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大理寺卿多妩媚》第105/167页


  徐玉郎换好衣服,起身就要去西厢房。曹妈妈知道她跟季凤青的感情,也没拦着,只是吩咐知春扶着点她。
  她走到正厅,正看见季凤青扶着行舟的手走出来,两个人停住了脚步,看着对方忽然就笑了起来。
  “我伤口不深。”
  “我的伤口是擦伤。”
  两个人异口同声地说道。
  冬日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屋里,徐玉郎笑得眼睛亮晶晶的,季凤青犹豫了一下,快步就走了过去。他抱住徐玉郎,用手摸着她的头发。
  徐玉郎还没说话,就有一股热气铺面而来,温润又炙热的唇压住了她刚想出口的话语。一只小动物从黑暗中探出头来,仿佛在寻找一条看不见的出口。
  百炼钢化绕指柔,这话没错,季凤青柔软而又霸道地禁锢住她。相互追逐,不相让,不妥协。两个人,一个毫无顾忌,一个心甘情愿。
  许久,季凤青放开了她,低着头看着她的眼睛,说:“答应我,这事了解之后就嫁我,好不好?”
  徐玉郎点点头。
  “嫁,一定嫁。”
  这时,王太医的声音从后面传了过来。
  “让你不听话,伤口一准裂了。”
  王太医这话说完,徐玉郎这才觉得后背钻心的疼。
  “好像我的伤口也裂了。”
  两个人又对着笑了一会儿,这才回去重新包扎伤口。
  “曹妈妈,知春,你们怎么会在季家庄子?”徐玉郎问道。
  那日,徐玉郎跟季凤青下了船之后,官船走到半路就被一艘小船袭击,幸亏范家人有防备,一行人跳下河凫水去了后面暗中跟着的小舟。
  “可是他们怎么知道我们不在船上?”徐玉郎又问道。
  “这个老身就不清楚了。”曹妈妈说道,“第二日白天,还没到渡口,就碰见皇帝派来的侍卫。让我们现在这里待着,不要走漏了风声。”
  “那我爹娘是不是还以为我出事了?”徐玉郎问道。
  “应该不会。”季凤青说着从外面走了进来,“圣上肯定跟季家商议过,而徐老爷跟徐夫人必定去我家了解情况。”
  徐玉郎舒了一口气。
  “这就好。”
  她抬头看着季凤青,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等。”季凤青说道,“不过第一件事情是给那狗洗个澡,它脏死了。”
  徐玉郎忽然想到那个铃铛,赶忙让知春从换下来的衣裳拿出来。
  “打开瞧瞧。”她说道。
  季凤青接过来,让行舟把铃铛掰开,里面是一个小小的蜡丸。
  “快去融了。”季凤青吩咐道。
  “是。”
  行舟接过去之后,没一会儿就回来了,是一张小小的纸条,上面写了一句诗。
  “千里送君终一离,古月照水水长流。”(1)
  两个人对视了一眼,这是什么意思?
  作者有话要说:  (1)全部摘自百度


第72章
  徐玉郎与季凤青拿着那张纸条, 找了笔墨誊写下来,又把纸条小心翼翼地放到一个锦盒里存好。
  “那狗呢?”徐玉郎问道。
  “我安排人给它洗澡呢, 顺道把那个络子摘下来。”
  季凤青说完看了眼门外, 一个侍卫正立在那里。
  “有事?”
  “回季大人。”那个侍卫说完看了眼徐玉郎,她还是一身女装,“徐大人,刚才伏击您二位的人都死了。”
  “怎么死的?”徐玉郎问道。
  “咬了后槽牙的毒药。”
  “尸首呢?”她又问道。
  “在院子里。”
  侍卫说完抹了一把冷汗。他们是皇帝的贴身侍卫, 徐玉郎的身世也略知一二。刚才进门的明明是个温柔娇弱的女娇娘,怎么衣裳就换了个颜色,跟变了一个人似的。
  徐玉郎看向季凤青,说:“走,去院子里看看。”
  侍卫愣了一下, 犹犹豫豫地开了口。
  “徐少卿,院子里的都是死人。”
  “我知道啊!”徐玉郎好奇地看着他,“新来的吧, 大理寺,看的死人可比活人多。”
  季凤青胳膊上的伤虽然流血流的多, 但是都是擦伤, 并无大恙。他给徐玉郎披上大氅,牵着她的手就走了出去。动作流畅自然, 看傻了屋里的一众人。
  冬日的汴梁特别冷, 徐玉郎出来就拢紧了身上的衣服。侧面屋子传来狗叫声,看来,这狗可能不太愿意洗澡。
  她蹲下身, 仔细地在这些人身上翻看着,试图能找出一些蛛丝马迹。只可惜他们都是死士,一点信物都没有,就连刀剑,也是最普通的。
  “连身甲胄都没有。”徐玉郎嘟囔道,“好歹长个胎记什么的也行啊!”
  她站起身来,抬脚踹了踹。
  忽然躺在地上的那个人轻轻地哼了一声,吓了她一跳。
  “王太医,快过来瞧瞧,这儿好像有一个没死透的。”
  王太医拎着药箱过来,蹲下身摸摸脖颈,说:“是还活着,抬回去兴许还有救。”
  徐玉郎一使眼色,来了两个侍卫,把那个人抬进了厢房。
  “轻点。”徐玉郎说道,“没死透呢,别太大劲儿再给弄死了。”
  “是。”侍卫说完,把黑衣人抬了进去,动作果然轻缓了不少。
  徐玉郎又挨个踹了一遍,见其他死士都没有动静,这才回到屋里。
  “你说这两首诗是什么意思?”徐玉郎问道,“看着像诗迷。”
  季凤青接过徐玉郎誊写的纸条,仔细瞧了瞧,说:“如果说是诗迷的话,倒是游街,第一句的谜底是十,第二句是湖。”
  “十湖?”徐玉郎愣了一下,“有这个地名吗?”
  季凤青摇摇头,说:“没有。不过汴梁连河加水,倒是真有十个。”
  “哦?”徐玉郎说着拿起毛笔,“你说,我写。”

当前:第105/167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