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禅》第2/6页


  6,4年里你做了些什么事情,对你推出的新书有什么影响吗?
  答:4年内我在快乐而健康地生活。
  国外特别纽约这个城市是超级的国际化,近乎爆炸的信息汇总量,我也许会上午参加一个反战反布什的演讲集会,中午与来纽约出差的西班牙出版商或美国编辑吃饭,下午参加一个吸毒的朋克改过自新后的慈善募捐派对,傍晚去画廊看一个新晋非洲画家的作品开幕式,然后再是与一群朋友在印度饭店吃晚饭,晚饭后去看一场一共才8、9个观众的1927年的德国产默片《Metropolis》。在纽约住一天抵过在别的地方住一年。
  不过,再忙再累,每天一定会有至少半小时的禅坐,哪怕在长途飞机上,尽管飞机座位不是很舒服。
  7,你感觉自己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答:以前我为写作可以付出一切,写作高于生活。但现在,我的生活远高于写作,尽可能丰富多彩而有意义的生活,是我这一世的终极目标。
  8.以前有人称你为“新新人类的旗手”、“城市的另类代言人”还有“带刺的葵花”,现在
  你觉得自己适合什么称谓呢?
  答:有新浪网友慷慨地称我“中国女性小说的皇后”,还有网友说我是“中国第一争议作家”,“撒旦的公主”,当然还有“美女作家掌门人”等等,这么多称号,够娱乐吧。(笑),我想称我”卫慧“最好,尽管这两个字非常地被妖魔化了。
  9.小说中的你,厌世、颓废、放纵,随着自己的心情而活,现实中的你也是这样吗?
  答:性情中人吧。但我绝对不厌世,我一直在兴高采烈地生活。不过我越来越不习惯见一大群人,我喜欢一个人呆着,没有人群与电脑,只有阳光与大海。
  10.你曾说你以“女人特有的敏感、性感和伤感”写作,现在的你还有那份敏感、性感和伤
  感吗,还增加了一些其它的东西吗?
  答:你觉不觉得《我的禅》敏感、性感、伤感?我觉得是。但这三种”感“是在全书一种更坚实更成熟的生活哲学上呈现出来的。这是进步。
  11.性一直是你作品的主题,你自己认为写“性”只是为了小说,还是想用“性”去表现一
  个真实的卫慧?或者说是为了表现一种欲望?
  答:我写女性情感小说,性当然不可回避。很多女性是在性的觉醒中得到了女性身份的觉醒的。
  12.现实中的你对生活、对感情和小说中有什么不一样吗,是不是更简单、更轻松一些?
  答:好像媒体一直对现实中的我特别有兴趣。(笑)。我不会多说的。除非你做了我的朋友,那你自然就会知道了。
  13.你认为在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最快乐?
  答:我的禅师对我说过: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中最好的一天来活,所以每一天我都很高兴啊。
  特别有一天,我看到卓越网上有读者看了书后评论说:《我的禅》比她以前的作品好看得多,作者也比以前进步许多,她还很年轻,期待她有更多的成长与好作品。
  所以你看,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在骂卫慧,还是有公正的声音。(笑)
  14.你能用一句话形容一下真正的卫慧是什么样子的吗?
  答:饿了吃饭,困了睡觉,你刺我一刀会流血,你抱住我会温暖的人。跟你一样的人。
  15, 你今后是怎么打算的呢,是继续写这种类型的小说呢,还是又想有新的突破?
  答: 今天就吃今天的饭。以后的事,以后我自然会让大家知道。(记者:《重庆时报》游丽)


  相关新闻

  争议作家卫慧沉寂四年 推出新作《我的禅》

  “七十年代”代表作家卫慧的长篇小说《我的禅》最近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这位倍受争议的青年女作家在沉寂四年之后,最新创作的一部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从小出生在浙江普陀寺庙,在上海长大的女孩游历西方社会的种种经验,表现了这个有着东方文化传统血脉的年轻女性最后对东方文化的复归。小说清楚地显示了这位独立特行的作家这几年的成长和成熟。
  《我的禅》在创作手法上依然保持了这位性格独特的女作家行文流畅、眼界开阔的特色,无论是对人物的刻画,还是情景的描写都坚持了追求真实、表达真切的特色。作品强调了今天的中国在与世界同步发展的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令人眼花缭乱的真况,以及处在西方世界中难寻人生真谛的苦痛感受,作品试图在创作中完成对东西方理想社会的一种重建,并且表达对东西方文化相互交融的真切盼望。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发现卫慧在经历了人生的重大考验之后,内心开始趋向和缓,逐步地同自己当年青春年少、另类乖张的人生告别,走向以平稳的心态揣测、应对人生和艺术的新的境界。
  《我的禅》还将在海外以英文、日文、德文、西班牙文在全球同步出版发行。上海文艺出版社是《我的禅》中文版的中国大陆独家出版和发行商。

  “在人生与艺术的探求中成长” 出版人魏心宏答记者问

  (魏心宏,著名文学编辑,《小说界》主编)
  记者:请问这次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卫慧的长篇小说《我的禅》,是怎么考虑的?
  魏心宏:卫慧是“七十年代以后”的代表作家,这个作家从1996年开始从我编辑的《小说界》走上文坛,小说创作一直很引人注目,但是,也由于她的一些小说,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从那个时候起,就出现了所谓“美女作家”、“身体写作”等概念。卫慧从此也开始销声匿迹。在沉寂了四年之后,她开始重新写作,这次创作的《我的禅》基本是以她这四年来在纽约的一些生活为蓝本而创作的。从小说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仍然很年轻的作家,在经历了西方社会的一些生活感受之后,思想和心理上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归依感,这种归依感一方面反映了作者的某种成熟,一方面也从价值观念的角度来看待东西方文化乃至于生活方式的差异。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作品还是具有出版和阅读价值的。
  记者:据说,这本小说同时也出版了英文、德文、日文等版本,是这样吗?
  魏心宏:卫慧的这部作品最初是用英文写的,但是,直到今天,英文版还是没有出来。主要的原因是几种西方语种的版本要在几乎一个时间里出,而像德文、日文这些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决定,所以,外文语种的出版时间要晚一点。但也就是相差一两个月而已。不管什么语种,就内容而言,相差并不大。
  记者:从小说内容的角度看,你认为卫慧的小说创作有什么变化吗?
  魏心宏: 变化很大。卫慧当初的小说写作比较多的是和她当时的处境有关的。从她浙江的老家来到上海,儿时生活的回忆和刚进入上海时难以进入到上海主流社会的种种窘境在她那时候的小说当中是很主要的一个内容,另外还有一个内容就是她在最初接触到上海的开放生活之后,所产生的某种大惊小怪式的感受,经过她的文笔的描述,这些感受变得比较夸张、过分。所以,在当时就有一些上海的青年人指出,卫慧不是上海人,并不了解上海。言下之意,卫慧不能写上海的生活。按照卫慧的性格,她当然不会同意这样的说法,没有谁规定了非要上海人才能写上海。九十年代末期,像卫慧那样的新上海人远不像今天那样多,那样普遍。所以,卫慧可以说是新上海人的一个早期代表。而这次她写的《我的禅》已经大大超越了这个问题。对是不是上海人甚至是不是纽约人,她认为这并不涉及生活的本质,不重要。她把自己的眼光开始聚焦到她认为是最重要的事情上去,那就是人性、性的交往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之间希望相互交往的愿望,人在经历了物质需求性的需求之后,还希望得到什么?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当中,好莱坞前几年所拍摄的电影《欲望都市》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也试图在自己的作品里制造出一个充满欲望但是又被欲望所折磨的都市。
  记者:那么她的结论是什么呢?
  魏心宏:她的结论就是她的这本书,就是“我的禅”。这个所谓的“禅”,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代表着东方的文化、民族习性和精神境界。这当中甚至有很多问题涉及到哲学。在她的小说里,她除了引用了包括孔子、老子、庄子的思想之外,还涉及到日本的一些思想大师的言论,西方一些艺术家的言论。这些东西看上去似乎与小说并无关系,实际上,始终在泄露着作为作者的卫慧的感受和思考。可以这么说,透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卫慧已经和正在成熟起来,她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莽撞、说话放肆的卫慧了,而是有了某些沉稳、思考和不那么急功近利地看待问题的成熟的青年了。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记者:和卫慧相比,现在的中国文坛上又有了一批更加年轻的一代作家,您认为卫慧现在的小说还会像当年那样引人注目吗?
  魏心宏:你说得很对,中国现在已经又出现了一批非常年轻的作家,像郭敬明、张悦然、韩寒、春树等等。我最近还在上海发现了两个小作家,一男一女,男孩叫徐斯伟,女孩叫徐歪歪,两个都姓徐,我称之为“徐徐而来”。我们《小说界》下一期就发他们的长篇,写得非常好。就实际的年龄来说,他们和卫慧的年纪相差并不很大,但是,由于社会发展得实在太快,三四年时间就是一代人,信息社会的特点就是信息多快但信息很容易就过去。我记得我小的时候,一个《小兵张嘎》,可以说几乎伴随了我的整个童年。但是,今天就不是这样了。很多很有影响的作品几年就过去了,作品的流动速度消费速度都非常快,因此,我们需要不停地向社会向读者提供作品。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消费流。这方面,你们这样有影响力的大的网站可以说功不可没。从这个意义上说,并不只是卫慧一个人,任何作家艺术家都处在被别人覆盖、被遮蔽的过程中,所以,一个作家如果不努力,不在创作上下功夫,那么,迟早都会被淘汰的。我前面说了,卫慧当年的出现是在整个七十年代文学创作潮流中涌现出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已不再至少不是绝对的年轻人了,所以,他们应该有他们自己的发展路径,有自己的思想、艺术和文学上的追求。只要她这么努力了,我想,她同样还是可以赢得读者的尊重的。
  记者:您刚才说道了信息流,这我很感兴趣,您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看法?
  魏心宏:上海在七八月交界的时候,刚刚举办了一个上海书展。让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书展,盛况空前。那么热的天,每天几乎有五六万人前来观展。大太阳底下,排队买票入场。而买书的热情也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我们出版社在会场里设的临时书摊,每天可以卖十多万甚至二十多万元的书。看着滚滚人流,我们都很受感动和教育。都说今天的图书市场已经趋向饱和,也都说我们的文学已经边缘化,但是,在这样滚滚的人流当中我对这样的说法产生了怀疑。中国目前每年出版的图书总的码洋也就是定价是600亿人民币,而中国人一年当中用在买彩票上的钱是400亿,我说这个比例你就可以清楚我们用在买书上的钱是多么少。还有一个问题也是我一直想要纠正的,那就是很多人都在抱怨说书太贵了。其实,根本不要拿我们的书去和外国的图书比,只要把我们用于买书的钱和我们用于日常消费的钱比较一下就可以明白是多么地少。这当中最主要的是观念在作怪。就是很多人认为,书是不用买的,或者是不应该要那么多钱的。花二十多块钱吃肯德基不觉得贵,但买书就觉得贵了,这种观念是必须改变的。从市场来说,中国的图书市场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面对这样热情高涨的买书人群,我感到,我们只有为他们拿出更好更合乎他们想法的书来才对。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向上的积极的时代,知识和艺术不可能被人们所忽略,相反,人们对这方面的追求应该成为鼓舞和鞭策我们努力工作的强劲动力。同样,这样的场面,对我们的作家也是一个教育,苏童余华从书展出来以后,和我说,简直太厉害了。我们请了王安忆陈村孙甘露来开了一个上海作家三人谈,结果,围得水泄不通。我们没有办法,只好从仓库里赶紧找书来卖。所以,我想说。作家文学都没有过时,他们都非常受读者的欢迎,只要我们认真工作,我想,读者是不会完全忽视我们的。


  梗概

  故事梗概

  中国女孩COCO来到纽约,邂逅对中国传统文化着迷并有所造诣的MUJU,在最资本主义化也是最世故而时髦的城市――纽约,COCO与MUJU的爱情是一种自我救赎,更是一种回归东方式的古老智慧与传统文化的身心历程。
  中途,COCO又在纽约最In的俱乐部里邂逅尼克,一个比好莱坞明星还帅的亿万富翁,迷人,不可抗拒,有着“花花公子”的名声。
  当COCO从摩登而又令人疲倦的纽约回到上海,发现上海正以她那不可思议的快速变化与发展着,令人目眩。她去了一个布满寺庙的小岛――也是她出生的地方,寻求身心上的平衡。
  当她从小岛回来,尼克与MUJU先后来到上海,经过一番迷离的情感纠葛,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将从一个女孩成为女人。
  本书关注于中国年轻女性在现代世界,特别是在东方与西方的文化碰撞中的独特的心灵历程,在穿梭于纽约、上海甚至欧洲的快节奏的摩登生活中,在所有那些戏剧化的事件与人物中,折射的正是主人公从迷惑、好奇、欲望、疼痛逐渐成长、沉淀继而在中国博大的传统文化中寻回一部分自我的内心世界。


  一、回到上海

  回到上海(1)

当前:第2/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