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悍臣》第1345/1425页



表面上听,这话好像是在安慰,可实际上这话却是充满了讽刺。

这些文人说话的水平可比一般人要高了不止一星半点,用马同袍的话来说便是,这高手,得有三层楼高。

张儒听着心里很不是滋味,眼睛一闭打算破罐子破摔。

王恕突然道:“宾之没必要这么逼他,他想说边说,不想说的话,再怎么逼迫也是枉然。在他心里要是落个不好的印象,宾之你家里人以后要是有什么需要他帮忙的,这小心眼的小子指不定怎么为难你呢!”

以为王恕要帮自己说话,所以张儒才在关键时刻闭嘴。没想到王恕也是个老狐狸,非但没帮他说话,反而夹枪带棒的将他又讽刺了一番。

张儒苦笑道:“好好好好,我说,我什么都说。反正不管你们相不相信,我希望接下来说的话,只有你们两个知道。

本来,还有一个人是有资格知道的,但是这个人已经走了,他走的时候把家人全部托付给了我,这些话,怕是只有等到我死了之后才能亲口告诉他了。”

王恕不悦道:“磨磨唧唧的,有什么话赶紧说,我们的时间可是很金贵的。”

张儒打开了话匣子:“其实我并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说时代,可能二位都不太了解,也就是说我不是成化年间的人。

以前我是一个胸无大志的青年,不懂武功,不思进取。而那个时候的我,生活在几百年之后的共和国。”

李东阳和王恕就像两个好奇宝宝一样抻着脖子,不等张儒继续说下去,王恕听到了不懂的名词马上发问:“什么共和国?什么几百年之后?”

张儒解释道:“共和国是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度,人人平等,律法第一。几百年之后,就是我生活的时代。”

“等等,等等,嘶...你说的这些我真的听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王恕不厌其烦的问。

李东阳脸色凝重,沉吟半晌问道:“你是说你根本就不是大明的人?你来自几百年之后?那你可知大明国祚延绵几许?”

张儒道:“我来自五六百年之后,大明的国祚在我那个时候的历史书上,只能到一百多年之后,整个大明国祚二百七十六年。

之后关外的鞑子会入关,整个中原生灵涂炭。

鞑子掌控中原大地数百年时间,才有了人揭竿而起。那...”

“什么?”王恕拍案而起:“你说大明的国祚只有区区二百多年?”

李东阳扯了扯王恕的衣袖:“老大人请坐,听侯爷说完。”

张儒苦笑道:“你们对我的来历倒是一点都不关心,反而关心所谓的国祚,我还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李东阳问了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你怎么过来的?”

张儒道:“我也不知道我是怎么过来的,确切的说,我的身体没有跟着过来,过来的只是我的灵魂和思想。我的灵魂进入了这个时代张儒的身体,然后占据了他的身体,做他想做却没能做成功的事情。”

李东阳闭口不言,眉头紧皱,似乎在思考张儒说的话。

王恕则是一脸愤慨,胸口剧烈起伏,显然这位刚直不阿的吏部尚书还在对那二百七十六年的国祚耿耿于怀。

沉默了好一阵之后,张儒都不知道自己该不该继续说下去了,李东阳张口了:“大明最后是怎么亡的?你又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费力不讨好的事?”

/31/31740/

第五百四十一章:解释

政治敏锐程度比王恕要高出一截的李东阳很正确的抓住了问题的真正核心。 他本能的认为张儒不会是为了所谓的青史留名,他这么做,一定有更深层次的目的。

张儒叹了口气,又深吸了一口气才道:“大明最后亡国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是大明的皇帝不思进取,将权柄下放到宦官手中。另一方面是百姓怨声载道,起兵造反的人不在少数。还有一方面便是关外的鞑子已经成了气候,一路长驱直入没有半点阻碍。

大明最后一位皇帝是在煤山上吊而死的,他叫朱由检。这是一个志大才疏的皇帝,当然,如果是太平盛世,他未必不能治理好国家。但是那是一个乱世,以他的能力,根本无法治理好千疮百孔的江山。

我费尽心思做这么多事,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大明变得强大。

倒不是因为鞑子入关屠戮中原,而是因为那个鞑子建立的国家最后被洋鬼子完全给占据了。

八国联军进京,偌大个京城差不多变成了废墟。

这还不是最让人心痛的,最让人心痛的便是现在的倭国,在数百年之后会成为屠戮中原的真正刽子手。

我神州大地半数领土沦陷,数百万倭寇深入中原腹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所作所为跟当年五胡乱华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前:第1345/1425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