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淘宝穿成七零女配》第23/120页


  跟付站长和老吴告别,姐弟俩坐上拖拉机,开着往大柳树生产队走。两人先把拖拉机开回家,然后到处找苏建党。
  苏建党正蹲在玉米地地头跟社员说话,见到姐弟俩,立刻拉着他们俩说:“我看你们家自留地里的玉米秧长得特别矮,咱生产队的跟别人家自留地的都长得挺高了,抽空苗点粪吧。”
  苏慢昨天才去自家自留地看过,她说:“我们家那玉米种子是大集上买的,说是抗倒伏玉米,矮是矮点,但玉米秧长得粗壮,大队长,咱们生产队这玉米得注意雨季来了,天又热蹿秧了。”
  她不知道淘宝上买的种子种出来的玉米最后会啥样,也不能把自家玉米说得有多好,只能提醒生产队的玉米又细又高容易倒伏。
  苏建党叹了口气:“唉,这玉米种得晚就是不行。对了,你们俩找我啥事?”
  苏慢把苏建党叫到人少的地方说:“大叔,苏向东找到了农机站的工作,明天就去报到,需要开个介绍信。”只是去报道,还不是正式职工,苏慢不想到处张扬。
  “啥?”苏建党提高了声音,“农机站?我没听错吧?向东能去农机站?农机站可是很多人想去都没门路呢,向东咋能去?”
  见姐弟俩肯定地点头,苏建党边带着他俩往大队部的方向走边问:“向东怎么找到工作的,二柱子不是想去农机站,他家里给他从县里托了人都没去成。你爸的战友帮忙了吧?”
  苏慢摇摇头说:“他会开拖拉机,会修拖拉机,农机站正好缺人,我们去试就成了。大叔,你先别对外声张。”
  苏建党虽然好奇,但也没多问,到了大队部给开好介绍信,其实就是身份证明。
  姐弟俩拿着介绍信,马上去苏建党家里把糖包接回来。
  “糖包,二哥以后有工作了,不用上工了,他是不是很棒?”苏慢牵着她的手问。
  糖包使劲点头,看着苏向东笑。
  苏向东双手掐着糖包腋下,举过头顶,让她骑在自己脖子上,糖包视野一下变高,咯咯地笑了起来,声音又脆又萌。
  苏慢侧头看着糖包兴奋的小脸,她其实可以发出声音,会说话,可是她不愿意说。
  等苏向南一放学,糖包就拉住他,手指着刚刚从山上捡了一大捆柴回来的苏向东。
  “二哥咋了?”苏向南问。
  苏慢笑着说:“你二哥找到农机站的工作了,明天就去报到。”
  “啥,农机站?”苏向南一下就跳了起来,“二哥能去农机站,我也想去。能去农机站上班谁还想去上学呀!”
  “行了,你二哥会开拖拉机会修拖拉机,你会吗?赶快写作业去。”
  苏向南麻利地打开书包,拿出笔和本子,最近他写作业倒是很积极,正确率也比以前提高很多。
  晚饭是苏慢用红薯粉做的酸辣粉,糖包那份不辣口味也轻,再加上每人一个超大个的煎鹅蛋,四个人吃得又香又满足。
  第二天早上,苏慢先是蒸了十斤蛋糕,又熬了点玉米粥。早饭就是蛋糕配玉米粥,四人吃过早饭,她拿出给苏向东做的新短袖上衣叫他换上。这衣服早就做好兄弟俩舍不得穿,见苏向东穿上新衣服,苏向南也美滋滋穿上新衣背上书包去上学。
  剩下的蛋糕差不多还有八斤:“这份两斤的给你师傅,其余的给农机站的别的职工分分。”
  “拿这么多?要不留着给糖包吃吧。”这可都是用面粉和鹅蛋做的,货真价实的金贵东西,苏向东舍不得拿给外人吃。
  其实苏慢是用网上买的面粉和鸡蛋做的,只要不花她手里的钱,她一点舍不得的想法都没有。
  “拿着吧,少了不够分,你能在农机站好好工作下去比什么都强。”苏慢说。
  苏向东勉为其难地把蛋糕带上。
  苏慢牵着糖包,送苏向东一段路,路上没啥人,她叮嘱苏向东说:“其实老吴是个很有经验的老师傅,你可千万别看不起他。他失败的原因是太过紧张压力太大,要是在平时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他应该能找出原因,很快把拖拉机修好。”
  幸好苏向东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一直都很稳重。
  “老吴看着是很好相处的人,你以后就跟他好好学,他的年龄比我们爸的年龄都大,跟你没有竞争关系,只要你给他足够的尊重,他不会为难你。”
  “你不要因为会开拖拉机会修拖拉机就翘尾巴,很多农机你都不会修理,要虚心点,只要你态度好,你在农机站的人际关系就差不了。”
  见话说得差不多了,苏慢带着糖包往回返。
  苏向东到了农机站,先去找老吴,他把蛋糕拿出来:“师傅,这是我姐做的蛋糕,她让我拿来给大家尝尝。这份少的给你,多的给大伙。”
  老吴笑得眼眯成一条线,昨天面子都丢光了,多亏他姐那一番话,林副县长才开口给他们解围,他对姐弟俩印象都不错。而且第一天就给带了吃食,知道尊重前辈,以后肯定好相处。
  “看你们这俩孩子,还给带东西干啥。”他拿过自己那份,掰了一小块尝了尝说,“鸡蛋味儿真浓,还真甜。”他舍不得多吃,要带回去给老婆孩子吃。
  心情极好的老吴马上带着苏向东去办入职手续,又去站长办公室报到,然后去各个办公室还有院子里转悠,这样一圈下来,苏向东手里提着的白布口袋里的蛋糕全分了出去。
  他是农机站职工里年纪最小的,话不多但特别有礼貌,态度谦和,大家对他印象都挺好。昨天参与拖拉机修理的两人也都在,对苏向东态度也挺好,并没有因为昨天丢了面子迁怒于他,这样苏向东才放下心来。
  中午苏向东在农机站食堂吃饭,晚上回到家,苏慢问他:“感觉怎么样,老吴还有那两个修拖拉机的人对你咋样?”
  苏向东的回答是挺好的,大家对他都挺和气,苏慢这才放了心。苏向东有了不错的工作,也算是了却她心中一件大事。
  他弯着唇角:“我的工资有二十五呢,等转正有三十,以后随着级别会往上涨。等发了工资都交给你。”
  苏慢也笑:“我们手头还有一百多点,既然你一个月后能发工资,我们可以先还一百欠款。我去打听打听谁家最困难。”苏寒山借钱的那些人家都是经济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她需要知道最近谁家最需要钱。
  这几天苏慢带着糖包卖桑葚干、黄花菜和各种蔬菜,日子过的很平静。
  直到有天傍晚,苏慢从茅草屋的院子摘菜回来,看到路上聚了不少人。她一眼就看到周时芳和康巧云在人群中。她不想掺和她们的事儿,又没别的路可以绕,只能顺着人群边缘继续向前。
  可是似乎周时芳对她的身影特别敏感,视线一下子就扫到她,目光很不友好。
  苏慢接收到冷冰冰的目光,本想快点回家的她走了过去。
  两人被关了几天才放出来,从周时芳的只言片语跟消息灵通的人的话,苏慢可以推断大致事情经过。
  到了打击投机倒把办公室,周时芳神情倨傲,拒不配合,后来说出她父亲身份,她又担心县里已经知道她父亲的消息,说话特没底气。红袖章哪里肯信,说是调查情况又互相推诿,到最后关了两人几天才弄清楚周时芳的身份,把她们放回来。
  周时芳这下是真正得了教训,不长的时间就变得憔悴不堪,脸色蜡黄,娇生惯养的她一看就糟了不少罪。尤其是不知道为什么她们这事全生产队都知道了,社员们问东问西,还像耍猴的一样围观她们,这让她颜面尽失,心力交瘁。
  “想不到城里来的知青也干这种违法的事儿,还被抓进去好几天!”
  “咱生产队的知青干了坏事就是丢咱生产队的脸。”
  苏慢本来想当着众人的面说出周时芳父亲犯错的事儿,但看到周时芳难过又落魄的样子,她不想说了,她绝对不会落井下石,她不是那样的人。
  她要等她春风得意的时候再说,到时候给她兜头浇一瓢凉水,当场拆穿她,看她怎么收场。
  她只是用同情又惋惜的语气说:“周时芳,我真为你担心,你说这事会不会记录到档案里面,到时候影响你回城、抽调或者招工,这可怎么办呀。”
  社员们恍然大悟,原来她俩的这种行为还有这种严重后果,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有人问档案是什么,苏慢就等着人问呢,马上解释说:“咱们农村人没有档案,职工、知青、学生这些人都有档案,做了什么错事都会记录在档案里,以后人家翻看档案,就知道这人犯过错,档案可要跟人一辈子呢。”
  周时芳欲哭无泪,看向苏慢的眼神像毒蛇吐出芯子一样。对上苏慢淳良无害的眼神,周时芳想骂人,真特么能装。
  苏慢看她那样子,心想,善良的女主是要露出本来面目,还是要黑化呢,是什么促使她走到这一步?
  周时芳很着急,想不到这点破事闹这么大,好像长了翅膀似的所有人都知道了。她想立刻回知青点,离开这是非之地,可她越急社员们越拉着她说话,直到社员们的好奇心和看热闹不怕事大的心理得到极大满足,周时芳和康巧云才脱身离开。
  一晃又是几天过去,这天刚吃完晚饭,有人来喊苏慢:“齐老师让你和苏向东去扫盲班。”
  苏慢听说了齐修文办扫盲班的事情,但突然听到齐老师这个称呼还是想了一下才想起是他。她想着正好借机教育苏向东,就带着他去设立在大队部的扫盲班。
  大队部和晒谷场是大队部两个通电的地方,本来以为是在室内,没想到是在室外,而且乌泱乌泱到处都是人,从七八岁的小孩,到五六十岁的老人,肯定不都是来参加扫盲班的。那这是要准备开会?
  苏慢一眼瞄到坐在前头的廖红规,看他的视线朝这边扫过来,赶忙拉着苏向东闪身进人群中。
  有廖红规在,就不会是单纯的扫盲班的事情。
  社员们还在源源不断地赶来,甚至连知青们、牛棚的陆原他们都来了,整个大队部的院子里都是人,多亏当时苏慢没选择住这里。一会儿,连苏向南也带着糖包来了,苏慢赶紧扯住他们俩往最角落的地方走。
  看得出来廖红规要整事。
  左清明在人群中找着苏慢,终于在角落看到她,分开人群走过来,他问:“苏慢,我给你的杂志看了吗,投稿了吗?”
  他的目光中带着殷切之情,恨不得现在就能拿苏慢稿件被采用的杂志摔到齐修文头上。
  苏慢想他们这是斗个啥劲啊,明年他们都能陆续回城,各奔前程,以后极有可能不用再打交道。
  她带着不确定的口吻说:“我投稿了,只是文笔一般,我自己都不抱太大希望。”

当前:第23/12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