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卖哥》第3/60页



女孩突然要求坐回原位。她坐到里面后,陈阳顿悟,因为这样她就可以跟那个耐克哥面对面聊天了。一股挫败感油然而生。如果说上车时怀乡的失落感像一把蜡烛把他慢慢点燃的话,那么这时的挫败感就是直接往他身上浇了一桶汽油直接用打火机点着了。还在坚持抗战的“第三者”见此情景,知道败局已定,也默默地掏出手机。耐克哥喜在心里,跟女孩聊得更欢了,逗得女孩时而开怀一笑。他俩一笑,这边三个苦命的少年的心就同时痛苦的紧缩一下,然后,继续无奈地玩手机。

陈阳登了Q Q,这时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线上没几个人。陈阳在空间里逛了一会,发现有人给他发消息,是他的认的第一个姐。他俩聊了一会,姐下了线,陈阳便进微博,看各种短笑话。耳畔依然不时传来那俩狗男女的暧昧的笑声,真是痛苦不堪。就这样,睡一会儿,玩一会儿手机,再睡一会儿。到了凌晨五点多,更痛苦的事来了,手机没电了,万恶的诺基亚!陈阳抬起头,扭了扭酸痛的脖子,装作不经意朝左边扫上一眼。那俩人头对头地趴在桌上喃喃地对话,居然还用Q Q!那两个哥们也睡不着了,看来都是手机没电,熬不下去了。这时,陈阳想起了自己还有一副牌,便向他俩提议斗地主。那俩哥们举双手赞成,于是三人便斗得不亦乐乎。陈阳在暑假期间经常很闲,便跟叔叔婶婶天天斗地主,很有两把刷子,竟然来了个五连冠。女孩看到这边战况精彩,忍不住把头伸过来看两眼。陈阳还幻想能挽回局势,但这次耐克男没有留下战机,把女孩喊回去又开始聊起来了。

三人都觉得有些遗憾,只好继续麻木地出牌。

终于,上午九点的时候,列车终于停下了。陈阳站起身,伸了伸懒腰,便去拿行李。那两个哥们已经走到门口了,“狗男女”正在商量着一块打车。“来不及了,管他呢!”陈阳不知道自己嘴里怎么冒出了这句跟健忘症配套的用语,难不成忘了什么东西。

“管他呢!”

陈阳在心里嘟囔一句,便不再回头,拉着行李随人流下了车。



第二章 初到上海

下了火车,陈阳一边跟着人流出站,一边在脑子里回想着考生须知里的内容。对,是坐地铁一号线去上海南站北广场。北广场设有华东理工大学新生接待处。额,地铁一号线,嗯。对陈阳来说,地铁显然是个比美女更令人头疼的东西。地铁一号线,怎么坐呢,在哪买票?他站在车站里,发现四面八方都有出口,不禁大为郁闷。本来是跟着人流走,结果人们流到这里不幸分流了,去哪个出口的都有。陈阳拉着箱子站在那,有些迷茫。此时,冥冥之中父亲的教诲在耳畔响起。原来陈父早料到儿子会有在大都市迷失的这一天,从小就教育陈阳九字真经――“走到哪,看到哪,问到哪。”要求儿子在外要处处留意,学会通过查看周围标识和询问路人找到出路。陈阳赶忙抬头,果然看到头顶和四周的墙上乱七八糟地画着好多箭头。他环视一番,竟然真的有指向地铁的箭头,一时感动万分,急忙朝着箭头的方向摸索前行。

走了大约几十步,又下了一个电梯,果然看到了地铁一号线自助售票处的字样。人们在排着长长的队。陈阳自觉地站在了队伍的后面。等了好一会儿,终于拍到了跟前。陈阳这才发现所谓自助售票处原来是一台台类似于自动贩卖机的机器。陈阳看到这么个机甲怪兽呈在自己面前,不免一阵紧张。只见屏幕地图上几条五颜六色的代表各地铁线路的线条纵横交错,上百个地铁站更是星罗棋布,陈阳不觉一阵茫然。怎么买啊?这时,身后队伍里焦躁不满的声音开始响起。

“管他呢!”

陈阳悻悻地嘟囔一句,便回头请排在自己身后的一位老奶奶先买,自己站在她旁边好认真观摩。只见老奶奶熟练地用手指在触摸屏上点了下要去的站点,然后从投币口塞进几枚硬币。硬币叮咚作响,“怪兽”肚子下面很快便滑下一张卡。老奶奶拿起卡片,还回头对陈阳微微一笑。这善意的一笑让陈阳顿时面红耳赤,仿佛周围所有人都在看着这个不会买票的名牌大学生。这简直就是我国神圣社会主义应试教育的一大败笔!

终于买好了票,进入了地铁站。陈阳看到左右两边都是站台。原来左边是沿一号线路向南站方向进发的,而右边是通往相反方向的。就算在地铁里坐过了站,还可以下车从对面的地铁返回。陈阳拉着行李箱站在左边一个玻璃门前耐心地等待着。地铁站的空调总算显灵了,先前的闷热全被驱尽,留下了全身的清爽。不久,脚下传来了阵阵骚动,一列地铁停在了跟前。扩音器用甜美的声音通知旅客们上下车。陈阳走到车厢里,感觉自己不像是进了列火车,或者说根本看不出来自己是在列车里。记得第一次进电梯时也有这种感觉。陈阳环顾左右,发现一节节车厢连在一块,车厢里的扶手连成一列,根本看不到头。这时,车上的黄灯亮了,落地门开始关闭。就在列车要开动的时候,陈阳突然透过玻璃窗看到火车上的那对“狗男女”站在对面等车。他们是去走相反路线的。地铁轰鸣着驶进黑暗中,外面的一切很快就消失在车后了。陈阳默默叹了口气。缘,到底为何物?人们或许能在同一列车厢里巧妙相遇,或许又擦肩而过,走向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再不会有交汇。

地铁走走停停,经过了好多个站点之后总算停在了上海南站的站台前。陈阳车厢,看到头上一个醒目的标识写道:“六号出口到北广场。”便激动沿着箭头出了地铁站。刚一回到地面,便发现外面是乌云迷漫,淅沥的雨点在额头上跳跃着。他冒着雨在路上边走边找北广场和接待处。走出一段后他感到一点不对劲。根本就没有见到所谓的可以成为广场的地方,更没有看到什么接待处。甚至,就没几个学生模样的人在路上。陈阳仔细地向周围望去,希望能在山穷水复疑无路之际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前面是两条马路的交汇处,各种各样的车子川流不息。马路那边是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看上去也没有想象中的摩天大楼那么高耸入云。身后是一大块绿化地,没有花朵,只有绿草。大概是为了给旁边的南站大楼作陪衬吧。终于,陈阳很遗憾又颇无奈地对自己宣布:迷路了!

好在陈父料事如神,知道有些地方是没有靠谱的标识的,所以在九字真经里加了那句“问到哪”,意思是要陈阳一定要多多问路。这要在几年前那个“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成长阶段,对陈阳来说问路可能还有些麻烦。但现在陈阳已久经锻炼,跟女孩搭讪尚不脸红,更何况路边大妈乎!

陈阳望望四周,瞄准了那个在绿化带小径旁闲坐的老爷爷。陈阳很有礼貌地上前问道:

“大爷,请问南站北广场在哪?”

“北广场,就这啊!”

“啊,这,”陈阳愣了一下,下意识地抬头望望,大为郁闷,便改口问道,“那您有没有看到大学接待处,就是接大学新生的地方。”

老人把头扭过去思索了片刻,恍然大悟道:

“噢,有。在那边,往那边走拐过去就行咧!”

“哦,谢谢啊。”

陈阳谢过老人,便匆匆朝老人指的方向走去。他忽然发觉刚才老人说的不是普通话,像是河南方言。额,哈哈,在上海遇到的第一个老乡居然是这样出现的,真有点电视剧色彩。

拐了一个大弯之后,果然看到前方路口处有一大堆人在排队,黑压压一大片。

“总算找到组织啦!”

陈阳有些激动地拿出录取通知书,朝队伍前面一个学长模样的学生走去。学长正在忙活着,看到陈阳,目光落在了陈阳手里的通知书上。

“你好,这里是华东理工大学新生接待处吗?”

那学长很快微笑着伸出手,道:

“是的,欢迎新同学来到华理大家庭,赶紧到队伍中去吧。”

陈阳便高兴地站到人群里。他看到队伍里都是拉着各色大行李箱的男女学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华理录取通知的鲜红色大信封。有的人满脸兴奋,不时地跟旁边的人找话茬;有的人一脸淡定,一个人在默默地玩手机。在学生队伍旁边还站着另一个由大人们自觉排成的队伍。家长们也在雨中站着,自豪地看着人群中的孩子。这些望子成龙的父母们看着孩子依然成为了大学生,激动地心情溢于言表。或许他们曾在入学第一天陪伴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走进了幼儿园,曾在中学的铁栅门外在爱恋地看着门里的孩子大口地吃饭,也曾在高考的考场外无比焦虑地等候着最后的铃响。如今,孩子们走进了大学,这次的送行也许就是最后一次了吧。

雨停了一会儿,又开始往下落了。人群有些不耐烦了。一个女生轻快地跑到学长面前问道:“还有多久校车才能来啊?”

学长看了看手表,面带歉意地笑道:“可能还要一会儿吧。”

“从这到学校要多久啊?”

“快两个小时吧,不过今天动用了好几辆校车,放心吧。可能它们都挤到一块了,一会儿会来好几辆。”

解释完,那学长拿起扩音器对人群喊道:

当前:第3/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