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外卖哥》第5/60页



司机看来是见多识广,扯得那个叫天花乱坠。陈阳一边附和两声,一边随手翻着车上的杂志。手机已经没电了,得赶紧到学校充电才行。

“看,黄浦江。”

突然听到司机这么一叫,陈阳赶忙朝窗外望去。这才发现他们已经在一座大桥上了。桥栏下是一条宽阔的大江。黄腾腾的江面一片平静,几艘渔船在江边停着。江岸上是一片建筑群,看上去像是一片工厂,几根大烟筒孤零零地耸在那里。陈阳趴在车窗里,眼前的黄浦江并没有让他怎么激动。或许,还有一丝丝失望。

司机道:“再往南就是奉贤区了。那里是上海最偏僻的地方。我很少去,就两月前去过一回。”

“还得多久?”

“差不多还得半小时吧。”

陈阳瞥了眼计时表,里面的数字刷刷地增加,已经有快一百块钱了。陈阳不禁心如刀绞,不忍心再去看一眼,心里默默安慰自己道:“没关系,反正比别人快多了,还不用淋雨。”又忍不住瞅了一眼,似乎更接近一百了,心里再次一痛,咬牙自言自语道:

“管他呢。”

过了几分钟,估计已经进入奉贤区了,司机忽然跟别人打电话。他们在说上海话,陈阳几乎什么都听不懂。但是,他隐隐约约感到不妙。对了,司机刚才说他没来过奉贤,他该不会是不知道学校在哪吧。

陈阳的心里一下子黯淡下来了。他在心里挣扎了一会儿,仔细观察那司机。那小分头也在擦汗,而且又往外打了个电话。这次陈阳听懂了一个词“海湾”。

“不行,得问问他。”

陈阳从后面拍拍他的肩膀,司机略略一惊。陈阳问道:“到学校还得多久?”

司机道:“就快了,你放心吧。”

陈阳听到这句就快了,心里着实放不下来。但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勉强说服自己。看着计时器里面的数字还在刷刷地往上升,陈阳如坐针毡。煎熬了十几分钟,陈阳实在是受不了了,便强行开了机。用最后一点电打开了谷歌地图。这一看,陈阳顿时傻了眼。地图显示他们正在朝西南方向进发,而学校已经处在东南方向了。这小滑头再这么开下去,说不定能杀到浙江也说不准。

陈阳的忍耐真的是到了极限。他大声问司机是不是迷路了。司机有些不耐烦了,道:

“你只管坐着,我肯定把你送到。”

“你都跑过了知不知道!”

说着,陈阳把手机递给他。司机仔细地查看地图,也傻了眼,解释道:

“我问别人说理工大学在哪,他说是在海湾路。呶,海湾路还得往前走。唉,原来他说的是海湾镇!”

陈阳的心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地。此时的心情比上了黑车还要沉重。黑车虽然宰人,可至少会把人送到目的地,可这位仁兄,唉,怎么办呢。



第三章 海边的大学

当陈阳的出租车停在华东理工大学奉贤校区南正门门口时,太阳已经在人们的头顶了。表头上最后显示的数字是二百五十元。这个神圣的数字似乎在告诉读者有一个家伙办了件再蠢不过的事。司机满怀歉意地赔笑,并表示因为自己多绕了很多路,只收一百五就行。陈阳也爽快地给了钱,并在心底慷慨地送了句:你妹的!

上海的天气真是诡异加奇幻,上车时外面还是绵绵细雨,现在却已经是阳光普照了。虽然天上还有些大块的云,但已经像是被洗净的棉花,漂去了脏兮兮的灰尘,洁白如初。蓝蓝的天空下,一幢幢现代化建筑熠熠生辉。正对大门的那片蓝蓝的湖在阳光下更是金光闪闪。湖的四周是大片大片的草地。很难想象在校园里能有这么广阔的绿茵场,更难以想象的是远处的草丛中还逗留着一大群白鹭。它们时而漫步,时而小跑,时而跃起,时而盘旋。暖暖的风不停地抚着身体的每一处,温暖而舒爽。如果说理想中的大学校园在陈阳心中的期望值是及格分六十,那眼前的这个校园的最终得分将是九十分!至于为什么不是一百,总得留下十分的想象空间呗。

激动,喜悦和无比的自豪,一下子占据了少年的心房。

陈阳拉着行李走进大门。大门旁的一位学长志愿者递给他一张红红的纸片。陈阳接过一看,是入学报到流程图。那一个个线条和方框让他突然想到了初中政治书上的面包生产流程图。陈阳不敢怠慢,认真地读完流程图。上面写着要先去体育场看台下领去住宿证、宿舍钥匙和校园卡,并买好成套的生活用品;然后去自己的宿舍楼登记入住;再去食堂一楼各个学院的登记处报到;最后是准备第二天晚上的英语入学考试。

陈阳小心地把纸片夹在钱包里,便去找体育场开台。可惜那学长没有校园地图,这么大的校园去哪找体育场啊?陈阳琢磨着还得把老爹的九字真经搬出来,离了它还真是寸步难行了。正好前面有几个保安,可以去问问他们怎么走。谁知道陈阳还没走到跟前,保安们就打着手势要陈阳沿湖边的大路向右走。陈阳感激地点点头,便沿着大路走啊走。大学校园就是大,陈阳走了一会儿还没有见体育场的影子。这时,路边一个拉着行李箱的女孩引起了他的注意。

她停在路边,一副茫然无助的样子。陈阳见此情景,慈悲之心挟豪侠之气加满了勇气值一并杀出。仅仅一丝一毫的犹豫,他便走到了女孩面前。

“同学,你也是来报到的吧?”

女孩点点头,道:“我要去体育场看台下报到,不知道怎么走。刚才保安说在这边,可还是没有看到。”

陈阳笑道:“那咱继续往前走呗,肯定就在前面啊。那么大的体育场还能隐身不成,你说是吧,呵呵。”

女孩腼腆一笑,便和他一左一右走了起来。陈阳给她讲了自己在路上碰到的好多事情,自己觉得应该是很精彩的。女孩只是勉强笑笑,依旧默默地向前走,似乎并不感什么兴趣。陈阳有些沮丧,开始后悔自己出手太轻率了,有点骑虎难下的尴尬。走了不一会,果然看到一个很大的弧形体育场看台。看台下面围了好多拉着行李的人,有拉着行李箱的学生,也有扛着红色大包的家长们。女孩感激地朝陈阳点了下头,便头也不回地跑进人群中了。陈阳有些失望,但也顾不得许多了,也走进了看台下的大房间里。房内有六七张桌子一字排开,桌子后面是一列柜子。一些学长学姐们在桌子后面忙碌着。陈阳排队来到跟前,一个带着近视镜的学姐伸出手道:“通知书和身份证。”

陈阳忙拿出通知书,又从钱包里掏出身份证一并递给她。她接过后,把身份证放到一旁,熟稔地读着通知书上的号码。旁边那位师兄很快地从柜子里翻出了一个信封。学姐接过信封,连同桌上的身份证通知书一起还给陈阳,道了声“到对面买锁头和生活用品”,便伸手去要下一个人的证件。陈阳把信封塞到裤袋里,来到房间的另一头。这边堆着许多红色的大帆布袋,应该是装棉胎和被褥的。陈阳交了五百块钱,便扛了一个袋子,顺便又把另外的一个盆和热水瓶一块塞进去了。这样,他左手拉着大行李箱,右肩扛着大帆布包,无比艰难地走出了体育场。在人群中踌躇了片刻,发现之前那女孩果然辜负了他厚望,没有在外面等他,只好无奈地朝宿舍楼走去了。走不多远就得停下来休息一下,换个肩膀继续前行。他总算领悟了当年我党红军在湘江边上为什么会惨败了。一个个都扛东西累散架了,哪有功夫干老蒋啊。

宿舍群在体育场西北大约二百米处,共五个院子二十栋宿舍楼排成个大大的方形。其中两个院子之间是所谓的商业街。这些在寝室一楼的门面店此时好不热闹,都在店门外摆摊卖各种生活用品,跟乡下的赶集有异曲同工之妙。陈阳的宿舍是在最偏远的西北角的二十号楼,尤其是在陈阳一个人拖着两个大包时,这段路程显得就更加漫长了。终于,陈阳把住宿证交给了宿舍院前门门房里的阿姨后,走进了寝室楼。这时,一个好心的学长主动帮陈阳把行李搬到4.18寝室门前。陈阳开了门,把行李往屋里一扔,重重地坐在了一张床上。

随后,那位学长模样的人把另一个大包搬进来,问道:“放在哪个铺上?”

当前:第5/60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