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七十年代村霸老婆》第3/236页


  麻花辫笑容爽朗,将包裹往板车上放,“村长,我叫吴丽,戴眼镜的叫张红军,旁边那瘦高个的是祁云,最壮实这个是周国安。以后咱们就是一个村的人了,可不兴这么客气的。”
  “大家都是为国家建设做努力的,正应该不分彼此团结起来。我们这些年轻娃都不懂事,论种地,你们是我们的学习对象,以后要是有什么事,村长尽管说,别因为我们年轻脸皮子薄就多了顾虑。”
  这话说得有水平,村长笑呵呵的说好,一旁那年轻男人也多看了吴丽两眼,估计是觉得这知青跟别的知青不太一样,没那股子清高劲儿。
  “村长跟这位大哥吃过午饭了吗?两位是一早就等着的?辛苦两位了。”
  祁云不想在这里多做耽搁,毕竟也不知道水月村有多远,现在已经下午两点了,若是离得远,天黑才到的话就糟糕了。
  周国安倒是没多想,听祁云这么一说,连忙翻自己的包,“村长大叔没吃饭吗?我这里还有干粮,就着老祁那里的凉开水也能勉强凑合一下。”
  村长抽出腰带上的烟杆子捏在手上,一张黄黑布着皱纹的脸笑成一朵花,“不用了,我跟冬娃子已经吃过了,也没等多久,刚好这不是要上来分粮种肥料么,不耽搁事儿。”
  老村长在祁云带着浅笑的脸上转了转,心里叹了口气,这回村里来了这么个俊俏的后生,也不知村儿里那些个女娃子会不会又折腾出啥事儿。
  不过瞧着祁云似乎也不是那搞事的,旁边跟他交好的周国安也是憨憨傻傻的样子,总体来说这次分的知青都还挺不错的。
  只是那张红军,估计是个爱搞事的,得跟老知青分开住,不然搅合到一起,村子里可就难安生了。
  虽然现在上面是大力宣扬那啥红书,可老村长就是个在地里刨食的,就想让乡亲们安安生生种地交税过日子,不大喜欢那些满口红思想的人。
  村长吧嗒下烟嘴尝了个残留的烟味儿,心里琢磨着知青宿舍的事儿,还好先前听了老伴儿的提醒,提前收拾出了一处泥巴房。
  既然没其他事,一行六个人就离开了李家镇。
  虽然有板车,可上面已经放了一麻袋的种子一麻袋的肥料,矮脚马也是重要劳动力,村长舍不得让它太劳累了。
  原本是让祁云四人坐上去的,不过人家五十多岁的村长都没坐,他们十几岁的年轻人哪里就好意思坐了。
  到最后几个人就将包裹放到车板上,先走着,走累了再上去坐会儿。
  一路走了约莫四个多小时,上山下坡的,还走了一截悬崖边那种一边山壁一边山崖的山路,把从来没来过蜀地的几人吓得够呛,便是吴丽也吓得腿哆嗦。
  祁云看着悬崖的风景倒是之前因为周遭环境而产生的恶心胸闷感被驱散,很是惬意的眯着眼看风景。
  虽然祁云平日看着是温润的性子,可或许骨子里还是有属于男人的热血,少年时期的祁云向往绝对的自由,于是毫无顾忌的离家追求孤独的流浪生活。
  等到成熟一些之后回了家,表面上看起来温和平淡,可祁云知道自己只是看起来如此。
  这条路走的人多,说是危险,其实也算不上,只要别没事找事的非要走到路边就成了。
  中途也就吴丽跟祁云上板车坐过一回,张红军倒是累得想坐,不过为了鄙视祁云这种怕辛苦的行为,张红军走得脸色惨白了都还撑着不肯上去坐。
  祁云偶尔会将视线落在张红军苍白的脸上,心里有点不厚道的偷偷乐呵。
  周国安倒是真的从头到尾走下来没觉得累,他从小就皮实惯了,之前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之后又坐卡车蹦跶了半天,早就想下来走动松快一下了。
  这走完了周国安还感慨骨头架子终于松展舒坦了。
  等到晚霞挂到天边山头上的时候,一行六人终于到了水月村。
  “咱们村子条件还算是好的,其他那几辆板车,今晚都要在外面休息一晚,明天才能到村里。”
  看着几个人心有余悸的样子,村长笑呵呵的故作不知,说了这么一句话,顿时让心里生了抱怨的吴丽跟张红军倒吸了一口凉气,转而暗暗庆幸起自己分到了这里了。
  周国安没多想,纯粹就理解了老村长字面上的意思,感兴趣的追问那些人今晚要怎么休息,是就睡路边还是到哪儿借宿,还问了那些村是不是有住在高山上的。
  祁云眯着眼看了一眼乐呵呵跟周国安聊到一堆的老村长,忍不住露出点笑意,这老村长,看着憨厚朴实,其实心眼儿可不少,不过能有个聪明的村长也不错。
  祁云站了站脚,叉着腰看着不远处的村口喘了口气尽量缓解身体上的疲倦感。
  作者有话要说:
  祁云:村长真是个老狐狸,连人心都能恰到好处的点拨。
  村长:哦,你呢?
  祁云:我?我只是个单纯的无知的少年而已。


第3章 村长家
  水月村名字唯美,风景也不错,老村长说,这个村的名字是因为村里有条像弯弯月亮绕过的河流才这么取的。
  水月村背后靠着连绵几座大山头,村口有条约莫八九米宽的河流经过,路边时不时有一簇簇的竹林子,蜀地多竹篾编织物,所以竹子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必不可少的东西。
  从进了村口起,他们就时不时的遇上扛着锄头或者背着竹篓的村民,
  七三年,虽然村民们已经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好奇知青了,可现在看见了,还是免不了上来围观,想看看这新来的城里知青是个咋样的。
  “村长跟冬子回来了?”
  “今年上面让种啥?这地可都荒着好些呢。”
  “说是什么套种,山上的梯田都开得差不多了......”
  “也不知道我娘家那梧桐村今年有没有知青啊?没有的话他们又开不了梯田了......”
  “哟那男娃子看着可够俊俏的。”
  “还是他旁边那娃子壮实......”
  “听说这回都是怀城那边过来的哩,怀城那可是大城市。”
  叽叽喳喳,有的村民关心老村长从镇上带回来的种子跟肥料,有的村民八卦新来的这几个后生娃哪个更俏哪个更像种庄稼的,不一会儿就围了十几个人。
  “哦哟就那个白脸的小后生,我一只手就能拎起来......”
  祁云嘴角抽了抽,撇开脸假装没听见这句话,看向老村长,等待对方的安排。
  “好了好了,这都要吃晚饭的时候了,要看俊俏娃子的明天再看也不迟。”
  老村长笑哈哈的让村民们赶紧各回各家,这都七点左右了,谁家里不忙着做饭啊,他也要赶紧给祁云几人安排好住处。
  “你们四个今晚就先到我家吃饭,你们的住处村里也提前收拾出来了,冬娃子,你把他们先带过去放好行李,待会儿你领着人也留下来吃饭。”
  冬娃子全名李晓冬,老村长家的大孙子,性子闷,不过是干实事的人。
  李晓冬父母是老村长的大儿子,虽然分家分了出去,可因为两家挨得近,李晓冬跟他妹妹倒是时常去爷爷奶奶家帮忙照应。
  李晓冬答应了他爷爷一声,让几人拎上包袱跟着他走。
  村里另外三个老知青是六八年下来的,之前下来的知青,病退的病退,回城顶班的顶班,还有一个嫁了人落了户,算是彻底留在了农村。
  所以目前也就只有三个老知青被安排在当初响应国家号召而单独修建的知青房里,在村东头,也就是村尾。
  为了不让知青聚在一起闹事,再加上知青房也就两间房能住人了,老村长给安排了村子中段挨着后山那位置的一处废弃泥土房。
  现在村子里几乎都是泥土房,好一点的房顶盖了青瓦,差一点的就还是盖的茅草。
  要说青砖房倒是有一间,不过那是当初村子里被解放军抓了的地主家老宅,现在可没人敢住进去,被村里用来开大会分粮食。
  当然,大锅饭结束之前,这里也用来作为村民们的大食堂用过一段时间。
  泥巴房前几天才换了茅草房顶,墙壁又用黄泥和着谷草杆子又糊了一遍,看起来还算干净整齐。
  房子一共有四间,倒是比知青房那边好一点,不管以后还有没有知青要来,祁云他们四个人现在刚好一人一间。
  无论是张红军还是吴丽,都偷偷松了口气。
  要知道有些地方的知青点,宿舍都不分男女的,吴丽来之前还听说过不少男女知青混住闹出人命的事,连女知青都不知道孩子到底是谁的。
  这一点一直让吴丽提心吊胆,甚至在路上的时候跟看起来比较壮实的几个男知青稍有接触,希望如果真的到了那个地步能够找一个男知青来保护自己。
  至少一个要比很多个要让人稍微好受些,这是吴丽母亲偷偷跟她说的。

当前:第3/236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