本正经的背着手走出来,站在不远处看着落英缤纷,闲闲的赋首捉鱼诗。突然,看见小鱼钻了进去,赶紧又跑进去掀了瓷瓶出来。捧着瓷瓶蹲在岸边,撅着屁股查有几条小鱼。
呵呵,真奇怪,整天板着脸的人也会抓鱼。
小七脑子里画面一转,就出现了小版宋宋捏着小焦鱼往嘴里送的场景,仿佛还看见了小宋宋一脸陶醉的模样。
咦?小宋宋一脸陶醉是什么模样呢?
小七疑惑的扭头盯着宋良卓看,按着自己的想法伸手将他有些上扬的眉脚扒下来,又将嘴角推上去,最后愣了一瞬,将眉心处往上推了推。
呕,好丑!
小七吐吐舌头,抚平宋良卓的眉心又看向小河。
“宋知县,我也想捉鱼,用瓷瓶捉。”就像他那次带她捉鱼,其实她也好开心呢。
宋知县吗?宋良卓神色有些黯然,亲了下小七的脸颊道:“等天暖了,我带你来捉。”
小七咧嘴无声的笑,看看已经完全暗下来的景色,又看看开始爬上来的月亮。静默了良久,再回头,眼中已经带了一层雾色。
作者有话要说:和好,还是不和好,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