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烽火之单兵突击》第6/88页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开始推行新的侵华政策,为了获取太平洋战争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强化汪政权,需要安抚上海大资产阶级。同时日本进入租界后,不再希望有混乱的市面,而希望局势稳定。而76号如果还是一味胡作非为,在日本人眼里它的利用价值正在失去。但是此时的76号,尤其是它的头目李士群势力已经强大,并非轻易可排挤掉。
  特务头子李士群也在开始为自己留退路,一方面开始联系GMD军统特务,表明愿意为军统在上海的行动提供帮助,另一方面也为GCD的地下工作者从上海撤离提供帮助。重庆的GMD军统特务得知李士群帮助GCD人士后,大为不满,为了防患于未然,决定除掉李士群。同时日本方面也深感李士群尾大不掉,失去了豢养他的价值,于是日本人和军统特务合作,在1943年9月,由日本上海宪兵队特高课长冈村借化解李士群和熊剑东(军统特务)矛盾为由,请李士群到家里吃饭,暗中在牛肉饼下了毒。虽然李士群事先处处小心,决定不吃日本人东西,但是冈村盛情难却,他吃了一小口牛肉饼,还去厕所吐了出来,不想日本人下的毒非常厉害,李士群回到家中便上吐下泻,不消两日便一命呜呼了。李士群死后,“76号”里大小头目争权夺利,很快也分崩瓦解了。
  七十六号的具体地址
  位于沪西极司菲尔路北76号(今万航渡路435号),与其东邻74号、马路对面75号均为当年外国人向道台衙门购买土地修建的花园洋房,门牌为公共租界的蓝底白字门牌。沦陷前为安徽省主席陈调元的住宅,有一座洋楼、一座新式平洋房、一座很大的花园。
  七十六号的洋房外貌
  大门为西式,门内的东边在1939年9月1日召开汪伪GMD六大之后、1940年3月“国民政府还都”之前,建了南北相对的两长条20余间中式平房,作为汪伪GMD中央社会部使用。大门明轩的东边建了一座面对极司菲尔路的瞭望台。想进大门的人得有淡蓝色的通行证。
  二门原为西式,“76”号改为牌楼式,中间为门道,上方匾额为蓝底白字的“天下为公”;左右两间砌为枪眼,架设两挺机枪,作为警备之用。想进二门的人得有淡红色的通行证。
  二门之内的东边,增建了南北相对的两长条20余间中式平房。南方最西端一间,是警卫大队长吴世宝的办公室。北方最西端一间,是审讯室。其余的是警卫大队驻地,后来成为“76”号各处室的办公地。
  二门之内的西边斜对过,是一座三层洋楼,称为“高洋房”,想进高洋房的人得有别在衣领后的特殊标志。走上楼梯,迎面是穿堂和楼梯。 一层东边第一间是会客室,里面有两个交际花作为接待员。会客室后面是一个里外间,外间是电话接线间,有三个男接线员分三班轮值,两个交际花有时也来帮忙;里间是储藏室。会客室对面是大菜间(餐厅),里面有门通向后面的会议室,会议室也是新参加“76”号的特务的宣誓室。
  二层东边,会客室的上方是丁默邨的办公室兼卧室,不过他只住在附带的浴室里。丁默邨的房间对面是李士群的卧室。两个卧室之前为李士群的办公室,但丁默邨也放了一张办公桌,但从不去办公。李士群的卧室左边,有一条狭长的走廊通向客房和高洋房以西的大礼堂。另有一条甬道通向后面吴世宝的卧室,甬道旁有两间专关女犯人的小囚室。
  三层的两间为犯人优待室,在楼梯口有铁栅栏,有专人把守。高洋房前是一座很大的花园,花园西边的一个大花棚被改为看守所。花棚西边新建了一座两间的楼房,作为电务室,电台设在这里。花棚前面是一座三间的平洋房,建筑形式新颖,作为日本宪兵督导之用。
  高洋房西边有一座三间两进的石库门楼房,后来打通了楼下的房间,天井搭上玻璃天棚,搭了一个讲台,改为可容200余人的大礼堂,汪精卫的“中国GMD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此召开。1939年9月1日召开汪伪GMD六大之后、1940年3月“国民政府还都”之前,一部分作为肃清委员会使用,另一部分作为汪伪GMD中央社会部使用。
  “76”号西邻华村是一条死胡同,1939年9月1日召开汪伪GMD六大时被占用,作为代表的住所,后来作为“76”号、肃清委员会、汪伪GMD中央社会部的高官的住所。为此把华村的弄堂门封闭,在“76”号西墙开了一个便门,从“76”号大门出入。
###青帮洪门(上)
  清帮与洪门有相当之渊源,但由于实行禅宗制度,所以与洪门中互称兄弟不同,青帮组织是拜师 入帮,会众以师徒相称,崇尚“师徒如父子”。清帮组织比洪门更严密,规矩更复杂,于是也更加秘密。因此有言道:“清帮一条线,洪门一大片”。
  倾向于行会性质的清帮并未如洪门般强调反清复明,但多少也认同这一思想,提倡“替天行道”。由于清帮并未积极从事反清活动,所以洪门一度将其当作叛徒,严禁洪门会员转投清帮,称“由清转洪,披红挂彩;由洪转清,剥皮抽筋。”。但为了避免冲突,两派仍多称“清洪一家”,所谓“红花绿叶白莲藕(指洪门、清帮、白莲教),三教原来是一家”。尤其清代后期,不少清帮弟子也开始反清,两派逐渐减少敌对。
  青帮
  青帮(正式称清帮)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帮会,雍正四年间翁岩、钱坚及潘清三人所创。徒众昔皆以运糟为业,故称粮船帮。大江南北,入帮者颇众。青帮是清初以来流行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民间秘密结社之一。
  清帮主要以四庵六部作为行政管理中枢,所谓的庵,是依祖师而立的讲学堂与中央行政部门,相当于现在的府院,分别为朱寺庵、刘寺庵、黄寺庵、石室庵,这四个庵室,共通的部分便是罗祖教义传授,其余的则依祖师专长不同,而有所不同,朱寺庵的主讲师为翁祖,讲授的内容为禅学(临济宗派),以及武学(少林武学),此外下司辖兵部与刑部。刘寺庵主讲师为钱祖,讲授的则为经商交易之道与财务管理,并 为工部之直辖主管机关。朱寺庵主讲师为潘祖,传授行运管理学论,教授古圣贤之道,且直接司辖史部与户部。石寺庵则为小爷仙逝后创立,主讲者为宿领帮,讲授帮规,授予新进人员义气千秋,及江湖礼节,可以说是职前训练所,另为礼部之直辖主管机关。
  六部指的是吏部、礼部、户部、工部、兵部、刑部。 这六部最初的主管,现在已不可考:
  吏部专门编纂帮中大小事务,编写清帮史书,并将史书置于杭州家庙蔵经阁楼上,此外除了史书的工作之外,亦负责抄经管理罗祖书籍与家谱,然不幸的是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之乱,杭州家庙遭太平军焚毁,以至於文件史料无存。
  户部则负责管理人员,是清帮相当重要的人事主管部门,举凡拜帖进家,人员晋升,各方师父,均需投书予户部,由户部详列人员清册之中,最后年终综整后交予吏部,誊入家谱。
  礼部则主管规矩仪注之订定与考核人员礼仪,并于每次开香堂时,主持规划与邀请各方老大到场,同时亦负责审核人员进家之三帮九代是否合乎规矩礼法,并于香堂设立时担任执堂师一职。
  工部则责于各项帮中工程,如造船,维修,后勤补给,香堂搭设等工作,是清帮效率挺高的工兵小组,所有各帮维修人员,均为工部管理,并接受一般民众委任修船及其它建设工作。此外工部亦为清帮的基本会计部门,全帮所得计算与管理均为工部之责,清算后呈报刘寺庵。
  兵部则为遇外敌时,统筹规划作战之部门;清帮弟子在外,难免与其他会社起些冲突,当冲突无法解决时,会先派出谈判小组,这各帮的谈判小组,归兵部管理,当事情仍无法解决有可能发生战争时,谈判小组会将问题回报与兵部,兵部则开始调动可用人力,实施战斗准备。香堂开设时,每香堂的左右护法,则由兵部派立。
  刑部则为清帮的执法单位,当门下弟子犯有帮规时,各方师父会依情节轻重,回报予刑部,最后由刑部设立刑部香堂,对不肖弟子实行惩处。另外,不论开立何种香堂,门外与门内的巡堂师(内外刑堂),则由刑部派立。
  传承
  第一代清字辈指的是金纯,号碧峰,明末南京麒麟门外金家村人氏,乃弃官出家的僧人。金纯使用了 据说是达摩老祖定下的前后四十八字作为派系,于是他的法名,便叫做“清源”。 第二代静字辈有罗清,甘泉县(或甘肃省)东乡罗家庄,万历三十年赐进士,天启三年拜户部尚书,出家后法名“静清”。陈瀛,字易水,道号静海,东广西林贵县人。 第三代道字辈有陆飞,字羽飞,道号为道行,广东娥素人氏。赵大官,字悟本,道号为道元,金陵霞邑人,明末进士,崇祯年曾任统兵之职。 第四代翁岩、钱坚、潘清三人乃德字辈,为纪念祖师,前三字“清、静、道”清帮后代不再使用。第二十一代“大”字辈,青帮在1919年的上海召开恳谈会时记载有:步章五、吴省三、高士奎、荣华亭、张蔚斋、李春利、龚谨成、梁绍、刘登阶、张树声、赵德成、曹幼珊、袁克文、周荩臣、李琴、阮慕白、程孝周等十七名。
  入门规定和阶级晋升制度
  清门强调帮中伦理,任何一位欲进家门人士,必先经过重重考核,一般而言,欲进家学生得先拜帖,在拜帖中详细写明自己的家世背景,职业工作与姓名八字,然后由三帮九代开设寄名香堂,经过香堂仪式洗礼之后,仍不能算是真正清帮内人,此时称为一脚门内一脚门外,师父会在这寄名后的三年内,勤加考核,这个阶段称为师访徒三年,三年后必需由学生勤访师父三年,让师父考核其是否真有决心进家,这个阶段,称为徒访师三年,经过六年的考验,确定学生的决心于品性后,师父则会开始教导其基本仪注,或 委由石室庵教导,经过一年的学习,通过后,则师父会择吉日,并报请户部,由户部开始做开设香堂之准备并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让学生晋任小香。此时方成为正式的潘家子孙。小香学生得学习待人处世应对进退之道,以及各庵堂所讲授之基本课程。
  小香阶段经过三年考核,师父会考量学生的学习是否方向正确,是否忠于家门,应对进退是否合宜,若一切合乎条件,则再报请户部开设大香堂,户部同样会通报四庵六部与学生之三帮九代,择吉日帮学生晋任大香,大香阶段的弟子,可以称为储备师父,他们不仅得具备小香所学的技能与知识,主要得学习如何领帮带众,传道传法。
  当师父认为,此大香弟子已备足能力,可以领帮率众时,则会以相同程序,开设开法香堂,授予弟三锁三钥与六字真言,从此後,弟子已可独当一面,接续祖师香火,收徒领帮,不论何字班辈,一见开法师父,即使是晚辈,亦不再以辈分称其弟佬或称徒孙,而直称其为”某师父”。这是对帮中能独当一面收徒领帮,延续香火者的尊重。
  以现代而言,不一定得受到七年进家的限制,古时所订定的这种规矩,系因为访师访徒不易,路途太遥,或因为弟子师父工作忙碌之故,故而延长进家时间,主要是让师父徒弟皆能充分明了双方情况。寄名香堂现在几乎也不开设,仅以口头寄名与接受拜帖后即算数,且现代交通便利,所以七年进家,此规可守可不守。
  辈份称呼
  清帮虽为翁、钱、潘三位祖师所创,然草创之初,翁、钱二位祖师爷先后仙逝,潘祖独撑大志,与门 下弟子共同订定家规法则,劝戒帮众修德论道,将一帮市井船夫,治理的有条有序满帮是良才,强调师带徒的体制,帮中大小以字辈论之,严然是个大家族,并设立家庙,凡入帮者,不论何姓,一旦入帮,均为潘家子孙,因此不仅仅是入帮会,而是入家族,且不论何字班辈,一师皆为师,一徒皆为徒,受四方长辈恩下,也使得清帮有别于其他帮派会社,师徒兄弟间感情特别亲切。
  长辈的称呼:不论何帮,大一辈者,本命师与众已开法之师父,均以某师父称之;未开法大一辈之长者,则不论男女,均称为师叔;大二辈者不论为哪一帮头及是否开法,均统称为某师爷;大三辈者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均称为师太;大四辈则不论何帮及是否开法,统称为太师太;大五辈本帮几乎没有,若真有那便称为祖节。
  平辈的称呼:同参一师者称为亲同参,同一师爷之分系同辈,则称为同参,引进或传道帮头之同辈弟子则称为同山,其他非三帮九代帮头之同辈,称为平香。
  晚辈的称呼:某师父的儿子,一律统称为小老大;徒弟或是同辈的次子或儿女,则称为少君,弟佬的儿女或徒弟,则称为法孙;法孙的徒弟或儿女,则称为少法孙;若还有以下,则称为法将。
  根据青帮的「家谱」记载,青帮的辈份可分为前廿四代、后廿四代及绩廿四代派等叁个辈份接续:
  前廿四代依序为清、净、道、德、文、成、佛、法、仁、伦、智、慧、本、来、自、信、元、明、兴、理、大、通、悟、学。
  后廿四代为万、象、皈、依、戒、律、传、宝、化、渡、心、回、临、持、广、泰、普、门、开、放、光、照、乾、坤。
  续廿四代为绪、结、昆、计、山、芮、克、勤、宣、华、转、忱、庆、兆、报、魁、宜、执、应、存、挽、香、同、流。
###青帮洪门(中)
  青帮盘道认亲
  清帮人士来自五湖四海,要认清是否是自家兄弟,须经由盘道条口确认。这与兵士站卫兵喊讨口令辞 的道理一样。会有这样的规矩,主要是为避免让外人得知太多帮门中的秘密。清门于雍正四年,由三祖接皇榜并受师命立帮,及潘祖执法行运五十一载后传世至今,这期间虽受命于朝廷,然实际是为实现仗义江湖济弱扶倾为目的。而清帮祖训要记取根源不忘本,这从清帮三教合一,尊前提后的作法可以明了。此外,领帮祖师们,本就为天地会成员,因此每每设香堂,会先要求弟子们整襟,不忘前朝,溯本追源。
  这样做法难免为有心人士利用,若向朝庭进谗言,势必对于帮会命脉造成莫大伤害。因此清帮要弟子们谨守秘密,并严守三谈三不谈原则(同道能谈、香堂能谈、告帮能谈;茶馆不谈、酒肆不谈、澡堂不谈)。然而清帮自祖师创帮,由通州至杭州这段运河,共立帮头一百二十八帮半,七十二个半码头,粮船亦有九千九百九十九只半,帮众数以万计,要认清是否为自家人实属不易,况为广招贤才,又立下三准三不准之规矩(准借不淮偷、准打不准骂、准充不准赖),要确认是否真为自家人,势必得有一套明确繁杂的辨识之方,这个方法便称为盘道条口。
  经盘道后可确认身份,除了能确实严守帮中秘密不外泄于人,在乱世当道局势不稳时,亦可做为情报交换前的确认工作。在近代史中,第二十三代的杜月笙运用帮中力量,为国民政府于抗日期间,做了不少的情报贡献。帮中成员谨尊三露三不露(遇急、遇难、遇盘查露,外人、熟人、亲人不露)原则。所谓“三分安清七分交情”,只三分安清,便己足够让清帮弟兄渡过难关,这是清帮义气相照共持共扶的原则。
  至於盘道条口,均需师父亲传,不可外泄,例为帮中机密。
  青帮帮规
  十大帮规:
  一、不准欺师灭祖 二、不准藐视前人 三、不准提闸放水 四、不准引水代纤 五、不准江湖乱道 六、不准扰乱帮规 七、不准扒灰盗拢 八、不准奸盗邪淫 九、不准大小不尊 十、不准代髪收人
  十戒:
  自古万恶淫为源,凡事百善孝为先;淫@乱无度乱国法,家中十戒淫居前。
  帮中虽多英雄汉,慷慨好义其本善;济人之急救人危,打劫杀人帮中怨。
  最下之人窃盗偷,上辱祖先下遗羞;家中俱是英俊土,焉能容此败类徒。
  四戒邪言并咒语,邪而不正多利己;精神降殃泄己愤,咒己明怨皆不许。
  调词架讼耗财多,清家败产受折磨;丧心之人莫甚此,报应昭彰实难活。
  得人资财愿人亡,毒药暗杀昧天良;昆虫草木尤可惜,此等之人难进帮。
  君子记恩不记仇,假公济私无根由;劝人积德行善事,假正欺人不可留。
  休倚安清帮中人,持我之众欺平民;倚众欺寡君须戒,欺压良善骂名存。
  三祖之意最为纯,少者安之长者尊;欺骗幼小失祖义,少者焉能敬长尊。
  饮酒容易乱精神,吸食毒品最伤身;安清虽不戒烟酒,终宜减免是为尊。
  十要谨遵:
  父母养育恩难言,骨肉情意重如山,自幼教育非容易,孝敬双亲礼当先。
  凡事公益要热心,家里义气须长存,三祖传留安清道,仁义礼智信要行。
  崇祖拜师孝双亲,师傅教训要谨遵,长幼有序人钦敬,当报尊长教育恩。
  凡我同参为弟兄,友爱当效手足情,兄弟宽忍须和睦,安清义气传万冬。
  夫妇之间要和顺,夫唱妇随实堪钦,妻贤子孝家庭乐,富贵荣华万万春。
  和睦乡里胜远亲,近邻老幼须同心,义气联合须久远,百事不受小人侵。
  交友有信意要纯,诚实义气却长存,安清仪注牢牢记,周游十方不受贫。

当前:第6/88页

提示: 双击屏幕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