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第68/1038页


  当初,马军院长被可怕的网络暴民无情的攻击时,那些他亲手手术治好病的病人们在哪?那些哭着喊着大恩难忘的家属们在哪儿?那些因为贫困被马军院长免去手术红包的可怜人在哪儿?
  没有人帮助他,那种用拙劣手法下套子的事实被所有人无视……其实任何人都应看出来,他真的是被陷害了。
  所以,那时四十八岁的马军院长感觉自己的精神又升华了,走向了更冷漠的再次成熟。
  对,一切都是工作而已。别犯错,人生就是别犯错。没有人能因为你的善良而感谢你,在你倒霉的时候,只有你自己帮助自己……
  王四平和张爱国对视了一眼,王四平小声说:“这大夫真牛啊。”
  张爱国在那面的世界是个小包工头,还没做王四平那种水准,但都赶上了2008年经济危机带来的灾难。一个刚刚享受到改开的红利,一个还没享受到,却又都把苦头吃个够,索性出去拼了。没想到拼大劲了,拼成穿越了。
  张爱国说:“听说他有两把刷子……”
  “不管什么时候,医生都比我们牛逼。咱俩核计一下,看看得用多少料。”“要好好算一算,听董事长的意思,要是能剩点还要把总督办公室整整。”
  两人一核计,还想剩点呢,9吨水泥和9吨白灰全用上都不够用。
  十公分标准水泥地面,不算砂石,一千平方就得33吨水泥,这还是在他们带得是水泥是42.5级别以上的。当然他们没打算建成那么厚的,那个厚度走5吨卡车都行了。
  由于仓库里面本来就有硬质地面,找平就行了,太高太低的地方,把石头起出来,重新辅一下。目测中,荷兰人辅石板地面的手艺还行。
  以溜缝为主吧。这一算,地面变成了使用两吨就能完活。
  四面墙壁,不到六百平方,一公分厚可以了,这就又要两吨。可这样不行啊,还有十几个房间的墙壁呢。
  “要不灰号小点?”
  “别,爱国,这是咱自己的医院,不是承包的工程。没有监理所,也没有质检局,可大家都能找到咱们……”
  “妈的,差点忘了。咱们再想想办法。”
  俩人又商量了一会儿。要不一线技术员办法多嘛,他们想出主意,各种隔断一码粘土的干活,要什么水泥?墙面也是粘土上!最后刷水泥浆吧,再刷石灰浆吧,弄个脸白。
  “四平,你抹过大泥啊?”
  张爱国的家乡把往墙上抹各种粘土叫抹大泥,从称呼中,可以看出乡村泥瓦匠们对往墙上抹粘土是多么畏重了。那是真累腕子啊。
  “哎,你们那也叫这个是抹大泥?那大木抹子差不多一样吧?”
  “一样一样的,以后找东西自己做吧。谁叫咱们年轻了二十岁呢。老多年没碰大泥了。”
  说完他们先开始砸墙了。王八蛋操的荷兰人,就不想着给仓库留几个窗口?害得他们现砸。
  人生就是这样,你想让它结实的时候,它是豆腐渣工程;不想让它结实的时候,它能经过国检标准!
  砸吧,这海砺子壳烧的石灰拌上糖浆和糯米汤彻成的墙,还它妈的挺结实。电锤有,没有用它,重磅锤砸吧。不仅能砸出较为完整的砖来,还能省下电锤的使用寿命。谁知道什么时候更有用呢。
  随着更为准确地设计图纸的出炉,工作更明确了。但事实上,干过装修工程的人都知道,啥明确的图纸啊,有个差不多的方向,剩下的慢慢用水泥找吧。要不你砸一个两米二高一米四五宽的窗口给我看看。
  然后就是下料开干了。无论多少房间,墙面要先平了再说。一公分厚度的墙面,很考验瓦工技术。
  砂子是从河边取来现筛的。河砂在原先那个世界就是台湾一大特产,还有过出口的经历,就像20世纪六十年代台湾出口大量的煤炭一样,正了八经是一项产业。
  只不过目前穿越者所需要的河砂远了些,有两公里的距离。幸好他们有翻斗车和小四轮,力工还不缺,二十多个俘虏都在河边正挖呢。


第六十五章 强拆队被阻截
  木工组的王宝山看到瓦工组的人干得正欢,而且王经理和张队长也穿着背心上场了,一时间仓库里瓦刀和抹板子叮当地乱响,他心里有些乱。
  真他妈行,四面墙不到600个平方,你们上了八个瓦工,四个小工,地面上还有六个人在找平,这些人都是从哪儿找来的?
  他细细观察了一下他们的手艺,放下心来,除了王经理和张队长还像那么回事,剩下的也就是二把刀的水平。他不知道这些人都是从人才库里拨拉出来的,连有过砌猪圈经历的都临时加入了。
  一个好瓦工一天能抹50个平方,我看你们怎么在一天内干完。王宝山是木匠,但瓦匠那点事儿,他也门清。瓦匠干得太快了,会显得木工慢了。
  王宝山在仓库里转悠,仰头打量着棚顶,心中又不由得不着急。这医院的吊顶是他的活啊,可板材呢?没有板材他用什么去吊顶!
  热兰遮城原有一些木材,可是,穿越者们首先要睡床的,该死的荷兰人还不在这城里住,只当这里是办公的地方。木材大多都用在加工木床上了。
  木匠分为两种,一种是粗工,一种是细工。粗工就是架梁啊搭架子啊之类的,也可以打个柜子等小物件;细工就是能做细致活,榫铆雕花镂空之类的不在话下。
  王宝山是细工木匠,但手艺嘛,哈哈,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
  他原先和卢旺才是一个家具厂,在厂子里负责给三类家具雕花镂空的,同时还有修理木工车床的技术。可以说,细工中,他修理机床的能力最强;机床修理工中,他绝对是木工手艺超一流的。
  什么是三类家具?一类家具往往是国外客商订制,也可以出口返销回来冒充台港货。二类是精品店里摆放的,比如用非洲黄花梨杂木冒充红木家具。
  利润有多大?非洲黄花梨杂木5000一吨,而一般的红木150000一吨。蒙人也是要有成本的,所以技术是关键的,重要性仅次于能找到购买者。
  所以王宝山负责的第三类水平你就懂了。有一些喜欢装的人,廉价而实用的板式家具看不上,非得到家具厂去定购所谓的明清式,装古典式家具爱好者,还拼命砍价……这时候,王宝山这样的细工木匠就有了用途。
  穿越前他和卢旺才关系不错,一起能喝点小酒。当初在龙牙岛上的时候,王宝山还装模做样的沉吟着,卢旺才最了解他。
  卢旺才说:“要不你拿上三个月的补偿金回国去?”
  “那多不好,啥活也没干就白拿钱……”
  “没事儿,你没见咱公司财大气粗嘛,董事长都开着直升飞机玩……”
  王宝山说:“咱是细工木匠,有手艺的人,哪能白要钱。”
  “拉倒吧,你。那你先把三个月前欠我的一千块钱还我。”
  “咦,我没还吗?”
  “你装,你再装,我可真要了啊?真把你送回去,你没家没业的,累死也买不了一套房……”
  王四平看见王宝山一直在仓库里转悠,知道他正愁找不到合适的板材。
  王四平在跳板上蹲了下来,丢了一颗烟给专门侍候他的小工,这小子累坏了,歇会儿吧。听说这小子是学计算机的,上料扣得还算准。
  他很满意自己的成绩,算了算今天一个人干出八十个平方没问题。其它人也应该能完成一些,还能抢出时间把大泥和好泡上。明天强拆队的砖头一到,乞次咔嚓完活。
  他扫了一眼几个二把刀瓦工的作品,皱皱眉头,算了,能抹上就行。
  “老王,转悠着学艺呢?”他开始逗着王宝山。
  “你那水平啊,差太远……咱是细工木匠,细工明白吗?”王宝山没客气,走过去伸手就掏王四平的烟。
  王四平连忙敬上一根,说:“床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两台木工多用机床,四个人忙活着够了。都有点基础,我指点一会儿就都学会了。”
  “还愁板材呢?”
  “是啊,听说给河口基地那面打好几个电报了。你砖头有了?”
  “有了,强折队那面说,荷兰人的平房区都是砖头砌的,拆一些就够这面用了。咱以前不是叫“拆哪”吗”
  王宝山一点也没觉得好笑,王四平自己却笑个不停,差点从跳板上掉下来。
  跳板?王宝山眼睛一亮,说:“你从哪找的跳板?”
  “啊,我把炸塌的那些房子上的铺瓦板拿来用了。”
  “操,我说怎么没有找到合适用的,都跑你这里来了。”
  “你都拿走也不够用啊?”
  “拆哪!”
  王宝山急忙跑出热兰遮城,他打听好了,鄂玉喜队长带领着强拆队,正在东北角的平民区呢。也不远,二三公里的样子,他抬腿就去了。
  刚出城门,看见推着二八大杠的刘摄影师随后出来了,他的脸仍然阴沉沉的像总是不高兴。第一张床制造出来时,刘摄影师给他们拍过照,摄过影。

当前:第68/103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