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娇娘》第339/484页
担心采莲不同意,林景娴当下就补上了一句:“你要是不同意,那我以后就把你送出府去!”
话都说道这份上了,采莲还哪里敢不回去。
林景娴把采莲给赶走了,这才发现自己的身边竟然没什么可用的伶俐人了,他们从京都过来,以前的那些丫鬟自然不可能都带着。
大妞到是还在的,可是大妞实在是有一些粗手粗脚的,这梳头之类的活计,大妞就绝对做不得。
至于这县衙里面么,以前跟着周主簿那批早就被打发走了,至于以后的么,还真没有什么。
若是只有她自己也就罢了,现在是母亲和宝哥儿都在府上了,母亲的跟前也只跟着了一个静安。
林景娴想了想,琢磨着去买两个下人。
林景娴当下就约了人牙子到自己的家中来。
人牙子这一次带来了二十个人,是个少女十个少女,看模样都是非常周正的,这要往县衙里面送人,肯定是得挑好的来。
林景娴打量着那几个少女,皱着眉毛。
不知道应该留下哪个,她自然知道这里面有一些人是不安分的,怕是这还没有到县衙里面就想要爬床的。
这样的人,她肯定是不能留的。
就算是她相信程知君不会做什么对不起她的事情,可是这自己的夫君被惦记着,也是一件糟心的事情。
林景娴最终把目光落在了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身上,她打量着这个女孩子,清声问道:“你多大了?”
“我十五了。”
“叫什么?”
“我叫芽儿。”
“想来县衙伺候着吗?”
“我……”
这女孩子支吾了一下,似乎有一些不情愿。
这让林景娴很是诧异,她刚刚就看出来这姑娘似乎不大愿意,如今这才多一问。
那牙婆看着芽儿这样,脸色不好看了起来,对着芽儿说道:“谁不知道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都是顶好的人?这样的主家你们去哪里找?还不快点答应下来!”
芽儿只好点头:“我愿意。”
林景娴好笑的看着这芽儿:“你是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吗?”
芽儿抬头看着林景娴道:“我……我……我想和一个人到一个府上去,可是今日他没被选来。”
林景娴询问的看了一眼牙婆:“到底怎么一回事儿?”
牙婆这才开口说道:“这芽儿以前是定过亲的,那小子现在也在我手上,只是那小子容貌不周正,我怕污了夫人的眼,就没领过来。”
最要紧的是,这牙婆觉得,送到林景娴跟前的人保不齐要成为通房丫鬟。
到时候这芽儿的情郎也在县衙,难保不会出什么事情,到时候没准县令夫人就会责怪她。
林景娴听到这个,却是眼睛微微一亮,看着这牙婆说道:“把那人也领过来吧。”
等着林景娴看到这肤色黝黑的少年郎的时候,直接就点头了:“就他们两个吧。”
“芽儿以后你就柳芽,至于你以后叫做瑞安,就跟在小少爷的身旁照顾着小少爷。”林景娴吩咐着。
她本想再买两个人的,但是一看到这些丫鬟的模样就断了这个念头。
往府上招祸的事情,她才不会去做。
林景娴领着柳芽到了自己的院子,开口说道:“你以后就跟在我的身边,若是有什么不懂的,那就去问采莲,在我这做事没什么别的要求,唯一的要求就是忠心。”
说到这,林景娴道:“你若是忠心,我也不介意给你指一个你心仪的人当夫君。”
“可若是……”林景娴说到这,顿了顿。
然后才继续说道:“我这整人的法子也有都是。”
柳芽连忙说道:“夫人能同意瑞安进府,奴婢已经是感激万分,自然不会生外心。”
林景娴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买好了人,林景娴算是舒心了不少,至少这个丫头暂时看是不会有什么不该有的心思的。
要知道,她把自己要买人的事情给自家母亲说了,自家母亲可是不只一次的耳提面命,要她小心一些,可万万不能引狼入室。
不过林景娴在也没完全相信这丫头。
唔,不是说这丫头会不会惦记程知君,而是这丫头对他们忠心不忠心。
若是买来个吃里扒外的,这府上的一些事情少不了给一些敌人知道,这可是万万要不得的。
所以林景娴暗中派人盯紧了这丫头。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放人之心不可无。
她的仇家可不少,谁知道这些人会不会往府上安插人?
林景娴在这边把后宅打理的井井有条,程知君在外面处理政务也是得心应手。
涉县的一切,都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四百一十五章:丰收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时节。
对于涉县来说,今年是一个难得的好年头,前面几年经常闹灾,这粮食收获的不怎么好。
可是今年不一样,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的。
尤其是今年不用往上交那高额的赋税!这对于涉县的百姓可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今年种的地多,悄悄的种了不少地,为的就是应付朝廷的收税。
现在大顺的朝廷搬到了洛阳,京都有一伙儿也是割地为王了,这两边的人都说自己是大顺的统治者。
他们这样的小县城几乎就被人遗忘了,成了无主的地方。
他们唯一要听从的就是程知君的命令,不过涉县的百姓对于程知君可没有一点抵触,反而是很感激。
若是没有程知君在涉县,他们也守不住涉县。
不知道有多少流窜的匪寇看上涉县这块地方了!都是程知君领人护住了涉县。不然涉县的遭遇也不会比其他的地方好太多。
程知君要养活县衙的人,还有自己的一些兄弟们当然不可能不收税,不过他的税收的少,比大顺原来的税收还少了三层!
这样一来,涉县的百姓们哪里会有什么意见?
要是程知君甩手不干了,他们怕是一粒米都保不住。
他们从外面来逃难过来的人那,可听说了不少其他地方的人过的悲苦日子。
如今乱匪横行,拉上几个人扯上大旗,就敢反朝廷称王封相的,这好一点的路过普通百姓家,那是吃用拿。
坏一点的就是如同蝗虫过境,和抢劫的没什么区别,直接就把家中的粮食银钱和其他值钱的东西都拿走。
更恶劣一点的,这家中有漂亮姑娘的难以逃过一劫。