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爸妈和小弟穿越了!》第2/73页


  一个新疆大列巴面包重两斤,他们省省一个可以吃两天。算了算,剩下的物资可以让他们撑个六七天。
  这个时候冉上沅特别佩服自己的先见之明,要不是她在车上准备了这么多吃的,他们根本就不敢在丘陵上停留这么久。
  把盘点的物资重新放好,面包也烤好了。面粉和坚果的香味盈满了整个车厢,冉上沅把它拿了出来,顺便给大家一人倒了一杯椰奶。
  一家子有说有笑吃完了面包和椰奶,又开始忙起衣服的事来。
  虽然突然来了一个未知的地方,但家人都在一起,也就没有什么好怕的了。
  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冉上沅和冉妈的衣服完成了。她们两人把缝补好的衣服换上,把头发盘起来,顺便往衣服上抹了些土做旧,看起来也像模像样的古人一个了。


第2章 打探
  “妈,有小孩到河边了。”换装好后,冉上沅便又拿起望远镜往丘陵下方的村子看去。
  此时太阳已经西斜,阳光没有那么毒辣了。望远镜里的小河波光粼粼,走到河边的小孩衣服一脱,像条小鱼一样,滑溜了进去,溅起的水花仿佛让炎热的空气凉爽了几分。
  “那我们现在下去,从左边的山坡下。”冉妈指了指左边杂草比较少的山坡。那里她和冉爸仔细观察过了,坡度小,荆棘也少,比较适合行走。
  “好。”冉上沅把望远镜丢给冉缉熙,跳上车抓了一把陈皮话梅软糖放口袋里,接着从厨房设备里拿出一把水果刀挽了个漂亮的刀花,而后特别帅气地把它藏到了身上。
  虽然丘陵下面村子的村民们看起来很正常,但为了以防万一,带把刀防身是必不可少的。
  “你把这个也带上。”冉爸从箱子里拿出了一把锋利的折叠手术刀递给冉妈,让她也带着防身。那箱子里有一整套的手术刀具,是程亦萧放在车上的,也不知道他要手术刀做什么,这下正好便宜他们一家了。
  “行。”冉妈接过,藏到了袖口里。“那我们就下去了。”
  冉爸点了点头,冉上沅自信地拍着胸脯对他说道,“爸,你就放心地等着我们凯旋而归吧!”
  她那么多年的少林寺不是白待的!
  转着望远镜的冉缉熙有些欠扁地说道,“被抓了我和爸可不会去救你的。”
  冉上沅气呼呼地踢了他一脚,看他被自己踢的跳脚,才折了根树枝跟着冉妈往左边的山坡走去。
  停止跳脚的冉缉熙拿望远镜一直对着她们,时刻关注她们的行踪。冉爸看她们顺利下了山坡,逐渐从他的视线中消失才转身回房车里继续未完成的缝衣服工作,因为他看得出那个村子并不是什么危险之地。
  顺利从丘陵上下来的冉上沅和冉妈扫掉粘在衣服上的树叶和杂草,仔细打量了下四周,见没有生人后,继续用树枝打头阵挥赶隐藏在杂草中的蛇鼠,朝小河边小孩玩水的地方走去。
  小孩玩水的地方离她们估计有七八百米远,正好位于村尾。沿着丘陵往小河边走去,膝盖高的杂草逐渐变矮变稀,露出一条被人经常踩踏而成的小路来。
  冉上沅和冉妈走上小路,地面向上腾发的热气和吹来的热风昭示了天气有多门炎热。他们还没走多久,额头上就冒出点点汗珠来。
  “难不成咱们穿越到了火炉世界了?”冉上沅不耐热,此刻白嫩的小脸通红,额头沁出的汗珠越来越大,滚落到了她的黛眉上。她大眼珠子眨了眨,抬手擦掉汗珠,有点想喝水。
  “这里应该是盛夏了。”冉妈指了指刚被她手中的树枝惊动飞起的蝉,以及杂草下方那一簇开着小黄花的植物说道。
  “蒲公英,妈,还是你眼尖。”冉上沅甜甜地笑着对冉妈夸道。“蒲公英开花了,应该是六七月份了,难怪这么热。”
  热的她也想跟那些小孩一样,滑溜钻进水里,步子便不由地走快了一些。
  一阵热风吹过来,隐约传来了小孩玩水欢快的声音。
  冉上沅边走边踮起脚尖往前看了看,小孩没看到,远远看到了村子里的茅草屋以及不远处的坟堆。坟堆每座坟头都立着一块石碑,冉上沅数了数,有七座坟,其中六座坟紧挨着,另一座坟与它们离得较远,上头还插着一只皤。
  “我们过去看看。”冉妈说道,这些坟墓说不定能够给她们提供一些这个世界的信息。
  冉上沅点头跟上。
  两人快步走到了坟堆前。
  “夏,故显李公,讳明华之墓,殁于建平十年壬申夏至后三日。”
  “夏,先严李大人,讳学碌,邺县李家村人,生于建平三年,殁于建平三十五年冬至前两日。”
  “夏,故显李公,讳逢春,邺县李家村人,生于武康三年,殁于建昭九年小满后两日。”
  ……
  看完六座碑文,墓碑上熟悉的繁体楷字让冉上沅心中一喜,“妈,看来我们不会成为文盲了,前面的村子应该就是李家村。”
  “应该是。”看到熟悉的文字,冉妈心头也是一松,这表示他们并没有穿到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世界。“这六座坟墓看起来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左边这位李逢春的坟墓应该不超过半年。夏应该是
  这个世界国家的名字,如今是夏国建昭十年。”
  为了确认朝代时间,冉妈往那座孤零零还插着白皤的新坟走去。
  冉上沅跟在她身后嗯嗯点头表示赞同,语气肯定,“夏国建昭十年,我们国家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国家,所以我们是穿越架空了!”
  “应该是。”冉妈虽然年近五十,但她也知道什么是架空,所以她对此也有些确定,点头,而后看向新坟的墓碑。
  “夏,杨大牛之墓,生于淮北金霖县杨家庄,殁于建昭十年庚辰孟夏初九。这是新坟,看来现在确实是夏国建昭十年的夏天。杨大牛不是李家村的,难怪坟墓孤零零的。”冉上沅仔细看着杨大牛的墓碑,把跟其他六座墓碑对比了一下,可怜道,“别人立碑的都是儿子孙子,他墓碑上亲属一栏空荡荡的,肯定是个孤寡老人,难怪坟头孤零零的。”
  “若他真是孤寡老人,村里帮他办理了后事,后事还办得比较得体,说明村里的人品性不错。”冉妈说道。
  冉上沅点头表示认同,眼睛闪亮夸道,“妈,你不愧是被医院年年评优的妇产科主任,透过现象看本质本事无人能比!”
  “油嘴滑舌的。”冉妈轻笑着瞥了她一眼,“这边看完了,我们快往河边去吧。”
  “好。”朱唇榴齿的冉上沅嘻了声,而后立马意识到在别人坟头笑不好,对着杨大牛的墓碑说了声对不起后跟着冉妈继续往小孩玩水的地方走去。
  走了差不多一百米,上了一个小陡坡后,透过几棵开满白色花朵的斜叶榕,她们看到了水中扑腾的几个小孩,也听清了他们嘻嘻哈哈的笑闹声。
  “虎子,有大鱼,快堵!”
  “哪儿哪儿,我没有看到!”
  “在你左边,左边!”
  ……
  话不是普通话,而是类似现在人难于听得懂的南部吴语方言。正巧,冉上沅和冉妈听懂了,因为冉妈和冉爸祖籍龙泉,讲的正是吴语。


第3章 套话
  “妈,你帮我望风,我去套他们的话。”冉上沅撩起挡住她视线的斜叶榕树枝,看着在河里欢快的扑腾着的那些小孩,信心满满地说道。虽然她的吴语方言说得没有冉妈利索,但对付几个小孩,她肯定得心顺手。
  “行,你去吧。”冉妈点头,知道她是小区里的孩子王,以前靠着那张婴儿肥未消的脸,以及那双清澈无辜的大葡萄眼,从那些把她当大姐大的小朋友那里套过不少八卦。这几个小孩,面对她估计不用多久也会上当。
  “那我去了!”冉上沅语气轻快地从斜叶榕横乱无章的树枝中钻出去,接着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和头发,漫步往小孩的方向走去。
  冉妈见她出去了,打量起周边的环境来,并随时关注有没有其他人往这边来。
  冉上沅左右荡着手上刚刚折下的斜叶榕软树枝,自然且欢快地靠近那群小孩。
  一个萝卜头,两个萝卜头,三个萝卜头……河里有五个八九岁左右的小男孩在扑腾着抓鱼,他们的上衣随意地丢在岸上,灰扑扑的麻布衣服上都打着补丁。
  岸边蹲着两个扎着双丫髻,穿着灰色麻布衣裳,衣服上同样打着补丁的小女孩,一个看起来三四岁,一个看起来七八岁。
  突然出现的冉上沅让他们的视线都忍不住往她身上瞄,水里抓着鱼的那五个小男孩抓鱼的动作都顿了顿。
  冉上沅仿佛没看到他们的反应,继续荡着斜叶榕树枝,走到了那两个小女孩身边,而后学着她们的模样,蹲到了她们身边,用树枝一下一下拍水玩。
  年纪大一点的小女孩对于陌生的冉上沅有些警惕,下意识拉了拉年纪小一点的女孩,悄悄往边上挪了挪,把小女孩挪离远了她些。
  小女孩虽然从冉上沅身边挪开了,大眼珠子却很是好奇,一个劲得盯着她瞧。
  “你是谁啊?我怎么没有见过你,你从县里来的?”河里长得最高的小男孩见冉上沅蹲到两个小女孩身边,忍不住开口了。他见冉上沅长得那么白,第一时间就把她当成了县城里的人。因为村里的人都长得黑黑的,他只在县里见到长得很白的人。
  “对啊,我从县里来的。你们在抓鱼吗?真好玩!抓到了吗?我听说你们村里的小孩抓鱼最厉害呢!”冉上沅见他误会她是县里的人,立马承认了,还一副很崇拜地模样对着他说道。虽然她的吴语口音跟小男孩的有些差别,但对话没有什么问题。

当前:第2/73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