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第170/1038页


  范大海船长脸有些涨红,说:“一个七岁的男孩子,让他去上课,他能镇住学生嘛,要是受了伤……我找谁算账!”
  伍大鹏董事长小心地抹抹头上的汗,说,郝钢部长做校长兼班主任,你听过他在明人中的传闻……
  这件事本来就过去了,人家两个家长都不同意。
  但后来这个消息不知怎么被这两个小孩子听说了。
  范伟业来了精神,好啊,有一帮子小孩子教啊,好啊,比和一个洋鬼子泡在一起强啊!
  姜雪心中大恨,泡,这个词真恶心,你给我等着,这一阵儿没打是不行了。但她的脸上却是一片天真,说,范叔叔,其实挺好的,想起来都有趣儿……我们真想去……
  范大海船长看到天真可爱的姜雪就喜欢,要不是知道她的心理不是小孩子,早就想好好抱一抱了,就像抱着伟业一样。
  范大海船长满脸笑容地对姜雪说:“不行啊,你们正长身体的时候……”
  然后他又狐疑地盯了儿子一眼,这小子只要是有歪主意,就特别热心……
  但最后两个大人没有犟过两个孩子,只能答应了他们。
  这样,赤嵌小学算是有了可以开张的可能了。
  在伍大鹏董事长的办公室里,伍大鹏董事长,姜雪和范伟业三个人就这个时空的教育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范伟业正色地说:“教育必须要有目的性,这是一个为哪一个团体服务的问题。”
  伍大鹏董事长眉毛挑了挑说:“伟业,你很有看法……说下去。”
  “请叫我小范老师。”
  “好的,小范老师,你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食物、学习工具、教育都是我们给的,所以,他们必须要效忠于我们,并要有时刻为我们服务的……”
  姜雪实在忍不住了,她插了一句话:“更应该发掘出他们身上的潜力,唤醒他们对真善美地向往,以期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我认为唯工具论,不利于教育工作的长期发展……”
  事情有意思了,伍大鹏董事长摸着下巴点评说:“小范老师的观点具有现实性,可以解决当前及今后三十年的问题……小姜老师的观点,最终回归到教育的本质,那是教育的最终境界,培养出这一个式的,可以独立思考的人才……不过……”
  小范老师得意地抢了一句话:“只能先把教育当工具了……”
  伍大鹏董事长意味深长地说:“不过,我们把所有的观点发到网上去,让大家讨论……教育不只是某个部门的事儿,它是我们全体的事儿,我们初步先收集一下各个行业对教育的最基本要求,毕竟现在还没有解决基础教育,小姜老师提到的,一点点也没有错,那是我们最终的目标……我们宁愿要一个时时质疑,也不愿要说什么信什么的后代,更不要那些语言复读机一样后代,我们的责任很重啊,我的小范小姜老师……”
  有关对教育的要求和教育的最终目的,当时在网上引起了大讨论大争鸣,每个人都可以发言,也可以不发言……
  相关教学的工具,就比较好办了。有人在网上参加教育的大讨论,也有人早就在默默地为教学准备各种工具。
  首先是粉笔。
  其实早在中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用石灰加水,可以做成块状的物体,可以用类似木炭笔的方法,去纪录在深色,或者是坚硬的表面。在中世纪,世界各地的纸张都是很昂贵的物品……当然没必要去弄清楚谁第一个发明了它。
  汉唐集团的人加大了硫酸钙(石膏)的精磨水平,也加大了粘土和植物油脂的配备比例,轻松地把它制成了,还号称无尘呢。
  加大了粘土的比例就是为了使粉笔尘的比重变大。直接下落,而不易四处飞散。当然效果和那面世界里号称无尘粉笔的水平一个样子……效果大不大,这谁都知道,不必多说。
  汉唐集团采用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毕竟它需要的不多。不过两位老师可能不会再轻易掰个粉笔头打学生的头了。
  但如何惩罚不听课的学生,小范老师有的是办法。后来小范老师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了一根竹鞭,正了八经的苦竹的竹根,抽起来,听声音都吓人。而且他还对姜雪嚷着说,什么自尊心?连他妈的文化都没有,还要什么自尊心?!
  第二个是黑板。
  在原本的世界里,直到19世纪,黑板真的仅是黑色的板子,而且是把它用来发布公告的。
  那么,就在现在的时空,全世界的大学都是采用教师口授,学生用木炭笔来记的学习办法,在明大陆则是用毛笔。汉唐集团的河口基地专门为黑板这个项目,特别低压蒸馏了一批松木焦油,原本充脂类木材的焦油用处不大,在这里,由于它的低密度性和颜色较深,算是找到了正确的用途。
  笔的问题也不太大。大家都用鹅毛笔沾墨水吧,没办法,汉唐集团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整什么铅笔项目。
  石墨很少单独成矿,那玩意儿和煤矿伴生,台湾有这东西,很常见,而且铁匠们也经常使用它们。
  汉唐集团正在攒着这东西呢,一方面做各种大型设备的润滑剂,当然使用前要提纯一下。另一方面以后自制电力设备,炼钢的时候都要用到,仅仅为了制造铅笔,就牵扯太多精力,不值得。鹅毛笔使用起来也不错,至少拿笔姿势很容易向铅笔和钢笔过渡。
  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纸张。
  造纸是汉唐集团比较重视的问题,他们为此做的准备比较早。早在刚建布袋镇盐化工基地的时候就开始了。
  当时化工公司为了造纸工作,也为了别的一些原因,在河口基地留了一位名字叫侯致本的技术员。
  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汉唐集团的造纸厂,走了一条落后与先进技术相结合的道路。
  谈起造纸工艺很简单。整体上分为两大步骤,即制浆和造纸。
  汉唐集团的人直接采用了化学法制浆,机械式的不实用。
  盐化工事业最终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用的化工原料。
  各行各业能以本时空的物质为舞台,开展互动式的推进,终于开始有了些苗头。


第一百五十二章 汉唐集团为何不求教于我
  在原本的时空,世界上制纸技术最好,纸张产量最高的当属明大陆。这里面并不是说其它地区就没有制纸技术,事实上制纸技术最早的当属埃及的纸莎草技术。
  但和明大陆的造纸技术比起来,埃及的纸莎造纸技术不仅过程复杂,而且生产成本很高,所以当明大陆的造纸技术传到埃及后,轻而易举的就将他们的技术击败。
  当然,同时其它地区也有各种造纸技术,但实在都是渣渣,不值得一提了。
  19世纪中期,西方的造纸技术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反过来能将明大陆,说错了,是前清大陆的造纸技术击败,这里的原因无他,只是在于西方那帮子人率先推开了盐化工这扇大门……
  在原本的时空,1839年德国人P.皮耶特利用球形蒸煮器,在一定压力下蒸煮破布制浆。这样,德国人就先完成了设备的改进。
  1851年英国人H.伯格斯发明了用烧碱作为药剂蒸煮木材制浆技术。这样又为其他西方人的造纸技术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直到1866年,美国人B.C.蒂尔曼发明用酸性亚硫酸盐法蒸煮木材制浆,使制浆原料从草本植物扩大到木材,使纸张的生产量呈指数上涨。
  直到19世纪后期,酸性亚硫酸盐法制浆因生产成本低,使纸浆色泽浅而占有了重要地位。
  到此西方的造纸术完胜了前清大陆。
  汉唐集团的人在分析原本时空里的西方化工技术的发展时,敏锐地发现,那帮子西方人在化工技术上的发展,充分利用了盐化工带来的各项成果,从而形成了一条可持续化发展的上升之路。
  当然,他们的发展速度实在太慢了,可以用百年来做计算单位,可是在前清大陆呢?上千年了吧?造纸技术有发展吗?
  在那块大陆上,自晋代起,他们就把造纸原料扩大到稻草、桑皮及嫩竹等,并采用石灰及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腌渍或蒸煮以制取纸浆,这可能是最早的化学法制浆。
  可是啊,上千年过去了,他们的子孙们就过不了这一关,一直没有办法把原材料发展到木材上。那才是正道啊,纸张的质量和数量全靠它才能得以保障!
  为什么?还真没有谁去黑这个大陆的后代子孙们,而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关上了进一步发展的大门!
  最好,最多,最便宜的硫酸盐、烧碱、纯碱、都在盐里!
  可他们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却高喊着禁止私盐,禁止私自贩卖,要卖得由我来卖!
  而且还会振振有词地说,没办法,国家要税啊。可真的就没有另一条道路吗?谁都不去找,当然什么路子都没有。
  盐税太挣钱了,太稳定了,太容易得到了……
  话说回来吧,又不知道有多少人骂我水了。
  在河口基地,侯致本技术员决定直接上酸性亚硫酸盐法制浆,当然,他知道这种方法浪费化学原料,而且污染大。
  但是它的生产过程简单,所生产的纸张色泽较浅,可以不须经漂白步骤也可用作抄纸使用,白度较高,纸质较柔软。节省了漂白工艺,也就是节省了人力。
  虽然这种工艺生产的纸张物理性质较弱,但是小心地使用也是可以的。
  其实还有两种方法,这里简单介绍一下。
  碱法纸浆生产的纸张,较柔软和具有较高的不透明度,纸张的物理性质较强。但碱对现在的汉唐集团的人来说,还有其它更重要的需求,现在无法满足造纸需求。汉唐集团只能是等以后再说了。

当前:第170/10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