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第590/590页


  萧宁与她们道:“所谓是敌是友,你们不宜过早定论。人人都道我萧氏虽为世族出身,却处处提拔寒门,打压世族。但这其中当真只是简单的提拔和打压的关系?更多难道不是为了平衡?
  “世族独大,以令朝廷名存实亡,更令朝臣之权凌驾于皇权之上,难道这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处处抑制世族,更多是因为世族失了分寸,忘记他们为臣的分寸。
  “对,现在男人也认为我们女子失了分寸,竟然想跟他们分庭抗礼。他们也在想,究竟如何才能让我们乖乖退回内院。
  “和男人来硬的,不过是斗得两败俱伤,这并不是我想看到的,同样也不是天下人想看到的。
  “所以,你们对男人,不仅要防他们下暗手,也须得与他们交好,向他们学习,若能习得一技之长,这对你我而言都是好事。”
  不得不说,萧宁纵然为帝,在她心中,依然是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原就该是这样的不是吗?
  这世道的人,谁敢说自己没有一技之长?谁又敢说他这么多年活下来,当真就活成了世上最厉害的那一个人。
  骄傲使人退步。萧宁牢记这句话,更愿意继续奋斗,坚持地奋斗下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可以让她永远清醒地活着,执掌这个天下。
  这一夜,萧宁说了很多,后来,公孙挽觉得,萧宁说得在理,自此,请入已为国家学院的无类书院,只为传道授业,为天下育人才。
  公孙挽的选择,在当时令人震惊,已然年轻却成为一户部侍郎的她,入政事堂已然成为定数。她倒好,直接请入无类书院当院长。
  可是,后来无数男子为之扼腕!
  公孙挽此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最重要的是,她总喜欢宴请各家夫人女郎一道吟诗作对,弹曲听歌。
  然而每一回她请完了人,之前这各家的夫人和女郎,无论从前是多么娴静的人,再是愿意安居内宅,都突然生了考科举之意。
  就算年纪不到,或是本事不太行,也定是要往无类书院去。
  值得一说的是,无类书院原建于雍州,后来于长安,甚至是各州都各设一无类书院。
  这就意味着,作为无类书院的总院长,公孙挽不仅于一处无类书院宴客,她是日常奔走于各州,每个地方呆上一两个月,周而复始。
  后来,无类书院的女郎越来越多,很快竟然占据到书院总人数的三分之一的数据。
  而自无类书院毕业的女郎们,几乎都在各行各业占据一定的地位,其中佼佼者更是出将入相。后人论起公孙挽时,道其辞令了得,一度不少人家都不太乐意自家的夫人和女郎参加公孙挽的宴会。
  可是,已然成为文坛大家,又育以天下人才的公孙挽,她的一场设宴,演讲,无数人趋之若鹜,你不想让你的夫人和女儿去,那就不去吧。
  当然,也不是说公孙挽偏袒于女郎,处处让女郎出头,却无视于郎君。
  在无类书院就读的人,无论是男是女,都对公孙挽敬佩有加,公孙挽不仅是位了不起的说客,更是饱读诗书,博古通今的学者,最难得的是,她有一颗公心。
  不可否认她想让更多的女子出头,然而她从未做过半点打压郎君之事。育人才,开拓人才,她一向尽心尽力。
  后来她亦成为大昌教育家的顶点,毕竟如她一般令无数女子愿意出仕,且成为常态,公孙挽为之努力终生。
  终萧宁一朝,为相者十八人,其中女相占八。
  而能够站在宣政殿前的女官,亦占据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如公孙挽一样的女子,还有一个周立,只是比起公孙挽游走于各方游说,她却在后方,修书立作,其倾尽一生,著下《兴史》。
  兴者,不仅仅指的是前朝,还有在大兴之前的其他王朝,道一国之兴替,也写下自古今来的名臣良将,最后写下的更是大昌一朝,她所经历的高祖,太宗之期。
  连带着这一朝所见之臣,她都一一考察,不偏不倚,公正地写下他们所有的经历,并且给予评价。
  关于萧宁的记载,不难看出她对萧宁的欢喜。
  一代女帝,开创千古,养天下士,用天下士,令天下百官臣服,百姓拥护爱戴,万邦来朝,如此帝王亘古未有。
  一本《兴史》写得绝妙,以令后世称颂不矣,更为史家之标本,后世皆以能写出类《兴史》之史书而喜,然而却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能写得出。
  原本的周立,是想在朝廷之上立足,以令天下皆知她名。
  可是,诚如萧宁当初提醒她的话,她算计得太过,样样都在权衡,就连萧宁都被她算计了一回又一回。
  最终,她终是遇上一个她算计不过的人,落入他人彀中,险些丢了性命,却是萧宁救她一命,自此,周立终于醒悟,不再执着于所谓的前途,而是著书立作,以传天下,让后世知道,大昌如此之好。
  萧宁在位三十年,虽以次子萧尧继位,但长女萧允镇守边境,保边境安宁,是为天下敬仰的大将军。
  而三女萧兆,却是一个科学迷,总喜欢研究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自小最喜欢往研究所跑,一呆就是一整日。
  每日同院里那些形似疯癫,却藏着无数奇思妙想人的呆在一起,她是压根不想再跟旁人接触,每日埋头研究,后来为大昌带来一项又一项的新技术,最后更是著出一本《百科全书》,里面记载了如今大昌各种各样的技术制作工艺。
  《百科全书》这个名字,自是萧宁早年告诉过她的,著书时,她便是朝着这个目标前去的。
  光启三十年,女帝驾崩,举国哀,以葬皇陵,后程永宜与之同死,两棺并入皇陵。
  次子萧尧继位,后世称之为高宗。
  萧尧是个温和的皇帝,虽然萧宁一朝不立太子,却设下秘密立储制,太子人选写于勤政爱民匾后,直至萧宁驾崩,这才让宗正与政事堂诸公共同打开。
  那时候,萧允已然在边境立下赫赫战功,朝中上下,都担心这样一个极肖萧宁的公主,最后成为第二个女帝。
  可是,萧允面对萧宁问起是否愿意继皇帝位时,萧允拒绝了。
  “母皇,外面的天地很宽广,我不想一辈子被困在大明宫,我想去看看。”
  诚如萧宁曾经跟女郎们说过的话,路,你可以不想走,却不可是不能走。
  对萧允来说,她可以选择当不当这个皇帝。
  她不愿意,萧宁亦不想强她所难。
  帝位传承,她要为大昌选一个能定得下心的皇帝。
  萧允是长女,能力本事都不差,可以为帝位继承人选。
  萧尧虽然小萧允三岁,从小是个沉稳老练,且胸有丘壑之人,他并不多言,但能定得下心,更善于思考。
  果不其然,大昌在萧尧治下,虽然没有萧宁一朝的波澜壮阔,但大昌国力更上一层楼,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增长。
  女帝的历史翻篇了,女子的历史在大昌朝才开始。
  大昌一朝,纵然再不出女帝,却有无数女子出将入相,无数为国为民尽心之女子记载入史册!
  她们的光芒,无论男子容得下,容不下,都无法掩盖。这,比女帝永传,更令无数为女子开拓出一条路的人们,更欢喜。
  作者有话要说:  正文和番外到此完结了!预收搞一波,好想写啊!可是收藏太低,不敢开。所以先填其他坑,我要做一个不坑的作者!
  《民国-锦绣河山》
  简介:列强入侵,主权丧失,炮火纷飞,国破家亡,民不聊生。
  值于此时,国内执政党不思一致对外,反而党同伐异,以致云锦绣的母亲被杀。
  母亲被杀是为死别,与弟弟们被追杀失散是为生离。
  八岁的云锦绣被人踩在泥里。从泥泞爬起,云锦绣吃尽苦头。
  后来,有一个人跟她说了一句,这一生她认为最动听的情话:我要你活着。
  生逢乱世,山河破碎,苦不堪言,活着都是奢侈。
  可是,云锦绣要的不仅仅是自己活着,更要让四万万国人都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当前:第590/59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