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第151/1038页


  “哈哈,非先生,我李成栋无以开眼界,无以长见识……不过,我配不上大贤大仁,一生只信手中钢刀……先生大才,做我大清的巡抚吧!”
  曹烨欣然同意。
  看到这里时,穿越者们找了找古人学习的教材,上面写满了仁义啊,道德啊,却不知为何这位拥有优秀文化传统的曹烨就没有看到呢?
  你妈的,你都是教别人学的啊!
  大学士苏观生的死给穿越者们留下了含泪的笑,可他如果知道他死对头东阁大学士丁魁楚的死,一定会高兴地跳起来。
  最工于心计、最富于表演才能、最能走一步看三步、最善于给自己留退路而下场又最为悲惨的当属永历帝的东阁大学士丁魁楚。
  “想我大明天下黎民遭此大难,我夜不成寐!”
  “仰望星空,我忽然悟得,多难兴邦,我大明定能重新崛起!”
  “追随陛下,万世万死不辞!”
  这些都是他留下的名言。
  永历上位后,封他为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丁魁楚自恃有拥戴之功,整日只知受贿卖官,派军士在肇庆灵羊峡一带挖掘端砚老坑石头,制作精美砚台玩赏、珍藏。
  而且为他老妻找寻了不少奇异宝玉。他老妻每到天气好时,将那些饰物佩在身上,去郊外游玩,所见者,无不羡慕。
  李成栋攻陷广州后,丁魁楚第一个获知消息。他不慌不忙,隐匿不报,派亲信家仆携黄金三万两及大量奇珍异宝向李成栋示好,随时准备降清。
  李成栋很高兴,写信给丁魁楚,对他这种投奔光明事业的态度大为鼓励,暗示“到时自有安排”。因此,当永历众臣大溃逃之际,丁大学士成竹在胸,把几年来搜刮受贿的财物装满四十只大船,在江面缓缓而行……
  在船头,他面对着涛涛江水,很随意地赋诗一首……然后感叹道:
  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江水无语,缓缓流淌,全是水啊……
  李成栋攻下梧州后,丁魁楚又在途中得到李成栋亲笔信,要他过来主持两广政务。
  丁大学士大喜过望,急速命船夫加紧赶路,往梧州进发。
  目的地将至,就见李成栋骑马赶至岸边迎候,设大宴款待丁魁楚父子(丁魁楚本有三子,因战乱病亡死掉两个,现只剩一子)。
  欢饮之间,李成栋搂着丁大学士肩膀,亲热地说:“东南半壁江山,就靠老先生您与我两人支撑啊。”并表示转天早晨就要择一吉时举行封授仪式,向丁魁楚正式移交两广总督的印信。
  丁魁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临别时老泪纵横。
  但是,他忘了,他喜欢钱,李成栋也喜欢钱……而他还随身带了按穿越者们的计算方法,价值那面世界的27亿美金的资产。
  当夜,丁魁楚正做统管两广的美梦,忽然被兵士叫醒,让他下船入李成栋营帐议事。老东西匆忙赶入帅帐,见李成栋端坐居正,两旁士兵个个立目横眉,刀剑出鞘,大学士知道事情有变,忙双膝下跪,叩头不止:“望大帅只杀我一人,饶过我妻儿。”
  李成栋一笑,问:“您想我饶你儿子一死吗?”一挥手,身边卫士上前一刀就把丁魁楚仅有的一子脑袋砍下,放置于他的面前。
  丁魁楚哀嚎未久,兵士拎起这位老谋深算的“老知识分子”,一刀结果性命。接着,李成栋尽杀丁魁楚一家男丁,并把他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均脱光剥净,押入自己帐中待来日慢慢享用。
  你要知道,李成栋的口味很重……
  同时,四十艘大船所载的八十四万两黄金和珍宝奇物尽归李成栋所有。仅这黄金一项,如果拿此饷军招买人马,就足以抵挡清军两年三载。
  穿越者们查到这个资料后,立刻把八十四万两黄金计算到未来的收益里了。
  同时,他们分析到,晚明期间,商品经济发达,政治高压,党争不止,人欲横流,各种腐败已经成为常态,能腐败已经成为令人羡慕的能耐了。
  根子完全烂掉了……无论是基层知识分子还是高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完全扭曲,世故势利、浮躁焦虑、卑俗狡诈……虽然依然有敢于仰天大笑,笑对生死屠刀的民族知识分子,但那只是划过天际的一道流星……
  整个社会频频出现群体性屠杀事件,受害的永远是明人……
  穿越者们长叹一声,对这些明人知识分子,他们决定只能利用,不可重用,只能推倒重来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 好大的一盘散沙 下
  在清廷进兵江南的过程中,毫无疑问,李成栋起了关键作用。
  但在这个时候就发生了某个民族历史上常出现的情况:
  有功者和功劳评价者在思路上发生冲突,或者说是两者在世界观上发生冲突。
  李成栋自以为功勋卓著,两广总督一职非己莫属。不料论功行赏之际,清廷却重用了佟养甲。
  佟养甲属于辽阳世家。努尔哈赤进攻抚顺时,他的同族兄弟佟养正叛变投降,佟氏家族一部分被明朝在辽阳杀害,一部分被押进山海关内拘禁。佟养甲的父亲当时就是被押进关内受冤而死。这叫株连。
  佟养甲为了避祸,改名为董源,投入左良玉幕下。1645年清军南下,他铁心投靠清朝,重新恢复姓名。
  看到此人与大明有杀父之仇,满洲贵族组织立刻对他表示信任。
  由此,占领广州以后,尽管佟养甲尽管没有多少军队,也没有多大战功,却被封为广东巡抚兼两广总督。
  李成栋只落个两广提督,不仅无权过问地方政务,而且在军事行动上还要接受佟养甲的调度和节制,两人原先的同僚地位变成了上下级关系。
  清廷重用佟养甲而做出的不公平的对待,对于野心勃勃的李成栋来说是难以忍受的,内心的不满逐渐积累起来。
  穿越者们对这种行为做出了精确的点评:
  部落氏族文化,天然有一种只信任自己人的观念,比如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人缘关系等等,唯独不认功劳。
  当然,有时候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是运动发展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清廷还委屈呢,你就算有功劳也不能主动要奖赏啊,我们是你的主子,我们给你才行,难道你不懂什么叫组织上的考验?
  果然事实证明,还没经过洗脑大法的李成栋,真的经不起组织的考验。
  1648年正月,江西提督金声桓、副将王得仁反清归明的消息传来时,李成栋认为时机成熟,决定反正易帜。
  “啪”的一声,李成栋的民族荣誉感和大义都回归了。
  同年四月十五日,李成栋在广州发动兵变,剪辫改装,用永历年号发布告示,宣布反清归明;人家原总督佟养甲也绝不白给,虽然仓皇失措,被迫剪辫,但“坚定”地附和了李成栋的反正。
  广东全省终于都在李成栋和他的部将控制之下了,各州县官员那也是望风重新归附大明。
  这个时候,永历正处于艰难窘迫之中,都要不能活了。
  可是,广东全省和广西已失府州的突然反正,简直是喜从天降!
  一开始,没有人敢相信,可经过几天的探听,特别是那个原已降清的广西巡抚曹烨,匆匆前来朝见,说明了各种原委,永历君臣才解除了疑虑,顿时一片欢腾,收拾逃难行装,准备重整河山了。
  这个时候,在广东的一部分原明朝官绅如大学士何吾驺,立刻率先在自己的日记本里写到,他本来就心不忘明,当他察觉李成栋同佟养甲有矛盾时,立即抓住机会暗中策动李成栋反正。结果李成栋终晓国家大义,反正了。
  这日记本最终在历史上留下了内容。
  这个时候,残存的“公安派”也有人出了典故。三袁兄弟中最小的一位袁彭年也借此事扬名了。
  此人于崇祯甲戌年中进士,年青有才名。弘光帝立,袁彭年得封礼部给事中,由于生性亢直,上疏揭发马士英、阮大铖罪恶,被弘光帝罢官。
  隆武帝立,诏复原官。清军入福建,袁彭年想要降清。清人没搭理他,认为他是革命立场不稳定,是个动摇分子。
  不久后他又跑到广州去投靠当时风头无两的李成栋。
  他也在日记本里写道,他多次以暗喻的方式劝李成栋反清,最终使其豁然明晓大义,才会反正。
  关于他最终的结局,穿越者们还关心了一下:
  袁彭年得入永历朝后,发挥明代知识分子的优秀特色,又卷入与马吉翔等人的争权夺利之中,后又被冷淡,出居肇庆。
  当清军再次攻陷广东后,袁彭年又去官署自首,声言当初李成栋逼自己反清。因为他的名气大,又是文人,没有大威胁,清政府居然饶他一命,放他回老家湖北公安,安安心心地养老去了。
  在那面的世界,此人很受当地人的敬仰,三袁之一嘛!
  这个时候,又有李成栋的门人邝露写道,是李成栋的爱妾自刎激发成栋反清复明事。

当前:第151/10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