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全家带着别墅穿越了》第126/129页


  以琉璃厂为首的不少厂子女工以各种原因进行了罢工,要知这一批琉璃制品等着送去港□□货呢!
  赵曦看到这奏疏倒是颇为愉快,女人一直是男人的附庸,可如今随着各个机器的出现,女子入厂创造出了社会价值,家庭地位也随之提高。
  这个时候,有一部分的女性便开始觉醒了。
  当初力排众难让女子也能参加统考,也是在蜀州许多女人有了工作能够赚钱的情况下进行的。
  赵曦把那奏疏来回看了两三遍,感叹道:“这么多年,可算等到这一天了。”
  同年秋,《大明日报》最新一期出刊了。
  首页标题便是――“妇女能顶半边天”。
  女帝正式宣布取消纳妾制度,完善和离制度,保护女性财产,并写入法典之中。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娶到婆娘就不错了,绝大多数的男人一辈子其实也就一个妻子,真能纳妾的还是少数,所以第一条老百姓就看看热闹而已,至于保护女性财产就涉及到他们普通老百姓了。
  满朝大臣震骇不已,凭什么啊!结果人家太上皇不也一个老婆没妾室么?人家赵言院长也很支持。他们又算什么?再说不能纳妾……搞外室不就行了?照样美滋滋。
  赵曦清楚,女子平权哪怕在现代都还未真正实现,她只是引领者,其路还很漫长。
  其次女帝下令,烧毁境内《女训》、《女戒》、《女则》之类书籍,并全部纳为禁书,从今以后不允许宣扬此等思想!
  女帝以实际行动默许支持了琉璃厂女工的罢工行动。
  “乱套了,彻底乱套了陛下!无此类书籍如何规矩妇人的行为?”礼部尚书徐广苦着脸道。
  赵曦悠哉哉吃着萧听云派人送回来的红枣,道:“徐爱卿啊,今儿我收到一份奏疏,说是让我禁止女人出去做工,你觉着如何?”
  礼部尚书神色大变,当即怒斥道:“这如何使得?是何人出此歪策?”
  哪怕他主管礼部也知道,如今全国各大工厂急缺劳动力,要不是朝廷支持孩童入学,各大工厂恨不得招童工。这要是不让女人入厂干活了,还得了?
  这要是让户部尚书彭毅知道了,估计能直接打上那人的家门!妇人们能够创造的社会价值都是钱!谁敢让他们大明不赚钱,就是跟他户部尚书过不去!
  赵曦闻言啧啧了两声,好似教育学生般谆谆教导道:“徐爱卿,你既想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哪有你这样的?难不成你还是奴隶主?”
  徐广是聪明人,立刻明白赵曦这话的意思。
  以往老百姓家中主要靠男人干活养家,女子是附庸只要生儿育女即可,可如今不是这样的了,女人不仅要生儿育女还要创造社会价值,结果还没地位?换你你干么?
  徐广语塞。
  赵曦撑着脑袋吃着甜滋滋的红枣,笑道:“所以写关于女德这些书烧定了,爱卿不必再提。”
  徐广苦着脸,憋了好一会儿才拱手,转移话题道:“启奏陛下,海外诸国不日将派遣使者团来访。”
  赵曦记得这事儿,他们大明去年出外航海的船估摸也快回来了,她点点头道:“那此事由爱卿负责招待。”
  徐广很快便激动起来:“微臣定当全力督办,定在海外蛮夷前彰显我朝国威。”


第78章 飞天 大军归程,萧听云迎娶
  大明坐落南边, 全国上下水系发达水网密布,除去境内大力疏通水运航道,沿海地区广开市舶司就高达九个之多, 每日清晨天还未亮,港口处就满是上工的工人。
  大明不仅支持海外贸易, 对于渔民出海打渔也有政策支持, 随着仙人带来的先进造船技术, 渔民们出海能够捕获愈来愈多的海鱼。
  今日却与平时有些不同,来了许多大官,听说是女帝陛下派来接待归国的航海员。
  宛若溏心蛋的红日从海平面那头缓慢地升起来, 霞光照亮了海面,远处雾气间隐约可见一只只体型庞大的海船。
  礼部尚书徐广拿着一只望远镜,还可以看到甲板上有人在挥手。
  这只海船队伍归国,自从前段时间在泉州港口补给,他们这边就得到了消息。
  随着他们的靠近,港口边的老百姓便看得愈发清楚。
  “咱们大明竟然能造出这般大的海船?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老百姓比划着议论开了。
  “咱们大明地大物博,要什么没有?作甚出海去那些番邦蛮夷国?”有人怎么都想不明白。
  他们是天.朝上国,哪怕要和这些番邦做外贸交易,那也是那些蛮人眼巴巴过来才是。
  “爹, 为何后面那几艘船要小许多?”有孩童骑在自己父亲的脖子上探头探脑,好奇地问。
  那年轻汉子扶着自家娃儿别摔下去, 语气极为骄傲道:“后面那几艘船是那些番邦蛮夷的,可不是咱们大明的。”
  听说他们大明的海船途径马六甲海峡, 最远到了锡兰, 后面那些番邦海船是跟随回来的。
  庞云海是庞云虎的兄弟,两兄弟都在水上吃饭,庞云海便主管此次航海。
  “见过尚书大人……”
  徐广眼睛朝那一艘艘大船上瞟, 急切打断道:“收到来信,听说你们换回了许多黄金?”
  庞云海闻言脸上笑容更甚了,“正是!”
  徐广:“快带我们去看看。”
  徐广领着一众臣子跟着庞云海直接上了海船,当看到那一船一船的耀眼金银着实难以淡定。
  那些番邦蛮夷之地这般多黄金么?那些简单用物,他们就拿黄金来换?
  庞云海道:“虽在咱们大明是简单用物,但他那些番邦蛮夷造不出,自然奇货可居,捧着金子排着队求着和我们换。”
  一众臣子看着那些金灿灿的东西眼睛都要绿了,全世界无论是东是西,古往今来黄金就是硬通货!原来航海走这么一遭竟能收获这般多的钱财……
  现在干啥都需要钱啊,这些钱充进国库简直能富得流油,更何况这还是首次出海,规模不算大。
  户部尚书彭毅自然知晓过多的黄金会有弊端,但现在还不足以造成。
  “难不成都是金子?”
  庞云海摇头道:“船上还有许多换来的番邦物品。”
  诸位大臣不怎么在意,只觉大明地大物博要什么没有?那些从番邦小国运回来的原料,大臣们看得神色淡定,倒是对那些香料颇为喜欢。
  天竺盛产香料,在国内也很昂贵。
  不过这些货物的刺激远远比不上金银带来的刺激大。
  “这就派人来搬!”
  庞云海颔首,又恍若初醒般提醒道:“对了大人,最后一艘海船上的金银和货物不能运至国库。”
  在场大臣诧异,何意?
  庞云海继续道:“这是陛下的意思,最后一艘海船的金银和货物等东西将分给此行的将士海员们。”
  众人惊愕,随即又很快反应过来。这无外乎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海面茫茫,对于他们大明的老百姓来说,出海是一件极其凶险的事情,远远不如在家中种田入厂来得安稳,可有了那般多的财富吸引,自然会有人报名参加。别说那些泥腿子,就连他们这些见惯了钱财的世家大臣看到那些金银,也忍不住眼红。
  虽是心疼,但尚书也没有阻止,连连点头道:“就按照陛下吩咐的办。”
  然后一众大臣又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番邦使臣团,一时间港口热闹得宛若在过年。
  “出海”二字更是成为当下老百姓热议的话题,还有不少人现身说法。
  当初一穷二白的泥腿子,为了混一口吃的上了出海的船,谁晓得这才多久?回来就成了富家翁。
  “就丰宁街尾陈老头儿的三儿子啊,以前穷得四处讨生活现在回来了,方才我瞧见他正招呼人规划地基准备修新房呢,我听了一耳朵说是要盖三层水泥房。”有老百姓围坐在一起,嘴里还吃着炒花生碎。
  “可不是嘛?我看郑家那两兄弟一回来就赶紧去钱庄把钱存了,媒婆快把他家门槛踏破了,真可惜我家两闺女都嫁人了。”

当前:第126/129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