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第125/1038页


  “嗯,那两古人说的话有道理……”
  于是,宋士达董事把两古人的话和他说了,总负责人江城听了后,点点头说:“是啊,这两古人的话有道理,还是有点儿用。只要他们沟通没问题,我觉得可行。”
  宋士达董事看到江城不再提关于自己的话题了,就故意说:“我们把现有的枪托和枪身送过去吧,总共才招了一百个零一人,要什么三百套!”
  “对啊。”江城高兴地说,“一百套早都好了,先给他们送去,也不知道这荷兰人啥时候反攻,真令人期待啊。一定会有好多劳力来。”
  “大家都盼着呢,根据历史资料推演啊,六七月份就差不多了……”
  俩人溜达达地走到了制炭窑那里,五个土著在炭窑里摆放着木材。
  他们按照要求摆成井字型,从他们的动作看去,好像是真学会了。
  这本来就不难,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照着做,也是土著们的一项传统。
  不远处的堆场上,还有刚起窑不久的木炭正在冷却,余烟袅袅。
  五个土著的口罩都变成黑的了。
  宋士达董事知道这里所有数据,他天天翻看着。
  这里交给土著们后,一开始产量下降了一些,可后来很快就上升,甚至比穿越者们自己干还多了一些。尤其是来这里打工的土著都住上了宿舍以后,他们起得更早,睡得更晚。
  在报酬的兑现上,穿越者们绝没有食言过。
  这是一种交换,土著也是有这项传统的,至少目前他们认同。
  砖瓦窑那儿,他们没有去。昨天他们刚汇报完。力气活儿土著全包了,但操作机器根本做不到,连砖瓦土坯在窑内的摆放都做不好。
  当时,宋士达董事还查了下资料,好奇地问道:“不对吧,这个时候他们都开始进化到黑陶文明了吧?”
  当时,砖瓦窑的技术员说:“是啊,那两个古人也说过,可能会烧制的都属于他们土著中高科技人才吧?这些人中没有会的。”
  说完,两人还大声地笑了。
  宋士达董事赶紧把招黑陶工人的事儿记在日记里,别忘了。
  事儿总是太多了。
  此时此刻俩人又溜达到竹器厂了。
  目前竹器厂主要任务是编织育秧盘。三十多个土著来来回回地忙碌着,场面有些乱。有两个技术员在木工机床上忙活着,负责给土著开竹、破竹、破片。
  空气里都是竹子的清香,但比较呛人,竹屑四处飞扬。
  宋士达董事冲着技术员喊道:“你们怎么不戴上口罩!”
  “没事儿,这环境比我穿越前都好。大家都不戴吧。”那个技术员也没停了手中的竹材,大声地回答。
  木工机床破竹材的声音不小。
  穿越前这台木工机床就做过一定的改造,各种刀具可以调换。穿越者们可不想多带一套处理竹材的设备,好在它们功能雷同。
  竹器厂为了方便竹材运输,离木材加工厂远了一些,只能用单独动力源。穿越后普通电线都是宝贵物资了。
  不过一套30千瓦的蒸汽发电机,足以搞定一切。
  迄今为止,河口基地所占的整个动力源的千瓦数超过了热兰遮城,也就是说,热遮兰城可以停电,这里24小时都有。
  看来穿越者们都知道现在还不是享受的时候。
  宋士达董事指着那些编竹器的土著说:“现在能不能找出几个替代你们的?”
  两个技术员笑了笑,说:“这帮子土著现在才刚刚不怕这个机床……再等一段时间吧,不过有个小孩子好像对这个机床有点兴趣……”
  “哎呀,大家还要辛苦一段时间……”宋士达董事感叹着说。
  有个技术员说:“大家还不都一样?听说布袋镇那里更苦呢。哎,替我一下,我上个厕所……”
  宋士达董事和江城连忙上前,接过他们的活,人停机器不停。
  晚上的时候,是大家最轻松的时候。
  晚饭吃完了,所有工作都暂时告一段落。除了土著,所有人都可以放松一下。他们为了多挣点东西,又不是穿越者安排他们工作的。出多少东西给多少报酬,走到哪儿都是道理。谁也没有逼谁。
  兼职大厨孙强忽然来到了宋士达董事的办公室。宋士达董事正在欣赏晚霞满天呢。
  孙强有些沉重地说:“宋董,我想要个镜子,管物资的人说这事儿要找你批。”
  “噢,你想……骗小妹子?!”
  孙强叹了口气,就把今天早晨的事儿说了,然后感叹道:
  “他死了,他的小伙伴把什么都告诉我了。就他妈为个镜子!我还挺喜欢那个孩子呢!”
  宋士达董事看了一下孙强的表情,也是沉重地说:“真可惜啊,怎么会这样不幸,山崖上怎么会有蛇呢?”
  “谁道呢?这人啊,都有自己的命,小土著太不幸了……宋董,我想要个镜子,满足那个小土著的心愿!价钱上算我的,扣我股份啥的都行,我也知道不能按那面的价算。没事儿,全算我的。那样我就心安了。”
  宋士达董事看到孙强露出欣慰的神情后,马上说:“你啊,这好人不能都让你做了,等一会儿我会通报给大家这事儿,给你一个镜子,事再小我们不能黒箱操作吧?”
  “哈哈,怎么都行!要不,我心里堵得慌。不过,今天我做菜啊,有个想法,我要说一说。大家都愿意吃竹笋蒸肥肉。你看这竹笋吧,它蒸出来除了竹子味啥味也没有。肥肉呢,蒸出来就太腻,全是肉香。这时候趁两样都热乎,洒上盐,再蒸一会儿,哎,这盐一化,两样的味道都融合在一起了,各自的味道还更美了。本来它们味道矛盾啊,冲突啊,没法子入味啊,这一下子就好了。
  我总想说出点什么大道理,还就是说不出……”
  看着孙强如释重负的背影,宋士达董事无心看晚霞了。


第一百一十六章 原始而落后的路布兰制碱法
  化工公司留在河口基地的那位技术员,名字叫侯致本。
  在那面的世界里,他在许多大中小型化工厂都做过,天南海北的地方都留下过他的梦想,但结果……我不说了。
  他极为崇拜本家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并对侯氏制碱法极为推崇。他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制碱方式,是某个民族在化工行业上的绝唱!
  可是他有意忘记了,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如果不是被逼到四川去办碱厂,如果不是因为四川的井盐太贵,成本太高,天知道化学家侯德榜先生还有没有改变索尔维制碱法的冲动。
  恕小子大胆,一切都只是假设,未尝可知。
  技术员侯致本,本来应该去布袋镇的,但河口基地这面的造纸、皮革加工方面也需要化工人才。
  还有最重要的一条,他心里非常愤恨布袋镇的制碱法,尽管他能理解为什么这样。可情感上就是无法接受。个性,你懂吗?
  他们竟然搞起路布兰式制碱法!
  我的天啊,你知道那有多浪费吗?一比较你就知道侯氏制碱法有多了不起了。
  路布兰式制碱法分为三步,先使氯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然后用焦炭还原硫酸钠得硫化钠,最后利用硫化钠与石灰石的反应生产碳酸钠和硫化钙。
  这种方法难以连续生产,一步一取出一投入,又需硫酸作原料,对设备腐蚀严重,产品质量也不纯,原料利用也不充分,成本很高。
  这简直是对穿越者的侮辱!
  它是1791年由法国医生路布兰首先取得专利的,可现在竟然让穿越者中的化工人才首先使用这种方法!丢人啊。
  然而愤恨归愤恨,但他心里也非常清楚,这是目前条件下最合适的办法。
  这一切真是矛盾。
  硫酸好弄,台湾本来就出产天然硫和硫酸铁、硫酸铜。再说这次也缴获了不少。穿越者们带来的硫酸厂设备正在布袋镇开始摆布呢,红星水泥厂的水泥和河口基地的红砖红瓦,加快了厂房的建设。
  石灰石,布袋镇本身就出产。
  布袋镇盐场早就兴修完备了,当然产量和那面世界的盐场不可比。但足够穿越者们现在用的。这个以后讲。

当前:第125/10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