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印吉祥》第3/110页


  放下针线筐子,允淑手忙脚乱的去找伤药膏,找到药膏,小心的给内官老爷揭开贴肉皮的衣裳,看着那血肉模糊一片,她心跟着跳,不敢再看。
  仔细清理着伤口,她生怕弄疼了内官老爷,动作放的很轻,拾掇完给擦了药。
  幸好内官老爷已经不是男身,她就也不太用顾及男女大防,全当是给姐妹处理伤口。
  处理好伤口,她就守在那里,大气儿也不敢出,过了好半晌,内官老爷嘤嘤着要喝水,她赶忙起来去倒,端到内官老爷跟前。
  内官老爷睁开眼,望着她,声儿淡淡的,“你就是孙六给我买来的小妇人?”
  她垂着眼,“回老爷,是。”
  内官老爷嗯一声,“倒是规矩的很。”他接过允淑手里端的茶盏子,趴着喝一口。
  “我想着我年纪大了,以后还得有个依靠,你就跟在我身边做个丫头,我也不碰你。”内官老爷咳嗽两声,把茶盏子又递给允淑,问她,“你今年几岁了?”
  允淑端过茶盏子,回,“今年虚岁十岁,整岁九岁。”
  “年纪还小着呢,要学的东西还很多。你都会些什么?”
  内官老爷问,她就回,每句都不落下。
  “家里穷,不会什么,六爷带我来之前,奴都是在家里做重活,栽种收割什么的。”
  内官老爷点点头,“是个良家子。过些日子,我送你入宫,你先去尚仪署学学规矩,再去云韶府学样技艺,你可愿意?”
  她试探着问,“老爷,您买我来不是伺候您的吗?”
  内官老爷笑了笑,“你看看我,头发都白了,我是个老叟,你是个丫丫,还能真指望你照顾我?”
  允淑看着内官老爷,内官老爷慈眉善目的,虽然是个内官,但是一点都不女气,面相是个好人哩。
  “老爷,您叫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我很听话,不会的都可以学。”
  内官老爷叫她逗笑,“果真是个丫丫,一点心思都没有。宫里的人都叫我一声高伴伴,你以后也这样叫我吧。”
  允淑嗯一声,给他垫个枕头,好叫他舒服些。
  “朝中风声紧,老臣子大换血,官家要巩固皇权,现如今局势复杂的紧。今天我还得皇恩,人人称我声伴伴,过几日不得恩宠了,就是被踩进泥巴的阴阳人,凡事你得争,不能等着,丫丫,你晓得吧?”
  允淑默默点头,她知道凡事得争,可她不知道怎么争。
  官家继位后一直致力于集中皇权,朝中泰半臣子杀的杀,贬的贬。但凡在官家还是储君时候,没有表明衷心的,都连连遭了殃。
  李家和冯家就是首当其冲遭殃了的。
  允淑的父亲在朝为官时,受过贿,叫人拿住把柄揭发,官家治了李家的罪,到底是不能说什么的。只是她二姐姐受了连累,叫人掳去至今没有下落。
  内官老爷看她不说话,年纪小倒也沉稳,嘱咐她,“我前几日收了个义子,也是内官,才推荐到官家跟前,你进了宫,遇到什么难事可去找他帮忙。”
  “老爷,我进了宫,还能回宅子里来看您么?”
  她不是很想入宫去,可她要报答恩人,又不能不去,便想问问能不能常回来看看。
  内官老爷调整个姿势趴着,“尚仪署每月可以归家一次,云韶府白天去晚上回,下宵禁前要出宫的。”
  她陪着内官老爷坐了会儿,日头西斜,鸽子归巢,内官老爷才吩咐管家去给允淑收拾东西。
  戌时的梆子刚刚敲过,允淑伺候内官老爷用膳后,就退出来。
  府上陆陆续续点上灯火,天气闷热,刚升起的弯月周围泛着模糊的晕。
  允淑拿小扇坐在院子里扇着,叹气,明日进宫,看天色怕会下雨。
  她在院中小坐一会儿,孩子心性,扑了几只流萤装在透明琉璃盏里,便回房睡了。
  早晨起来,果然下了雨,还起了风,夏日里的雨水足,像从天上泼下来,天黑压压的一片。
  管家给她撑伞,仔细问着,“夫人不如还是等雨小了再走?也不差这点时侯,若是雨不停,就差人去告知尚仪署明日再去?”
  允淑摇摇头,把身上的蓑衣紧一紧,“第一日就不守时,哪里是去学礼仪的?是老爷叫人去通的话,若因为下雨便不去了,是叫人看老爷的笑话。”
  她报恩报的很有原则,下雨也不是什么大事,左右是坐马车去的,也不怎么淋。
  管家把她送到门口,扶上马车,嘱咐着:“尚仪署那边已经安排好了,夫人去了会有人接应,夫人只需安心学习规矩,旁的闲言碎语不必理会。”
  她答应着,把蓑衣搭在一边,窝进了马车里。
  马车摇摇晃晃在雨中走着,如飘荡的浮萍。
  穿过长安清冷的街巷,马车在皇宫侧门停住,赶车的小厮在外边唤她,“夫人?夫人,再往前是宫门了,马车不能进。”
  她答应一声,挑开马车厚厚的挡雨帘子,把蓑衣披上。
  下来车,雨水淙淙流着,湿了鞋子,她把斗笠系紧,深吸一口气,提步往里去。
  拿出内官老爷事先准备的腰牌给禁军过目,禁军给她放了行。
  她回头给小厮挥挥手,“回去告诉老爷,我已经入了宫,叫他不用担心我。


第3章 她才来就掌香了,真是……
  宫墙厚重高耸,穿过狭长的甬道,有人在等着她,见她来低低道一声儿,“姑娘,跟着我走。
  那人撑着伞,允淑跟在后面边打量他,边同他说话,“小公公,我跟你打听个人,这宫里是不是有个冯伴伴?”
  小黄门摇摇头,雨下的大,他回起话来有些吃力,“宫里伴伴多着呢,也不是都认得。”
  允淑哦一声,把蓑衣再紧紧,因鞋子进了水,脚在鞋子里像泥鳅一般乱窜。
  两人在雨里走了会儿,到了长廊,路总算是好走些。
  小黄门边在前边走边引着她,“姑娘,往这边,这条路是往尚仪署去的,另外的路是去御膳厅,咱们尚仪署平常往来宫廷,其他地方也是去得的。像宫里举办宴会,祭祀,接待外来使臣,都需尚仪署布置。”
  允淑点头,跟着小黄门的脚步加快些,“小公公,你慢些走,我鞋子方才湿了,走着不利索。”
  小黄门缓缓脚步,问她,“雨下的这样大,你怎地不穿雨靴来?”
  “府上没给我备雨靴。”她摘了蓑衣和斗笠,挂在手臂上,缓了步子后才有时间打量四周,宫墙绿瓦,白玉栏杆,还有在雨中萧条的垂柳,蓝翎侍卫立在路口岿然如同石像。
  皇宫里每一处都看上去压抑又森严。
  允淑收回目光,不再细看。
  雨势渐小,天仍灰蒙蒙一片,穿过二道门高高的朱红色门槛,是片大院子,宽敞透彻,院中央矗立着一方青铜大鼎,鼎里燃着三柱土黄色大香,在细雨里冒着青烟。
  六根朱红柱子撑起的门楼,正中立着方牌子,写着尚仪署三个大字,檐角挂着铁马銮铛,发出阵阵清脆空灵的声响。
  允淑跟着小黄门进来正殿,殿中一应摆设都十分合宜,掌仪女官正给新入宫的女司说教,见她来,让她坐下。
  她寻个角落里的蒲团坐着,同小黄门道了谢,轻声问小黄门在哪当值?怎么称呼?
  小黄门压低声儿,“奴才唤作小七,往来宫门尚仪署当值,往后有什么事大姑直接吩咐便是。”说完就退下去了。
  允淑知道他换了对自己的称呼,是因着进了尚仪署就是从九品堂下女官,虽未受册,到底还是有位分的。
  掌仪女官叫人递给允淑本《周礼》,继续坐在上首讲读,她唇红齿白,体态丰益,着朱领紫衣戴官帽,训诫铿锵有力。
  允淑找到她读的那一页,认认真真听着。
  允淑本是官家女,家境优渥,她父亲在家中,曾设立供子女上课的学塾,她五六岁时就熟读了《诗经》、《周礼》等诗书,眼下看着书,她脑海里想的都是过往,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忍了忍,觉得心口有些发堵。
  尚仪女官见她有些愣神,唤她起来,“允淑,你认为《天官冢宰・九嫔女史》中,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各帅其属而以时御叙于王所。这句话当为何意呢?”
  允淑起身,恭恭敬敬对尚仪女官行过礼,才回答,“允淑认为,这句话讲的应该是九嫔掌管妇人的学习,女御作为妇人,应当具有德行、言辞、仪态、劳动的技能,才可率领所属的女御,按时依次到燕寝侍候王歇息。”

当前:第3/11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